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百家姓有姓“芳”的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百家姓有姓“芳”的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芳[芳,读音作fāng(ㄈㄤ)]
一.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后期周宣王时大夫姬方叔之后,望出新丰。
姬方叔智勇双全,曾奉命征伐淮夷,打退北方猃狁(匈奴)的侵扰,特别是后来在平息南方荆蛮的叛乱过程中居功至伟,周宣王封姬方叔于洛邑(今河南洛阳),逝世后还被追封为豫章伯,子孙享受周制第三等爵位。
姬方叔的妻子为祁氏,生有二子:
长子叫方启原,其后代皆以先祖名字中的“方”为姓氏,称方氏,成为方氏鼻祖之一。后代中有人因避祸难,加“艸”字头改为“芳”姓,称芳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南北朝的北周奠基人、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在公元557年簒夺西魏,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建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他在代郡武川达拉沟口一带建立了恒香郡常芳县(今甘肃迭部),集拢了许多鲜卑族部众迁徙到该县。北周政权存在时间短暂,历五帝,但仅二十五年。但宇文觉的父亲、北周太祖文帝宇文泰推翻了前北魏政权的一些汉化政策,大批恢复了鲜卑族旧姓,却未恢复原始的鲜卑族习俗。公元577年,北周政权发展到顶峰,武帝宇文邕灭了由高欢所创立的北齐政权,统一了华北地区。但不到四年的公元581年,隋国公杨坚完全模仿当年的宇文觉,将静帝宇文衍轰下台,簒夺北周,改国号为隋,北周政权走上西魏的老路,就这样灭亡了。
在隋文帝建立隋朝之初,禁止各部鲜卑族再用旧姓,为此还曾发生过一些小规模但极其残酷的灭族战争。改来改去,民众早就烦透了,居于常芳县的居民干脆就以县名为姓氏,分称为常氏、芳氏——简单了得。
二.历史名人:
芳 乘:(生卒年待考),字垂敷。汉朝幽州刺史。
芳 丹:(生卒年待考),著名两汉之际农拧民起义军赤眉军将领。
两汉之际,东汉光武帝刘秀借助赤眉军的力量完成了自己的势力组建后,出于封建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反过头来要消灭赤眉军。刘秀派手下大将冯异前去歼击赤眉军。
冯异在华阴和赤眉军相遇。两军持了六十余日,连续发生了大小几十次战斗,冯异击降赤眉将领刘始、王宣及所部五千多人。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刘秀任命冯异为征西大将军。邓禹率车骑将军邓弘回军,和冯异相遇,邀约冯异共同进攻赤眉军。冯异说:“异与贼相拒且数十日,虽屡获雄将,余觽尚多,可稍以恩信倾诱,难卒用兵破也。上今使诸将屯黾池要其东,而异击其西,一举取之,此万成计也”。邓禹、邓弘自认同军有方,不听冯异的意见。于是,邓弘自作主张与赤眉大战。
赤眉军佯败,丢弃辎重车辆奔逃,车上实际上尽装泥土,仅用豆子覆盖在表面,邓弘军士卒争相取食。赤眉军乘机还军猛攻,邓弘军大败。邓禹、冯异合兵救之,赤眉军退。
冯异认为士卒饥倦,应休息,邓禹不听,复战,又大败,死伤三千余人,只带二十四骑逃归宜阳。冯异亦被击败,弃战马徒步逃出,退至回豁阪(今湖县),跟麾下的几个人重回大营,坚壁自守。冯异收集散兵和诸营守军,共得几万人。于是,和赤眉军约期会战。
冯异预先派精壮将土,打扮成赤眉军模样,埋伏在路旁。作战时,冯异故意示敌以弱,当赤眉军一万多人已经打到前部,才出兵救援。赤眉军见汉军兵势不振,就调来大部队,想一举全歼冯异所部。冯异遂纵兵与之大战,鼓角齐鸣,呼声震天。战至下午,赤眉兵势渐衰,汉军伏兵突然冲出,由于他们跟赤眉衣服相同,无法识别,赤眉军败退。冯异驱兵追击,直到崤底,大破其军,收降八万多人。剩下的十几万人,跑到宜阳后,也全部投降。至此,前后延续十年之久的赤眉农民起义战争遂告失败。
汉光武帝下诏慰劳冯异,说:“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赤眉军主力虽已投降,但各地分驻的赤眉军势力仍很强盛。当时,赤眉军将领芳丹占据新丰、延岑占据蓝田、王歆占据下圭口、蒋震占据霸陵、张邯占据长安、公孙守占据长陵、杨周占据谷口、吕鲔战据陈仓、角闳占据沂、骆延占据周至、任良占据鄂、汝章占据槐里,各称将军,拥兵多者万余,少者数千人,在主力失败后,转而自相攻击。
