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田利家的人物生平

网上有关“前田利家的人物生平”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前田利家的人物生平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前田利家天文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538年1月15日)出生于尾张国海东郡荒子城(今爱知县名古屋市中川区荒子4丁目)。幼名犬千代。是尾张荒子城主前田利昌的四男,母亲是长龄院。

前田利昌共有利久、利玄、安胜、利家、良之、秀继六个儿子,知行(日本中世纪及近代领主对领地行使支配权的历史概念)2000贯,兵役250-300人,荒子城是个东南至东西20间,南北18间的弹丸之地。除长子利久继承家业外,其他儿子只能以家臣身份服侍利久,或另谋出路。天文二十年(1551年),14岁的利家做为织田信长的小姓,出仕织田家,俸禄50贯。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清州城主织田信友和织田信长间的萱津合战,利家初阵取敌首级立功。元服后改名前田又左卫门利家,别名又四郎、孙四郎 。 青年时期的利家血气方刚,年少不羁,以枪之又左卫门、枪之又左立威名。正是这份血气导致了他苦难历程的开始,磨练他的心智,使之收起了幼时的浪荡,变得隐忍稳重。

弘治二年(1556年),林秀贞、林美作守、柴田胜家密谋废掉织田信长而改立织田信行继承家督谋反,稻生之战中,利家右眼下中箭,带伤作战的他发挥“枪之又左”的饶勇本色斩获宫井勘兵卫恒忠的首级立功,俸禄升为150贯,招纳了第一位家臣村井长赖。柴田胜家兵败后因作战勇猛而被饶恕,此后在信长麾下屡立战功,成为北陆道军团的领袖,是利家的直属领导。由于前田利昌是从属林秀贞的与力,因此,在信行之乱中,利家父子兄弟不得不兵刃相见。这是利家一生中的首次站队,埋下了以后,织田信长强行介入前田家内务,勒令利久将家督让位与利家的因果 。

永禄元年(1958年),在与支配尾张国上四郡的守护代织田信安之子织田信贤的浮野之战中,利家又立战功。新设立的信长之直属亲卫精锐部队“赤&黑母衣众”,利家被提拔为赤母衣众笔头。同年,利家迎娶表妹阿松(芳春院)为妻。永禄二年(1959年),利家长女阿幸诞生,一家幸福美满之时,杀身之祸却悄然而至。信长的异母弟同朋众(战国大名家中负责艺能、茶事和杂役的职务)爱智十阿弥,仗着信长的宠信,经常取笑利家,偷利家妻子所赠之父亲遗物发簪时被利家人赃并获仍侮辱利家。但信长没有处罚十阿弥,不甘的利家当着信长之面将十阿弥斩杀,严重挑衅了信长的权威。信长暴怒之下判处利家切腹,后在柴田胜家和森可成等家臣的求情下,减罚为出仕停止处分,逐出家门。此时,利家已积功俸禄升为300贯,负担一家的生计,瞬间变为没有收入来源的浪人。以利家枪之又左的身手和威名,很容易在其他诸侯处谋得官职。但利家却始终忠于信长,天天在城外徘徊,众家臣轮番为利家求情,信长始终不允 。根据《加贺藩史料》的记载,利家把妻儿送到了父兄所在的荒子城,自己则通过柴田胜家的介绍,来到尾张知多半岛最南端的热田神宫,做了社主松冈氏的食客,仅依靠他们每天提供的一点小豆粥过活,以等待再度出仕织田家的机会。热田神宫里的藏书十分丰富,其中不乏当时上级武士所必读的《史记》、《三略》等汉书,还有《古今和歌集》、《源氏物语》、《太平记》等和书经典。据说利家两年多的浪人生涯在此地潜心读书,从而褪去了桀骜不驯的粗糙表皮,真正的成为了一个成熟稳重的青年武士。松冈氏后来也成了利家的家臣 。

永禄三年(1560年),桶狭间合战,出仕停止的利家擅自参战,朝之合战斩敌首1级,本战斩敌首2级,合计斩敌3首级立功。在《信长公记》首卷中,记载上午获取功名者的名单中,前田又左卫门位列榜首。利家父亲前田利昌战死于此役,长兄前田利久继承家督之位。利久膝下仅一女无子,遂将妻子阿常和她前夫泷川一益之兄泷川益氏之庶男(另有一益之子一说)宗兵卫收为养子,改名庆次郎,元服后取名前田利益,即“战国第一倾奇者”前田庆次。利久对养子非常疼爱,安排他娶三弟前田安胜的女儿,想让庆次继承荒子城主之位。

永禄四年(1561年),利家再次擅自参加与斋藤义龙的森部合战,斩杀敌首2级,其中之一是斋藤家重臣下野守日比野清实旗下猛将,号称“颈取足立”的足立六兵卫。至此,信长终于允许利家回归,俸禄由300贯升至450贯。永禄五年(1562年),利家长子前田利长(加贺藩初代藩主,加贺前田家二代)诞生。同年,利家出阵美浓轻海之战。永禄六年(1563年),次女萧姬(中川光重之正室)诞生。永禄十年(1567年),利家出阵稻叶山攻略战 。 永禄十一年九月十二日(1568年10月12日),观音寺城之战的攻城战中,利家第一个攻入敌城斩获首级,即便负伤也不退却,赢得箕作山城一番枪的美名。永禄十二年(1569年),织田信长以前田利久无亲子且病弱之由(武者道少御无沙汰-《村井重頼觉书》),下令利久将荒子城家督之位让与利家,知行合计2450贯。前田家的谱代家臣奥村永福抗命辞做浪人,至天正元年(1573年)方重归。前田家在利家的带领下,诸战有令必参,为信长所推进的统一日本大业立下汗马功劳。

元龟元年四月(1570年5月),信长妹婿浅井长政破盟背叛,与越前大名朝仓义景围攻信长,在金崎之战中,信长陷入退路被截的危机之时,利家做为信长撤退的警护担当,护卫信长逃回京都时,据言信长身边只剩下约10人。此时,将军足利义昭趁此机会与信长的对立白热化,在全国发布围剿信长的命令,包括朝仓义景、浅井长政、武田信玄、毛利辉元、三好三人众,甚至比睿山延历寺、石山本愿寺、杂贺众等寺庙势力都被联合起来,组成“信长包围网”。六月二十八日(7月30日),信长联合德川家康军与浅井、朝仓联军对战的姊川之战中,利家斩浅井助七郎首级立功。九月,在攻打石山本愿寺,春日井堤合战中,利家立下了被誉为“日本无双之枪”“堤上之枪”的赫赫战功。信长当即许诺将会封其近江长滨的1万石。

元龟三年(1572年),利家出阵小谷城之战。同年,利家参与平定三好义继的反叛。天正元年(1573年),利家三女摩阿姬(丰臣秀吉之侧室加贺殿,秀吉死後改嫁公家万里小路充房之正室)诞生。十一月二十四日(12月18日),利家母亲长龄院去世。同年九月,利家在信长消灭朝仓氏和浅井氏的一乘谷之战、天正二年(1574年)本愿寺显如的宗教暴动,信长之弟织田信广和织田秀成战死的长岛一向一揆(1570年-1574年,据传信长火攻屋长岛和中江两城时,城中2万男女被烧死),越前一向一揆(1574年-1575年,小丸城出土瓦片刻着:“前田又左卫门大人活擒一向宗千人。依法处刑以釜烹”。 )等战役中都屡立战功。天正二年(1574年),四女豪姬(丰臣秀吉之养女,宇喜多秀家之正室)诞生。

天正三年(1575年),信长在平定越前一向一揆后,将越前八郡全数交给柴田胜家于北之庄城管理。利家与佐佐成政、不破光治获赐平分府中周边的今南西、南仲条两郡,10万石知行各分得三分之一,成为柴田胜家的目付,自此,三人便统称为“越前府中三人众”,越前两郡的活动与文书大多数均有三人众署名。利家以府中城为居城,知行3.3万石,前田家在北陆的基业,也是从这里开始的。五月至七月期间,织田氏明确划分三人众的领地,利家管有丹生郡大井村、今立郡真柄村、南条郡杣山、宅良谷和河野浦等 ,三人同时成为与力,三人联署的情况亦不复见。同年五月,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联合军对武田胜赖军的长筱之战中,利家担任铁炮队队长,面对武田军右翼的猛烈突击,利家沉着镇静的指挥,将信长的新式战术“三段射击”发挥出十分的威力,为织田军的胜利立下大功 。在本次战役的追击战中,利家对战武田敌将弓削左卫门时右脚受重伤坠马,为家臣村井长赖所救。

天正四年(1576年),人称越后之龙的大名上杉谦信因不满织田信长的宗教政策,撕毁与信长的同盟,转与石山本愿寺结盟。以谦信为盟主,毛利辉元、石山本愿寺、波多野秀治、纪州杂贺众等会盟形成“第二次信长包围网”。利家做为柴田胜家的助手与上杉军对峙,参与平定北陆地方的战事。天正五年(1577年),上杉谦信死后,利家趁上杉家夺位的“御馆之乱”,攻占了上杉家在北陆的大片领地。当上杉景胜继任家督,领兵出战时,利家因加贺一向一揆暴乱而归国,两军未能正面交锋。

