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后汉书 李王列传》的翻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后汉书 李王列传》的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李通传
李通字次元,南阳郡宛县人。世代以经商著名。父亲李守,身长九尺,容貌与常人特别不同,为人严肃坚毅,居家如处官廷。开始时跟着刘歆办事,喜好天文历数和预言凶吉的图谶之学,为王莽的宗卿师。李通也为五威将军从事,后来出任巫县县丞,有能干的名气。
王莽末年,百姓忧愁怨恨,李通曾听见他父亲说过图谶上讲“刘氏复兴,李氏为辅”,心里常想着这件事。因为家里很富足,是乡中第一,因此不想做官,就自动辞职回家。后来王常的下江兵和王匡的新市兵兴起,南阳为之骚动,李通的堂弟李轶,向来也很好事,就共同商议说:“现在四方扰乱,王莽政权眼看就要垮台,汉朝当兴起。南阳的刘氏宗室,只有刘伯升兄弟能泛爱并容纳群众,可以与他们共谋灭王莽兴汉朝的大事。”李通笑着说“:我的意见也是这样。”等到光武避难在宛,李通听说了就派李轶去迎接光武。光武初因李通是个士君子而相慕爱,所以前往答谢他。等到见了面,两人谈了很久,握手极为欢畅。李通就讲了全部谶文的事,光武开始大出意外,说不敢当。这时李守在长安,光武就暗中看着李通说:“既是这样,你父亲该怎么办呢?”李通说“:自己已经有办法了。”因此向光武详细陈述了他的计划。光武既已深知李通意向,就与李通相约结,定谋议,计划在立秋那天趁都试骑士的机会,劫持前队大夫甄阜及属正梁丘赐,因而号令大众宣布举事。就使光武与李轶回到舂陵,举兵相应。派堂兄的儿子李季去长安,把计划告诉李守。李季在路上病死,李守秘密知道了,想逃亡回去。李守素与同乡人黄显相友善,黄显这时为中郎将,听到消息,对李守说“:现在关门把守很严,你的形状相貌特别,你这样将往何处去?不如去朝廷请求自归。事情还没有发生,只要能脱身就可免祸。”李守听了他的话,即上书请求归死,奏章没有来得及上报,留在宫中。这时事情被发觉,李通得以逃脱,王莽知道了,就把李守逮捕入狱。黄显为李守求情说:“李守听说儿子犯了大罪,不敢逃亡回去,遵信守义,归命于你。我黄显情愿带着李守到东边去,晓谕他儿子。如果他儿子真的要造**,我就命令李守面向北方自刎,以谢大恩。”王莽同意。这时前队甄阜又上书奏明李通起兵的状况,王莽怒,准备杀掉李守,黄显为他争辩,于是李守、黄显一并被杀,连同李守家在长安的人也全部被杀。南阳方面也杀了李通的兄弟、宗族六十四人,都焚尸于宛市。这时汉兵也已经大举集合。李通与光武、李轶相遇在棘阳,于是一起攻破前队,杀了甄阜、梁丘赐。更始立,以李通为柱国大将军、辅汉侯。从更始到长安,更拜为大将军,封西平王;李轶为舞阴王;李通堂弟李松为丞相。更始使李通持节回去镇守荆州,李通因此娶光武妹妹伯姬为妻,就是宁平公主。光武即位,征李通为卫尉。
建武二年(26),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光武帝每次出征讨伐四方,常令李通留守京师,镇抚百姓,修宫室,建学校。五年春,代王梁为前将军。
