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中国历史上哪些皇后最有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历史上哪些皇后最有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中国历史十大皇后
No.1 唐高宗之后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对历史发展做出的第一个贡献是,她打击了保守的门阀世族。第二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第三个贡献是稳定了边疆形势。第四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第五个贡献是知人善任。但是,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武则天遭到的非议要比颂扬多得多。有的说她任用酷吏,肆行诛杀。武则天从做皇后到做皇帝,不断受到各种势力的反对。武则天除了动用武力镇压公开的反抗,便任用酷吏,来打击那些对她表示不满的人。由于她过高地估计了反对她的力量,因而也滥杀了许多无辜。但她诛杀的,主要还是贵族官僚及其党羽和家属,并不是一般的老百姓。历史上对她贬斥最多的是,她曾拥有几个男宠,这便成为她千古难泯的丑闻,成为文人墨客颠来倒去的话题,以至于连同她创造的卓著政治业绩也随之淹没了,关于她的内宠问题,因为武则天是皇帝,凡是皇帝,男皇帝可以有的,女皇帝也可以有。实际上,比起任何一个男皇帝的后宫来,她的男宠是微不足道的。
总的来说,武则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女军事战略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在各方面都发展了贞观之治,并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当然,武则天在政治上也有黑暗面,经济上也有过财政困难时期等等。但比起她的历史功绩,这些毕竟是第二位的。还应该指出当时经济有发展、国力很强盛,都不是武则天个人的功劳。由于均田制的推选和科举制的勃兴,使世袭贵族势力迅速衰落,中小地主阶层急剧崛起,大批文人学士昂然跻身政坛,这种历史趋势把武则天推上了女皇宝座。武则天顺应了历史时代,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No.2 清太宗之后孝庄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次女。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No.3 辽景宗之后萧绰
萧绰(953年—1009年),中国辽朝女军事统帅、政治家。小字燕燕,辽朝皇太后,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在民间戏曲中被称为萧太后。辽大臣北府宰相萧思温的第三女。969年被册封为皇后,因辽景宗体弱多病,所以萧绰多临朝摄政,景宗去世,年仅35岁。萧绰在母寡子幼的情况下稳定了辽朝局势。1004年签订澶渊之盟,1009年还政辽圣宗,同年去世,年仅57岁。
萧绰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一位女性统治者,为契丹族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她在位期间,辽朝进入了历史上统治中原二百年间最为鼎盛的辉煌时期。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在历代军事家的展厅里始终悬挂着萧绰的画像,我们通常称她为萧太后。
萧绰自幼便长的聪慧、美丽,而且成熟得很早。辽景宗继位后,选为贵妃。969年(保宁元年),被册封为皇后。971年(保宁三年),生辽圣宗耶律隆绪,后又生3子3女。辽景宗体弱多病,有时无法上朝,军国大事大多由皇后萧绰代理。975年(保宁八年),辽景宗谕史馆学士:“在书写皇后言论时也应称‘朕’或‘予’。”这表明萧绰可代皇帝行使职权,辽景宗的许多政绩都有萧绰的功劳。
No.4 汉文帝之后窦漪房
窦漪房(公元前205-公元前135年或公元前129年),清河郡观津(今河北省武邑县观津村)人。是西汉时期的一代美人。出身贫寒而天授漪媚的她备受命运垂青,由民女到宫女,最后成为辅佐文景武三位帝王治理大汉江山的杰出女性。