天正六年(1578年),织田方的摄津守荒木村重向石山本愿寺显如送出起请文(起请文:以对神佛祈愿的形式记录誓言的文书,实际上也就是誓词)和人质,与本愿寺、毛利家订下了盟约反叛。在有冈城之战中,利家受信长之命讨伐谋反的荒木村重。同年,利家次子前田利政诞生。天正七年(1579年),信长将领地在北陆,隶属柴田胜家军团的利家派往西国,进入播磨为羽柴秀吉助战,强化增筑包围三木城的付城,参加三木合战。天正八年(1580年),担任织田中国方面平定总大将的羽柴秀吉出兵围困因幡鸟取城,利家出阵。天正九年(1581年),上杉景胜出兵越中,利家出阵。几年内转战摄津、播磨、因幡诸国,利家积功累累 。 天正九年八月十七日(1581年9月24日),利家受封能登国四郡(鹿岛、羽咋、凤至、珠洲)、七尾城主,成为领有26.3万石知行的大名。十二月,利家长子前田利长与织田信长之女永姬订立婚约,并成为越前国府中城主。利家在织田家的仕途随着信长一统天下的发展终于平步青云,出人头地,但始终不曾进入过织田家的领导核心。此时的利家,万万想不到,更大的机遇即将随着一场惊动天下的风暴而至。

天正十年(1582年),利家另建小丸山城移居,七尾城于天正十七年(1589年)被废弃。三月十一日(4月13日),利家随柴田胜家军团攻下越中富山城。六月二日(7月1日),明智光秀在京都的本能寺起兵谋反,杀害其主君织田信长。六月三日(7月2日),利家正随柴田胜家攻击上杉家,出阵鱼津城合战,攻陷鱼津城。鱼津城陷落时,12名守将皆在耳朵上穿孔挂上写有姓名的牌子,以十文字的方式切腹自尽 。六月四日(7月3日),柴田的北陆军团得到本能寺之变的消息后,随即取消了对上杉氏的攻势,迅速撤回各自领地,利家当日自鱼津城坐船退保能登七尾城。

前番为织田军的猛烈攻势所压制的上杉景胜开始反攻,能登畠山氏的旧臣温井景隆、三宅长盛、游佐续光、长景连等人也在上杉氏的支持下试图夺回能登故国。他们的反攻得到了能登石动山天平寺僧众的响应,在荒山筑城,以对抗七尾城的前田利家。

而此时,正在西国与毛利军苦战的羽柴秀吉听闻果断地采取了行动,与毛利方达成和议,火速撤兵返回京畿。打着讨伐叛贼的大义名分的秀吉和短时间内安抚了朝廷上下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的明智光秀展开了正面决战。天正十年六月十三日(7月12日),明智光秀兵败天王山,当日深夜在小栗栖被小股乱兵重伤后由家臣沟尾庄兵卫介错自杀。

天正十年六月二十六日(7月25日),利家遣奥村永福、长连龙率军三千攻打石动山,前田军将斩获的1000余个首级悬挂于山门两侧后放火烧寺,拥有300间僧坊的天平寺在连续烧了两昼夜后化为焦土。至此,利家完全平定能登,能登的战国时代落幕,而现存有关七尾筑城的文书绝大多数都集中于天正十年(1582年),利家在这不同寻常的一年里,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巩固领地,加强战备上。

天正十年六月二十七日(7月26日),举行决定织田氏的继承以及所属领地、权力的再分配问题的清州会议。在继承者的焦点问题上,柴田胜家支持信长次子织田信雄,而作为山崎之战讨灭明智光秀立下显赫战功的羽柴秀吉却支持年仅2岁的三法师(织田秀信)。最终,秀吉的提议得以实现,力压柴田胜家,取得一匡天下的主动权。而柴田胜家、织田信孝、泷川一益则组成反秀吉联盟,双方矛盾进一步深化。秀吉是利家的至交好友,是利家两个女儿的养父。胜家是眷顾有加的上司,与利家情同父子。身在双方势力夹缝中的利家异常矛盾,唯有尽力协调 。 天正十年十一月三日(1582年11月28日),胜家的北陆领地进入不易动兵的冬季,遂派遣利家、不破直光、金森长近三人前往山崎宝寺城与秀吉进行和平谈判,秀吉答应了胜家的和平提议,并盛情款待了三人。十二月七日(12月31日),当北国开始降雪无法出兵之时候,秀吉立刻撕毁和议,率5万大军攻击近江,击败驻守北近江的胜家养子胜丰并迫使他降服。同时策反了氏家、稻叶、森等美浓众,逼迫织田信孝交出织田三法师,从而获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义名分。

天正十一年三月(1583年5月),柴田胜家出兵近江与秀吉军对峙,利家父子从军,嫡男利长初阵。在出战前,利家将三女摩阿交与胜家作为人质,同时利家、利长父子也被分开,利长在佐久间盛政的先锋营中,而利家则跟随柴田本人。据传天正十一年四月(1583年6月)贱岳合战决战之时,利家按兵不动,保持中立,后退回能登国,导致柴田军大败,秀吉苦战获胜,羽柴家贱岳七本枪扬名天下。但实际情况是,利家在柴田军撤退时,担当最危险的殿后任务,其家臣团共30余名战死 。《越登贺三州志》中记载退回越前后,利家对胜家说:“胜败乃兵家之常,亲阿父样可速回北庄收集败兵,我于府中阻击敌军。”胜家答曰:“我武运已尽,再战亦无益处,此番回到北庄便将自刃,你对我已竭尽忠义,我虽无法报答万一,但若你就此降服秀吉,我于地下亦无寸怨“ 。而《三壶记》中记载:“今次合战的败因皆由玄蕃(佐久间盛政)深入所致,与他人并无干系“ 。这些记载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贱岳合战的真实情况。

秀吉军追击至利家的居城府中城,原本利家准备笼城战死,秀吉通过前锋堀秀政传达和睦意愿。天正十一年四月二十一日(6月11日),羽柴军前锋到达府中,与守城的前田军进行铁炮对射。次日平明,秀吉亲自到达,单人独马来到城门下高声叫道:“我便是筑前守,请不要开枪”。最后,利家开城出降。四月二十三日(6月13日),利家、堀秀政为秀吉军先锋,包围柴田胜家的居城北之庄城。翌日下午,柴田胜家与妻子信长之妹阿市举火自焚,日本历史进入了秀吉时代。战后,秀吉将佐久间盛政的旧领地加贺国的石川、河北两郡加赐给利家,利家把居城移到了加贺尾山城(金泽城),尾山城在整个江户时代都作为前田氏的首府。此时,利家的长兄前田利久和养子前田庆次回到能登,利家以7000石之地封予二人,利久知行2000石,庆次知行5000石。同年,利家封庆次为阿尾城主。利家的再次正确站队,为自己和前田家选择了一条辉煌腾达的道路,进入了丰臣政权中心,建立起独霸北陆的基础 。 天正十二年(1584年),织田信雄与德川家康结盟竖起打倒羽柴秀吉的大旗,小牧·长久手之战两军大规模会战将近一年。秀吉虽在兵力上占优,却吃了败仗,但秀吉攻击伊势胁迫织田信雄单方面媾和,被孤立的家康不得不送出人质接受和谈。六月,德川方的越中国领主佐佐成政派人带了重礼去前田家提亲,说是想要把女儿嫁给利家的次子利政。利家答应了这门亲事,同时派人携带聘礼回访富山城,双方借此机会互探虚实。成政表示七八月间无吉日,具体的成婚日期另作定夺,利家也未提出反对意见。就在双方礼尚往来的同时,成政每日都在富山城中操练士卒备战,利家也在边境布下重兵防御。

天正十二年八月二十八日(10月2日),佐佐成政军突袭加贺朝日山城,揭开双方连续恶战的序幕。末森城之战,成政军兵力数倍于前田军,众家臣认为救援末森无异于自寻死路,劝利家不要前往。对此利家说道:“人生一世,名流千古,若是任由奥村等将城破而死,必为天下所耻笑,内藏助(成政)虽有数万骑,但我也要率领小姓、马回与其决一胜负” 。此战是前田与佐佐两氏之间最激烈的交战,佐佐军损失惨重,计有12员大将战死,从此不得不转入战略守势。前田军在末森之战中以少胜多,利家个人的威望和家臣团的团结也达到了顶峰,从而初步奠定了加贺藩的人事基础。

