网上有关“科学技术领域有哪些 技术领域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科学技术领域有哪些 技术领域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01.信息技术:指研制计算机硬件、软件、外部设备、通信网络设备的活动,以及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数字传递网对信息进行文字、图形、特征识别、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和传递的活动。
02.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指为了生物技术本身的发展,就有关原理、技术、特种工艺、测试、仪器而进行的活动,以及利用生物技术为农、林、牧、渔、医药卫生、化学、食品、轻工等部门提供生物技术新产品而开展的活动。无特定目标或虽有特定目标但不是为促进生物技术发展而开展的有关生命科学的研究不包括在此分类内。
03.新材料:指新近发展或正在研制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定功能的材料,如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有机合成材料、新型金属和合金材料。包括为发展新材料就有关原理、技术、新产品、特种工艺、测试而进行的活动。
04.能源技术:包括能源问题一般理论,地区性能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石油、天然气、煤炭、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能源(太阳能、生物能、核能、海洋能等)的研制开发与利用,节能新技术、能源转换和储存新技术等活动。
05.激光技术:激光器和激光调制技术的研制,及为了激光在工业、农业、医学、国防等领域内的应用而进行的活动。
06.自动化技术:指在控制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自动化元件、仪表与装置、人工智能自动化、机器人等领域中的活动。
07.航天技术:有关运载火箭及人造卫星本体的研究及有关为了跟踪、通讯而使用的地面设备的研究而进行的活动。不包括天文学及气象观察。
08.海洋技术:包括有关维护海洋权益和公益服务技术研究、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产业化、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海洋环境要素监测技术等活动。
09.其它技术领域:属于技术领域,但不能归入上述八类领域的其它技术活动。
扩展资料:
社会上习惯于把科学和技术连在一起,统称为科学技术简称科技。实际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发现自然界中确凿的事实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理论把事实与现象联系起来;技术的任务则是把科学的成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科学主要是和未知的领域打交道,其进展,尤其是重大的突破,是难以预料的;技术是在相对成熟的领域内工作,可以做比较准确的规划。
本质
科技的本质:发现或发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各种物质通过这种联系组成特定的系统来实现特定的功能。
实现功能的方式
尽量安全,尽量容易实现,尽量低消耗且高产出,尽量高效,尽量稳定,尽量可监测,尽量可调控。
事物的联系
事物的联系分为系统联系和事件联系,系统联系分为上下级别的联系(归属关系)和同级别的联系,事件联系分为原因与结果、前提条件与触发条件、目的。
物质是事件的基础,事件是物质的变化。物质是系统的结构,事件是系统的变化。
1.系统的上下级别和同级别:
例如,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原子核是上级别,质子和中子是下级别,上级别包含下级别,而质子和中子之间是同级别。
例如:消化系统和胃之间是上下级事物的联系,而胃和小肠则是同级事物之间的联系。
2.同级别的联系:
(1)同级别的事物的联系按作用分为:累加、互补、开启或增强、关闭或减弱。
累加:起相同作用的物质,产生的作用累加在一起。
例如:相同的小灯泡组成一个强光的手电筒。
互补:例如,起不同作用的物质,相互补充、相互依存,共同实现功能。
例如:一条流水线上,不同加工步骤所需的工人。
累加和互补的区别:有些情况下,累加是同种物质的共同作用,只有一个也能产生作用,但是效果低,而互补是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不同物质共同产生作用,只有一个可能无法产生作用。
调控:
开启或增强:例如,一种物质启动或增强另一种物质的功能。
关闭或减弱:例如,一种物质关闭或减弱另一种物质的功能。
例如:风扇的三个叶片之间的作用是累加,叶片和电机之间的作用是互补,风扇开关可以开启风扇、关闭风扇、增强转速、减弱转速。
(2)同级别的事物的联系按结构分为:顺序(线状)、并列(平行)、循环(环状)、树状、星状、网状。
顺序:例如,先经过A,后经过B。
并列:例如,同时经过A和B。
循环:例如,由A到B,又由B到A,依次循环。
树状:例如,A到B和C,B到D和E。而C到F和G。
星状:例如,A为中心,A发出到B、C、D。(星状好比星射线,星状是特殊的树状)
网状:例如,A到B、C、D,B到A、C、D。
3.层次对应:
例如,X分为A、B、C,Y分为D、E、F,那么X和Y的关系具体就是A、B、C和D、E、F之间的关系。
4.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特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超越于系统内个体之上的整体性特征。
个体性特征:系统内的个体是构成系统的元素,没有个体就没有系统。
关联性特征:系统内的个体是相互关联的。
结构性特征:系统内相互关联的个体是按一定的结构框架存在的。