而冯异则且战且行,驻军于上林苑中。
延岑攻破其他附近的赤眉军之后,自称武安王,占据地盘,设置官吏,想独霸关中。他联结张邯、任良一起进攻冯异,结果被冯异破之,斩首千余级,于是,芳丹率先投降冯异。之后,原来依附延岑的各部赤眉军将领大都投降了冯异。延岑败走析地,冯异遣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匡要攻延岑,大破之,降其将苏臣等八千余人。延岑从武关逃往南阳。
当地连年征战,粮食匮乏,百姓饥饿,黄金一斤才换五斗豆子,甚至有人吃人的情况发生。冯异部下士兵,也因为道路断绝,粮运艰难,只能吃野草野菜。汉光武帝知冯异处境,任命南阳赵匡为右扶风,率兵援助冯异,并给他送来粮食布匹,冯异部下群情振奋,军中皆呼万岁。冯异军中粮食渐渐充足,于是便开始征讨豪强,惩罚不听命令的,褒奖主动归附或立有功劳的。把为首的分子都送往京师,将部众都解散,令重归本业。时日不长,除吕鲔、张邯、蒋震投降了割据蜀地的公孙述外,其余的割据势力均被平息。冯异威行关中。
第二年,公孙述派将程焉带兵数万,勾结吕鲔,想出屯陈仓,进攻三辅。冯异和赵匡迎击,程焉兵败,逃往汉川。冯异穷追不舍,在箕谷又大破程焉。接着回军进击吕鲔,吕鲔部众,降者甚多。此后,公孙述多次派兵进犯,每次都被冯异挫败。冯异在关中三年,关心民瘼,平反冤狱,发令施仁,威重化行。因而百姓安乐,远近怀德。
范建平的主要著作
裴行俭
裴行俭(619—682年),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唐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
裴行俭出身名门望族,曾祖父裴伯凤,北周时期任骠骑大将军、汾州(治今山西吉县稷山西南)刺史、琅邪(郡治临沂,今属山东)郡公。祖父裴定高,任冯翊(今陜西大荔)郡守,袭封琅邪公。父亲裴仁基,任隋朝左光禄大夫,后欲归唐,结果事泄,被洛阳守将王世充杀害,唐高祖武德年间被追赠为原州(治今宁夏固原)都督,谥曰忠。兄长裴行俨,更是当时著名的勇将,与裴仁基同时遇害。
不仅如此,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裴氏家族自古便为三晋望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绝无仅有。连 *** 对裴氏家族赞誉不已。据记载,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在上下两千余年间,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1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专使25人,进士68人(其中状元6人),郡守以下各种官员更是不计其数。裴氏还多次与皇室联姻,出过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附马21人。
裴氏家族自秦汉魏晋兴起,历六朝荣盛,在隋唐时期更是红盛至极,正因如此,裴行俭幼年时便以门荫弘文生。唐太宗贞观中期,裴行俭举明经,拜左屯卫仓曹参军。当时大唐名将苏定方任大将军,无意中发现了裴行俭具有很高的军事造诣,感到非常惊奇。苏定方爱材心切,便对裴行俭说:“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新唐书·裴行俭列传》)此后,裴行俭便随苏定方学习军事,由于苏定方对裴行俭非常器重,将自己多年的用兵的经验倾囊相授,这使裴行俭受益非浅。
拜苏定方为师,是裴行俭一生中的重要转捩,为其将来建功立业,并最终成为一代名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显庆二年(657年),裴行俭迁任长安(今陜西西安市)令。当时唐高宗李治废皇后而将立武昭仪(武则天)为后,裴行俭觉得此举将给国家带来祸患,便与与太尉长孙无忌、尚书左仆射褚遂良私下议论此事,大理袁公瑜乘机向武昭仪的母亲杨氏告了密,结果裴行俭遭到诬陷,被贬出京城,出任万里之遥的西州(治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高昌旧址)都督府长史(据《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九》记载,裴行俭被贬的时间为永徽六年,即655年,这与657年出任长安令的时间相冲突,本文以新旧《唐书》所记为准)。