窦氏出身贫寒,她的父亲为了逃避秦乱,隐居于观津钓鱼,却不幸堕河而死,遗下三个孤儿,汉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宫女,窦氏年幼应召入宫。公元前195年,高祖刘邦驾崩,吕雉作为皇太后操纵国政。当时,吕后挑选一些宫女出宫赏赐给诸侯王,每个王五名,窦氏也在选中之列。窦氏因家在清河,离赵国近,希望能到赵国去。她向主持派遣宫女的宦官请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赵国的花名册里。这个宦官在分派宫女时却把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误放到去代国的花名册里了。她于是去了代国。虽然这不是她的心愿,但抵代国后,深得代王刘恒的喜欢,宠爱并封为美人。初入代宫代王刘恒已有王后,等代王王后病死后,代王独幸的窦美人被封为王后,在代国期间先与代王刘恒生长女刘嫖,后来又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刘启(汉景帝)、次子刘武(梁王)。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驾崩,景帝刘启即位,皇后窦氏成了皇太后,史称:窦太后。窦后从皇太后开始了其左右朝政的生涯直到病逝。
窦太后是西汉最后一位拥附“黄老思想”的统治者,在她的影响下,西汉政权能继续由刘邦时期定下的“以民生息”、“无为而治”的精神。把汉王朝推上了强盛的高峰。她谋传胶东略承沛公,芳流观津名留汉青。她的时代上承汉高祖伟业,下启汉武帝雄风。
No.5 宋真宗之后刘氏
章献明肃皇后刘氏(968-1033),益州华阳(今四川省成都市华阳镇)人,又名章献皇后,宋真宗赵恒皇后。名不详,民间戏曲中将之称为刘娥,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完成宋政权从真宗时代到仁宗时代的平稳交接,为宋在仁宗时期的繁荣打下基础,辅佐宋仁宗创下“仁宗盛世”。常与汉吕后、唐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氏天生丽质,聪明伶俐,与赵恒年貌相当,很快如胶似漆。然而赵恒的乳母秦国夫人认为刘氏出身寒微,劝赵恒不要亲近刘氏不果,只好报与宋太宗,太宗大怒,圣旨一道下来,命逐刘氏出京。并为十七岁的赵恒赐婚,此时赵恒被封为韩王,新娘为忠武军节度潘美的八女儿,十六岁的潘氏受封为莒国夫人。然而,赵恒虽迫于皇命把刘氏送出王府,把刘氏偷偷藏在王宫指挥使张耆家里,却不愿离开刘氏,不时私会。这样偷偷摸摸,刘氏过了十五年。至道三年三月癸巳日,五十九岁的宋太宗赵光义病逝,遗诏传位于已立为太子两年的赵恒。赵恒继承大统,再也不用与刘氏偷偷来往了。赵恒于三月即位,五月册立郭氏为皇后,六月追封潘氏为庄怀皇后(后来宋仁宗改为章怀皇后)。虽然后宫三千佳丽,赵恒却并未忘情于刘氏,很快把刘氏接入宫里。景德元年(1004年)的正月,封刘氏为四品美人,正式成为后宫妃嫔的一位。当时,郭皇后之下,只有刘美人最为尊,连王府姬妾杨氏都只被封为五品才人。这时候的刘氏,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和真宗在一起了。刘氏虽然已经36岁,可是她聪慧温柔,一直获得真宗的专宠。
身为皇后的刘氏,却不像其他妃嫔只知争宠,她才华超群,通晓古今书史,熟知政事,每每襄助真宗,真宗根本离不开她。每日批阅奏章,刘皇后必侍随在旁。外出巡幸,也要带上刘氏。
虽然刘太后掌权日久,不愿把权柄交给仁宗,但她却依然是个慈母,仁宗少时体弱多病,刘氏忙于政务,让杨淑妃照顾,仁宗称刘氏为“大娘娘”,杨妃为“小娘娘。”
刘太后虽不愿还政于仁宗,却并未想过自立。程琳献图《武后临朝图》,刘太后亲掷于地,道:“我绝不会做这样的事!”太后表态后,群臣如释重负,仁宗也心怀感激,恭孝唯谨,更于天圣七年(1029年)九月颁布诏书,将太后生辰长宁节的仪礼升级到与皇帝生辰乾元节相同的程度。
No.6 汉高祖之后吕雉
吕雉(前241年-前180年),字娥姁,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单父(今山东单县)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前202年—前195年在位),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时吕雉也是封建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子,掌握汉朝政权长达十六年。《史记·吕太后本纪》(项羽和吕后不是皇帝,但是司马迁仍将他们列入记录皇帝政事的“本纪”)是《史记》中唯一一篇单独为女性作的传记。
吕后为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高祖死,吕后以惠帝年少,便策划诛杀诸旧臣,从中取得实际政权。又毒死赵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使她变哑,并置之厕中,名为「人彘」。惠帝不满吕后所为,忧郁而死。吕后遂临朝称制,为中国帝后专政的第一人。
历史上对吕雉的评价毁誉参半。但无论如何,在我们的年代,看到的是她在当时为她的子民所作出的功绩为定论的,所以仅在这一方面,对她的评价是正面的。
No.7 汉光武帝之后阴丽华