层次性特征:系统与系统内的个体之关联信息的传递路径是分层次的。
模块性特征:系统母体内部是可以分成若干子块的。
独立性特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是相对独立的。
开放性特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又会与其它系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发展性特征:系统是随时可能演变的。
5.事件联系:
因果是发生变化的本质原理,前提条件是发生变化需要具备的条件,但是具备前提条件不一定就会发生变化,还需要触发条件。
例如事件:火把纸烧成灰,原因结果关系:因为氧化燃烧反应,所以纸变成灰,前提条件:纸、火、空气,触发条件:火点燃纸。原因是变化的本质原理,如果把原因说成表面现象“因为火点燃纸,所以纸烧成灰。”那么原因就和触发条件一样了,为了区分原因和触发条件,把原因说成本质原理,而把触发条件说成表面现象。
例如事件:要合成特定的生物分子,正负基团之间的相互吸引是化学反应发生的原因,适当的温度和pH值以及所需的酶是化学反应发生的前提条件,把各种反应物放在一起是化学反应发生的触发条件,合成特定的生物分子是化学反应的目的。
6.因果关系
简单是说,因果关系的逻辑就是:因为A,所以B,或者说如果出现现象A,必然就会出现现象B(充分关系)。这是一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而且是原因A在前,结果B在后。
(1)一切先后关系不一定就是因果关系,例如:起床先穿衣服,然后穿裤子,或者说先涮牙后洗脸,这都不是因果关系。
(2)并不是一切必然联系都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只有有了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必然联系,才是属于因果联系。
因果对应关系:
(1)一因一果:既一个原因产生一个结果。
(2)多因一果:既多个原因一起产生一个结果。
(3)一因多果:既一个原因产生多个结果。
(4)多因多果:既多个原因一起产生多个结果。
推理分为正向推理和逆向推理,正向推理是由原因推理结果,而逆向推理是由结果推理原因,在推理时,不仅要考虑原因和结果,还要考虑前提条件和触发条件,有时还要考虑目的。
参考资料:
生物柴油工艺技术的目录
化学工程
研究化学工业和其他过程工业 (process industry) 生产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共同规律的一门工程学科。这些工业包括石油炼制工业、冶金工业、建筑材料工业、食品工业、造纸工业等。 它们从石油、煤、天然气、盐、石灰石、其他矿石和粮食、木材、水、空气等基本的原料出发,借助化学过程或物理过程,改变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状态,使之成为多种价值较高的产品,如化肥、汽油、润滑油、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烧碱、纯碱、水泥、玻璃、钢、铁、铝、纸浆等等。
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本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知识,特别是以下方面的知识:
(1)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与实验;
(2)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工生产工艺与设备的基础理论与实验;
(3)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和生产运行管理;
(4)研究与开发新产品、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初步能力等。
本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是:
(1)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道德修养,具有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想;
(2)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
(3)具有强健的体魄与健康的心理素质;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表达与交往能力以及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5)系统地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能够结合化工生产的社会经济目标,从事研究、开发、设计、生产与企业管理等工作;
(6)富有求实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应变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交往能力;
(7)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通过国家外语四级考试;
(8)具备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主要课程
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机械、精细有机合成原理等。
就业方向
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精细化工