六年夏,率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公孙述派遣军队赴救,李通等与他们战于西城,破贼兵,回师在顺阳屯田。这时天下大体平定,李通想避开荣誉宠信,以生病为由上书请求辞官回家。光武下诏命公卿群臣讨论,大司徒侯霸等说:“王莽篡汉,把天下搞乱了。李通身怀伊尹、吕尚、萧何、曹参的谋略,建立宏图大策,扶助神灵,辅佐以成圣德。破家为国,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的大义。功德最高,海内都有所闻知。李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安定不能忘记危险,应令李通带职疗疾。想返回诸侯国,不可听从。”于是诏李通治疗疾病,按时工作。这年夏天,拜李通为大司空。李通以平民倡导起事,帮助成就帝业,又以宁平公主的缘故,特被亲重。然而李通生性谦恭,常想避开权势。素有消渴症,自从当了宰相,就请病假不理政事,连年告病回乡,光武帝每每优待宠爱他。令他以公位回家疗养,李通再次固辞。过了两年,就听从他呈上大司空印绶,特赐他以特进参与朝会。有关部门奏请封诸皇子,光武帝感激李通首倡大谋,即日封李通少子李雄为召陵侯。光武帝每到南阳,常遣使者以太牢的礼仪来祭祀李守的墓冢。
李通建武十八年(42)去世。谥号为恭侯。帝与皇后亲自前临吊口言,送葬。李通死后子音嗣位,李音死后了李定嗣位,李定死后子李黄嗣位,李黄死后子李寿嗣位。李轶后来被朱鲔所杀。更始战败时,李松也战死了。只有李通以功名终其生。永平中,显宗到宛,诏李的后代随安众刘氏宗室一起会见,一起受到赏赐,恩宠隆重。史官评论道:孔子说过:“富与贵是人们所想得到的,但如果不是以正当的方法得来的,就不要这种富贵。”李通难道是知道那些所欲而不识以道的人吗?天道性命这些东西,圣人都很难言,何况是臆测的谶文,狂妄无所依据的福利,使亲宗遭到杀戮,以望获取一时之功呢!以前蒙谷负书逃于云梦,没有殉于楚难,但后来把典章献给昭王而立了大功;燕昭王伐齐,齐国只剩下莒和即墨,但后来田单以即墨为起点,大破燕兵,终于雪了齐国之耻。这些都是不计一时之功而终成长远之计,他们做出的趋向和取舍,大概与李通不同吧?
王常传王常字颜卿,颍川郡舞阳人。
王莽末年,为弟报仇,隐其名籍逃亡江夏。后来,与王凤、王匡等起兵于云杜绿林中,聚众数万人,以王常为偏裨将佐,攻邻县。后与成丹、张..另入南郡兰口聚集,号称下江兵。王莽派遣严尤、陈茂将他们击破。王常与成丹、张..收集散卒入蒌奚谷,劫略于安州的石龙山与随州的三钟山一带,部众复兴。引军与荆州牧战于上唐乡,大破荆州牧,于是北达南阳的宜秋聚。这时,汉兵与新市、平林的部队都在小长安被打败,各部都想解散而去。伯升听说下江兵在宜秋,就与光武及李通都到王常军营,说:“愿见下江一位贤将,商议大事。”成丹、张..共推派遣王常。伯升见到王常,说明联合的好处。王常大悟,说:“王莽篡汉弑君,凶残暴虐天下,百姓思汉,所以豪杰并起。现在刘氏复兴,就是真主。我真想献身为用,辅助以成大功。”伯升说:“如果事成,我岂敢独享胜利成果哩!”于是与王常深相结识而去。王常回来,把情况告知成丹、张..。成丹、张..以其兵多,都说“:大丈夫既起,当各自为主,为什么要受别人制约呢?”王常的心独归顺于汉,就慢慢晓说其将帅说:“以前成帝、哀帝衰微没有后嗣,所以王莽得以趁机篡位。既有了天下,而政令苛刻残酷,日久而失去了百姓之心。百姓的讴吟思汉,不止一日了,这样才使我们因此而起。那种老百姓怨恨的,天就会去掉它;老百姓思念的,天就会给予。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上合天意,才能够成功。如果依仗强力勇敢,恣肆于情欲,虽得了天下,必定还要失掉。以秦皇、项羽之势,还至于倾覆夷灭,何况今天是平民相聚于草泽之中呢?这样下去,无异于自取灭亡。现在南阳刘姓举族起兵,看他们来议事的,都有深谋大虑,是王公之才,与他们合并,必成大功,这是上天保..