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晋商的代表人物有哪几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晋商的代表人物有哪几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晋商(山西商人)代表人物:王现、平遥日升昌票号财东李箴视;平遥蔚字号首任经理毛鸿翙;大德通、大德恒票号祁县乔家的乔景僖、乔景侃、乔景信;明代蒲州大商张四教等等。
晋商首创了中国历史上票号。“票号”是当时商人通商的一种方式,商路遥远,汇通天下,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直至如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说法。
扩展资料:
晋商代表:
1、大盛魁:创始人是王相卿,山西太谷县武家堡人,把“大盛魁”办成旅蒙晋商专做蒙俄贸易、伙计达六千余人、商队骆驼近二万头、年贸易总额达上千万两银子的著名大商号,王相卿也成了垄断蒙古市场的商界巨头。以后又经过十几代人努力,“大盛魁”竟在蒙古大草原上称雄200多年。
2、志成信票号:创始人是员成望,清初太谷沟子村人,资本原为白银3400两,后增为26万两,四年一帐,普通每股红利七八千两,最多开过14000两,资本雄厚,信誉卓著,成为太谷票号中的佼佼者,分号广布天津、张家口、吉祥、沈阳、上海、南京、苏州、汉口、广州、开封、济南等地。
3、曹氏家族:发迹人曹三喜,山西太谷人。财产多达白银千万余两,商号在国内遍布东北、华北、西北各大城市,而国外涉足蒙古、西伯利亚和莫斯科。曹家的商业帝国横跨欧亚两个大陆,纵横几万里,不仅仅在山西人的经商史上、就是中国人的经商史上都创下了不朽的辉煌。
百度百科—晋商文化
伍佑街道的传统文化
张姓主要源于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张挥为该姓始祖。历史上,西汉时期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255年-314年)建立前凉国。
1、张丽华(559年—589年),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妃子。张丽华出身兵家,聪明灵慧,有辩才,而且记忆力很强,因此深得陈后主喜爱,为陈后主生有二子。祯明三年(589年),隋朝灭亡陈朝,张丽华因“祸水误国”被长史高颎下令斩杀(一说被杨广下令斩杀)。
2、张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明江陵人。穆宗时入阁,神宗时为首辅,综核名实,信赏必罚,整饬纪纲,推行一条鞭法,为相十年,海内称治。卒谥文忠。着有太岳集、帝鉴图说等。
3、张骞(约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大汉帝都长安出发,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
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至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从此中国人通过这条通道向西域和中亚等国出售丝绸、茶叶、漆器和其他产品,同时从欧洲、西亚和中亚引进宝石、玻璃器等产品。张骞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4、张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
张旭出生于一个门第不低的家庭,曾向堂舅陆彦远学习书法,学有所成后为吴道子、颜真卿等钦慕;年长后通过应举或荐举、征辟而入仕,释褐为常熟县尉;先后任左率府长史、金吾长史,因而被世人称为“张长史”;大约在乾元二年(759年)逝世,享年大约七十五岁。
5、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
曹邦辅的简介
伍佑位于盐城以南,古代时因为镇上的小溪中时常能获得蚌珠,所以名叫珠溪,与之并列存在的还有依次向南的丁溪、西溪等,这个浪漫名称,让水乡特色跃然其间。珠溪之名虽然悦耳,但它却未能维持多久。也许蚌珠只是偶尔为之,养蚌作为一种产业,当时并未形成。总之珠溪已为另一个名字所取代,这就是伍佑。