是生产精细化学品工业的通称。具有品种多,更新换代快;产量小,大多以间歇方式生产;具有功能性或最终使用性:许多为复配性产品,配方等技术决定产品性能;产品质量要求高;商品性强,多数以商品名销售;技术密集高,要求不断进行新产品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技术的研究,重视技术服务;设备投资较小;附加价值率高等特点。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化工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己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升一化学工业产业能级和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精细化工率(精细化工产值占化工总产值的比例)的高低己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化学工业发达程度和化工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培养目标与深造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研究、化工产品开发及生产技术管理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尤其注重培养在精细化工领域,特别是在各种助剂、涂料、香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方面具有上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通过宽厚、扎实的化学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科研开发、工业生产实际的综合训练,达到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领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的。
本专业毕业生可报考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研究生。
2、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机械制图、材料力学、化工原理、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等专业基础课,精细化学品化学、精细化工工程、高分子科学导论、香料化学及工艺、胶粘剂与涂料、化工工艺开发与设计等专业课。
3、学制/学位: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
详细介绍
化学工程
包括单元操作、化学反应工程、传递过程、化工热力学、化工系统工程、过程动态学及控制等方面。
现代工业生产的规模常要求一套装置的年产量达数十万吨或更高。这些装置必然面临大量的工程问题,而且指标稍有下降,就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科学技术的进步,时时刻刻在创造新的产品和新的工艺。但这些新的产品必须借助工程的手段才能实现工业生产,新的工艺要有经济和技术的合理性才能取代原有工艺。
上述装置大型化和新产品、新工艺工业化的问题都属于化学工程的研究范围。化学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例如将大量烟气中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组分脱除后再排放,在实验室达到要求后,进而要在工业规模中实现大量烟气的净化,就必须考虑大规模净化的经济性和可行性,着眼点与实验室研究很不相同。又如化工生产中 , 要求十分纯净的产品作为原料 , 如高分子化工中常要求聚合前单体的杂质含量是在百万分之几 (ppm) 数量级。对于实验室工作来说 , 这一点并不一定困难,而且小实验也不要求提纯的经济指标。但是要求大型生产装置在低消耗和设备简易可行的条件下做到这一点 , 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课题。这种课题的解决 , 有赖于单元操作的研究。假使在实验反应器中确定了优选的温度、浓度和反应时间,获得了满意的效果。而在放大过程中,由于流动的不均匀性,物料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反应时间)出现不均匀,偏离了优选的反应时间。由于反应热效应,大装置中因传热的限制而出现的温度不均匀,使反应温度偏离了优选温度。温度的不均匀必然导致浓度的不均匀。这些效应引起大装置中效率下降,产品成本提高,甚至可能因此失去工业价值而不宜用于生产。这个例子说明化学反应工程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另一个例子是工业生产中为适应各过程的需要,时而需要加热,时而需要冷却。在实验室中能耗指标并不重要,但大生产就必须考虑热量的合理利用,应尽可能使加热和冷却相匹配,尽可能利用低位热能。如何合理利用热量,如何合理安排众多的设备,这一课题,是无法用实验方法解决的,而是通过化工系统工程的研究解决的。
上述数例说明生产大型化后人们对化学工程知识的紧迫需要。化学工程的成就已能在相当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精细化工
包括的范围
各国也不甚一致,大体可归纳为:医药、农药、合成染料、有机颜料、涂料、香料与香精、化妆品与盥洗卫生品、肥皂与合成洗涤剂、表面活性剂、印刷油墨及其助剂、粘接剂、感光材料、磁性材料、催化剂、试剂、水处理剂与高分子絮凝剂、造纸助剂、皮革助剂、合成材料助剂、纺织印染剂及整理剂、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动物用药、油田化学品、石油添加剂及炼制助剂、水泥添加剂、矿物浮选剂、铸造用化学品、金属表面处理剂、合成润滑油与润滑油添加剂、汽车用化学品、芳香除臭剂、工业防菌防霉剂、电子化学品及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生物化工制品等40多个行业和门类。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精细化学品的开发和应用领域将不断开拓,新的门类将不断增加。
精细化工发展方向
