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智利矿难的700米 救援通道是怎么打出来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智利矿难的700米 救援通道是怎么打出来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10年8月23日
连接井下矿工和地面救援人员的管道生命线陆续成功打通,食物、饮用水、药品等必须品,都通过管道,源源不断的从地面送往地下,矿工们精神看起来不错。
2010年9月3日
眨眼间矿难已经发生了将近一个月,智利当局加快研究救援方案,重型钻孔机陆续抵达矿区,开始挖掘救援井。
但这次的救援可谓是史上最艰难的一次,矿工们头顶上是几百米厚的岩石层,在钻探逃生通道时,稍有不慎就可能触动不稳定地层引发坍塌,还得避免挖出的四千吨重石块掉进矿工所在的避难室。挖掘行动多次受阻,救援再次陷入困境。
不过井下的矿工们苦中作乐,通过救援人员送到井下的小型电视接收器,收看了智利与乌克兰队的一场足球友谊赛。智利球员都穿上印有“矿工加油”标语的T恤,给被困矿工鼓劲,这让被困一个月的矿工们兴奋莫名,缔造了史上最接近地心的一次足球直播。
而几天后,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被困矿工泰科纳的妻子为他诞下了爱女。泰科纳从地下传来纸条,希望给孩子取名为埃斯佩朗莎·伊丽莎白,西班牙语中的意味着--希望。
2010年9月18日
在家属的焦灼不安中,智利迎来了独立200周年纪念日,营救工作也传来好消息:第一个抵达被困位置的钻孔当天打通,矿工们兴奋地在井下唱起了歌,跳起了舞。
一周后,由智利海军造船厂制造的救生舱运抵矿区,用于加固救援井壁的大型钢管也陆续运抵。至此,人们终于看到了被困矿工逃出升天的希望。
10月9号,其中一个救援井完成隧道全程624米的挖掘,33名矿工的最后救援行动有望尽快启动。在场的人们顿时欢呼雀跃,掌声、祈祷声和歌声响成一片。
救援通道打通后,智利工程师开始内壁铺设工作,使用金属管为接近地面的一百米隧道加固,防止发生塌方。
10月11号,准备工作终于接近尾声,工程师先后完成隧道内管铺设工作,以及救人搭载舱试验。智利矿业部长戈尔沃内宣布,救人计划有望顺利完成。
10月12号,救援搭载舱顺利完成了最后一次测试,一切性能良好,最终救援行动准备就绪。
2010年10月13日
终于,漫长的69天等待后,升井行动正式开始。
第一名获救的矿工阿瓦洛斯,乘坐智利军方特制的红白蓝三色的“凤凰号”救生舱,由625米深的地底,缓缓升上地面。
一切顺利,阿瓦洛斯终于重见天日。现场守候许久7岁儿子哭着扑向爸爸,一家三口紧紧的拥抱在一起。
大约一小时后,第二名矿工塞普尔韦达也乘救生舱升井,现场传出如雷欢呼声。他步出救生舱的第一件事,就是与焦急等待的妻子深情拥抱。接着又掏出多块地底矿石,送给在场的救援人员及总统。
就这样,每个之后四十五分钟至一小时,就有一名穿着特制的防潮抗菌服,佩戴特殊防护眼镜的矿工成功升井。
随着矿工领班乌尔苏亚的顺利升井,33位矿工全部顺利逃出生天,在与家人短暂相聚后,被送往医院。
智利总统皮涅拉亲自盖上救援通道,宣布圣何塞铜矿救援工作圆满结束。
智利全国上下一片欢腾。
至此,69天的生死救援圆满落下大幕,除了矿工们在面对死亡时的镇定,超长的救援时间以及各方不离不弃的努力外,我们能够铭记的,就只有这一双双守望的眼,一滴滴喜悦的泪。
警报!本文是关于影片《The 33》的观后感,剧透很严重,阅读需谨慎。
《The 33》是一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影片。2010年8月5日,智利圣何塞铜矿发生塌方,33名矿工被困在地下700多米深的矿井避难所中。在矿井内外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历时67天艰苦卓绝的营救行动,终于成功解救全部被困矿工,完成了一次伟大的营救奇迹。
该片乍一看以为是灾难片,但实际是一部以灾难为背景的社会片。灾难片通常的几大看点:灾难的震撼效果、极端环境中的人性、英雄巧妙克服困难、残酷条件中的爱情和亲情等,基本都被弱化了。或者说,“弱化的”、“不夸张的”才是更贴近真实的。
影片是一个关于创造奇迹的故事。一个超级奇迹,由三个奇迹构成,缺了任何一个都必定是个悲剧。这三个奇迹分别来自于三处:被困矿工们,营救行动的执行者和支持营救的政府。
奇迹一:绝境中的生存奇迹
33名矿工为了躲避塌方逃进了矿井最下方的避难所,他们面临着极端恶劣的情况。逃生井的爬梯只修了一半,无法攀登;本该能支持30人3天的食物和水,实际上只有1天的量;通讯器损害无法与外界联系;根据工头对矿长的尿性判断,外援希望渺茫。
就是如此让人绝望的处境,这些矿工们却依靠团结,在领导者马里奥(看名字就知道是妥妥的主角,看片的时候总觉得他会随时从石头里顶出蘑菇来)的带领下,硬生生的坚持了17天,直到营救者打通了地上与地下避难所的通道,输送进补给品才算脱离必死的处境,创造了绝境中的生存奇迹。
奇迹二:不足1%成功率的执行奇迹
与矿井内的险恶状况对应的,是更加糟糕的外部困境,营救难度大到让人还未开始就想放弃。山体随时可能再次移动(塌方的原因就是山体移动);一块重达70万吨的坚硬巨石挡住去路,让最强的钻井机都毫无办法;无法确定矿井避难所的精确位置……据专业工程师推测,营救成功率不足1%。(这还是以避难所有3天口粮储备为基础算的,如果他们知道实际上只有1天的口粮,那么推算的成功率估计要再降一个数量级)