裴行俭到西域后,并没因此事沉沦下去,凭借自己的能力,于麟德二年(665年),出任安西大都护。当时西域诸国多慕名归附,裴行俭因此出任司文少卿。
总章二年(669年),裴行俭因政绩出色,被调回京城,任司列少常伯。当时,唐朝太平已久,参加铨选等候授职的人越来越多。裴行俭便于员外郎张仁祎开始设立长名姓历榜,开列候选人姓名、资历,规定铨选注授官职的办法。同时还规定州县官员升降的等第和官吏资格的高低等次。此后即成为固定制度,一直沿用。
裴行俭的成绩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于咸亨初年恢复官名,改任吏部侍郎。在任期间,裴行俭并与李敬玄、马载共同负责选举十余年,名盛一时,当时人称“裴李”、“裴马”。上元二年(675年),政绩出众的裴行俭又加授银青光禄大夫之职。
上元三年(676年)闰三月初一,吐蕃为打通东线,向唐鄯州(治西都,今青海乐都)、廓州(治化成,今青海化隆西)、河州(治袍罕,今甘肃临夏)、芳州(治常芳,今甘肃迭部东南)等地发起进攻,杀掠吏及马牛数以万计。唐高宗诏令裴行俭为洮州(治临潭,今属甘肃)道左二军总管,不久又任泰州(治龙门,今山西河津东南)镇抚右军总管,受洛州(治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牧、洮州道行军元帅、周王李显节度。因李显未能成行,裴行俭也没能率军出征。
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吐蕃攻陷西域18州,唐天山南路之地尽为吐蕃所占。当时西突厥在阿史那步真可汗去世后,各部落多有散失,酋长阿史那都支、李遮匐,收集余众,附于吐蕃。咸亨二年(671年)四月,唐廷令阿史那都支为左骁卫大将军兼匐延都督,安集所属部众。调露元年(679年)二月十一日,吐蕃赞普去世,子器弩悉弄继位。唐高宗知消息后,即令裴行俭乘机进攻吐蕃。但裴行俭认为时机尚未成熟,便进言道:“钦陵为政,大臣辑睦,未可图也。”(《资治通鉴·卷第二百零二》)唐高宗觉得言之有理,便停止了行动。此时,阿史那都支及其别帅李遮匐却联合吐蕃,进兵安西(都护府治所碎叶镇,今俄罗斯托克马克),威胁唐在西域的统治。
六月,唐廷商议发兵讨伐事,多数人主张发兵征讨,但裴行俭认为不妥,他说:“吐蕃叛涣,干戈未息,敬玄、审礼,失律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今波斯(今伊朗)王身没,其子泥涅师师充质在京,望差使往波斯册立,即路由二蕃部落,便宜从事,必可有功。”(《旧唐书·裴行俭列传》)裴行俭提出的智取之策得到了唐高宗的认可,被任命为安抚大食(今 *** )使。裴行俭奏请肃州(治福禄,今甘肃酒泉)刺史王方翼以为副使,充任检校安西都护。
七月,行俭等进至西州。由于裴行俭曾在西州任职,颇有威名,所以裴行俭一行一到,城内的官吏百姓都出城相迎,裴行俭乘机召集当地豪杰子弟千余人随已西行。然后派人到处扬言说:“今正炎蒸,热阪难冒,凉秋之后,方可渐行。”(《旧唐书·裴行俭列传》)阿史那都支闻讯后,遂不加戒备。随后,裴行俭又以打猎为名,召四镇(龟兹、毗沙、焉耆、疏勒四都督府,均在今新疆境)胡人酋长,对他们说:“忆昔此游,未尝厌倦,虽还京辇,无时暂忘。今因是行,欲寻旧赏,谁能从吾猎也?”(《旧唐书·裴行俭列传》)结果很快便召集四镇诸部落子弟近万人。由于所召之人均没有受过军事训练,裴行俭再次以打猎为名,对军队进行了整编。
数日后,一切准备就绪,裴行俭遂率军倍道西进。在行至距阿史那都支部落10余里时,裴行俭先派使者向阿史那都支问安,表示此次出行意在游玩,并非讨伐。然后继派使者促其相见。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原本相约于秋中抗拒唐使,不料唐军速至,计无所出,被迫率儿侄首领等500余骑出迎,裴行俭遂尽俘阿史那都支等人。然后传其契箭,悉召诸部酋长前来听命,一并执送碎叶城(又称素叶城、索虏城,在今俄罗斯伏龙芝市北楚河南岸楚伊斯阔叶附近,一说在今俄罗斯托克马克附近)。与此同时,裴行俭又派出轻装精锐骑兵,昼夜兼程,进袭李遮匐。途中恰遇李遮匐使者,裴行俭当即令使者返回劝谕其主子,并讲明阿史那都支被擒等情况。李遮匐计穷,也被迫投降。于是裴行俭遣波斯王子自行还国,留副使王方翼于安西,加筑碎叶城,自己亲自押俘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返回长安。王方翼在加筑碎叶城时,还在城中立碑,以歌颂裴行俭的事迹。