按照经济发展和合作组织(OECD)的规定,根据技术密集度的情况,汽车、机械、有色冶金、化工属于中技术产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是按其研究开发含量高而确定的特定领域,航天航空,信息产业、制药等。作为化学工业分支的精细化工大体也属于中技术范畴,但作为精细化学品的高性能化工新材料、制药、生物化工等已确定属于高新技术范畴。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一场以生物工程、信息科学和新材料科学为主的三大前沿科学的新技术革命必将对化学工业产生重大的影响。像精细化工这样的传统工业的发展趋势必定是越来越加重技术知识的密集程度,并与高新技术相辅相成。
第1章 概论
1.1 生物柴油的基本特性
1.1.1 生物柴油定义
1.1.2 生物柴油的分子结构
1.1.3 生物柴油的比较优势
1.2 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
1.2.1 直接混合法
1.2.2 微乳液法
1.2.3 高温热裂解法
1.2.4 酯交换法
1.3 生物柴油的品质控制和质量标准
1.3.1 生物柴油品质控制
1.3.2 生物柴油的质量标准
1.4 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1.4.1 国外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现状
1.4.2 国外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趋势
1.4.3 国内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现状
1.4.4 国内生物柴油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2章 生物柴油生产的原料来源
2.1 油料作物
2.1.1 菜籽油
2.1.2 棉籽油
2.1.3 大豆油
2.2 木本油料
2.2.1 棕榈油
2.2.2 黄连木
2.2.3 麻风树
2.2.4 光皮树
2.2.5 文冠果
2.2.6 油茶
2.2.7 生物柴油能源植物原料选择原则
2.3 动物油脂
2.3.1 牛羊油
2.3.2 猪油
2.4 微生物油脂与工程微藻
2.4.1 微生物油脂
2.4.2 工程微藻
2.5 废弃油脂
2.6 油脂的理化性质影响生物柴油品质
2.7 油脂的制取与加工
2.7.1 油料预处理
2.7.2 油脂的提取
2.7.3 油脂的精炼
2.8 高蓄能原料的开发
参考文献
第3章 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工艺技术
3.1 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的技术原理
3.1.1 酯化反应
3.1.2 酯交换反应
3.1.3 高温热裂解反应
3.2 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的技术方法
3.2.1 均相催化酯交换法
3.2.2 非均相酸或碱催化酯交换法
3.2.3 超临界酯交换法
3.2.4 高温热裂解法
3.3 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动力学
3.3.1 酯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3.3.2 催化酯交换的反应动力学
3.3.3 超临界酯交换反应的动力学
3.4 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的优势与不足
3.4.1 均相催化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优势与不足
3.4.2 多相酸碱催化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优势与不足
3.4.3 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的优势与不足
3.4.4 高温热裂解法制备生物柴油优势与不足
3.4.5 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各类方法的比较
3.5 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发展趋势
3.5.1 绿色化学
3.5.2 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方向
3.5.3 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发展趋势
3.5.4 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案设计及对策
参考文献
第4章 生物酶法制备生物柴油工艺技术
4.1 脂肪酶的来源及表达生产
4.1.1 脂肪酶的来源
4.1.2 脂肪酶的高密度发酵生产
4.2 脂肪酶的使用形式
4.2.1 游离脂肪酶
4.2.2 脂肪酶的固定化
4.2.3 固定化脂肪酶的界面激活
4.3 脂肪酶催化生产生物柴油机理及比较优势
4.3.1 脂肪酶催化生产生物柴油机理
4.3.2 酶法制备生物柴油的比较优势
4.4 提高生物酶转酯效率的策略
4.4.1 脂肪酶的选择
4.4.2 反应过程的调控
4.4.3 底物和产物对酶毒性的降低
4.4.4 反应器的选择
4.5 酶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动力学
4.6 酶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分子机制
4.7 酶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第5章 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工艺技术
5.1 超临界流体技术