我们哩!”下江诸将虽然倔强缺少知识,然而素来尊敬王常,于是都感谢说“:没有王将军,我们这班人差点陷于不义。愿恭敬受教。”就引兵与汉军及新市、平林兵合在一起。于是诸部齐心同力,锐气更加强壮,于是共进兵,攻破并斩杀甄阜、粱丘赐。等到诸将商议拥立宗室,只有王常与南阳士大夫同意拥立伯升,而朱鲔、张..等不听。等到更始即位,以王常为廷尉、大将军,封知命侯。另攻取汝南、沛郡,还入昆阳,与光武共同击破王寻、王邑。更始西都长安,以王常行南阳太守事,令他专命诛赏,封为邓王,食八县,赐姓刘氏。王常性恭让俭朴,遵守法度,南方都称赞他。
更始失败,建武二年(26)夏天,王常带妻子到洛阳,裸露上身向光武谢罪。光武看见王常很欢喜,慰劳他说:“王廷尉很辛苦。我每想过去,共历艰难困苦,何日能忘。你久去而不来,难道要违背过去的话吗?”王常以头叩地谢罪说“:臣蒙天命,得以执鞭托身于陛下。始遇于宜秋,后来又会于昆阳,幸赖神灵武会,成为同心之交。更始不弃愚臣,任以廷尉代理南阳太守。赤眉破更始,使人伤心失望,以为天下纲纪再度破坏。听说陛下即位河北,心明眼亮,今得见于帝庭,死无遗恨了。”帝笑着说:“我与廷尉开玩笑罢了。我见到了廷尉,不忧南方了。”于是召集公卿将军以下大会,特为群臣介绍说:“王常与众人兴义兵,明于知天命,所以更始封他为知命侯。与我相遇在军中,尤相厚爱亲善。”特加赏赐,拜为左曹,封为山桑侯。后来帝在大会中指着王常对群臣说“:此家率领下江诸将辅翼汉室,心如金石,真是忠臣啊!”这天迁王常为汉忠将军,派遣他南击邓奉、董讠斤,命令诸将都归属于他。又诏令王常北击河间、渔阳,平定诸屯聚。
建武五年(29)秋,攻拔湖陵,又与帝会于任城,因而从帝破苏茂、庞萌。进攻下邳,王常部在城门大战,一日数合,贼逃入城中,王常追击逼迫,城上箭如雨下,帝从百余骑自城南高处观看,王常战斗很勇敢,派遣中黄门驰诏书让其引还,贼于是投降。又另率骑都尉王霸共平沛郡贼。
建武六年春,征回洛阳,令其夫人迎王常于舞阳,归家上冢。西屯兵长安,拒隗嚣。
建武七年(31),光武遣使者持玺书即拜王常为横野大将军,位次与诸将绝席尊显。王常别击破隗嚣将高峻于朝那。
隗嚣遣将过乌氏县,王常邀击攻破隗嚣部。又将保塞羌诸营壁降服,都平定了。
建武九年(33),击内黄贼,破降之。后又北屯故安,拒卢芳。
建武十二年(36),在屯所去世,谥封为节侯。儿子王广嗣位。
建武三十年(54),徙封为石城侯。
永平十四年(71),因与楚王谋反事有牵连,封邑被废除。
邓晨传邓晨字伟卿,南阳郡新野县人。曾祖父、祖父均任刺史,食邑二千石。父邓宏,是豫章都尉。邓晨起初娶光武姊刘元为妻。王莽末,光武曾经与兄伯升及邓晨都到宛城,与穰人蔡少公等共语。少公颇学图谶,说刘秀当为天子。有的人说:“是国师公刘秀吗?”光武戏答道:“怎么知道不是我呢?”在坐的都大笑,邓晨心里独喜。等到光武与家属避官于新野,住在邓晨家里,甚相亲爱。邓晨因而对光武说“:王莽悖逆横暴,盛夏杀人,这是天亡王莽的时候了。以前会于宛城,当是应验这件事情吗?”光武笑而不答。等到汉兵兴起,邓晨率宾客相会于棘阳。汉兵败于小长安,诸将多亡失了家属,光武单骑逃走,遇见妹妹伯姬,与她共骑而奔。往前再见姐姐刘元,叫她赶快上马。刘元以手指道:“你们快走,不能救我了,不要与我同死。”刚好追兵赶到,刘元和她的三个女儿都遇害。汉兵退保棘阳,而新野县宰就污秽邓晨的住宅,焚烧了邓晨先祖的冢墓。邓氏宗族都愤怒,说:“家里本来富足,为什么要随妇家人进入汤镬中去呢?”邓晨终无恨色。更始即位后,以邓晨为偏将军。与光武略地颍川,一起夜出昆阳城,击破王寻、王邑。又另攻阳翟以东,到京县、密县,都攻下了。