天正十三年(1585年),前田与佐佐两氏的激烈攻防战持续将近一年,利家出阵加贺鸟越之战、俱利迦罗之战、鹰巢城之战 。八月八日(9月1日),秀吉完成越中讨伐军的编组,总兵力达10万余,利家率1万兵力为先锋。富山之战佐佐成政降服,秀吉同意了成政的降伏请求,不过要求成政切腹,后在利家和织田信雄的恳求下,秀吉方宽恕成政。最后,成政被没收越中一国,其领地只剩下新川郡。秀吉将越中国四郡中的砺波、妇负、射水三郡赐封利家长子利长,知行32万石,命利家仍居尾山城,利长则奉命将富山城破毁后居守山城。 至此,前田家统领加贺国、能登国、越中国的大部分领地,合计知行约115万石 。九月二十一日(11月12日),秀吉致书利家,大大褒扬了利家父子和前田家诸将的战功,称他们为“少见的勇者”。信中写道:新加封的越中三郡并非是我秀吉所赐,而是贵殿父子凭借一枪一刀自己打下来的,若是对恩赏还是不满的话,可以允许你们父子从此使用羽柴苗字。天正十四年三月二十二日(1586年5月10日),秀吉把自己的筑前守官位让给了利家,利家升任从四位下?左近卫权少将兼筑前守,在此之后日本古文书中的“羽柴筑前守”便是指利家 ,而号称加贺百万石的加贺藩领地也形成了初步的框架 。

天正十五年(1587年),丰臣秀吉率20万大军进行九州征伐,利家长子利长担任先锋。在出征期间,为了保证后方的稳固,秀吉特意委派利家留守京都,在保证治安情况良好的前提下,利家还被托付了繁重的政务。天正十五年五月(1587年6月),岛津义久、岛津义弘战败降服,九州宣告平定。此役,佐佐成政立功,秀吉赐封肥后国国主,其原有的越中新川郡领地则给了前田利长。至此前田家已统领越中全境,利长也奉命将居城从守山移往富山。

天正十六年(1588年),利家随秀吉参内向后阳成天皇祝贺新年兼禀报九州平定之事,并奏请天皇行幸聚乐第。四月十四日(5月9日),天皇御驾行幸聚乐第,众大名感恩涕零,据弗洛伊斯《日本史》记载,在这次天皇行幸中,利家与德川家康、织田信雄、宇喜多秀家、丰臣秀长四人另行呈上誓书血判状。同时,秀吉下赐利家丰臣姓氏,此时利家已成为丰臣政权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了。天正十七年四月(1589年),利家升任从四位下?右近卫权中将兼筑前守。

天正十八年正月二十二日(1590年2月26日),利家升任正四位下参议。同年,秀吉完成小田原讨伐军的编组,小田原之战秀吉方动员总兵力达22万,利家担任北陆军总指挥,与上杉景胜、真田昌幸等率北陆军由上野国入武藏国,一路攻陷松井田城、箕轮城、厩桥城、石仓城、西牧城、玉绳城、河越城、松山城、岩槻城、钵形城、八王子城等诸城。武藏钵形城主北条氏邦,在围困钵形城时投降,就此成为前田家臣,庆长二年(1597年)病死于金泽城。天正十八年七月(1590年8月),北条氏降服,秀吉命北条氏政、北条氏照、松田宪秀切腹,北条氏直因是德川家康女婿而免死,流放高野山。

天正十八年八月(1590年9月),秀吉进入会津黑川城,开始了标志着丰臣秀吉完成了日本天下统一的奥州仕置。所谓的奥州仕置便是对东北诸势力进行重新洗牌,没有参加小田原征伐的大崎义隆、葛西晴信、白河义亲等人的领地被没收。陆奥国的伊达政宗因违反秀吉的“惣无事令”和小田原征伐战中迟到,也被没收了会津领地,替之以大崎氏旧领。利家担任奥州检田史总指挥,负责对东北地区进行检地,由于检地触及了多方利益,其间所遭遇的反抗不胜枚举,利家一一平定后于年底返回加贺。至此,关东、奥州的远征结束 。天正十八年十月二十日(1590年11月17日), 利家辞任参议官职。

天正二十年(1592年),统一日本的秀吉发动文禄之役入侵朝鲜,利家并未直接出战,而是按秀吉命令将他旗下的军队集结在肥前国的名护屋作为预备队。当初,秀吉欲亲自领兵渡海,被利家和德川家康劝阻。天正二十年七月二十二日(1592年8月29日),秀吉母亲大政所病逝,举办葬礼的三个月期间,秀吉将名护屋的诸将指挥和政务委托与利家和家康,此乃丰臣五大老之原型。利家和秀吉的关系非比寻常,势力也异常强大,是除秀吉外地位声望唯一能和德川家康抗衡的大名,且为人正直忠义,利家被赋予秀吉之子丰臣秀赖的指导重责。文禄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594年1月16日),利家四子前田利常(加贺藩第二代藩主,加贺前田家三代)诞生。文禄三年四月一日(1594年5月20日),利家升任从三位?权中纳言。文禄三年五月二十日(1594年7月8日),利家辞任权中纳言官职 。

文禄四年(1595年),秀吉建立“五大老?五奉行”的重臣合议制度,任命利家、德川家康、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和小早川隆景为五大老,辅佐秀赖。文禄五年五月十一日(1596年6月6日),利家升任从二位?权大纳言。庆长二年正月十六日(1597年3月4日),利家辞任权大纳言官职 。庆长三年四月二十日(1598年5月25日),利家年老健康衰退,遂将前田家督之位让与长子前田利长,隐居草津温泉疗养。庆长三年八月十八日(1598年9月18日),秀吉病逝,临终前召见利家和家康等五大老,仿刘备托孤,托付身后之事,“五大老”共同执政,利家担任秀赖的监护人。利家和家康下令朝鲜撤兵。

庆长四年(1599年),尾张派诸侯和近江派诸侯的矛盾发展到高潮,利家努力和丰臣政权诸大名沟通,消除分歧,勉强维持着和平的局面,有力的压制着德川家康的野心。二月二日(2月26日),利家在内的四大老·五奉行9人与家康交换誓纸。庆长四年闰三月三日(1599年4月27日),利家病逝,享年62岁,法号“高德院传桃云净见大居士”,葬于野田山墓地。闰三月二十四日(5月18日),利家官职追赠从一位 。利家病逝当天,福岛正则、加藤清正等人袭击石田三成。历史学家认为,利家的去世使唯一能够有力制约德川家康的因素消失,直接导致了丰臣家的灭亡。翌年,爆发关原合战。十六年后,大阪城落,丰臣秀赖和生母淀姬自焚。元和偃武,德川家康夺取了天下建立德川幕府 。