此次作战,裴行俭以护送波斯王隐蔽进军企图,制造缓期西进、游猎等假象,迷惑、麻痹对方,暗中召集部伍,快速进兵,致使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等猝不及防,完全被动,终于兵不血刃将其俘获,使其还未起兵便已失败。
唐高宗接到捷报后,非常高兴,设宴犒劳裴行俭,并对裴行俭说:“比以西服未宁,遣卿总兵讨逐,孤军深入,经途万里。卿权略有闻,诚节夙著,兵不血刃,而凶党殄灭。伐叛柔服,深副朕委。”(《旧唐书·裴行俭列传》)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同年十月,单于都护府(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东突厥酋长阿史德温傅、阿史那奉职率部反唐,管内二十四州皆应之,有众数十万,严重威胁了唐朝北疆的安全。唐廷以都护府长史萧嗣业率军进击,结果失败而归。此后突厥乘胜南下,攻掠定州(治今河北定州市)。被刺史霍王李元轨用计击退。初五,唐廷遣左金吾卫将军曹怀舜屯兵井陉(今河北井陉北),右武卫将军崔献屯兵龙门(今山西河津县西),以防突厥深入。突厥引奚、契丹攻掠营州(治今辽宁朝阳),又被户曹唐休璟率兵击破之。
十一月初六,唐高宗再次赐酒宴,意犹未尽地说:“卿文武兼资,今故授卿二职。”(《旧唐书·裴行俭列传》)当即以裴行俭为礼部尚书,并兼检校右卫大将军。通过平定阿史那都支一战,唐高宗知道裴行俭善于用兵,可当大任,便于二十七日诏命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太仆少卿李思文和周道务将兵18万出兵征讨东突厥,还令西军检校丰州都督程务挺、东军幽州都督李文暕,督率所部,受裴行检节度。至此,唐军总兵力达30余万,分路北进。唐军军“旗帜亘千里”,史称“唐世出师之盛,未之有也。”(《旧唐书· 裴行俭列传》)同时,唐高宗还命回纥兵自漠北南下,准备南北夹攻,一举击破突厥,以安定北边。
裴行俭率军进至朔州(治今山西朔县),得知萧嗣业是因运粮被劫,以至士兵饿死所至,于是胸有成竹对部下说:“以谋制敌可也。”(《新唐书·裴行俭列传》)然后又具体地说:“用兵之道,抚士贵诚,制敌贵诈。前日萧嗣业粮运为突厥所掠,士卒冻馁,故败。今突厥必复为此谋,宜有以诈之。”(《资治通鉴·卷第二百零二》)裴行俭将计就计,用伪装粮车300辆,每车内伏壮士5人,各持陌刀(长柄两刃刀)、劲弩,以老弱士卒数百人牵引而进,并伏精兵于险要地段,待机出击。突厥见粮车,遂派兵抢粮,押运的士卒弃车散走。突厥兵驱车就近水草,解鞍牧马,欲取粮食,车内壮士当即跃出,突然袭击,突厥兵惊恐奔逃。唐伏兵也乘势突击,大败抢粮的突厥兵,杀获几尽。经过此战,突厥军再不敢靠近唐军的粮车。
裴行俭引军进至单于府北。一天傍晚,已宿营完毕,所扎大营四高中低。裴行俭见后,令将士移营于高冈,但属下认为:“士安堵,不可拢。”(《新唐书·裴行俭列传》)裴行俭坚决不从,并强令将士加快搬迁速度。当晚,暴风雨大作,前置营地很快便被淹没,水深丈余,唐军将士见状无不叹服,但不知其中是何原故,便问裴行俭,裴行俭笑着说:“自今第如我节制,毋问我所以知也。”(《新唐书·裴行俭列传》)从此更加唐军将士听命于裴行俭调遣(因为裴行俭本是文官,未立战功,虽有西域一战,仍很难服从)。
永隆元年(680年)三月,裴行俭挥军北进,与突厥战于黑山(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大青山),大破突厥军,俘阿史那奉职,前后杀获不可胜数。阿史那泥熟匐为其部下杀死,持其首级来降。突厥余部西退狼山(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联合旗境)。裴行俭于是凯旋而归。
此战,裴行俭妙用“木马计”,以伪装粮车诱突厥就范,然后以突袭、伏击和快速进攻,击败突厥,维护了唐北疆的安全。
裴行俭撤军后,突厥余众再围云州(治今山西大同),被代州都督窦怀愆、右领军中郎将程务挺率部击破。永隆二年(681年)正月,突厥又攻原(治今宁夏固原)、庆(治今甘肃庆阳)等州。唐廷于初五令右卫将军李知十等率兵屯泾(治今甘肃泾川北)、庆二州,以备突厥。时突厥阿史那伏念自立为可汗,与阿史德温傅连兵反唐,进犯唐地。唐高宗于二十三日再度任命裴行俭为定襄道大总管,右武卫将军曹怀舜、幽州都督李文晾为副,率军进击,以图击破突厥,安定北方。
