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当堂反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当堂反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新一轮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几年,对这场改革的看法褒贬不一,特别是目前,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一线教师,都从“狂热”进入了冷静反思阶段,尤其对课堂教学这一块,正在不断追求“有效课堂教学”。那么相对“有效”而言自然也就是对目前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一种反思和回应。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反馈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教学过程反馈的内容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超前性反馈(前馈)
超前性反馈是防患于未然的反馈。我们知道,教学信息的传递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因此,靠反馈来纠正教学偏差,往往要滞后一段时间。为了克服反馈信息的这种滞后性,教师必须在学生的反馈信息未出现偏差之前进行预测,并发出相应的控制信息,以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这叫超前性反馈,又称为前馈。教学中教师若能把前馈信息和反馈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就一定能取得更佳的效果。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之所以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教学的前馈信息把握得很好。
前馈又总是以反馈为基础的,要实现教学的前馈控制,首先教师必须认真备好课,除了要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难点和突破难点的关键外,还要深入地研究学生,要研究哪些内容对哪些学生可能成为难点?哪些内容对哪些学生可能会“卡壳”?教师需要作怎样的帮助?对这些,教师都要力求做到了如指掌。其次,教师还应十分重视反馈信息的积累,平时教学中要十分注意记录每节课的教学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学生特别容易出差错的典型例子一定要记载下来,并加以原因分析和提出预防措施。另外,教师还要加强业务学习,通过观摩教学,互相听课,以及阅读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等,不断摄取教学营养,为以后的教学储存大量的前馈信息。教师只有掌握了相应的前馈信息,在教学中才能预测到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前馈信息,从而使学生少走甚至不走弯路,使他们的学习偏差减小到最低程度。
(2)诊断性反馈
诊断性反馈是为实现迁移作铺垫的反馈。就是在教学新课之前(各种复习课之前)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巡视、提问、板演、小测验、讨论等),有目的地检查了解学生的旧知识掌握情况,从而确定新课是否可以按原计划正常进行。一般来说,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接受新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利用旧知识可以为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即通常所说的由旧可以导新。通过诊断性反馈,如果发现学生旧知识掌握得较好,那么授新知识之前就不一定再组织复习,如果发现学生旧知识掌握得不够好,那么授新知识之前,就必须组织简要的复习,否则,正迁移就不能实现。
为了能更好地达到诊断性反馈的目的,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必须布置学生复习旧知识的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复习与学习新知识有关的基本概念及与基本概念有关的基本习题。还要利用各种方式,如直接抽查(含提问、板演、批改等)学生完成作业题、复习题的情况,及时地搜集反馈信息,使得上新课心中有数、目中有人。
(3)巩固性反馈
巩固性反馈是检验教学效果的课内过关性反馈,指的是在结束一堂课的几个教学目标之后,教师精心设计一套课堂练习题(含讨论题、操作题)让学生当堂及时地巩固新知识,并促进新知识的应用与迁移。在学生做练习期间,教师进行紧张的、有目的的巡视,及时收集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并及时地将反馈信息进行处理,正确的及时肯定,错误的及时纠正,疑惑的及时剖析,缺陷的及时弥补。特别要注意加强对学习困难生的帮助。