村井贞胜的功绩

当年机密级的2战中日本的战斗序列第一総军 第二総军 及第5方面军 航空総军戦闘序列 第一総军 杉山 元元帅 参谋长 须藤栄之助中将 参谋副长 镰田诠一少将 第11方面军 藤江恵辅大将 参谋长 今井一二三少将 参谋副长 前沢长重少将 直辖 第72师団 千叶熊治中将 歩兵第134联队 铃木精一大佐 歩兵第152联队 山崎文一郎大佐 歩兵第155联队 西冈贵一大佐 第142师団 寺垣忠雄中将 歩兵第405联队 歩兵第406联队 歩兵第407联队 歩兵第408联队 第222师団 笠原嘉平中将 歩兵第307联队 歩兵第308联队 歩兵第309联队 第322师団 深堀游亀中将 独立混成第113旅団 亀川良夫少将 第50军 星野利元中将 参谋长太田公秀少将 第157师団 宫下健一郎中将 歩兵第457联队 歩兵第458联队 歩兵第459联队 歩兵第460联队 第308师団 朝野寅四郎中将 歩兵第310联队 歩兵第311联队 歩兵第312联队 独立混成第95旅団 石黒岩太少将 第12方面军 田中静壱大将 参谋长 高嶋辰彦少将 参谋副长 小沼治夫少将 直辖 近卫第1师団 森 赳中将 近卫歩兵第1联队 渡辺多粮大佐 近卫歩兵第2联队 芳贺豊次郎大佐 近卫歩兵第6联队 西 胜男大佐 近卫歩兵第4联队 皆美贞作大佐 近卫野炮兵第1联队 岸 武大夫大佐 第321师団 矢崎 勘十中将 第325联队 田中正雄大佐 第326联队 西村勘次大佐 第327联队 子安和夫大佐 高射第1师団 金冈 山乔中将 高射炮第111联队 武田文雄大佐 高射炮第112联队 大岛知义大佐 高射炮第113联队 都筑晋大佐 高射炮第114联队 西野贞光大佐 高射炮第115联队 伏屋宏大佐 高射炮第116联队 谷口正三郎大佐 高射炮第117联队 樋口忠治大佐 高射炮第118联队 栗田逞治大佐 高射炮第119联队 水野缝一大佐 照空第1联队 池田赳夫大佐 独立混成第66旅団 中村三郎少将 独立混成第18联队 独立混成第67旅団 木原义雄少将 独立混成第16联队 独立混成第43联队 独立野炮兵第8联队 木村竹治大佐 野戦重炮兵第8联队 高桥克己大佐 野戦重炮兵第11联队 中钵义贤大佐 野戦重炮兵第19联队 佐藤修一郎大佐 野戦重炮兵第26联队 田地季朔大佐 野戦重炮兵第52联队 水落毎幸大佐 第36军 上村利道中将 参谋长 徳永鹿之助少将 第81师団 古闲 健中将 第171联队 今村重孝大佐 第172联队 桑利彦大佐 第173联队 江口小一郎大佐 第93师団 山本三男中将 第202联队 河合慎助大佐 第203联队 藤原忠治大佐 第204联队 表健次郎大佐 第201师団 重信吉固少将 第501联队 染谷文雄大佐 第502联队 山下诚一大佐 第503联队 岩瀬武司大佐 第202师団 片仓 衷少将 第504联队 菅野善吉大佐 第505联队 中山佐武郎大佐 第506联队 工藤铁太郎大佐 第209师団 久米精一少将 第513联队 安藤修道大佐 第514联队 力石胜寿大佐 第515联队 林司马男大佐 第214师団 山本 募中将 第519联队 石井星一郎大佐 第520联队 河西敬次郎大佐 第521联队 鸟海宗雄大佐 戦车第1师団 细见惟雄中将 戦车第1联队 中田吉穂大佐 戦车第5联队 杉本守卫大佐 机动歩兵第1联队 沢敏行大佐 机动炮兵第1联队 神戸英大佐 戦车第4师団 名仓 栞中将 戦车第28联队 井上直造大佐 戦车第29联队 岛田一雄大佐 戦车第30联队 野口刚一大佐 军直辖 独立山炮兵第8联队 高桥英吉大佐 独立山炮兵第17联队 吉田喆大佐 第51军 野田谦吾中将 参谋长 坂井芳雄少将 第44师団 谷口春治中将 第92联队 伊奈重诚大佐 第93联队 大沢胜治大佐 第94联队 工藤豊雄大佐 第151师団 白银义方中将 第433联队 米山靖正大佐 第434联队 远藤典邦大佐 第435联队 山本茂雄大佐 第436联队 宇野修一大佐 第221师団 永沢三郎中将 第316联队 第317联队 第318联队 独立混成第115旅団 相叶 健少将 独立混成第116旅団 岩根清夫少将 独立戦车第7旅団 三田村逸彦少将 戦车第38联队 黒川直敬大佐 戦车第39联队 大浦正夫大佐 军直辖 独立山炮兵第13联队 河原英二大佐 野戦重炮兵第9联队 合屋成雄大佐 炮兵情报第3联队 菅沢栄次大佐 第52军 重田徳松中将 参谋长 玉置温和少将 近卫第3师団 山崎清次中将 近卫第8联队 永沢正义大佐 近卫第9联队 生田正次大佐 近卫第10联队 一木义郎大佐 近卫野炮兵第3联队 小笠原胜国大佐 第147师団 石川浩三郎中将 第425联队 山住伊织大佐 第426联队 田村祯一大佐 第427联队 原子正雄大佐 第428联队 加藤武雄大佐 第152师団 熊崎清次中将 第437联队 吉松季孝大佐 第438联队 由谷弥市大佐 第439联队 中村敏夫大佐 第440联队 中野寿一大佐 第234师団 永野亀一郎中将 第322联队 光森勇雄大佐 第323联队 加藤猛大佐 第324联队 三宅克己大佐 独立戦车第3旅団 田畑与三郎少将 戦车第33联队 贞国诚三大佐 戦车第36联队 石井隆臣大佐 军直辖 独立山炮兵第14联队 中岛政次大佐 野戦重炮兵第27联队 藤戸敏雄大佐 炮兵情报第2联队 片岛一彦大佐 戦车第48联队 曽原纯男大佐 第53军 赤柴八重蔵中将 参谋长 小野打 寛少将 第84师団 佐久间为人中将 第199联队 栗栖晋大佐 第200联队 川上芳雄大佐 第201联队 松元鹿太郎大佐 第140师団 物部长鉾中将 第401联队 平沢喜一大佐 第402联队 铃木薫二大佐 第403联队 菅原甚吉大佐 第404联队 立花启一大佐 第316师団 柏 徳中将 第349联队 神宫佑太郎大佐 第350联队 高村庆之辅大佐 第351联队 堀田俊大佐 独立混成第117旅団 平桜政吉少将 独立戦车第2旅団 佐伯静夫大佐 戦车第2联队 藤井繁雄大佐 戦车第41联队 小野寺孝男大佐 军直辖 独立混成第36联队 武藤束中佐 独立混成第37联队 植田斎大佐 野戦重炮兵第2联队 石田政吉大佐 炮兵情报第5联队 东京湾兵団 大场四平中将 参谋长 水野 桂三少将 第354师団 山口信一中将 第331联队 铃木文夫大佐 第332联队 大沢进一大佐 第333联队 萩野健雄大佐 独立混成第96旅団 恵藤第四郎少将 独立混成第114旅団 筑瀬真琴少将 东京湾要塞重炮兵联队 黒岩直一大佐 东京防卫军 饭村 穣中将 警备第1旅団 重松吉正少将 警备第2旅団 矢ヶ崎节三少将 警备第3旅団 原田 栋少将 第13方面军 冈田 资中将 参谋长 柴田芳三少将 参谋副长 重安穐之助少将 直辖 第73师団 河田末三郎中将 歩兵第196联队 长谷川信哉大佐 歩兵第197联队 手岛治雄大佐 歩兵第198联队 吉川元大佐 第153师団 稲村豊二郎中将 歩兵第441联队 松元昌次大佐 歩兵第442联队 坂本喜四郎大佐 歩兵第443联队 山本信辉大佐 歩兵第444联队 西川正行大佐 第229师団 石野芳男中将 歩兵第334联队 上野隆三郎大佐 歩兵第335联队 辛岛芳雄大佐 歩兵第336联队 后藤寿文大佐 高射第2师団 入江完尔中将 高射炮兵第124联队 山田正树大佐 高射炮兵第125联队 大中正光大佐 独立戦车第8旅団 当山弘道中将 第13方面军管下 第54军 小林信男中将 参谋长 花本盛彦大佐 第143师団 铃木贞次中将 歩兵第409联队 丹波笃郎大佐 歩兵第410联队 松井利生大佐 歩兵第411联队 森本弁三郎 歩兵第412联队 笠原善修大佐 第224师団 河村参郎中将 歩兵第340联队 歩兵第341联队 歩兵第342联队 第355师団 武田 寿中将 独立混成第97旅団 根岸 四少将 独立混成第119旅団 伊东 说少将 独立混成第120旅団 加治武雄少将 第二総军管下 第二総军 畑 俊六元帅 参谋长 冈崎清三郎中将 参谋副长 三好康之少将 第15方面军 内山英太郎中将 参谋长 国武三千雄中将 参谋副长 宫野正年少将 直辖 第144师団 高野直満中将 歩兵第413联队 间野俊夫大佐 歩兵第414联队 松尾谦三大佐 歩兵第415联队 白石通世 大佐 歩兵第416联队 大野次郎 大佐 第225师団 落合鼎五中将 歩兵第343联队 稲田安良大佐 歩兵第344联队 中原敏雄大佐 歩兵第345联队 镰贺晴一大佐 高射第3师団 河合 洁中将 高射炮兵第121联队 樋口易信大佐 高射炮兵第122联队 五峯作一大佐 高射炮兵第123联队 山冈重孝大佐 独立混成第123旅団 金冈正忠少将 第55军 原田熊吉中将 参谋长 镝木正隆少将 第11师団 大野広一中将 歩兵第12联队 原田喜代蔵大佐 