在历史上,光武帝刘秀同他的皇后阴丽华,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刘秀此言出自《后汉书?皇后纪?光烈阴皇后本纪》: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阴丽华(5年-64年),南阳郡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第二任皇后,春秋时期一代名相管仲的后裔。阴丽华在历史上以美貌著称。史载,刘秀是个平民的时候,就十分仰慕阴丽华的美貌,不禁叹曰:“娶妻当得阴丽华”。昆阳之战后,刘秀于宛城迎娶阴氏为妻。一年之后,刘秀又在河北迎娶了出身于西汉王室的郭圣通。东汉王朝建立,郭氏成为皇后,阴丽华则为贵人。建武十七年,皇后郭氏被废,贵人阴丽华受封为皇后。阴丽华在位二十四年,死后与刘秀合葬于原陵,谥号“光烈”。《后汉书·皇后纪》记载阴丽华的性格:恭谨俭约,很少嗜好赏玩珍品,不喜欢嬉笑戏谑。生性仁爱孝顺,怜悯慈爱。阴丽华皇后内持恭俭,外抑宗族,为一代贤后。
No.8 唐太宗之后长孙氏
长孙皇后(601-636),长安人,祖先为北魏拓跋氏,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长孙晟隋时官至右骁卫将军。她从小爱好读书,通达理仪,十三岁时嫁给李世民为妻。唐朝建立后,她被册封为秦王妃。
当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的嫌隙日益加深之时,她对唐高祖尽心侍奉,对后宫嫔妃也殷勤恭顺,极力争取他们对李世民的同情,竭力消除他们对秦王的误解。“玄武门之变”前夕,她又对秦府幕僚亲切慰勉,左右将士无不为之感动。李世民升储登极以后,被立为皇后。长孙皇后除尽心尽力的照顾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遗孀外,并悉心安排住处、挑选侍女照料生活起居,极尽抚恤之意。
虽然长孙皇后贵为一国之母,但生活勤俭朴素,完全没有官夫人的奢靡习性。她所使用的一切物品,都以够用为限,从不铺张。不仅如此,她也带动儿子、嫔妃们都这样做。有一回,太子的保母建议添购一些器具给太子使用,长孙皇后知道了很生气的说:“现在国家刚建立,百姓还生活在战乱不安当中,身为一国的太子,应该节俭自持,体恤百姓,才配的上是贤德的人君啊!” 唐太宗知道她深明大义,因此,下朝以后经常都要和她谈起国家大事。但她却很郑重地说:“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我是妇道人家,怎能随意议论国家大事?”太宗不听,还是对她说得滔滔不绝,但她始终却沉默不语。
如果说唐太宗是一位能接纳谏言的贤能皇帝,那么长孙皇后就是促成他有雅量、接纳直谏的幕后推手。有一次,太宗怒气冲冲的回来,直说要把魏征给杀了。一问之下,原来魏征经常在众人面前毫不留情的提出谏言,有时甚至让太宗觉得颜面尽失,所以太宗气得想把魏征除掉。不料,长孙皇后听完太宗的话之后,竟入内到房间,久之,换上隆重礼服而出。太宗惊异而不解。长孙皇后笑说:“恭喜皇上!臣妾听古人说:‘唯有明君,臣子才敢直言劝谏’,魏征敢如此大胆提出谏言,那表示陛下您有雅量,能接纳臣子意见,是个英明的皇帝啊!所以我要向您道贺呢。”太宗一听,才恍然大悟。
No.9 明太祖之后马秀英
马皇后,名秀英(1332年一1382年)安徽宿州人,汉族。生于公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八月初八。在以三寸金莲为美为贵,妇女皆缠足的元代,马秀英坚不裹脚,故被人称为〃马大脚〃。马秀英十二岁时为其父好友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收养,二十一岁时嫁给朱元璋,与其共同渡过十五年患难与共的征战生涯。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立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册立马秀英为皇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积劳成疾的马皇后在南京病故,终年五十一岁。死后被谥为孝慈高皇后,葬于钟山之阳,即朱元璋死后合葬的明孝陵。
她是仁慈、善良、俭朴、爱民的一代贤后;她敢于在明太祖施行暴政时进行劝谏,保全了许多忠臣良将的性命;她善待后宫嫔妃,不为娘家谋私利开创了明朝后宫和外戚不干政的风气。
No.10 明成祖之后徐仪华
仁孝皇后(仁孝文皇后)徐氏(1362年 - 1407年),濠州人,明开国功臣徐达嫡长女,母谢氏(谢再兴次女),洪武九年(1376年)正月二十七日被册封为燕王妃,建文四年(1402年)十一月十三日被册立为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崩于南京,寿46。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葬于长陵。
