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点的种类

网上有关“面点的种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面点的种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最简单最快速的做法是面食,面食的品种有很多类型都是各具特色的,比如面皮或者烙饼,做煎饼,水煎包,这些都是非常美味而且好吃的,在中国的传统北方地区,每逢到了过年过节的时候,面食的品种也会特别的多,大家在制作的时候要注意选择的方法,还有制作的过程。

面食的做法

烹制:烹制面食中,有很多各具特色、别有风味的手工煮食,如猫耳杂、小撅片、捻鱼、豆面流尖、煮花塔。除此之外还有煎烤制面食,如烙饼、煎饼、锅贴水煎包、焖面、焖饼等,还有炸制类食品,如麻花、油糕。

煮制:煮制面食品种丰富,制作多样,大体可分为五十余种,如细如发丝的拉面,刀飞面舞殷削面,游龙戏水的一根面等。制作方法有擀、拉、拨、削、压、擦、揪、抿等几十种,所用原料除小麦面外,还有高粱面、豆面、玉米面、荞麦面、莜麦面等,调料上自鸡、鸭、鱼肉、海洋,下至油、盐、酱、醋,不一而足。

蒸制:蒸制面食品种繁多,玉米面窝窝是过去最普通的主食。晋南晋中一带产麦区则多吃馒头。馒头分为花卷、刀切馍、圆馒、石榴馍、枣馍、麦芽馍、硬面馍等。杂粮蒸食有晋北晋中吕梁的莜面烤佬佬;高粱面鱼鱼,另外还有包子、稍梅等。

可可双色馒头

原料:

可可面团:可可粉5克、面粉125克、白糖12克、牛奶65克、酵母1克

原味面团:面粉125克、白糖12克、牛奶65克、酵母1克

做法:

1、原味材料放入容器中;

2、揉成团;

3、可可面团材料放入容器中;

4、揉成团;

5、盖上盖分别醒发二倍大;

6、然后再揉好;

7、用压面机,将二种面团分别压成长方形,

(面片光滑做出来的馒头就光滑,所以用压面机是很省事的方法,如果没有压面机就要多几次哦);

8、白面片上刷水;

9、可可面片放在白面片上;

10、可可面片再刷水(有水可以让馒头不会分层,这样会很容易在一起拉);

11、然后卷起;

12、切成小段;

13、每段切面就是螺旋状的;

14、放入涂过油的蒸笼中,醒大一圈(一定要再醒一会儿的,如果不再次长大,那么蒸出来的馒头,也不会太松软哦);

15、蒸20分钟左右,关火二分钟后再开盖,就是松软的可可双色馒头拉。

关于满族!

延安风味小吃攻略

1、 油糕:由软米、大枣精制而成,经植物油炸后,其味清香细腻、香甜可口。

2、 凉粉:由纯天然植物绿豆或荞麦加工而成,清爽可口,酸、辣、香味具全,具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之效。

3、 煎饼:由精制荞麦糁加工而成,可与豆腐干、热豆腐、各种炒菜相配,食用方法多样,凉爽味鲜,口感舒适,有减脂抗癌之功效,是一年四季均可食用的最佳食品。

4、 羊杂碎:由羊的头、蹄、血、肝、心、肠、肚、肺等烩制而成,有很好的滋补效果。

5、 果馅:把面粉加油和匀,擀成长片,卷起压窝,包入调好的馅,放入烤炉反复翻烤至熟。特点是酥香甘甜。根据馅的内容,可分作枣果馅、糖果馅、豆沙果馅。

6、 抿节:抿节在陕北方言中读"抿节儿",所以也写作"抿尖"。所用杂面系由豌豆和麦子磨合而成,调水和成软面团,放在密布筛孔的抿节床上,用手掌抿压而下,形似,很短,只有寸长。抿节营养丰富,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吸收。

7、 油馍馍:圆形,环状,炸熟后,金黄似铜钱,在延安民俗中是富裕吉祥的象征。黄米磨面、细箩,用软米熬成滚米汤烫面,置热炕发酵。面发后,摊制成一个个中间有孔的小圆饼,入油锅炸至红褐色即可。

8、 洋芋擦擦:取洋芋若干,用擦子擦成寸长的薄片儿,拌入花椒、葱丝、姜粉、盐未等,同面粉搅匀,上锅蒸熟。食用时,盛入大碗,调入蒜泥、辣面、酱、醋和葱炝清油,酥绵可口,久吃不厌。

9、 密汁南瓜:用陕北优质八棱南瓜,削皮去籽,平剖两半,再顺天然瓜沟切为若干小瓣,拼复完整,入锅蒸熟后,浇以糖汁。口感绵软,香甜怡人。南瓜富含维生素A、C、钴、锌等营养元素,对糖尿病及肥胖症有独特疗效。

10、 钱钱饭:粗粮精制的钱钱饭。黑豆经浸泡,膨圆胀大,放在碾上压成片,形如铜钱,所以百姓称"钱钱饭"。豆钱二成米八成,对掺起来,逐次下锅,待豆钱半熟时,再放小米。可驱寒保暖,通体舒泰。据说貂(婵就)是常钱钱饭才变得美艳动人的。

