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朗的乐章(关于明朗的乐章的简介)

网上有关“明朗的乐章(关于明朗的乐章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明朗的乐章(关于明朗的乐章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莫扎特的作品C大调钢琴奏鸣曲(K545)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些特点。这首作品是莫扎特晚期1788年写成的,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小奏鸣曲,也是初学钢琴者必弹的,人人熟知的名曲。这首乐曲明朗可爱,技巧简易。此曲共三个乐章,其中第一乐章的主题甚至被用作轻音乐的主题。[3]

第一乐章采用快板的速度,C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开头的主部主题颇为明朗,副部主题则单纯而快活,两者对比非常明确,展开部是用分解和弦与音阶乐句写成的。

第一乐章的结构分析如下:(乐谱略)

呈示部:第1—28小节

主 部:第1—12小节,乐段结构。开始的4小节在C大调上给人轻盈、透明的感觉。第5—8小节是4小节的音阶插句结构形式。从第9小节开始,音乐进行到主调C大调的属调G大调上来,在第12小节以主和弦结束。主部主题给人一种明朗开阔、优美雅致的感觉,体现了莫扎特简易而娴熟的创作技巧。

连接部:第13小节,在低音部以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进行,G大调,好象是向副部过渡的引子,以便副部主题顺利进入。

副 部:第14—26小节,从第14小节开始,副部主题在G大调上进行,音调恰好是主部主题的反方向进行,只是缩紧了节奏,可以看到莫扎特材料运用的简练。第18—21小节是用琶音写成的,也是一种插句结构形式,T6—S—DⅦ6—DTⅢ—TSⅥ6—SⅡ—D6—T的和声进行很有个性。第22—23小节在a小调上出现副部的后半部分,从第24小节又转到G大调上来,运用的材料是副部开头的动机。第26小节在G大调上以全终止结束在主和弦上。整个副部的材料是主部的变化运用,具有单纯快活的特点,形成与主部的鲜明对比。

结束部:第26—28小节,用G大调的重复音型结构在不同音区上以D7—T的形式结束。

展开部:第29—41小节。顺着呈示部的结束部,以相同音型结构转到结束部G大调的同名小调g小调上,然后是一系列的音阶乐句和分解和弦的运用。第31小节前半是g小调主和弦上的音阶进行,后半转到d小调的音阶进行,低音部与高音部交替呼应。第33、34两小节在d小调上采用同音型结构不同音区的D7—t的进行。第35小节在d小调上出现高低声部的音阶乐句,第36小节又转到a旋律小调的高低声部音阶乐句。从第37—40小节,用a小调和d小调通过高低声部的交替音阶乐句形成一呼一应的结构形式。第41小节在d小调的平行调F大调上出现了确定调性的D7,为再现部的出现做了准备。整个展开部在调式调性和材料上,都形成了与呈示部强烈的对比,音阶乐句的起伏呼应形式使音乐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力。

再现部:第42—73小节。

主 部:第42—57小节,这里与呈示部不一样的是体现在调性上,它在呈示部主调C大调的下属调F大调上再现主题,体现了莫扎特天才的展示,并扩充了4个小节,让左手在低音部进行低音式的流动,以便回归到主调C大调的属调G大调上来。

连接部:第58小节,明显的变化是调性从G大调回归到主调C大调上来,材料与和声进行与呈示部相同。

副 部:第59—71小节,调性从G大调回归到主调C大调上,和声进行T6—S—DⅦ6—DTⅢ—TSⅥ6—SⅡ—D6—T仍显特色。副部主题后半稍有变化,在第68小节用了一个减七和弦。第69小节变成了音阶的形式,这种音阶转换形式的运用体现了莫扎特音乐创作手法的独特性。最后仍以主和弦结束。

结束部:第71—73小节。写法基本与呈示部相同,只是调性从G大调回归主调C大调,并完全终止。

这首乐曲旋律流畅,结构清晰,听来令人振奋。可以看出,莫扎特的音乐体现了古典主义时期最完美的风格和对纯真音乐的理想。

莫扎特不是那种开朗活泼的人,也不是乐观主义者,但又非忧郁型的人,也非悲观主义者。但在他的作品中,没有单调乏味的平野,也没有深奥莫测的绝地,他既不容许自己便宜行事,也不放任自己失去节律。他只是在一定的局限之内表现一切事物的真相。这就是他的音乐美妙、悦耳、动人之所在。