伍佑在东晋时即设有盐场,成为与盐城相毗邻的重要盐场之一。然而在唐乾符年间,该盐场一度废煎百年有余。直到宋朝时有一人来到这里,改变了这一现状。他就是前唐御史中丞伍正己的曾孙伍祐,时任楚州团练推官。眼见盐场废置,他首议兴复,“役不及民,甫期而就”,人称伍佑场,以为纪念。伍佑场距盐城甚近,且为富场,故而远近商贾云集此地经商、业盐。当时盐商有总商、垣商和运商之分。总商主散商纳课,垣商主收盐,运商主运盐。伍佑盐商则以垣商为主,又称垣主。坦主各设盐旗,形成一种小规模的经营单位,其中有帐务、茶房、帮工数十人不等。盐旗各具特色,像招帖,成为伍佑街市一景。垣商收购灶盐,又自办亭灶,雇丁煎办,拥有亭灶、荡地和产盐权。
伍佑字佑之,唐伍正己曾孙。汀州宁化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进士,授于都县令,勤政爱民,历任宜城、海昌县令,又以清廉干练著称。旋迁楚州团练推官。楚州旧有盐场,自唐乾符年间荒废,已百余年。佑亲往勘察,上秦议开复,上嘉勉。佑鉴于唐代征劳役扰民,于是以工授钱粮。各乡游民涌至,期年创成,岁上缴官银钱数万,公私两益,人称“伍公场”。天圣年间升迁秘书著作郎。侍郎某谗之,复放海宁县令,转华阳县令,有惠政,迁维州通判,擢迁大常博士。生卒年月不详。著有《伍太常集》。
关于伍佑,印水心编著的《盐城县乡土地理》中有如下记载:“自(盐城)西门太平桥乘轮南行,入南串场河,溯流而上,往大新河至伍佑市,市集曰伍佑场,场知事署在焉。东南有物,巍然隆起,高出屋脊,望之如丘,盘亘历历,皆盐岭也。居民千余户,商店尚多。”
巍然隆起的盐岭,勾画出伍佑的特色,盐场的兴旺亦有此可见。从清朝晚期在伍佑设店开旗的垣商有庆仁昌、大德昌、朱成和、日升祥等十多家。他们大多是安徽歙县人,往往自建盐坨,储存堆盐,并配专人经营,运销江南、皖北以至赣北、鄂东等地。他们虽身在异乡,但盐业经营的兴旺却使他们乐此不疲,没有丝毫的寂寞或思乡之情。相反,这些驳杂不纯的商人已逐步融入了当地的文化。
有一位研究两淮盐商的学者曾经细微地分析了晋商与徽商的差别。他称,“秦晋盐商在扬州挣了钱,便把钱捎回老家窖藏起来,自己仍然穿着褪了色的布袍,嚼着葱蒜与馒头。徽歙商人则更注重现世的享乐。他们建楼宇、筑园亭,美服饰,精菜馔,养清客,蓄优伶,玩古董,工搏弈,一切声色犬马的玩意儿他们莫不爱好。”
徽商的这种充分享受生活的特性必然带动他们生活环境的变化。伍佑由盐场而成为集镇,由集镇而日见喧嚣、繁华,不能不说与徽商有关联。伍佑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唐代黜陟使李承主持修堤而形成的串场河横贯境内,将伍佑一分为二,形成东、西两部分,以桥相通。随着海势东迁,盐灶渐疏,河西街道趋废。河东则成为伍佑镇之所在。清康熙年间,伍佑即有四条主要大街和十多条交叉古巷。
其时盐商在主要街、巷首以石砖砌有圈门九座,门楣刻有象征吉祥意味的文字,如“紫气东来”、“薰风南来”、“北阙思光”等。各门设栅栏,夜锁防盗。
伍佑所特有的这种圈门和栅栏,事实上是将盐商这一特殊阶层从群体人员中隔离开来。虽然盐民、灶户亦与盐休戚相关,赖盐生存,但却始终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盐民与盐商的反差之大构成了社会的怪圈。伍佑设有场公署,主管盐务及刑、民诸事。清乾嘉年间,该场公署曾有过一位幕僚,即以后写《镜花缘》的李汝珍。因其兄出任草堰场大使,李汝珍即随兄抵海边闲住,他对海隅之地十分好奇,到处走访,因而落脚伍佑多时,与场大使交往密切。虽然以后李汝珍更关注草堰、西团盐场,但伍佑小镇的兴旺依然给他留下了深刻记忆。
历来盐商中不乏附庸风雅之人,他们在与文人的交往中试图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当然,不否认文商的契合,有时也能形成较好的关系。清咸丰年间,伍佑盐商周文同即与词人蒋鹿谭交往甚近。蒋鹿谭的词作有极高的艺术造诣,时有“倚声专家,希踪北宋”之誉。
蒋鹿谭时居东台,却常往返于伍佑,寄住周文同的茧园,茗啜漫谈,十分投机。一次,蒋鹿谭从伍佑返东台,想起伍佑茧园情致,感慨不已,遂作词《暗香?寄周潇碧》。因周文同字潇碧,故以此名:
故山老鹤,等酒人散尽,飞归词阁。漫倚焦琴,斜日相思满京洛。知否休文病起,浑怕忆西园花药。但自掩,独树间门,灯影惜孤酌。
可惜蒋鹿谭早逝于世,所幸周文同保存有一幅蒋鹿谭小像,后人始识这位词人的“庐山真面目”。
伍佑场曾经寓居过一位晚清秀才吴东园,此人工诗文词曲,此前被上海蜚英书局聘为编辑,编有《文选类腋》等书问世。民国初年,吴东园曾投笔从戎,任新安五军第七路军秘书,后卸甲归隐伍佑。伍佑小镇风情对他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尽管外面风云变幻,军阀更迭,他依然独处伍佑,心仪文学。他在伍佑成立国粹保存社,函授海内外弟子诗词学,同时著有《六朝文挈补释》、《东园传奇十八种》、《东园丛编》三十册。吴东园还发表有大量诗作,其中较有影响的为《评法京巴黎茶花女史〈马克尼尔行〉》。当时正值林纾翻译的法国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出版,吴东园读后非常兴奋,随即作诗评述。马克尼尔即今人所译玛格丽特,为女主人翁。诗曰:
天生丽质曰马克,如此佳人难再得。少小名噪巴黎斯,一顾倾城再倾国。颠倒公卿丝竹丛,车如流水马如龙。夜夜歌楼金菡菡,朝朝舞榭玉芳蓉。 ……
全诗三十二行,数百字,娓娓写来,如怨如泣。以后著名文艺评论家阿英读后拍案叫绝,称“这简直是一篇《马克尼尔本事诗》”,“茶花女何以能强烈地吸引中国读者对她的同情,诗文是表现得相当透彻的。”
吴东园为歙县人,歙县多出盐商,《歙县志》云:“邑中商业,以盐典茶木为最著,在昔盐业尤兴盛焉。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而歙县盐商亦多穷奢极靡。偏偏出了个吴东园以文化人身份而居伍佑盐场,一反歙人形象,颇多意味。
两淮鼎盛时期共有三十个盐场,由南而北,分为上十场,中十场和下十场,伍佑与新兴、庙湾等为下十场。晚清时,随着两淮盐业的衰落,沿海一带开始了废灶兴垦,伍佑亦在这一重大转变之列,昔日辉煌的古盐场终于画上了句号。
曹邦辅(1502~1575)字子忠,号东村,定陶县王双楼乡曹楼村人。抗倭名将。1532年进士,先后任元城(今河北大名)及南和(今属河北)知县、云南道御史、陕西巡按、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恃郎、南京户部尚书等职。体恤民间疾苦,敢于抨击权贵,秉公执法。巡按应天时,倭寇作乱,进犯南京等地,邦辅亲披甲胄率兵追至苏州,后又以火枪火炮击毁敌船,杀敌600余人,倭寇大败。著有《军机事宜》、《名将方略》等书。
曹邦辅体恤民间疾苦,敢于抨击权贵,秉公执法。任元城知县期间,“岁减里甲,轻徭薄赋”,又放千金赈济贫困百姓。在云南道御史任上,弹击奸邪,豪强畏服。巡视河东盐政时,核查盐丁私人通商,革除占窝营私舞弊,创立经商机制,河东盐业大兴,每年的捐税收入倍于常年。在陕西巡按任上,他考核吏治,对宗室杀人反诬治于人者极为愤慨,秉公执法,不畏权贵,打击邪恶,百姓呼为真御史。
曹邦辅还是一位著名的抗倭将领。任考察院左都御史巡按应天时,适值倭寇登陆劫掠扰乱。倭寇聚柘林、犯南京、破漂水、抵宜兴、进据陶宅,百姓深受其害。邦辅亲披甲胄,督军击剿,令副使王崇古围困倭寇。倭寇大败,退入太湖。邦辅麾军抵进,追至苏州浒墅关,一日七战七捷,斩获390余名,生擒74名。邦辅身不解甲,又督军饷,带水兵防御水沟。时值副将何卿师溃,邦辅率师增援,命人以神枪火炮捣毁敌船,前后俘斩600余人。侍郎赵文华闻倭寇被围,日夜兼程,欲抢夺邦辅功劳,行至杨家桥,寇已尽歼。邦辅捷书先奏。赵文华因邀功不成而怀恨在心,反诬奏邦辅“避难击易”,虚报军情。总督杨宜亦奏邦辅“故违节制”。他们均以私怨诬邦辅三战三败。给事中夏?、孙?为此鸣不平。赵文华还京奏言:“贼易灭,督托非人,致败。臣昔论邦辅,遂媒孽臣,东南涂炭何时解。”世宗不察虚实,不辨是非,遂下诏逮系邦辅,谪戌朔州。时论愤惋不平,吴人立生祠祭祀,以表敬意。
邦辅善领兵,谙兵法。1567年(明隆庆元年),为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进兵部侍郎后,理戎政。未几,转左侍郎兼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京师京营士兵骄豢已久,邦辅在治理宿弊的同时,“又疏城外扎营之失,守城八战之法”,士卒无不佩服。
关于“晋商的代表人物有哪几位?”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wzjinhao]投稿,不代表金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zjinhao.cn/cshi/202508-1149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金豪号的签约作者“wzjinhao”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晋商的代表人物有哪几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晋商的代表人物有哪几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晋...
文章不错《晋商的代表人物有哪几位?》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