歩兵第43联队 多田金治大佐 歩兵第44联队 坂本俊马大佐 第155师団 岩永 汪中将 歩兵第449联队 青山熊吉大佐 歩兵第450联队 下村肇大佐 歩兵第451联队 森田豊秋大佐 歩兵第452联队 山本孝男大佐 第205师団 唐川安夫中将 歩兵第507联队 石桥幸人大佐 歩兵第508联队 横山忠男大佐 歩兵第509联队 第344师団 横田豊一郎中将 歩兵第352联队 中岛美光大佐 歩兵第353联队 前田敏夫大佐 歩兵第354联队 道盛 清中佐 独立混成第121旅団 横井忠道少将 第59军 谷 寿夫中将 参谋长 河村参郎中将 第230师団 中西贞喜中将 歩兵第319联队 古东要大佐 歩兵第320联队 永井义右卫门 歩兵第321联队 第231师団 村田孝生中将 歩兵第346联队 温晶博水大佐 歩兵第347联队 朝仓启大佐 歩兵第348联队 松原顺一大佐 独立混成第124旅団 石井 信少将 第16方面军 横山 勇中将 参谋长 稲田正纯中将 参谋副长 福岛久作大佐 直辖 第25师団 加藤怜三中将 第14联队 镰浦留次大佐 第40联队 爱甲立身大佐 第70联队 石川灸吉大佐 第57师団 矢野政雄中将 第52联队 河原林克己大佐 第117联队 田中金大佐 第132联队 小林俊一大佐 第216师団 中野良次中将 第522联队 富田実大佐 第523联队 平井重文大佐 第524联队 片冈太郎大佐 高射第4师団 伊藤范治中将 高射炮第131联队 刈谷春次大佐 高射炮第132联队 饭冢国松大佐 高射炮第133联队 池辺栄弘大佐 高射炮第134联队 力石静夫大佐 高射炮第136联队 筱浦信一大佐 独立混成第64旅団 高田利贞少将 独立混成第107旅団 久世弥三吉少将 独立混成第118旅団 内山隆道少将 独立混成第122旅団 谷口元次郎中将 独立混成第126旅団 林 勇蔵少将 対马要塞 长瀬武平中将 独立山炮兵第18联队 行方正一大佐 第16方面军管下 第40军 中沢三夫中将 参谋长 安达 久少将 第77师団 中山政康中将 第98联队 太田源助大佐 第99联队 山口武臣大佐 第100联队 原清二大佐 第146师団 坪岛文雄中将 第421联队 渡部美邦大佐 第422联队 守田利一郎大佐 第423联队 外园进大佐 第424联队 榊利徳大佐 第206师団 岩切 秀中将 第510联队 森园武夫大佐 第511联队 山内俊太郎大佐 第512联队 楠畑义则大佐 第303师団 石田栄熊中将 第337联队 伊藤次作大佐 第338联队 広中豊大佐 第339联队 平井定大佐 独立混成第125旅団 仓桥 尚少将 第56军 七田一郎中将 参谋长 内野宇一少将 第145师団 小原一明中将 第417联队 青山良武大佐 第418联队 黄场収大佐 第419联队 森本诚四郎大佐 第420联队 小川逸大佐 第312师団 多田 保中将 第358联队 上村节蔵大佐 第359联队 野村登大佐 第360联队 大冢正博大佐 第351师団 藤村 谦中将 第328联队 胜屋福茂大佐 第329联队 村冈安大佐 第330联队 大野谨之助大佐 独立戦车第4旅団 生驹林一大佐 戦车第19联队 越智七五三大佐 戦车第42联队 河原米作大佐 壱岐要塞 千知波幸治少将 第56军直辖 野戦重炮兵第10连队 楠木辉雄大佐 野戦重炮兵第29连队 森永豪策大佐 炮兵情报第1连队 涩谷徳大佐 戦车第46连队 清水重之大佐 第57军 西原贯治中将 参谋长 吉武安正少将 第86师団 芳仲和太郎中将 第187联队 河西清二大佐 第188联队 石井元良大佐 第189联队 山方知光大佐 第364联队 竹之内繁男大佐 第154师団 二见秋三郎少将 第445联队 堀龙市大佐 第446联队 瀬野赳大佐 第447联队 佐々木高一大佐 第448联队 永松享一大佐 第156师団 樋口敬七郎中将 第453联队 音成五一大佐 第454联队 秋富胜次郎大佐 第455联队 大江一二三大佐 第456联队 古贺恒大佐 第212师団 桜井徳太郎少将 第516联队 金田高秋大佐 第517联队 东升大佐 第518联队 松仓民雄大佐 独立混成第98旅団 黒须源之助少将 独立混成第109旅団 千田贞雄中将 独立戦车第5旅団 高沢英辉大佐 戦车第18联队 岛田豊作大佐 戦车第43联队 加藤巧大佐 独立戦车第6旅団 松田哲人大佐 戦车第37联队 大隈到大佐 戦车第40联队 小野二郎八大佐 第57军直辖 独立山炮兵第19联队 津田三郎大佐 野戦重炮兵第13联队 眞子茂大佐 野戦重炮兵第54联队 江头昻三大佐 炮兵情报第6联队 加藤金治大佐 第5方面军 樋口季一郎中将 参谋长 萩 三郎少将 第7师団 鲤登行一中将 歩兵第26联队 山口定大佐 歩兵第27联队 长嶋秀雄大佐 歩兵第28联队 新井花之助大佐 第42师団 佐野虎太郎中将 歩兵第129联队 土持城大佐 歩兵第130联队 小川伊佐雄大佐 歩兵第177联队 上田美宪大佐 第88师団 峯木十一郎中将 歩兵第25联队 山崎铙大佐 歩兵第125联队 小林与喜三大佐 歩兵第306联队 高沢健児大佐 第89师団 小川権之助中将 第91师団 堤 不夹贵中将 第1飞行师団 佐藤正一中将 独立混成第101旅団 桂 朝彦少将 独立混成第129旅団 仁保 进少将 航空総军 河辺正三大将 参谋长 田副 登中将 参谋副长 三轮 洁少将 航空総军直辖 第51航空师団 石川 爱中将 第52航空师団 山中繁茂中将 第53航空师団 広田 豊中将 第20戦闘飞行集団 青木武三中将 第30戦闘飞行集団 三好康之少将 第1航空军 安田武雄中将 参谋长 原田贞宪少将 第10飞行师団 近藤兼利中将 第11飞行师団 北岛熊男中将 第6航空军 菅原道大中将 参谋长 藤冢止戈夫中将 参谋副长 青木 乔少将 第12航空师団 土生秀治少将 1945年南方军战斗序列 南方军 寺内 寿一元帅 総参谋长 沼田 多稼蔵中将 総参谋副长 森本 军蔵少将 南方军直辖 第14师团 井上 贞卫中将 步兵第2联队 中川 州男 大佐 步兵第15联队 福井 义介 大佐 步兵第59联队 江口 八郎 大佐 独立混成第49旅団 江藤大八少将 独立混成第53旅団 山口武夫少将 缅甸方面军 木村 兵太郎大将 参谋长 四手井 纲正中将 参谋副长 一田 次郎少将 第31师团 河田 槌太郎中将 步兵第58联队 稲毛 譲大佐 步兵第124联队 蛭沼 七蔵大佐 步兵第138联队 鸟饲 恒男大佐 第33师团 田中 信夫中将 步兵第213联队 河原 右内 大佐 步兵第214联队 林 正直大佐 步兵第215联队 柄田 节 大佐 第53师团 林 义秀中将 步兵第119联队 羽贺 芳男 大佐 步兵第128联队 菊地 芳之助大佐 步兵第151联队 桥本 熊五郎少将 第56师团 松山 佑三中将 步兵第113联队 大须贺 実大佐 步兵第146联队 今冈 宗四郎 大佐 步兵第148联队 柏原 无农之辅 大佐 独立混成第24旅団 作间乔宣少将 独立混成第105旅団 松井秀治少将 第28军 樱井 省三中将 参谋长 岩畔 豪雄少将 第54师团 宫崎 繁三郎中将 步兵第111联队 矢木 孝治大佐 步兵第121联队 马场 进大佐 步兵第154联队 村山 一马大佐 独立混成第72旅団 小原 金佑少将 第33军 本多 正材中将 参谋长 沢本 理吉郎 少将 第18师团 中 永太郎中将 步兵第55联队 山崎 四郎大佐 步兵第56联队 佐藤 又三郎大佐 步兵第114联队大冢 宏 大佐 第7方面军 板垣 征四郎大将 参谋长 绫部 橘树中将 参谋副长 志村 文雄少将 第46师团 国分 新七郎中将 步兵第123联队 新关 栄作大佐 步兵第147联队 西连寺 元大佐 独立混成第26旅団 尾子熊一郎少将 第25军 田边 盛武中将 参谋长 谷萩 那华雄少将 近卫第2师团 久野村桃代中将 近卫步兵第3联队 近卫步兵第4联队 近卫步兵第5联队 沢村骏甫少将 独立混成第25旅団 尾本喜三雄少将 第29军 石黒 贞蔵中将 参谋长 川原 直一少将 第37师团 佐藤 贤了中将 步兵第225联队 镇目 武治大佐 步兵第226联队 冈村 文人大佐 步兵第227联队 河合 自一大佐 第94师团 井上 芳佐中将 步兵第256联队 羽生 善良大佐 步兵第257联队 乙守 文策 大佐 步兵第258联队 山本 勇 大佐 独立混成第35旅団 佐藤为徳少将 独立混成第36旅団 斉 俊男少将 独立混成第37旅団 皆伝武久少将 独立混成第70旅団 小田正人少将 第16军 长野 佑一郎中将 参谋长 山本 茂一郎少将 第48师团 山田 国太郎中将 台湾步兵第1联队 台湾步兵第2联队 田中 透少将 步兵第47联队 徳弘 保卫大佐 独立混成第27旅団 马渊逸雄少将