西安小吃

1、西安小吃全集

泡馍——白家泡馍(西稍门南小巷口)

水盆羊肉——老白家(北广济街内) 老宋家(柏树林十子西南角)

老李家——(方新村路东农行南边)

小炒——西羊市中段的“天下第一碗”

杂羔汤——建设西路旅馆村内

烤肉——里木烤肉(麻家十子西50米)鼓楼里多家都可以

兰家烤肉——(朱雀大街)

肉夹馍——秦豫肉夹馍(东木头市19号,城市之心西隔壁), 樊记肉夹馍(竹笆市)

孜然炒肉夹馍——洒金桥十子东南角

腊牛肉夹馍——李老四夹馍,他家的杂肝汤也不错,强烈推荐

葫芦头——铁蛋葫芦头(柏树林十子西北角)

春发生——南院门

蒸碗——建西街东口向西100米路南

煎饼——顶顶香煎饼屋(龙首村十子向南50米路西),万家灯火(西一路西段)

酱大骨头——骨头庄(吉祥村十子向东100米路北)

麻辣粉——牵人(粉巷)

火锅——竹园 (和平路)(劳动南路高新十字),海底捞(建设路)

蒜蘸面——朱雀路绿蚂蚁对面

刀削面——愣娃鸡汤刀削面(光华路)

羊肉面——建设西路西头路南“陕北老二面庄”,新的老王面,小雁塔门口的羊肉面,建国路的梆梆面,尚勤路的歧山面,长乐路的牛肉拉面,高新路北段“一诺面庄”的秦香面

麻辣鱼——建国路中段路西“安平麻辣鱼”,朱军鱼庄(含光门里)

麻辣烫——七星椒(周家围墙),佰人王(光华路)

牛肉面—— 一分利(鼓楼)

马虎面——西七路

柳巷面——案板街吉庆巷

砂锅——穆萨 (大皮院 )

米线——玄风桥“红油米线”

大盘鸡——马厂子、祟业路(唐城宾馆斜对面)

2、西安优秀清真小吃名录

酸汤水饺——大皮院定家小酥肉对面的小门面

肉丸糊辣汤——香米园丁字路口城墙处

泡馍——西羊市老米家

粉蒸肉——清真西寺大麦市街北口西北角

油酥饼——庙后街派出所西临50米路南

麻酱凉皮——大皮院盛家凉皮 庙后街派出所门口西10米靠马路南边

砂锅——清真西寺西150米的老杨家砂锅

烤肉——老杨家砂锅右临

面条——大麦市街的老杨家优质面馆,清真西寺西150米的玛丽娅鸡丁面

卤汁凉粉——大皮院西丁字路口 五味十字索家

鸡蛋包——大学习巷里清真寺对面 八宝甜稀饭也不错

包子——大学习巷里面的高家包子

小炒——西羊寺里米家泡馍隔壁的陕西第一碗

牛羊肉馅饼——大麦市北口什字东北角的

镜糕——麻家什字口的

锅贴——大麦市里面的

麻辣鸡腿——麦笕街里面的

炒饼——麦笕街里面的

水盆、杂肝——莲湖公园东门正对门,北稍门李老四

丸子烩菜——东新街

黄桂柿子饼——大学习巷的徐家

各类炒货——大学习巷的好再来

满族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另外,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人口达982.118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

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其后裔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上游、乌苏里江流域。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十二世纪,由阿骨打建立了金朝。1483年,清太祖统一了女真部落,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1635年10月13日,皇太极继位称帝,改国号清,废除女真旧称,改族名为满洲。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了中国,形成满汉长期杂居的局面。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满族本来有自已的语言、文字,满族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文创制于16世纪末,是借用蒙古文字母创制的。17世纪四十年代,满族大量入关后,普遍开始习用汉语文。现只有黑龙江省黑河市爱珲镇和富裕县还有人能讲满语。早期满文著作有《满文老档》、《满州实录》和《异域录》等。满族自古好歌舞,古代舞蹈多由狩猎、战斗的活动演化而来。满族喜爱的娱乐活动还有跳马、跳骆驼及滑冰等。十八世纪中期,“八旗子弟”创作了一种新的鼓词,配合鼓板、三弦演唱,名为“清音子弟书”。

历史上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袍马褂,头顶后部留发梳辫留于脑后,戴圆顶帽,下穿套裤。妇女则喜欢穿旗袍,梳京头或“盘髻儿”,戴儿环,腰间挂手帕。满族入关后,其服装与汉族服装趋于一致,但旗袍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下来,成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

