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温病学的学习教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温病学的学习教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书 名: 温病学(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
作 者:马健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8-1
ISBN: 9787532392568
版 次:1
页 数:262
字 数:424000
印刷时间:2008-8-1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包 装:平装
开本: 16
定价: 23.00 元 本教材的编写,以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医学专业教学大纲和职业中医师考试大纲为依据,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统编教材第5版教材〔五版教材〕为蓝本,汲取该社出版的前几版统编教材和“九五”规划教材〔六版教材〕的精华之处,并充分吸收近年来相继出版的各种本科教材的合理创新之处进行修订而成。
本教材由绪论、总论、各论和名著选四部分组成。绪论介绍了温病学的概念、发展史以及学习温病学的方法及意义。总论主要介绍温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内容有温病的特点及分类、病因与发病、辨证理论、常用诊法、治则和治法、预防和护理等。各论主要介绍各种温病的具体证治,包括了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大头瘟、烂喉痧、疫疹、疟疾、霍乱等病。名著选部分介绍了清代温病学的代表性著作:叶天士《温热论》、薛生白《湿热病篇》和吴鞠通《温病条辨》选。教材的编写力求做到:既能保持传统温病学理论体系,又能反映温病学的现代学术发展状况;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能密切结合临床实际;既突出重点,又内容精练;既能围绕教学大纲利于教师课堂发挥,又方便学生学习掌握。 绪论
总论
第一章温病概念
第一节温病的特点
一、致病因素具有特异性
二、多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三、病程发展具有阶段性
四、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第二节温病的范围和分类
一、温病的范围
二、温病的命名
三、温病的分类
四、温病的伤寒
五、温病的温疫
六、温病的温毒
第二章温病病因与发病
第一节温病的病因
一、风热病邪
二、暑热病邪
三、湿热病邪
四、燥热病邪
五、温热病邪
六、温毒病邪
七、疠气
第二节温病的发病
一、发病因素
二、感邪途径
三、发病类型
第三章温病辨证理论
第四章温病常用诊法
第五章温病常用治法
第六章温病预防和护理
各论
第七章风温
第八章春温
第九章暑温
第十章湿温
第十一章伏暑
第十二章秋燥
第十三章大头瘟
第十四章烂喉痧
第十五章疫疹
第十六章疟疾
第十七章霍乱
名著选
第十八章叶天士《温热论》
第十九章薛生白《温热病篇》
第二十章吴鞠通《温病条辨》选
附录一主剂索引
附录二温病临床常用中成药
课程: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伤科学、医古文、温病学、金匮要略、伤寒论、内经、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原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临床医技课、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或者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还有其他一般大学必修课程。这是主修课程,还有应该有的选修,是自己选的,每个学年都不一定一样的。非医学专业的如果要报考中医的,需要考研,选自己喜欢的学科来学。
关于“温病学的学习教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wzjinhao]投稿,不代表金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zjinhao.cn/kpjh/202507-821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金豪号的签约作者“wzjinhao”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温病学的学习教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温病学的学习教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书 名: 温病学...
文章不错《温病学的学习教材》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