一、信长上洛之前的活跃 信长的吏僚,奉行众的笔头格。尽管《太阁记》称他出身于近江,不过贞胜早年却是作为信长的家臣活跃于尾张。一般认为是天文年间的历史资料初次出现他的名字,那是7月25日,与佐久间信盛、赤川景广、岛田秀顺(秀满)寄给热田社惣检校的连署书状,当时他自称“吉兵卫贞胜”(田岛文书)。

弘治2年(1556)8月的稻生之战后,与岛田一起被信长的母亲(土田氏)叫到末盛城,受命将勘十郎信胜(信行)投降的意愿传达到信长(信长公记)。信胜在投降信长的2年后被谋杀。

大概在永禄8年(1565)左右,6月10日的联署书状中,与佐佐平太、兼松正吉担任接收总共30贯文之地的奉行,除了贞胜、秀顺、明院良政等奉行众之外,木下秀吉、丹羽长秀等部将也被记录在案(兼松文书)。估计当时织田家内还没把部将和奉行众的职能严格区分出来。

同10年8月1日,美浓三人众内通信长,贞胜领命与秀顺一起接收人质(信长公记)。同11年7月,与秀顺等人迎接义昭(信长公记)。

二、信长上洛后,贞胜在京都及其附近的活跃 永禄11年9月,随同信长上洛。山科言继称当时的贞胜为“织田杂掌”(言继卿记)。当顺利平定畿内的信长于10月26日离开京都后,贞胜和佐久间信盛、丹羽长秀、明院良政、木下秀吉一起留下来处理京都的政务(多闻院日记)。那么贞胜在信长上洛后的天正元年(1573)7月正式就任京都所司代一职。(1)永禄11年10月14日,与丹羽长秀收到有关近江安吉乡手指出身的请状(桥本左右神社文书)。 (2)同年11月14日,与明智光秀对上贺茂惣传达安堵贺茂社领地的意向,催促它向信长还礼(吉田文书)。 (3)同年11月24日,与长秀确认长命寺惣坊对坊领的知行分年贡的收纳(长命寺文书)。 (4)同年11月24日,与长秀确认冲岛地下人在冲岛坚田的知行分(坚田村旧乡土共同文书)。 (5)同12年2月29日,与光秀、朝山日乘禁止近卫前久邸外门外町人在公方御所及信长御台所座所附近寄宿(阳明文库文书)。 (6)同年3月28日,与光秀命令法金刚院对门前百姓的遣散进行处理(法金刚院文书)。 (7)同年5月14日,与武井夕庵、光秀要求妙智院证明北山等持院是天龙寺的分寺(天龙寺文书)。 (8)同年6月21日,为了行军的需要,与光秀将拓宽道路之事传达到山崎惣中(离宫八幡宫文书)。 (9)同年10月17日以前,对富坂庄名主百姓关于清和院的纳所之事进行指示(清和院文书)。 (10)同十三年三月二十四日,将信长前来拜访的事情传达于山科言继(言继卿记)。 (11)同年5月20日,(与日乘)传达信长的口信到长桥局(御汤殿)。 (12)元龟元年(1570)6月19日以后,关于常盘井宫的永园寺领违乱之事,接受与幕府商量(国上寺文书)。 (13)同年7月6日,与日乘向法隆寺发出御修理米的请取状(法隆寺文书)。 (14)元龟3年4月4日,与岛田秀满禁止北野天满宫松梅院随便切下天满宫院内的竹木(北野天满宫史料)。 (15)同年6月2日以前,同意佛心寺、辰安寺的免除夫役的提议(出自秀满寄给妙心寺的书状)(妙心寺院文书)。 (16)同年9月10日,与秀满撤除吉田社负责修缮信长座所的工人(兼见文书)。 (17)同年10月6日,对阿弥陀寺清玉上人承认阿弥陀寺免除将军寄居,并鼓励重建大佛殿(阿弥陀寺文书)。 (18)同年10月7日,与上野秀政、秀满、矢部家定向妙心寺传达山城壬生西五条田等地安堵的意思(妙心寺文书)。同年10月18日,与秀政、秀满命令壬生西五条田的名主百姓向妙心寺缴纳年贡(妙心寺文书)。 (19)同年10月24日,与秀满向吉田乡征收稻草(兼见卿记)。 (20)同年,与佐久间信盛一起受命探听殿上人和北面武士争论的是非(甫庵记)。 (21)元龟年间11月20日,阻止法金刚院领内的百姓违乱。(法金刚院文书) (22)天正元年4月2日,传达敕使吉田兼和将访问信长的本阵之事(兼见卿记)。 (23)同年4月4日,随同信长进入禁宫(御汤殿)。同时信长命令贞胜在禁宫中人临幸吉田乡时严加警备(兼见卿记)。 除了上述的功绩之外,这个时期贞胜最显著的功绩,就是建筑将军御所、信长座所,并担任修理禁宫的奉行。 永禄11年10月18日,天皇下旨任命义昭为将军,义昭以六条本圀寺为临时住处。不过就在次年1月受到三好三人众的袭击,如此险情使得信长立刻命令贞胜着手建筑更为坚固的将军御所。

当时贞胜和岛田秀顺(秀满)担任建筑将军御所的木匠奉行(信长公记),《信长公记》称将军御所是在同12年2月27日开工的,不过《言继卿记》却写着1月27日将军御所已经进行修筑。因为建筑御所之事甚急,信长亲自指挥工程加快进度,4月14日,义昭入住将军御所(信长公记、言继卿记)。

接着信长计划修理禁宫。永禄13年1月下旬,名义上呼吁诸国大名参与建设,不过信长本来就是打算自己独立完成。2月2日,早早开始动工(御汤殿)。奉行为朝山日乘与贞胜。

修理禁宫这个工作并不是那么容易完成。从8月25日到9月21日,尽管贞胜留守京都,并没随军出征南方阵,不过工程仍没结束(言继卿记)。同年12月,与朝仓、浅井缔结和议,信长返回岐阜城,贞胜随后返回美浓(信长公记、言继卿记),如此禁宫的修理告一段落。

修理禁宫期间,作为慰劳,贞胜获赐段子,并参加酒宴,在禁宫与公家频繁交流(御汤殿)。之后担任京都所司代主要是基于这些经验吧。

开始建设京都的信长邸最晚是在元龟3年到之后。《信长公记》记载,3月24日有,贞胜和岛田秀满担任奉行在武者小路的德大寺家所有地开工。在吉田社,于9月10日征收工人,10月25日征收稻草(兼见卿记),工程拖延甚久。但是明显可以猜测出是多大规模的宅邸,不过信长此后却没有入住的迹象。

三、信长与义昭的对立 信长和将军义昭的对立是在元龟4年(天正元年)时出现明显的迹象。同年2月,贞胜、岛田秀满与朝山日乘一起要求义昭签署献上人质与信长的宣誓书(信长公记)。但是义昭反信长的行为并没终止。

信长一方面命令柴田胜家等人的军队攻打将军方的石山、今坚田,另一方面反复与将军交谈努力达成和议(信长公记)。3月7日,贞胜与塙直政再次与义昭交涉(细川家文书)。

结果和谈失败,于是信长率领大军在3月29日上洛。在洛中洛外放火向义昭施加压力。放火的时候,信长提出严加警备皇宫,决定吉田社为避难所,具体事宜由贞胜负责(御汤殿、兼见卿记)。

信长与义昭和好不久,义昭再次掀起反信长的运动,同年7月3日,再次举兵离开京都,在山城槙岛城笼城。信长领全军攻之,不日破城并驱逐义昭。

四、京都所司代 贞胜在进攻槙岛时留在京都,不久返回京都的信长任命贞胜为京都所司代(信长公记)。于是贞胜担任“在京处理天下诸事”的役职,以后常驻京都,处理京都政务,与禁宫和公家联络等事。据说贞胜担任京都所司代时的居馆,开始为东洞院三条,之后转移到本能寺门前。专职负责京都政务只有贞胜一人,支配北山城的明智光秀在之后一段时间辅助贞胜从事京都的行政。如此列举一下贞胜就任京都所司代的从天正元年7月到同3年末为止的期间所做的功绩。

(1)天正元年12月16日,与光秀确认策彦周良负责检查山城安弘名的妙智院的年贡(妙智院文书)。 (2)同年12月26日以前,与光秀安堵寂光院及三千院的知行(来迎寺文书)。 (3)同2年3月7日,免除泽野井左马助的夫役(泽野地井文书)。 (4)同年12月21日,与光秀发出朱印状,安堵贺茂社散布在境内的社领(贺茂雷神社文书)。 (5)同3年2月13日,为了诵读千部经,与光秀在嵯峨清凉寺发布禁制(清凉寺文书)。 (6)同年2月16日,奉信长之命,修筑从京都到大津的新路。25日,修路完成。27日,复查(兼见卿记)。 (7)同年3月4日,向公家众传达信长进宫朝贺时将不会面之事(兼见卿记)。 (8)同年4月1日,与丹羽长秀传达信长将退还公家众的本领之事(信长公记)。 (9)同年7月7日,与塙直政、光秀安堵壬生朝芳在野中乡的田地(宫内厅书陵部文书)。 (10)同年7月10日,命令某处百姓高仓永相缴纳诸物成地子钱等(高仓家旧藏文书)。 (11)同年7月12日,信长有令,关于久我领,除了之前安堵的再加上五力村,不论一组、分开也照样安堵。 (12)同年8月26日,祗园社新坊某请求制止治部卿某的违乱(建内文书)。 (13)同年10月19日,奉信长之命,在清水招待伊达氏的使者(信长公记)。 (14)同年11月7日,与夕庵、友闲、直政对公家、寺社进行新知宛行(重新分配知行)的实务(若林书林文书)。15日,听取吉田兼和反映被除去新知给付的廷臣的不满(兼见卿记)。同年11月16日,松井友闲反映,青莲院寺院希望转入白河之地(青莲院文书)。 (15)同年12月1日以前,信长有令,将伊势贞知知行分给予细川信良室之事(秋田藩采集文书)。 (16)同年12月20日,将朱印状发给长国寺,安堵久我庄之地(织田文书)。 (17)同年12月29日,与光秀命令西九条的名主百姓缴纳八幡宫领的年贡、地子践(若宫八幡宫文书)。