莫扎特的音乐不同于巴赫的福音音乐,也有别于贝多芬的英雄史诗性音乐。他的音乐并不宣讲学说,更不表现自我。他不是想说什么,他只是歌唱,只是传出声音。因此,他并不强加给听众什么,也不要求他们作出决断或表现态度,而是让他们感到自由。这反映了他自由的现实精神,也正以此开创自己的道路。

在莫扎特的音乐中,精神和形式达到了完全统一,他也许能够说出不可用话语而只能以音响言说的东西。

交响曲的分由哪几部分组成?

莫扎特 第40号交响曲-胭花四乐 莫扎特最后的三首交响曲,即降E大调(K.543)、G小调(K.550)、C大调“朱庇特”(K.551)都是在1788年夏天,只用了六个星期一气呵成的,是莫扎特交响曲的三大杰作,精品中的精品。在降E大调的首乐章中,莫扎特使用了他在协奏曲中惯用的木管乐器,调配出轻盈、活泼的俏丽的色彩;慢乐章的略带艰涩颇具抒情的深度,充满沉思冥想;小步舞曲兼有壮丽辉煌和牧歌的悠扬,单簧管在长笛的呼应下,田园诗般的过渡十分优雅;末乐章是典型的莫扎特式的容光焕发,洋溢着机智和嘲弄。G小调(K.550)第40号交响曲是莫扎特音乐中最受世人珍爱的作品,是超越了一切时代的纯音乐典范,整个音乐史上真正完美的杰作之一。这首作品中,莫扎特使用了罕见的G小调,给人以凄凉之感,但首乐章的悸动式跃进的主题仍带有青春朝气。第二乐章采用奏鸣曲式,主题明朗、平和而抒情,但其中闪现的不安搏动的因素,隐含着忧郁。小步舞曲节奏感很强,刚毅而严峻,同一般的小步舞曲大相径庭,三声中部舞曲旋律细腻抚人,犹如明媚的阳光。末乐章的极快板充满狂热的幽默,其主题多少流露出悲剧意味,尽管第二主题是歌唱性的,但中间一段凄厉的和弦互相撞击,结尾收在阴暗基调的G小调上。他的最后一首交响曲C大调(K.551)是以其壮丽、堂皇、大气磅礴而著称。因为有不同寻常的堂皇气象,人们用罗马神话中主神朱庇特的名字来称呼他。其实,它也不仅是大模大徉的,即使在雄赳赳气昂昂的首乐章中,一段轻盈、可爱的舞曲悠然奏出,相当温馨迷人。 至于慢乐章,“如歌的行板” ,那更是清澈、安谧的美丽吟唱。小步舞曲主题的半音进行却非一般小步舞曲所有,具有谐谑曲的色彩。当然末乐章再度壮烈起来,所有的主题交织在一起。在浓密的织体中,贯穿于整个交响曲中的英雄气概得到了非同反响的展示,光华四射,令人眼花缭乱。

求采纳

《山林》每乐章是怎样的?

古典交响曲通常有四个乐章,其基本特征为:

1、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音乐活跃,充满戏剧性,由两个对立主题作呈示、展开和再现,示意矛盾的起因、发展和暂时的结果。

2、第二乐章:慢板,可以用三段体或变奏曲,亦可以采用奏鸣曲式,通常为下属调,有时也可以用关系调式,曲调缓慢如歌,内容往往表现生活的体验和哲理性的沉思,是交响曲抒情的中心段落,与第一乐章形成对比。有时候第二乐章也会出现一些不安稳的情绪。

3、第三乐章:常用小步舞曲或谐谑曲,通常建立在主调上,乐曲较为轻松、欢快,多为风俗性舞曲乐章,速度为快板或稍快,音乐体现了矛盾冲突之后的闲暇、休整和娱乐,有时候也代表着死灰复燃,继续奋斗。

4、第四乐章,多采用舞曲性格的急板如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乐曲的调性建立在主调上,其中贝多芬为了使第四乐章更明朗,常在小调交响曲中采用同主音大调,内容与矛盾的结果有关,常表现乐观、肯定的态度和胜利凯歌般的节日欢庆场面。