巩固性反馈练习的设计应注意如下几点:①题目要紧扣教材,要突出“双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揭示规律;②题型要多样化,作图、证明、判断、选择、改错、计算、问答、讨论、论述、实验等都可出,不要单一枯燥;③题目要有层次性和梯度性,有分类要求,起点要低,基础题要占多数,也要有适量的有一定难度、灵活性较强的变式题(打上*号),让优秀生练习;④要把巩固性反馈练习设计成一份小测验题,要给出分数,最好在课前刻印好或写在幻灯片上;⑤题目的来源应以课本中的练习为主,也可将课本中的练习题、习题改造变形,也可适当补充一些题目⑥课堂反馈练习题通常在授完本节课全部内容后集中使用,有时也可把其中的某些题目分散,供即时性反馈时使用。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要出示反馈练习题的参考答案,以供学生自评、互评或教师讲评时参考。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课内练习的容量和密度,而且便于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评价,及时矫正,做到当堂教学当堂过关。
(4)延续性反馈
延续性反馈是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深度的课后深化性反馈。根据反馈原理和记忆规律,当课内新知识得到一定的练习和掌握后,教师根据课内了解到的信息,再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以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与应用,并发展学生的智能,教师则可从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
延续性反馈作业的布置,①要有针对性,必须根据课内各个层次了解到的反馈信息,针对学生的知识缺漏与薄弱环节来布置课外作业;②要有层次性的要求,不要一刀切,起码要有两类要求,即必做题和选做题,让“中差生”吃得了,“优秀生”吃得饱;③课外作业题目的来源要以课本中的习题或改造题为主,必要时可适当补充一些题目;④要对学生课外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反馈,及时评价与矫正,要力争在上下一节新课之前批改完学生作业,并及时将批改情况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及时地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以便及早地纠正错误,作业批改可采取教师批改、面批面改、学习小组互相批改、集体订正等形式。作业批语要带有鼓励性
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反馈对提高班级成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如何实现帮助他人成长的有效反馈
对写作的人来说,最难熬的时间莫过于收到编辑反馈的时候。你发去一篇真情实感的1200字短文,编辑会回复一些意见和不足。他可能会建议换种语气来写。或者删掉那些“没什么意义的”段落。某些编辑会给你改写。但很少有一位编辑会反馈说:你的作品“堪称完美”。
在开始职业写作时,我一心想要立即获得编辑的认可。我对创作公众消费文学毫无经验,因此很希望得到其他人的鼓励,让自己确信走在正确的轨道上。但很快我便意识到,那些看似伤感情的反馈,从长远来看反而更有建设意义。这些反馈可以帮我提高。如果我只想听好话,可以去找我的朋友。一位令我受益的编辑会跟我说:不错,但我们再试试这样写。或是:我明白你想表达什么,但这里没说清楚。
仔细考虑一下如何才能提供好的反馈,这非常重要,因为处理不当可能适得其反。言辞过于苛刻,可能会令对方心灰意冷。而如果你过于委婉,他们可能不会意识到你实际上是在提出严肃批评。作为一名年轻的图书编辑,我曾犯下过这样的错误,我絮絮叨叨地与一位作者讨论我认为他的手稿中可以完善的许多小地方,但事实上,我认为他的作品通篇都是拙劣的构想,根本没有补救的可能——只是我如此胆小,不敢说出这样的意见。几个月后,这位作者发回了一篇精心修改的手稿,解决了我们之前谈到的所有小问题,既然他肯定能拿到一份图书合约,我便不再进行这种忽视整体、繁冗不堪的细微评论了。可惜的是,我没有给他提供任何可以帮助提高写作技能的建议。我只是浪费了他几个月的时间。我们最后都感觉很差,而且我确信他的感受一定比我更糟糕。
从根本上来说,有用的反馈必须是坦诚的。此外还要:
·高度具体。
·包含超越当前项目的建议。其中包含的智慧可以给未来的项目带来帮助。
·鼓舞人心。尽管是批评意见,但不要太过尖刻,以至于使创作者决定放弃。
没错,作为一名初入行的图书编辑,我提供的反馈非常详细,但却毫无意义,不够具体。现在,我在评论手稿的时候,会在页边空白处和跟踪修订中标出好的部分和差的部分,提出可供选择的措辞。相比提出一系列抱怨,这种方式可能要多花十倍的时间。但提供这种程度的详细反馈,是对反馈者的严格约束,因为这意味着你不能偷懒,不能只是简单地说:“我喜欢!”或“试试看让它更有趣。”相反,你要准确指出自己喜欢的元素,提醒哪些玩笑的效果并不好。
如果你能解释为什么一句玩笑话的效果不佳,你便达到了有用反馈的第二条标准——你不仅在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在分享适用的知识。如果你不能提供一些参考、先例或学识,你应该考虑放弃提供反馈。此时,你可以这样说:“我这方面的确经验不足。我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提供帮助吗?”
达到第三条标准的难度最大,因为鼓舞人心不能全靠笑脸和溢美之词。
我有一位分析力惊人的好友,他有经济学博士学位和多年现场演讲的经验。他从效率上对有用反馈进行了思考。他想知道,什么样的建议可以在最大程度减少争论的情况下,最快地使对方达到最理想的结果。最终,他得出的结论是,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机。
当一个人认为快要到了收笔的时候,如果建议他进行大范围的改写,对方肯定会生气,哪怕是好的建议也会被忽视。
而在项目开始时给出的指导意见更有可能被接受,此时,对方仍有时间和精力大幅调整方向。但任何反馈者都应该从更高层面来考虑时机的问题。有效的反馈者必须要知道,如果不知道就要问清楚:被反馈者的个人情况如何?正处于怎样的职业发展阶段?