明洪武九年正月二十七日,15岁的徐氏嫁给17岁的燕王朱棣为燕王妃。徐氏仁孝温和,马皇后不只一次当众称赞这位儿媳妇。洪武十三年三月,燕王妃随成祖就藩北平。
后来,建文帝削藩,建文元年(公元1399)七月五日,燕王朱棣宣布起兵靖难,在朱棣前往大宁“借”兵之际,面对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兵临城下,燕王妃本人亲自登城督战,与世子朱高炽成功保卫了北平城。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历时整整三年的靖难之役终于结束,明王朝的京城南京被燕王军攻陷,燕王妃再次踏进皇宫的时候,已经是这里的女主人了。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仁宗上尊仁孝皇后谥号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祔太庙。
求各个朝代最软弱的皇帝
宋史· 李显忠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显忠,初名世辅,南归,赐名显忠。年十七,随父永奇出入行陈。金人犯延,王庶命永奇募间者,得张琦;更求一人,显忠请行。永奇曰:“汝未涉历,行必累琦。“显忠曰:“显忠年小,胆气不小,必不累琦。“后有敌人夜宿陶穴,显忠缒穴中,得十七人,皆杀之,取首二级,马二匹,余马悉折其足。庶大奇之,补承信郎,充队将,由是始知名。金人陷延安,授显忠父子官。父与子相泣曰:“我宋臣也,世袭国恩,乃为彼用邪!“会刘豫令显忠帅马军赴东京,永奇密戒之曰:“汝若得乘机,即归本朝,无以我故贰其志。“元帅撒里曷来同州,显忠以计执之,驰出城。至洛河,舟船后期不得渡,与追骑屡战,皆胜。显忠憩高原,望追骑益多,乃与撒里曷折箭为誓,不得杀同州人,不得害我骨肉,皆许之,遂推之下山崖,追兵争救。显忠携老幼长驱而北,至城县,急遣人告永奇。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宣抚吴遣张振来抚谕云:“忠义归朝,惟君第一。“至行在,高宗抚劳再三。兀术犯河南,手诏以军与张俊会。显忠与敌战,败之。兀术谓韩常曰:“李世辅归宋,不曾立功,此人敢勇,宜且避之。“乃焚庐江而走。金帅孛撒自南京率步骑十万来,显忠亲帅军遇于城南,战数十合,孛撒大败,遂退走。俄增兵复来逼城,显忠谓宏渊并力夹击,宏渊按兵不动,显忠独与所部力战百余合却之。显忠曰:“若使诸军相与掎角,则敌兵可尽,金帅可擒,河南之地指日可复矣。显忠知宏渊无固志,叹咤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沮挠若此!“乾道改元,乃还会稽,淳熙四年七月卒,年六十九。谥忠襄。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10.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B.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C.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D.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一般指姓名,幼年时一般由父亲命名;多用于自称,或用于做传时介绍传主。
B.行陈,亦称“行伍”,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代指军队。
C.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南宋在杭州设立临安府(意为临时安顿),称之为行在。
D.乾道,年号名,古代纪年的一种常见方式;改元,指同一皇帝在位期间更换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显忠年少便胆识过人。十七岁随父出入行阵;在招募探子时,显忠主动请求前往;后又孤身夜袭敌人成功,被王庶看重。
B.李显忠有勇有谋,善于应变。在同州用计抓获撒里曷;与追兵作战,战而胜之,面对越来越多的追兵,与撒里曷折箭为誓后将其推下山崖脱身。
C.李显忠忠肝义胆,一心向宋。金人攻破延安,曾授任显忠父子两人官职,但他们对此内心深感愤慨,并未诚心归附。
D.李显忠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忠文归朝之后,曾与张俊一道,击溃进犯合肥的兀术;又与宏渊合力夹击自南京来犯的金帅。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奇密戒之曰:“汝若得乘机,即归本朝,无以我故贰其志。’’
(2)显忠知宏渊无固志,叹咤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沮挠若此!’’