扩展资料

有时候,交响曲的乐章形式、结构可以由作曲家自己来定,可以颠倒乐章(如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就将第二乐章和第三乐章的形式颠倒),也可以增添或删去乐章(如贝多芬F大调第六交响曲和舒伯特b小调第八交响曲),也可以自行改变调式,或将其它形式的音乐借用到交响曲中。

进入20世纪后,交响曲仍然在不停的发展着,越来越多的新元素添加到交响曲中。气势恢弘,感情细腻,表现力无限丰富的交响曲仍然拥有大量坚定的爱好者。

室内交响曲、单乐章的交响曲、早期交响曲模式的作品等不断增多,斯特拉文斯基甚至采用16世纪末的交响曲模式,创作了合唱的《圣诗交响曲》。

百度百科-交响曲(音乐形式)

这部作品是由三个乐章组成的大型套曲。

第一乐章“山林的春天”,奏鸣曲式。

呈示部的开始为序奏,铜管以其振奋人心的音色吹出充满号召力的动机后,钢琴奏出了如冰雪消融、潺潺流水般的音型,随后引出了抒情明朗、清新舒展的序奏主题:它先由弦乐演奏,再由钢琴重复,长笛与单簧管的快速上行音阶与颤音,更赋予乐曲以蓬勃的朝气,充分表现了严冬已经过去,春天带来了沁人的芳香。

序奏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也概括了全曲。当乐曲由圆号向小号、长笛过渡,逐渐安静下来的时候,呈示部的主部开始展开了。

呈示部主部主题轻快活泼,跳跃而带诙谐性,充满了春天朝气蓬勃的生机。

副部主题抒情优美如歌,曲调具有我国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

展开部很短,主题是乐队与钢琴的对奏。强烈的音色对比,密集的协和和弦的交替,展现了时代脉搏的跳动和与之相吻合的劳动的律动。

再现部的开始由乐队奏出主部主题,当木管奏出由低而高交替的经过句后,木管与弦乐再现副部主题,而小号却以拉宽节奏的副部动机与之合奏,随即又产生了同主音大小调的调性复合。开发山区的建设者们,已融合在美丽迷人的葱郁山林中了。

尾声中再次响起建设者的脚步声,抒写了人们对绿色海洋、对伟大祖国的诚挚情怀。

第二乐章“山林夜话”,复三部曲式。

开始是引子。在弦乐高音弱奏震音的“沙沙”树叶声的背景上,单簧管奏出沉静的幻想性主题。

乐曲第一部分的主题具有苗族“飞歌”的音调特点,柔和、悠扬。钢琴与乐队的呼应,仿佛“山”、“林”在朦胧夜色下的“窃窃私语”。

中间部分随着小号吹响的号召性音调,山林苏醒了,渴求人们去开发沉睡的森林、祖国的宝藏。后来出现激动、恳切、节奏稍自由的对话主题,好像山峦与森林在倾诉着人间的沧桑。演奏越来越激烈,充分表现了对山林开发者的希望和对祖国未来的憧憬。

再现部分高亢嘹亮的进军号响了,山林的黎明已经到来,乐队与钢琴的对奏,已是阳光普照下的山与林的“对话”了。

第三乐章“山林的节日”,回旋奏鸣曲式。

呈示部为单三部曲式,急速的快板。主部主题富于舞蹈性,热烈、粗犷。副部主题由短笛、长笛、单簧管演奏,轻巧活泼,整个音乐是一幅充满着舞蹈情绪的民间风俗画。最后,乐曲在欢乐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关于“明朗的乐章(关于明朗的乐章的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wzjinhao]投稿,不代表金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zjinhao.cn/kpjh/202508-11258.html

(16)
wzjinhao的头像wzjinhao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wzjinhao的头像
    wzjinhao 2025年08月04日

    我是金豪号的签约作者“wzjinhao”

  • wzjinhao
    wzjinhao 2025年08月04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明朗的乐章(关于明朗的乐章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明朗的乐章(关于明朗的乐章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 wzjinhao
    用户080405 2025年08月04日

    文章不错《明朗的乐章(关于明朗的乐章的简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