三月,曹怀舜与副将窦义昭领前军北进。因轻信关于阿史那伏念与阿史德温傅均在黑沙(今内蒙呼和浩特东北)以北、左右只有20名骑兵以下、乏粮的军情报告,便留老弱于瓠卢泊(今呼和浩特东北),率轻锐倍道兼行,欲寻突厥决战。但至黑沙,一无所见,人马疲顿,只得引兵徐还。及至长城北,方遇阿史德温傅部,双方小战即各自引去。曹怀舜等撤至横水,又遇阿史那伏念军。于是曹怀舜、窦义昭、李文晾及副将刘敬同四军合为方阵,且战且行,过一日,阿史那伏念军乘风进击,唐军扰乱,曹怀舜等弃军而走,唐军大败,死者甚众。曹怀舜等聚集散兵,收敛金帛贿赂阿史那伏念,与其约和得还。阿史那伏念部也向北撤去。
闰七月,裴行俭军于代州陉口(今山西代县西北陉岭关口),荐于唐军屡败,突厥军尚强这一点,裴行俭没在强攻,而是多次使用反间计,使阿史那伏念与阿史德温傅互相猜忌。阿史那伏念恐惧,于是留下妻子、辎重于金牙山,亲率轻骑南下欲袭曹怀舜部。裴行俭乘其后方空虚,即令副将何迦密自通漠道,程务挺自石地道,率军突袭突厥牙帐金牙山。阿史那伏念与曹怀舜约和而还后,及至金牙山,失其妻子、辎重,士卒又多染疾病,被迫引军北走细沙(今地不详)。裴行俭遂令副总管刘敬同、程务挺等率单于府兵追击。阿史那伏念表示请执阿史德温傅以自效,裴行俭表示对此保密,并答应降后不杀。但阿史那伏念当时尚有犹豫,加上自恃道远,估计唐军必不能至,于是疏于戒备。结果唐军迅速赶到细沙,阿史那伏念闻讯惊乱不已,不能整其部众,只好执阿史德温傅取小道来降。当时唐军营前尘土飞扬,侦察兵惊慌来报,但裴行俭却镇定地说:“此是伏念执温傅来降,非他。然受降如受敌,但须严备。”(《旧唐书·裴行俭列传》)于是命令严加防备,只派遣一名使者到前边迎接阿史那伏念。不久,阿史那伏念果然带阿史德温傅来降。至此,突厥尽平余部。裴行俭带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回长安。唐高宗见裴行俭再次战胜突厥,非常高兴,派户部尚书崔知悌到军中犒劳。
此战,裴行俭于进攻中用间,适时捕捉战机,乘虚奔袭突厥牙帐,继而快速追击,迫使阿史那伏念猝不及防,不得不执阿史德温傅而降。
十月,裴行俭回京。但与以往不同是,这次获胜裴行俭不但没被得到奖赏,反而遭到诬陷。原来侍中裴炎一来妒忌裴行俭之功,二来与程务挺关系很好,便上奏说:“伏念为副将张虔勖、程务挺所逼,又回纥等自碛北南向逼之,穷窘而降耳。”(《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裴行俭只是因以往的功绩才被封为闻喜县公。不但如此,唐高宗还将已许诺不杀的阿史那伏念及阿史德温傅斩首于市,此从而开了唐朝杀降将的序幕,为将来突厥上层人物的再次叛唐,埋下了祸根。裴行俭感叹道:“浑、浚前事,古今耻之。但恐杀降之后,无复来者。”(《旧唐书·裴行俭列传》)从此,他便称疾不出。
裴行俭智取西突厥阿史那都支后,又有阿史那车薄率西突厥十姓(10个部落)于永淳元年(682年)二月反唐,四月围攻弓月城(今新疆霍城西北),威胁唐西北边疆。为此,唐高宗只好起用熟悉西域风土人情裴行俭为帅。初八,唐高宗任命裴行俭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率3总管兵分道进攻西突厥。裴行俭以国家利益为重,准备再次出征。但是还未出发,裴行俭便于四月溘然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裴行俭的去世,使唐高宗非常难过,鉴于裴行俭为大唐所立的功绩,唐高宗追赠他为幽州(洽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都督,谥曰献。并特令皇太子差六品京官一人检校家事,待子孙能自立时乃停。唐中宗李显继位后,又追赠裴行俭为扬州(治江都县,今江苏扬州市)大都督。裴行俭少子裴光庭,在开元年间官至侍中,也是一位有作为的宰相。
裴行俭工于草书,为当时名家,唐高宗听说,曾令他用百卷素绢,草书《昭明文选》一部,反复披览,十分欣赏。裴行俭因此被赐帛五百段。裴行俭曾对人说:“褚遂良非精笔佳墨,未尝辄书,不择笔墨而妍捷者,唯余及虞世南耳。”(《旧唐书· 裴行俭列传》)他的“其先器士后文艺”的观点至今仍有一定现实意义。裴行俭著有文集二十卷,所撰《草字杂体》达数万言。