答案
10.B
11.B
12.D
13.(1)李永奇私下告诫李显忠说:“你如果寻得可利用的机会,那么南归宋朝,不要因我在敌手的原因而改变志向。”
(2)李显忠知道宏渊没有远大志向,叹息道:“上天没有打算平定中原吗?为什么如此阻挠!”
解析
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把握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言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对偶、排比、特殊句式等来断句,最后运用排除法,针对选项中不同的断句点分析、排除。根据语意,永奇携带家人出城,到达马谷,所以在“出城”后停顿,排除AD;根据顶真句式,在“夏”后断开;“父母妻子之亡”是“具言”的宾语,所以“具言”后不能断开,排除C。
11.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行陈,是巡行军阵的意思。
1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与宏渊合力”说法错误,原文是“宏渊按兵不动,显忠独与所部力战百余合却之”,意思是李显忠独自与部下苦战。
1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关键词:(1)密、无以、贰;(2)固志、平、沮挠。
备注参考译文李显忠,起初名世辅,回到南方,被赐名显忠。十七岁时,投军效力,跟随父亲永奇出入行阵。金兵侵犯延,经略使王庶命令永奇招募探子,得到张琦;还需要一人同行,显忠请求前往。永奇:“你没有经验,前去一定会连累张琦。”显忠说:“我虽年纪小,胆气却不小,一定不会连累张琦,应当与他同往。”有敌人夜晚睡在地穴,显忠用绳索吊入穴中,共有十七个人,都杀了他们,取得两个首级,两匹马,把其余马的脚都折断了。王庶对他非常看重,补用他承信郎,充任部队将领,从此开始知名。
金兵攻陷延安,授任显忠父子两人官职。永奇聚众哭着:“我是宋朝臣子,世代蒙受国家恩典,哪能它所用呢?”正逢刘豫命令显忠率领骑兵前往东京,永奇秘密地告诫他:“你如能得到机会,就立即回归宋朝,不要因我的缘故而有贰心。”
元帅撒里曷来到同州,显忠用计捉住了他,骑马出城。到达洛河,舟船误了约定时间无法渡过,显忠与追赶的骑兵多次交战,都得胜。显忠在高塬上休息,望见追骑越来越多,就与撒里曷折箭盟誓,不得杀害同州人,不得伤害自己的亲属,撒里曷都答应了。于是把他推下山崖,追兵争着救护得以不死。显忠带着老少人一直向北,来到城县,急速派人去告诉永奇。永奇就携带全家人出城,到达马谷谷口,被金兵追上,家属二百人都遇害。显忠仅仅带着二十六个人逃往夏国。夏国人问其缘由。显忠哭着详细诉父母妻子遇害的情形,切齿痛恨,恨不能立刻死去。四川宣抚使吴派张振来抚慰晓谕:“忠义归朝,君第一。”来到皇上驻地,高宗多次进行安抚慰劳。
兀术进犯河南,皇上亲笔下诏让他与张俊会师。与敌人交战,打败了他们。兀术对韩常:“李世辅回到宋朝,还不曾立功,这人十分勇敢,应该暂且避开他。”于是火烧庐江而煺。金军元帅孛撒从南京率领十万步兵骑兵前来,在早晨时靠近城池,摆列下大阵。显忠亲自率军在城南迎战,交战几十个回合,孛撒大败,于是逃跑。统制李福、统领李保各自带领部下煺避不前,都被斩首示众。第二天,敌人增派军队前来。显忠让宏渊合力夹击敌人,宏渊按兵不动,显忠独自舆部下甯力作战一百多个回合,杀死金的左翼都统以及千户、万户,斩敌人首级五千多。不久金又增加军队前来攻城,显忠用克敌弓发箭射煺了他们。
?
显忠:“若能让各军互成掎角之势,从城外袭击,则敌兵可以杀尽,金国元帅可以活捉,河南之地指日可以收了。”显忠知道宏渊无固守之志,而形势又不可孤立,就嗟叹道:“是上天不想让我们平定中塬吗?何如此阻挠呢!”乾道更改年号,显忠返回会稽。淳熙四年七月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谥号忠襄。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终制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归心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省事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勉学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后娶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杂艺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养生篇原文及翻译历史上有哪些被女人害死的帝王?