贞胜就任京都所司代后直至天正3年的前半,可以看出光秀与贞胜一起从事京都及其附近政务,光秀指挥北山城的土豪之余,还要协助贞胜,大概是信长看中他作为旧幕臣的经验吗?光秀在同3年9月奉命丹波经略,不再涉及京都的行政事务,如此贞胜就开始单独处理政务。

五、贞胜的官职 天正3年7月3日,信长得到晋升官位的机会,却坚决辞退,代之以为家臣求官,当时得到官位和赐姓的人有以下五人《信长公记》。松井朋友闲(宫内卿法印)、武井夕庵(二位法印)、明智光秀(惟任日向守)、梁田广正(别喜右近)、丹羽长秀(惟住)。

除此之外,还有羽柴秀吉的筑前守,塙直政的原田备中守,当时任官机会极大的贞胜到底有没有任官可以从久裁文书看出,同年*日的记录显示贞胜的称呼变为“村井长门守”。

试着追溯贞胜的称呼与官职名的话,可以得知开始贞胜称“吉兵卫”(田岛文书),之后称“民部丞”,信长上洛之后的永禄11年10月14日称“民部少辅”(桥本左右神社文书)。从内官相当于从五位下的民部少辅转任为外官相当于正六位下的长门守,乍看起来极不自然,不过考虑到当时的武将经常自封为某官的情况,也就不难解释了。之后贞胜在同4年10月左右号“春长轩”,此后在各种历史资料中多次出现这个称呼(兼见卿记)。

六、天正4年以后的京都治政 现在再看看贞胜在京都的行政状况,简单地归纳一下他的政绩。

(1)天正4年1月10日,对上京的地下人和吉田社围绕松的争斗进行裁决(兼见卿记)。 (2)同年2月17日,免除吉田社修路的杂役(兼见卿记)。 (3)同年3月15日,命令绢屋町修理禁宫南沟及东洞院小路的桥(言继卿记)。 (4)同年4月10日,安堵报恩寺的鹿宛寺敷地(报恩寺文书)。 (5)同年5月30日,向吉田社征收修缮四条桥的工人(兼见卿记)。6月25日,再次向吉田社要求派出工人(兼见卿记)。 (6)同年7月16日,允许在洛中演出能乐(兼见卿记)。从那天后的10多天内,在京都的各处热闹地进行着盂兰盆舞会(兼见卿记)。 (7)同年12月29日,安堵贺茂社的山城贯布祢谷山(贺茂雷神社文书)。 (8)同5年2月27日,催促六条八幡宫本馆成就院修建若宫八幡宫社殿(若宫八幡宫文书)。 (9)同年3月12日,命令洛中的町民修复禁宫的筑地(信长公记)。当时町民在京都的商人们的舞蹈与首曲中完成任务。据说天皇、公家们也看见此种光景(信长公记)。 (10)同年7月7日,修理洛中四条桥,进行保养(东寺执行日记)。 (11)同年9月26日,为了修缮二条邸向吉田社征收工人(兼见卿记)。 (12)同年11月11日,安堵长福寺的门前守护不入、免除临时课役的权利(长福寺文书)。 (13)同年12月,嘉奖奉行川端道喜修建禁宫筑地之功,免除诸公事、诸役(川端道喜文书)。 (14)同6年3月13日,在清凉寺院发布禁制(清凉寺文书)。 (15)同年5月5日,从信长处得到命令,将知行给予吉田兼和(兼看卿记)。 (16)同年6日3日,按照朱印状,安堵柳芳轩的买得相传之地(杂录)。 (17)同年8月3日,让子贞成停止法念寺的违乱(兼见卿记)。 (18)同年9月28日,命令吉田社修理被水冲坏的山中路(兼见卿记)。 (19)同年10月3日,向京都各处征收二条新邸要种的杉树(兼见卿记)。 (20)同年12月26日,安堵贺茂社的社领(贺茂雷神社文书)。贺茂社本来由丹羽长秀负责,不过因为长秀参加进攻有冈城,就由京都所司代贞胜代行。 (21)同7年1月8日,催促永养寺的复兴,并给予寺领(永养寺院文书)。 (22)同年2月9日以前,对太元帅法科所的北小栗栖等课以临时课役(京都御所东山文库记录)。 (23)同年4月28日,在六条河原处死杀害母亲的女人(信长公记)。 (24)同年5月14日,命令吉田社修缮四条桥(兼见卿记)。 (25)同年5月28日,从信长得到命令,在京都了解安土宗论相关事宜(知恩院文书)。6月1日,收取法华众的起请文(兼见卿记)。 (26)同年7月2日,调停吉田兼和与平原兼兴围绕猪熊之地子钱的争斗(兼见卿记)。尽管两人再次提出诉讼,不过在翌8年10月3日,最终有所裁决(兼见卿记)。 (27)同年9月8日,调停若王子某与矶谷某的争斗(兼见卿记)。 (28)同年9月28日,抓住住在下京的贩卖女儿买卖的男人,并处刑(信长公记)。 (29)同年10月1日,向信长咨询关于裁决完毕的山崎诉讼自信长能寻问。信长识破诉讼者的计谋,将他处刑。(信长公记) (30)同年12月9日,禁止祗园社以布施之名在各国徘徊(祗园日记)。 (31)同8年6月1日,安堵青莲院门迹的鞍马寺别当(华顶要略)。 (32)同年8月7日,没收真乘坊的坊舍、房地等,捐赠给清水寺(成就院文书)。 (33)同9年2月11日,发出论旨、奉书,免除藤本三郎左卫门尉的诸役(狩野亨吉文书)。 (34)同年3月5日,千部经诵读中,在清凉寺发布禁制(清凉寺院文书)。 35)同年4月9日,判断明天预定的诚仁亲王的法讲经会无用,将它停止(兼见卿记)。 (36)同年4月10日,安堵粟津座的买卖垄断(古文书集)。 (37)同年4月13日,为了再建誓愿寺院,向吉田社征收松树,但是遭到兼和的拒绝(兼见卿记)。 (38)同年6月7日,安堵摄津今宫社神人充当祗园社大宫驾轿子的杂役(广田神社文书)。 (39)同年7月16日,日野辉资投诉万里小路充房的随从人员骚扰禁中的男佣人(兼见卿记)。此事于18日受到敕使的访问,充房没有受到问罪,随从人员则被禁闭(兼见卿记)。 (40)同年7月,在山科七乡对工人、牛马的立替进行安堵(泽野井文书)。 (41)同年10月3日,对鸭社祝营造奉行制定鸭社的法式七力条(鸭脚光敷文书)。 (42)同10年3月2日,从信长处得到命令,将伊势迁宫的山口祭简单朴素化(下乡共济会文书)。 (43)同年5月25日,调停神护寺和高山寺的为了寺领引起的争斗,高山寺胜诉,该地得到安堵(高山寺文书)。 (44)某年(天正4年以后)3月11日,向春长寺传达安堵寺之敷地的意思(春长寺文书)。 (45)某年(天正4年以后)3月16日,对阿弥陀寺清玉上人传达阿弥陀寺的敷地的意思(阿弥陀寺文书)。

对寺社进行安堵、宛行,调停公家、寺社等的诉讼,修理道、桥,维持京都城市的治安,征收工人等和免除课役的赋课等等,可见贞胜从事的京都行政涉及多种方面。

七、修理禁宫与建设信长邸等 上洛以来,首先提到贞胜的是将军御所及信长座所的建设,修复禁宫等事。此后在京都与信长有关的建筑物也在修建,禁宫的修复也还没结束。那么试着回忆一下以贞胜为中心的建筑活动。

首先是信长的二条新邸的建设。天正4年的4月,二条晴良的旧邸成为空地,信长命令贞胜在该地修建宅邸(信长公记)。由于跟本愿寺的激战工程一度中断,不过战斗告一段落之后,工程继续进行下去,7月5日,贞胜前往奈良,将多闻山城的建材运送到京都(冈本文书)。并且多闻山城的主殿被二条新邸利用(言继卿记)。10月18日,好像进入着完成的阶段,向吉田社征收茶室庭园所需的小石(兼见卿记)。

同5年闰7月6日,信长上洛后初次入住新邸(信长公记)。这个宅邸在二年多之后,即同7年11月,献给诚仁亲王。

同4年9月,贞胜在二条修建新邸的同时破坏二条的旧将军御所,并将石料等运送到城郭建筑中的安土(言继卿记、言经卿记)。

之后献上二条邸(以后的座所),同8年2月26日,奉命修筑本能寺(信长公记)。3月18日,前往多武峰购买木材(兼见卿记)。翌9年2月20日,上洛的信长在本能寺投宿,大概在1年以内完成本能寺的修建(信长公记)。