裴行俭还通晓阴阳、算术,每次出征必选吉日。裴行俭鉴别人才也很准确。任吏部侍郎时,前进士王剧、苏味道都未成名,裴行俭偶然见到他们,便觉非等闲之辈,对他们另眼相看,对他们说:“二子亦当掌铨衡之任。”(《旧唐书·王勃列传》)并说:“有晚年子息,恨不见其成长。二公十数年当居衡石,愿记识此辈。”(《旧唐书·裴行俭列传》)当时,王剧的弟弟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以文才而闻名,吏部侍郎李敬玄盛赞四人,但见面后,裴行俭便说:“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如勃等,虽有才,而浮躁炫露,岂享爵禄者哉?炯颇沈嘿,可至令长,余皆不得其死。”其后,王剧、苏味道相继为吏部,王勃落水淹死,杨炯死于盈川县令任上,卢照邻因患病不愈,投水自尽,骆兵王因谋反被处死,一切皆如裴行俭所言。
此外,裴家流传在民间的传说也很多,如戏曲《墙头马上》就是描写裴行俭家中的事情,不过裴行俭在戏里面却成了一个巴结权贵的反面人物。
历史上,裴行俭素以儒将称著,当时唯刘仁轨能与其相比。史书称:“昔晋侯选任将帅,取其说《礼》《乐》而敦《诗》《书》,良有以也。夫权谋方略,兵家之大经,邦国系之以存亡,政令因之而强弱,则冯众怙力,豨勇虎暴者,安可轻言推毂授任哉!故王猛、诸葛亮振起穷巷,驱驾豪杰,左指右顾,廓定霸图,非他道也,盖智力权变,适当其用耳。刘乐城、裴闻喜,文雅方略,无谢昔贤,治戎安边,绰有心术,儒将之雄者也。”(《旧唐书· 裴行俭列传》)
裴行俭的军事生涯只有短短的十一年,仅指挥了三次作战,但仍给留下了丰富的军事思想,值得后世兵家学习和借鉴。
裴行俭军事思想: 1、先谋后战,以智取胜的军事思想。裴行俭熟读兵法,深知“兵者诡道”的道理,所以在历次征战中,均是以智取胜。或瞒天过海,隐蔽作战意图,麻痹对方,然后攻其不备,一战而胜;或用“木马计”,以伪装粮车诱突厥就范;或于进攻中用间,适时捕捉战机。三次作战都集中体现了这个思想,尤其以“木马计”最令人叫绝。纵观有唐名将,有如此境界者,唯裴行俭、李光弼、张巡三人而已。所以说用“智”是裴行俭最具代表性的军事思想。 2、主张“慎战”,不打无把握之战的战略思想。这点在处理吐蕃问题的时表现最为突出。当时吐蕃赞普去世,八岁的器弩悉弄继位。而唐高宗只看到了吐蕃新君继位,表面上似政局不稳,欲乘机进攻吐蕃。但裴行俭却知吐蕃内部团结,大臣和睦,尤其是手握大权的钦陵,更是用兵如神,多次击败唐军,如果朝廷冒然出兵,定遭大败,所以他劝唐高宗不要出兵。唐高宗采也纳了他的建议,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3、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大将风范。裴行俭虽是文官出身,但每逢大事,却总是从容不迫,指挥若定。在征阿史那都支时,裴行俭出发后,需经大漠,结果向导因沙暴带错了路,形势十分危急。但裴行俭神色自若,安营扎寨后后,佯装虔诚祭祀,并告诉部下:“水泉非远。”(《新唐书·裴行俭列传》)部下听后,军心方安。不久云收风静,数百步之外,水草丰美。众人皆佩服不已,将其比作西汉贰师将军李广利。后来率军突袭到阿史那都支的牙帐时,并不急于进攻,而是让阿史那都支产生错觉,然后兵不血刃,计擒阿史那都支。此外征讨阿史那伏念时,凭“自今第如我节制,毋问我所以知也”一句,其风范如何便可想而知。 3、采取先缓后急,麻痹对方,然后攻其不备,实施连续作战,速战速决的作战指导。在三次征战中,裴行俭或制造缓期西进、游猎等假象;或伪装粮车诱敌就范;或用巧用离间计,以求迷惑以、麻痹对方,当敌人放松戒备后,采取突袭战术快速进兵,使敌猝不及防,完全陷于被动,然后再连续作战,速战速决,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来取得最大的胜利。 4、善于用间,以间破敌。凡历代名将,均不乏用间者,如田单、王翦、韦孝宽、长孙晟等。在双方相持不下时,用间往往能等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裴行俭小试牛刀,便取得了重大胜利。 5、待人宽厚,善于抚众。史书中虽没明确记载这点,但从几件事便能看出。在征讨阿史那都支时,裴行俭将临时招募的勇士在短时间内训练成正规部队,可见练兵水平之高。一次裴行俭命令随从取犀角、麝香,结果都给遗失了;又有皇帝下令赏赐裴行俭马和马鞍一套,礼部令史在送来时,因马跑得太快,结果马倒鞍破,这两个人都畏罪逃走。裴行俭派人将他们召回,并安慰道:“尔曹岂相轻耶?皆错误耳。”(《旧唐书·裴行俭列传》)并待之如出。在平定阿史那都支时,唐军缴获了大量珍宝,胡人酋长和唐军将士都想一饱眼福。裴行俭遂专门设宴,让众人观赏。珍宝中有一个玛瑙盘,宽二尺多,光彩照人。军吏王休烈捧著盘子上台阶时,跌了一跤,将盘子摔碎,王休烈吓得面如土色,连连叩头,连血都流了出来。