满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

满族人孝敬长辈,注要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日常食俗 满族民间农忙时日食三餐,农闲时日食二餐。主食多是小米和高梁米、粳米、干饭,喜在饭中加小豆或粑豆,如高梁米豆干饭。有的地区以玉米为主食,喜以玉米面发酵做成“酸汤子”。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满族还有吃水饭的习惯,即在做好高梁米饭或玉米(米+查)子饭后用清水过一遍,再放入清水中泡,吃时捞出,盛入碗内,清凉可口。这种吃法多在夏季。饽饽是用黏高梁、黏玉米、黄米等磨成面制作的,有豆面饽饽、搓条饽饽、苏叶饽饽、菠萝叶饽饽、牛舌饽饽、年糕饽饽、水煮饽饽(汉语的饺子)等。满族的饽饽历史悠久,清代即成为宫廷主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御膳“栗子面窝窝头”,也称小窝头。满族点心萨其玛也成为全国著名糕点。较著名的还有清东陵糕点,也称清东陵大饽饽,北京小吃墩饽饽,河北承德小吃油酥饽饽,湖北荆州小吃猪油饽饽等。

北方冬天天气寒冷,没有新鲜蔬菜,满族民间常以秋冬之际腌渍的大白菜(即酸菜)为主要蔬菜。据传用腌渍的方法储存蔬菜,始于清顺治年间。用酸菜熬白肉、粉条是满族入冬以后常吃的菜肴。酸菜可用熬、炖、炒和凉拌的方法食用,用酸菜下火锅别具特色。配菜也可用来做馅包饺子。东北地区的满族,每户腌渍的酸菜一般可以吃到第二年春天。此外,日常蔬菜还有萝卜、豆角等。满族人民爱吃猪肉,常用白煮的方法烹制。辽宁沈阳市的那家馆是家有100多年历史的满族餐馆,该店经营的白肉血肠,被誉为正宗的满族风味。

节日、祭祀、礼仪食俗 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逢年过节,都要杀猪,过年(春节)时每家要杀猪二至三口。农历腊月八日(腊八节),要用黏高梁、小豆等八样粮食煮粥,称为腊八粥。除夕吃饺子,在一个饺子中放一根白线,谁吃着白线就意味着谁能长寿:也有的在一个饺子中放一枚铜钱,吃到便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有钱花。此外还要吃手把肉和特有的点心“萨其玛”。满族过去信仰萨满教,每年都要根据不同的节令祭天、祭神、祭祖先,以猪和猪头为主要祭品。在大祭时要杀猪,特别是在祭祀祖先时要选用无杂毛的黑猪(有的还必须选黑公猪),宰杀前要往猪耳朵内注酒,如猪的耳朵抖动,则认为神已领受,即可宰杀。此举俗称为“领牲”。有的地方要将猪肠和膀胱放入吊斗挂在杆子上,让乌鸦来吃,如果三天内被吃掉,就为吉利。然后把全猪卸为八块,按原样摆在方盘内,供于家里屋内西山墙的祖宗牌位下,家人按辈份排列免冠叩头三遍,再将肉切碎入锅熬煮,全家围坐,蘸盐而食。此时如有客至,只要在祖先牌位前叩头三次,即可坐下同吃,吃完也不必道谢。满族人家至今还有逢杀猪时请亲邻好友前来品尝头顿猪肉的习惯。过去,在庄稼成熟的季节,满族还有“荐新”祭祀的习惯,如今已被“上场豆腐了场糕”习俗所代替,即在五谷上场时,用新豆子做豆腐吃,打场结束时,用新谷做大黄米饭或豆面饽饽吃,以庆丰收。满族男女青年结婚时,新娘必须先在南炕上坐帐,也有称“坐福”。直到晚上,才在地上放一张桌子,新娘、新郎要手挽手绕桌子三圈后对饮。

典型食品 满族居住分散,各地均有代表性的典型食品,主要有:①白肉血肠。②火锅。满族传统风味菜肴。③酸汤子。辽宁岫岩满族的典型食品。④清东陵糕点。也称清东陵大饽饽。最早是清朝皇帝到东陵祭祀祖宗时做供品用的,因此也称为“祭饽饽”。做供品时有果馅厚酥饽饽、鱼儿饽饽、匙子饽饽、菊花饽饽、糊面饽饽、炸高丽饽饽、江米糕、黄米糕、七星饼、鸡蛋糕、枸奶子糕、山葡萄糕、山梨面糕等几十种。传入民间制成糕点后,大体上分为大小两种饽饽。大饽饽每斤八块,俗称清东陵大八件;小饽饽每斤十六块,俗称清东陵小八件。大小饽饽品种主要有太师饼,松饼,玫瑰饼,龙凤饼,山楂桃。还有无馅的七星点子、八裂饼、核桃酥、到口酥等。

传统节日 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有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关于“面点的种类”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wzjinhao]投稿,不代表金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zjinhao.cn/jyan/202507-8922.html

(17)
wzjinhao的头像wzjinhao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wzjinhao的头像
    wzjinhao 2025年07月30日

    我是金豪号的签约作者“wzjinhao”

  • wzjinhao
    wzjinhao 2025年07月3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面点的种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面点的种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最简单最快速的做法是面食,面食...

  • wzjinhao
    用户073006 2025年07月30日

    文章不错《面点的种类》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