主动请缨组织营救行动的矿业部长劳伦斯,年轻帅气(咳咳,这不是关键,但我还是想说,真的很帅!),内心柔软善良,责任感极强。他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将1%的成功率变成了100%的营救生还率,创造了执行层面的奇迹。
奇迹三:天时地利人和的运气奇迹
如果说前两个奇迹是靠人力成就的,那么这第三个奇迹,就只能用纯运气解释了。
面对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成功率,决策者首先要跨过两道心理关:第一,是否要肩负这个可能威胁政治前途的任务;第二,花费巨额代价去搏这么小的概率是否值得,失败后如何交代。而我们都知道,对于政治家来说,任何决定都是衡量得失的结果,33名矿工在他们心理并不是那么鲜活的,他们只是天枰一端的数字,另一端放什么才是关键。
然而好运降临在了被困矿工和他们的家属身上。首先,是碰到了初出茅庐的矿业部长,他是一个稚嫩到不合格的政治家,却也是一个没有被政治和权利过多牵绊的正直之人,正是由于他的力主营救,才让矿工和家属们有了一丝渺茫的希望,这是“地利”。其次,是矿工家属中出现了一位敢于直面权力的强势人物,一位被困矿工的姐姐,她的坚持带动了所有家属形成统一阵线,她的拳头把营救负责人劳伦斯的放弃念头击碎,这是“人和”。最后,是事件刚好踩中了关键时刻的运气按钮,赶上了政府的换届选举,总统为了连任,不得不全力营救,不惜代价,这可谓是“天时”。
由三个奇迹相乘得到的终极奇迹,已经可以用“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来形容了。可以想象的是,任何一个微小的变化都会让所有的奇迹价值归零。
在生存奇迹中,如果工头没有应急预案,带领大家向下跑(而不是想当然的向上跑),矿工们在塌方时就死干净了;如果被困矿工中里没有马里奥这个领导者,他们绝对撑不过10天;如果被困的不是一群生活在同一地区相互熟识的人,而是一群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且互不熟悉的矿工,组织关系会非常脆弱,稍有不慎,就会从团结迅速滑落到争斗,将最后一丝希望消磨在内耗中。
在执行奇迹中,如果山体再次移动,救援就如大海捞针;如果没有劳伦斯的灵光一闪,解决了无法精准定位的问题;如果矿工家属和全体营救人员没有不放弃的坚定信念……
在运气奇迹中,如果主持营救的是一个老牌政客或者是个技术官僚,屁股决定脑袋,就很难将注意力只放在营救上;如果家属中没有“强力姐姐”这般人物,决策者也就没有了最初的外部压力;如果没赶上政府的换届选举……
可以说,每一个奇迹背后,都有无数偶然组成的必然。由此可知,为何全世界每年都会出现很多起营救行动,但能被搬上荧幕的真实事件却少之又少。
该片最有看点的部分,除了它的“奇迹”,还有真实。它展现了真实的世界,真实的灾难,和真实的人。
影片没有把政府高层(总统)拍成一脸正气的“样板戏”模样,更没有强行表现政治正确,而是把高层从利益得失出发的考虑与决策真实展现出来。
影片没让劳伦斯高喊着“人命无价”的苍白口号,甩着道德拷问的皮鞭,鞭笞一切“自私”和“权衡”,而是真实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善良本性与不堪重压即将放弃之间徘徊前进的过程。
影片没有过多表现灾难的震撼,真实的灾难一点都不刺激,即没有上帝视角,也没有声光电的效果,有的只是无力的渺小和瞬间的生死。
影片没有给33人的领导者马里奥(这名字太喜感了,每次都因为它而跳戏,郁闷)带上主角光环展现个人英雄主义,他只拥有“正常”的优秀能力。威信保证号召力;口才提供说服力;制定公平的规则逼出群体的生存潜力;给大家希望避免了精神崩溃。
这一切才是现实世界本来的样子。无论我们多么喜欢黑白分明的梦想世界、英雄无敌的幻想世界、震撼刺激的冒险世界,当我们回望真实世界时,这个大部分由灰色组成的、由平凡英雄主导的,由博弈和运气决定的世界,才是最能触动人心的世界。
2018.04.06
关于“智利矿难的700米 救援通道是怎么打出来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wzjinhao]投稿,不代表金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zjinhao.cn/jyan/202507-523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金豪号的签约作者“wzjinhao”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智利矿难的700米 救援通道是怎么打出来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智利矿难的700米 救援通道是怎么打出来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
文章不错《智利矿难的700米 救援通道是怎么打出来的?》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