当一个经验极少时,很有可能虚心接受他人的指导。假如你在和一个四岁的孩子一起做草莓酥饼。小朋友会将面粉撒得到处都是,而你会纠正他的做法,甚至手把手地教他怎么去做,但他并不会介意这种指导。他很清楚,完全靠自己还无法制作出草莓酥饼。
而当你和“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一起工作时,提建议之前最好先措辞严谨地表扬。你随时都可能打击到对方的自尊。在这种情况下,最直接的建设性意见并非理想选择,比如“那样做不对,你应该这样做”;事实上,这样的建议肯定会遭到对方的抵制。
那些能力足够,但远未达到精通的人,对批评最为敏感。要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人提供反馈(更不用说在项目最后四分之一阶段提供反馈时),你最好用一点外交手腕。
我渐渐发现,许多有创造力的人都非常善于自我批评。作家乔纳森?弗兰岑曾说过,他的书是“充满让人后悔的句子和措辞的雷区”。作家约翰?班维尔形容多年后重新阅读自己的第一本小说,“是一次可怕的经历……我不敢重新阅读自己的作品。我从生理上不能承受……我闭着一只眼睛,手指张开读完了那本小说。”虽然我没有机会接触这些作家,但我也从其他同样才华横溢的作家身上听闻过这种现象,这帮助我在指导那些正努力创作好作品的人时更为宽容。
如果你认为反馈者的工作就是打击创作者、让他们服气,那你就想错了,有用的反馈绝不是靠批评累积起来的。创作之不易已经足以让人体会到自己的卑微了
当别人向我们请教,需要我们提供反馈改进工作或者学习效果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你激情澎湃地发表个人的真知灼见时,对方却很可能已经对你和你的建议避之不及了。那么,想要真正地帮助到对方,让对方对我们的反馈欣然接受,该怎么办呢?
你知道要怎么做到向他人提供有效反馈吗?
想要让别人对你提出的反馈建议欣然接受,并愿意在行动中真正有所改变,有什么方法呢?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这本《麦肯锡意识》,就给到了我们进行有效反馈的方法。想要达到有效反馈的目标,积极反馈多而真,消极反馈少而精,做到这两点就够了。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P212:
通过这段话我们了解到,如果反馈不能做到平衡,就会让寻求反馈的人或者因为受挫感太强而逃避行为改进,或者会因为被表扬的太过表面化而感觉反馈者虚伪,从而也会失去行动的动力。那么要怎样才能够做到有效反馈,真正让我们的反馈成为帮助别人有利的工具呢?我们可以这样做:
积极反馈要做到多而真:对方做的好的、表现突出的地方,要多给予积极反馈,反馈的同时要真诚,表达出对对方行为细节的赞许。
消极反馈要做到少而精:对于对方需要改进的地方,选择一到两个重点即可,给到对方消极反馈,帮助对方修正和改进。
比如作为拆书帮线上训练营的教练,我在带学员学习便签法的时候,就可以这样对学员进行有效反馈:
先找到学员作业中做的好的地方,无论是作业质量高,还是作业格式清晰,哪怕作业提交的早,都可以给予真诚的积极反馈;然后再对学员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给出1-2条修改意见,无论学员的作业水平如何,一定切记不要要求学员一次性达到完全合格的便签水平。循序渐进的有效反馈,一步步促进学员进步。
同样的道理,在引导孩子学习和行为改变时,也同样可以这样来做。先找到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如果作业只打了70分,可以利用已经做对的题对孩子进行真诚的表扬,这里一定要强调一下,父母一定是真正觉得孩子已经做到的是值得表扬的,并且说出哪里觉得他做得好,好在哪里。比如生字得了满分,可以表扬孩子最近在生字上很认真,学过的字都能够自己写下来,拼音也都正确了,妈妈觉得你有认真努力。
接下来,进行消极反馈的时候,只选择试卷中1-2个你认为最重点的点,告诉孩子要怎样做才可以更好,切记不要把没有得到的30分都拿出来讲,否则孩子很可能会心不在焉,甚至以后都不会再让你帮助改试卷了。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一天比一天更好,但是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局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我们克服自己的局限,我们即可以让自己更加进步,也可以更多地帮助到身边的人。
积极反馈多而真,消极反馈少而精的有效反馈,你学会了吗?
关于“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当堂反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wzjinhao]投稿,不代表金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zjinhao.cn/jyan/202508-1077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金豪号的签约作者“wzjinhao”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当堂反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当堂反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当堂反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