5.1.1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食品和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5.1.2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5.1.3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材料工业中的应用
5.2 亚/超临界甲醇物理学和热力学性质参数
5.2.1 亚/超临界甲醇密度
5.2.2 超临界甲醇的黏度
5.2.3 超临界甲醇的恒压比热容
5.2.4 超临界甲醇的热导率
5.3 甲醇预热管管长的设计
5.3.1 压缩甲醇热物理性质数据的计算
5.3.2 预热管热负荷的计算
5.3.3 预热管内压缩甲醇流动雷诺数的变化
5.3.4 预热管中压缩甲醇普朗特数的变化
5.3.5 预热管中压缩甲醇的对流传热膜系数的变化
5.3.6 预热管平均总传热系数的计算
5.3.7 预热管管长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
5.4 连续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技术
5.4.1 连续超临界法的反应装置
5.4.2 连续化超临界甲醇制备生物柴油稳定性探讨
5.4.3 影响油脂转化率的因素
5.4.4 弱酸催化对亚/超临界法的影响
5.5 甲醇循环利用的模拟与实验研究
5.5.1 甲醇闪蒸循环工艺模拟计算
5.5.2 甲醇闪蒸循环实验研究
5.5.3 实验研究与模拟计算的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第6章 生物柴油生产工艺设计与实例
6.1 间歇法生物柴油生产工艺
6.1.1 间歇均相催化工艺
6.1.2 间歇非均相催化工艺
6.2 连续法生物柴油生产工艺
6.2.1 连续均相催化工艺
6.2.2 连续非均相催化工艺
6.3 生物法生物柴油生产工艺
6.4 新型生物柴油制备技术与工艺
6.4.1 超临界制备技术与工艺
6.4.2 超声波制备技术与工艺
6.4.3 离子液体制备技术与工艺
6.4.4 振荡反应技术与工艺
6.4.5 微波反应技术
6.4.6 反应精馏耦合技术
6.4.7 反应膜分离耦合
6.4.8 鼓泡床反应技术
6.5 生物柴油的技术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7章 生物柴油及副产物甘油的高值化技术
7.1 概述
7.2 生物柴油的高值化技术
7.2.1 从生物柴油原料出发的生物炼制
7.2.2 生物柴油产品品质改良
7.2.3 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加工衍生产品
7.3 甘油的化学结构与特性
7.4 甘油的精制技术
7.4.1 离子交换法
7.4.2 减压蒸馏法
7.4.3 分子蒸馏法
7.4.4 离子交换?管道薄层蒸发法
7.5 甘油生产环氧氯丙烷
7.5.1 化学法制备环氧氯丙烷
7.5.2 生物合成法制备环氧氯丙烷
7.6 甘油生产1,3-丙二醇
7.7 甘油生产乙二醇
7.8 甘油生产2,3-丁二醇
7.9 甘油生产其他精细化学品
参考文献
第8章 生物柴油产业效益分析
8.1 生物柴油专利及产业化状况
8.1.1 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8.1.2 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现状
8.1.3 国外生物柴油生产状况
8.2 生物柴油产业经济效益分析
8.2.1 生物柴油市场需求分析
8.2.2 生物柴油原料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8.2.3 生物柴油国家政策出台及其变化
8.2.4 生物柴油与化工产品综合利用技术经济性分析
8.3 生物柴油产业社会效益分析
8.3.1 缓解能源压力,增强国家石油安全
8.3.2 调整农业结构,促进油料林业发展
8.3.3 转化餐饮废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8.3.4 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乡镇企业财源
8.3.5 促进西部开发,增加更多就业机会
8.4 生物柴油产业环境评估
8.4.1 生物柴油的生产过程环保性分析
8.4.2 生产过程污染物分析
8.4.3 无组织排放的废气
8.4.4 有组织排放的废气
8.4.5 废水排放
8.4.6 固体废物排放
8.4.7 噪声
8.4.8 污染防治措施
8.4.9 生物柴油燃烧过程环境评价
8.5 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构思
8.5.1 以废弃油脂为原料,开发生物柴油与化工产品综合利用技术
8.5.2 发展生物柴油木本油料原料基地,建立原料资源保障供给体系
8.5.3 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型
8.5.4 建立可行的产业实体的资本化运作与资金筹措方法
8.5.5 建立可持续的税收补贴优惠政策法规
参考文献
关于“科学技术领域有哪些 技术领域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wzjinhao]投稿,不代表金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zjinhao.cn/cshi/202507-773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金豪号的签约作者“wzjinhao”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科学技术领域有哪些 技术领域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科学技术领域有哪些 技术领域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文章不错《科学技术领域有哪些 技术领域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