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
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
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
7.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
8.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9.汉明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为的皇帝
10.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
11.汉桓帝(刘志)——碌碌无为的皇帝
12.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个皇帝
13.三国魏武帝(曹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14.三国魏文帝(曹丕)——政坛、文坛双峰并峙的皇帝
15.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智慧与魅力并存的皇帝
16.三国吴大帝(孙权)——智勇兼备的英雄
17.西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
18.西晋惠帝(司马衷)——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
19.东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的第一代皇帝
20.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
21.十六国汉光文帝(刘渊)——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
22.十六国昭武帝(刘聪)——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
23.十六国前赵皇帝(刘曜)——神射手
24.十六国后赵高祖(石勒)——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少数民族皇帝
25.十六国后赵国太祖(石虎)——残暴、偏激、猜疑
26.十六国前秦宣昭帝(苻坚)——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27.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
28.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有着雄图大略的皇帝
29.南北朝南齐高帝(萧道成)——“鱼鳞子”
30.南北朝齐废帝(萧宝卷)——历史上最为昏庸、荒*的皇帝
31.南北朝梁武帝(萧衍)——南朝皇帝中在位最久的皇帝
3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骄子
33.南北朝北齐文宣帝(高洋)——历史上最癫狂的皇帝
34.隋文帝(杨坚)——历史上有名的“惧内”皇帝
35.隋炀帝(杨广)——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
36.唐高祖(李渊)——大唐帝国的奠基人
37.唐太宗(李世民)一一明君的典范
38.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
39.唐中宗(李显)——被3个女人左右的皇帝
40.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41.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2.唐玄宗(李隆基)——音乐皇帝
43.唐肃宗(李亨)——两耳不闻窗外事
44.唐代宗(李豫)——唐朝历史上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
45.唐德宗(李适)——饱尝战火的洗礼和考验
46.唐顺宗(李诵)——进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
47.唐宪宗(李纯)——中兴之主
48.唐穆宗(李恒)——纵情享乐终其一生
49.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晃)——五代时期的第一个皇帝
50.五代十国后唐庄宗(李存勖)——喜欢唱戏的皇帝
51.五代十国后晋高祖(石敬瑭)——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
52.五代十国后晋出帝(石重贵)——善始未能善终
53.五代十国后汉高祖(刘禺)——后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54.五代十国后周太祖(郭威)——五代时期后周的建立者
55.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柴荣)——五代十国时期最有作为的帝王
56.五代十国吴武帝(杨行密)——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57.五代十国南唐烈祖(李界)——后废吴主自立,建立南唐
58.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后成词宗
59.五代十国吴越武肃王(钱镏)——“海龙王”
60.五代十国前蜀高祖(王建)——前蜀国的建立者
61.宋太祖(赵匡胤)——北宋王朝的建立者
62.宋真宗(赵恒)——信小人、远贤臣
63.宋仁宗(赵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64.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契丹民族的英雄
65.辽太宗(耶律德光)——使契丹走向强盛的人
66.辽穆宗(耶律琛)——“睡王”皇帝
67.辽景宗(耶律贤)——辽朝皇帝中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68.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女真族的民族英雄
69.西夏景宗(李元吴)——中国西夏第一位皇帝
70.元太祖(铁木真)——一代天骄