而裴行俭却连惋惜的表情都没有,并说:“尔非故也,何至于是!”(《旧唐书·裴行俭列传》)裴行俭还将唐高宗赏赐的资产金器3000多件和牲畜3000多头,几天内全部分给亲朋属下,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6、发现和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材。裴行俭除了善于识人外,还发现并培养了程务挺、张虔勖、崔智辩、王方翼、党金毗、刘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齿常之等大批军事人材,这些人后来为大唐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皆为一代名将。仅官至刺史、将军的就达数十人。。 7、长于理论,善于总结经验。裴行俭早年随苏定方学习兵法,在军事理论上造诣颇深,加上文官出身,所以善于总结经验。裴行俭曾撰写兵书《选谱》十卷,书中记载了安置军营、行阵部统、克料胜负、甄别器能等四十六诀,后 来武则天令秘书监武承嗣到裴家将其全部取走,藏于宫内,未能流传下来,甚为可惜。
1.李常洪 王斌 梁嘉骅 李铁 范建平 吴美琴 合作管理引论,专著一A级(权威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8-3,字数:28.2
2.梁嘉骅 范建平 李常洪 宫丽华 企业生态与企业发展:企业竞争对策,,科学出版社,2005-5,字数:41
3.梁嘉骅 范建平 曹暄伟 葛振忠 管理信息与管理信息系统,专著一B级(专业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字数:25
主要科研项目
1.宋志红 李常洪 范建平 芦彩梅 刘洁 赵明霞 石艳霞 牛学杰,知识共享、能力差异和企业网络的动态演进,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额:5万元,2009-11
2.刘维奇 汪应洛 李景峰 李常洪 范建平 芦彩梅 牛学杰,山西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省、市自治区研究,资助额:20万元,2010-4
3.范建平 宋志红 李景峰 吴美琴 牛学杰 刘洁,基于企业生态的管理学研究纲领,省、市自治区研究,资助额:5万元,2010-9
4.张红 郭翠花范建平 刘勇 常芳 ,基于多利益主体视角的典型煤矿区风险管理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额:5万元,2008-11
5.米俊绒 燕蜻范建平 科技人才资源区域集聚及激励机制研究,省、市自治区研究,资助额:2万元,2009-10
6.李常洪 樊文斌 范建平 芦彩梅 进入太原市“绿色百强”企业所具备科技素质的标准研究,省、市自治区研究,资助额:6万元,2010-11
7.范建平 科研项目智能管理系统研究,省、市自治区研究,资助额:0.2万元,2010-7
8.裴成发 李景峰 李嘉琳 齐向华范建平 贾振华 卫军朝 信息运动生态协同演进研究,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额:9万元,2008-6
9.李常洪 刘勇 范建平 芦彩梅 赵明霞 王建秀 赵芸 李铁 石磊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省、市自治区研究,资助额:3万元,2009-8
10.范建平 社科评奖管理系统设计,高等学校校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额:0.3万元,2008-12
11.李常洪 金吾伦 梁嘉骅 李小卯 范建平 芦彩梅 张晓云 基于多agent交互的企业合作复杂性理论、计算机实验与实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额:16.5万元,2005-9
12.梁嘉骅 李常洪 李景峰范建平 吴美琴 芦彩梅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省、市自治区研究,资助额:2万元,2007-4
13.张苏串范建平 郑晓霞 刘蕊 山西民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省、市自治区研究,资助额:3万元,2007-12