关于禁宫的修理,自永禄13年(元龟元年)2月开始的事如前所述,不过由于长期战乱建筑物得不到充分的修理,贞胜的禁宫修理还在继续。从天正4年开始修理筑地,次年完成,同5年闰7月11日,信长进行实地检查(兼见卿记)。此后也对小御所进行修理,在同7年5月3日完成,受到禁宫方面的赞赏(御汤殿)。自此之后,贯通北门以西(言经卿记)。

八、禁宫、公家的窗口 贞胜作为京都所司代,除了京都行政等重要事务之外,还接触禁宫与公家,完成跟信长的联络。自从与朝山日乘一起修缮禁宫以来,贞胜和禁宫、公家的交流十分顺利,也就意味着贞胜适合担任京都所司代。

公家众频繁往来于成为京都所司代的贞胜的住处。来往最频繁的是吉田社祠宫的神祗大副吉田兼和(兼见卿记)。他托付给贞胜的事情大多是诉讼(兼见卿记)。

由于访问贞胜,公家们得以知道关于信长的近况,并提出谒见的质问,致力于避免错过跟信长的接触。同时贞胜在天正4年8月6日,向前一年冬天受到信长的责备蛰居中的劝修寺晴右、中山孝亲、庭田重保、甘露寺经元4公家传达解除贬斥之事(兼见卿记)。贞胜担任信长在京都的发言人,在公家访问信长与之会面的时候,负责担任奏者(言继卿记)。

贞胜也屡次进出禁宫,每次献上雁、松茸、鲤鱼,禁宫则赐予贞胜悬袋、卷轴、酒等物品。同7年5月3日,完成修理小御所的时候,作为奖赏被赐给金栏(御汤殿)。

要说贞胜在跟禁宫的接触中做出的突出功绩,首先就要提到同6年11月4日,将信长要求禁宫介入跟本愿寺议和的信件送到禁宫(隆佐记)。当年的10月末,荒木村重叛变,于是从摄津到播磨方面都是本愿寺和毛利方的势力,可以说是信长十分艰难的时期。成功完成派遣和平敕使的谈判,尽管与本愿寺的谈判并不顺利,却使村重方的将领中川清秀转投信长方,看出已有胜算的信长撤消了调停要求(隆佐记)。

接着就是同7年5月21日,决定公家众武士的值班制度,严加警备禁宫北门和庭园。由于京都町众对禁宫疏于礼仪,贞胜发出内容琐碎的条书,例如不能登上御殿之上、投石、折枝、怠慢扫除等等(言继卿记)。

九、信长的吏僚 贞胜作为信长的笔头吏僚,常驻京都,前往安土与信长联络,致力于战斗背后的援助,并没懈怠于作为吏僚的任务。那么通过信长的行动,试着看看作为吏僚的贞胜的行动。

天正4年4月,信长派遣军队进攻本愿寺。信长此时对本愿寺的战斗十分乐观,不过塙(原田)直政在5月3日的战斗败死,接到天王寺危机的通知话,信长急忙领军出征(信长公记)。此时贞胜立刻前往直政的居城槙岛,将那里的大和众的人质转移到京都(言继卿记)。并对大和守护直政战死有可能引起大和国众背叛信长的事情加以防范。击退本愿寺势之后的8日,贞胜到达信长阵,听取有关在阵的意向后返回京都,向公家众寻求派出敕使的方案(兼见卿记)。尽管那是信长的计策,使得禁宫疏远本愿寺却是贞胜的功劳。

同6年10月,摄津有冈的荒木村重,突然与本愿寺秘密勾结并背叛信长。如前所述,陷入困境的信长派遣贞胜向禁宫申请跟本愿寺和睦的调停。有冈攻城战足足花费了大约1年时间,信长动员了大部分的部将,不过贞胜一直驻留在京都,表面上起不到丝毫作用。只是在有必要调动禁宫、公家的时候,才轮到贞胜出场。

同8年闰3月,通过禁宫的中介,信长和本愿寺的和睦成立。说到调动禁宫,当然有贞胜的功劳,不过他在事后并没再多的实绩。但是教如在撤离石山,事件告一段落之后的8月7日,没收支持本愿寺招募固守石山城池的兵员的真乘坊的财产,这个功绩被记载在成就院文书。

同9年2月28日,信长进行御马揃。因为是在京都进行的仪式,准备事宜由贞胜全权负责。在事前汇集工具,修建马场,都可以看出贞胜的努力(兼见卿记)。

除了与禁宫、公家的联络、谈判以外,只要和京都有关,都可以看见贞胜的影子。在京都宿驿追究本愿寺的密使,打算使之坦白的时候(天正4年8月2日),让北条的使者参观京都的时候(同8年3月9日)等都可以看到贞胜的活跃(兼见卿记)。

十、贞胜和基督教 信长表面上基督教的保护者自居,不过摩下的大名对基督教抱有恶意的人也不少。那么贞胜对传教士和信徒是采取怎样的态度呢?试着从传教师的角度来看贞胜。

1577年9月19日的书信,路易斯、弗洛伊斯称贞胜为“都城的总督”,评价为“应该尊敬的老年异教徒,甚有权势”(耶稣通信)。从传教士留下的史料可知贞胜始终理解传教士们的活动。

天正4年,京都建筑教会的时候,贞胜高兴地允许木材的撒入,免除税务之外,据说也保证壮工的征用。并且在反对者前往安土向信长直接上诉时,急忙赶到安土,说服信长保护教会的建筑(耶稣通信)。

根据传教士弗朗西斯科的书简,同5年5月20日京都失火,刚刚完成的教会免于灾难。当时贞胜特意送使祝贺。他还写道贞胜为“我等之亲友”(耶麻通信)。

同9年2月25日,贞胜忙碌于准备下次的御马揃的时候,受到管区长Valignano的访问,据说贞胜款待了他(耶稣年报)。

似乎贞胜并不仅仅是遵从主君信长的意思与传教士们接触,从传教士的信件的内容中,可以看出贞胜和传教士们的感情不错。

十一、贞胜的年龄和健康 之前引用的1577年9月19日弗洛伊斯的书简,称贞胜已经是“老年”。子贞成等也在第一线活跃。贞胜一女嫁给前田玄以,不过因为玄以是在天文8年(1539)出生,由此推断贞胜在本能寺之事变时已经超过44岁。京都的大云院现在还收藏着贞胜的画像,他被描绘为一老者。

尽管年事已高,他还是忙碌于京都所司代的役职。如前所述,治理洛中、洛外的町众之事占所有工作的一部,有关寺社之事,与禁宫、公家联络等比较困难的工作则占大半,而且作为信长的吏僚的工作也没被解除。

天正4年4月下旬,贞胜以“所劳平卧”的理由拒绝跟山科言继会面(言继卿记)。同7年6月上旬也是“因劳成疾”(兼见卿记)。更在自同8年11月的三十日内,至少数日没有痊愈(兼见卿记)。《兼见卿记》又写道,同7年左右,兼和前来访问只是得到“休息中”的回应。由此可见贞胜以年迈之躯处理着繁忙的公务。

十二、天正10年的贞胜 元旦时山村言经等人前来访问,贞胜的天正10年就此开始(言经卿记)。6日,将信长送来的初鲸通过立入隆佐献给禁宫,当然也包括摄家以下的廷臣(言经卿记、兼见卿记)。

2月,信忠领军讨伐武田。信长也在3月5日出征(信长公记)。不用说贞胜当然是不参加远征的,留在京都继续处理庶政。不过贞胜不断收到甲信方面的状况。3月11日,前来访问的兼和告诉贞胜高远城陷落,仁科盛信、武田信丰战死等相当新的情报(兼见卿记)。

消灭武田氏得以安心的不仅仅是信长,贞胜也是如此。4月9日,催促津田宗及举行茶会(宗及记)。贞胜虽然多次出席茶会,不过这次自己作为茶会的主人确实很新奇,大概是为了庆祝消灭武田吧。

5月29日,信长上洛,在本能寺投宿。6月2日凌晨的骚动马上传到在修建本能寺门前居所的贞胜的耳中。但是贞胜没去本能寺,而是到信忠的宿所妙觉寺(信长公记)。看到光秀的大军而对信长死心吗?

贞胜劝告信忠转移到二条御所,在该处设防(信长公记)。并集合散落各处投宿的信长马廻,据说人数超过1千,在想办法维持吗?

然而在包围本能寺之后,光秀军也开始攻击二条御所,结果无处可逃,与信忠一起讨死。子贞成、清次与父亲在同处讨死。

关于“前田利家的人物生平”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wzjinhao]投稿,不代表金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zjinhao.cn/kpjh/202507-3925.html

(21)
wzjinhao的头像wzjinhao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wzjinhao的头像
    wzjinhao 2025年07月17日

    我是金豪号的签约作者“wzjinhao”

  • wzjinhao
    wzjinhao 2025年07月17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前田利家的人物生平”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前田利家的人物生平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前田利家天文...

  • wzjinhao
    用户071707 2025年07月17日

    文章不错《前田利家的人物生平》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