71.元太宗(窝阔台)——蒙古帝国第二任可汗
72.元世祖(忽必烈)——大元帝国的缔造者
73.元成宗(铁穆耳)——守成之君
74.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天子
75.明惠帝(朱允坟)——帝王之旅四年告终
76.明成祖(朱棣)——马上天子
77.明仁宗(朱高炽)——一个平庸老实人
78.明宣宗(朱瞻基)——蟋蟀天子
79.明英宗(朱祁镇)——玩童皇帝
80.明代宗(朱祁钰)——“代替他人当皇帝”
81.明宪宗(朱见深)——糊涂皇帝
82.明武宗(朱厚照)——顽童皇帝
83.明世宗(朱厚熄)——近支即位,承大统
84.明穆宗(朱载重)——平平淡淡才是真
85.明神宗(朱翊钧)——一代英主却背负千古骂名
86.明光宗(朱常洛)——赋予传奇色彩的皇帝
87.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
88.明思宗(朱由检)——历史剧中的悲剧人物
89.清太祖(努尔哈赤)——开疆扩土、骁勇善战的英雄
90.清太宗(皇太极)——血腥人生
91.清世祖(顺治)——清人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92.清圣祖(康熙)——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93.清世宗(雍正)——一位扑朔迷离的皇帝
94.清高宗(乾隆)——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
95.清仁宗(嘉庆)——励精图治却未能扭转历史
96.清宣宗(道光)——满清唯一的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帝王
97.清文宗(咸丰)——有重整江山之心,却无回天之力
98.清穆宗(同治)——傀儡皇帝
99.清德宗(光绪)——清朝第一位非皇子人选而继承大统的皇帝
100.末代皇帝(宣统)——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回答者:怪盗苏菲 - 魔法学徒 一级 9-27 22:35
查一下所有亡国的即可,不是昏庸残暴就是懦弱。
回答者:swiftaswind - 秀才 二级 9-28 00:55
楼上太有才了 就是多了点好多不是懦弱的....有些很男人的么
70.元太祖(铁木真)——一代天骄 就这个就最有才
回答者:394605867 - 试用期 一级 9-28 01:24
从朝代上来看,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规律,凡是含有“东”或“南”字的朝代都是一些积弱小气的朝代(除开东汉),比如,东周、东晋、南宋、南唐。因为它们是“西”或“北”等朝代衰落后苟喘残存的延续。为什么会有从“西”走到“东”,从“北”走到“南”的变化,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在“西”或“北”朝代的后期皇帝的懦弱无能有关,而敌对力量又不足以消灭它(只是皇帝自己的懦弱所致),所以便保留了“东”或“南”的朝代。北宋后期的皇帝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徽宗、钦宗等。
从皇帝喜好来看,懦弱皇帝大都喜爱某一种艺术性的东西,(或许艺术是使人多愁善感的)而且都有很高的造诣。比如,宋徽宗是个书画家,还自创了“瘦金体”;南唐后主李煜则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而我觉得,对于懦弱皇帝的认识不可单纯地用什么末代皇帝去衡量。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考虑到诸如当时他所接手的国家的具体情况、他所能掌握的实权等因素。比如,光绪本是一个很有抱负相对开明而且有主见的皇帝,但由于慈禧等顽固派的百般阻挠,没能实现其政治理想,清朝还是照样衰落下去。
回答者:putiwushu1 - 试用期 一级 9-28 02:02
最弱的:汉惠帝
汉惠帝刘盈(前213年-前188年),西汉第二位皇帝(前194年—前188年),他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嫡长子,母亲吕雉,在位七年。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刘盈被立为太子。
当初,高帝宠幸戚夫人,戚夫人有一子名曰刘如意,刘如意聪明伶俐,英武果敢,作风很像汉高帝,高帝觉得太子刘盈优柔寡断,软弱无能,便想废刘盈。刘盈的母亲吕皇后依张良计,请大贤“商山四皓”来替刘盈说话并辅佐,刘邦惊觉太子“羽翼已丰”,才打消废太子的念头。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四月,高帝在平定逆臣英布的战争中受伤而死。五月丙寅,刘盈十六岁继承了皇位,是为汉惠帝。惠帝即位后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提拔贤人曹参为丞相,政治比较清明,社会也很安定。但是惠帝优柔寡断,软弱无能,在位后期处处受母亲吕后牵制,又在茅厕见到戚夫人成了“人彘”惨状,最后抑郁而终。
汉惠帝七年(前188年)秋八月戊寅,惠帝崩于未央宫,享年仅24岁。九月辛丑葬于安陵。
1、晋孝武帝因玩笑话被年纪将近三十岁的张贵人带领宫女闷死。
2、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被偷晴的幽皇后气死。
3、李显是唐朝的第四个皇帝,也是武则天和李治的儿子,最终竟然是被自己的妻子韦氏和女儿李襄儿一起毒死的。
4、清朝光绪皇帝,据说被慈禧太后毒死。
关于“中国历史上哪些皇后最有名?”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wzjinhao]投稿,不代表金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zjinhao.cn/kpjh/202507-438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金豪号的签约作者“wzjinhao”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中国历史上哪些皇后最有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历史上哪些皇后最有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中国历史上哪些皇后最有名?》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