14.李常洪 范建平 梁嘉骅 李景峰 张新伟 刘军 芦彩梅 赵秀清 企业合作创新评价体系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央其他部门社科研究,资助额:2万元,2006-11
15.范建平 梁嘉骅、李景峰 李常洪 吴美琴 芦彩梅 企业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研究,省、市自治区研究,资助额:0.2万元,2007-1
16.范建平 社科评奖管理系统研究,省、市自治区研究,资助额:0.2万元,2007-9
17.李常洪 梁嘉骅范建平 宫丽华 基于多agebt交互的企业合作管理研究,山西省青年科技基金,资助额:5万元,2005-6
18.梁嘉骅 范建平 李常洪 王纬 张苏串 刘晓红 王俊彪 赵明霞 太原高新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研究,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资助额:6万元,2007-1
19.梁嘉骅范建平 刘维奇 艾凌宇 张毅 赵明霞 企业生态复杂性与山西企业生态研究,省、市自治区研究,资助额:7万元,2005-6
20.梁嘉骅 李常洪 范建平 宫丽华 赵秀清 卢彩梅 山西省新型能源与工业基地建设与太原高新区产业振兴战略研究,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资助额:6万元,2005-1
21.李常洪 郭贵春 梁嘉骅 张新伟范建平 基于多agent交互的企业合作复杂性理论研究,中央其他部门社科研究,资助额:1万元,2005-7
22.李常洪 梁嘉骅 范建平 宫丽华 芦彩梅 现代人文生态与现代合作管理研究,省、市自治区研究,资助额:0.5万元,2004-11
23.梁嘉骅 范建平 李常洪 张新伟 张苏串 宫丽华 张毅 太原市发展阶段判定和\十一五\时期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体系研究,省、市自治区研究,资助额:8万元,2005-6
24.梁嘉骅 于景元 李常洪 艾凌宇 李景峰 范建平 赵秀清 宫丽华 张毅山西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研究,省、市自治区研究,资助额:8万元,2004-12
25.芦彩梅 郝永红范建平 李常洪 山西省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研究,,资助额:0.3万元,2002-9
26.张志耀 罗建军 刘开瑛 韩忻彦 吕国英 师新宇 曲开社 李济红 范建平 李茹 农作物专家系统评价技术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额:20万元,2001-12
27.李景峰 张信东 李常洪 范建平 刘伟 “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向知识经济全面转型的战略研究,省、市自治区研究,资助额:0.3万元,2005-11
28.张志耀 刘开瑛 梁吉业 李茹 吕国英范建平 卢彩梅 农业专家评价系统评价技术研究,国家“863”计划,资助额:5万元,2003-9
关于“百家姓有姓“芳”的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wzjinhao]投稿,不代表金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zjinhao.cn/kpjh/202507-673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金豪号的签约作者“wzjinhao”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百家姓有姓“芳”的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百家姓有姓“芳”的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芳[芳...
文章不错《百家姓有姓“芳”的吗-》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