更始北都洛阳,以邓晨为常山太守。恰遇王郎反叛,光武自蓟到信都,邓晨也抄小道会合于巨鹿下,邓晨自请从击邯郸。光武说“:你以一身跟随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做北道主人。”于是遣邓晨回郡。光武追铜马、高胡群贼于冀州,邓晨派出弓箭手千人,又派遣运输队为军队运粮不绝。光武即位,封邓晨为房子侯。帝又感悼姐姐刘元死于乱兵,追谥刘元为新野节义长公主,立庙于县西。封邓晨长子邓汛为吴房侯,以奉公主祭祀。
建武三年(27),征召邓晨回京,多次宴会,以谈论故旧平生为欢乐。邓晨从容对帝说“:我竟然说对了。”帝大笑。从帝到章陵,拜为光禄大夫,派他持符节监督执金吾贾复等攻击平定邵陵、新息贼兵。
建武四年(28),从光武至寿春,留镇九江。邓晨乐于郡守职事,由此又拜他为中山郡太守,官吏百姓都称赞他。常在冀州各郡中为第一。
建武十三年(37),更封为南..侯。入奉朝请,再为汝南太守。
建武十八年(42),光武到章陵,召邓晨行廷尉职事。从帝到新野,置酒酣宴,赏赐数百千万,再遣他回到郡所。邓晨兴修鸿谷阝陂田数千顷,汝南由此富裕,鱼稻之丰饶,带动了其他的郡。第二年,定封为西华侯。再召还京奉朝请。
建武二十五年(49)去世,诏令派中谒者具备了公主官属的礼仪,招迎新野主魂,与邓晨合葬于北芒。帝与皇后亲自临丧送葬。谥封邓晨为惠侯。
来歙传来歙字君叔,南阳郡新野县人。六世祖来汉,有才力,武帝时,以光禄大夫副楼船将军杨仆,击破南越、朝鲜。父来仲,哀帝时为谏大夫,娶光武祖姑,生来歙。光武很亲敬他,多次与他共往来于长安。汉兵兴起后,王莽以来歙是刘氏外家亲属,就拘禁起来,宾客们共同用武力夺取,得免。更始即位,以来歙为官吏,跟从入关。几次建议不被采纳,称病离去。来歙的妹妹是汉中王刘嘉的妻子,刘嘉派人迎接来歙,因此南到汉中。更始败,来歙劝导刘嘉归顺光武,于是与刘嘉东到洛阳。光武见到来歙,大喜,即解所披衤詹襦以衣之,拜为太中大夫。这时正以陇、蜀为忧虑,就独对来歙说:“现在西州的隗嚣没有归附,公孙述称帝,道路遥远阻塞,诸将正致力于关东,想到西州方略,不知任谁,你的意见怎样?”来歙因而自请说“:我曾与隗嚣相遇长安。他初起兵时,是假托汉的名义。现在陛下圣德隆兴,我愿奉威命,以圣上丹青之信去开导他,隗嚣必定束手自归于陛下,这样公孙述就陷于自亡的态势,不足担忧了。”帝同意了。
建武三年(27),来歙开始出使隗嚣。
建武五年(29),又持符节送马援,因而奉玺书于隗嚣。回后,再往说服隗嚣,隗嚣于是派遣儿子隗恂随来歙到京作为人质,光武拜来歙为中郎将。这时山东略为平定,帝计谋西收隗嚣兵马,与汉兵共同伐蜀,再使来歙喻圣旨。隗嚣将领王元为隗嚣设计,提出了许多疑问,经久犹豫不决。来歙素来刚毅,于是愤怒质责隗嚣说:“国家以你知善恶,晓兴废,所以用手书表达圣意。你推以忠诚,遣儿子隗恂入京为质,这是主上与臣子的互相信任。现在反欲用奸佞蛊惑的话,实行遭族灭的奸计,背叛主上连累儿子,违背忠信吗?是吉是凶,决于今日。”准备前去刺杀隗嚣,隗嚣起身入内,部众举刀,将杀来歙,歙慢慢杖节坐车而去。隗嚣更怒,王元劝隗嚣杀掉来歙,使牛邯率兵围守之。隗嚣将领王遵谏道“:我听说治理国家的对车服爵号的封赐很慎重。当家的害怕怨恨与灾祸。慎用车服爵号的封赐,则下面服从其命令;轻视怨恨灾祸,则家受其殃。现在将军遣子入汉为质,心里却另怀异志,就背离了汉家的封赐;外面有人议论准备谋害汉使,这是轻视怨祸了。古时候列国交战,使者在其中间,所以重兵贵和而不任意开战,何况是侵犯秉承王命凭藉重质的使者呢?来歙虽单车远使,但他是皇上的外兄哩。杀了他无损于汉,而随着就将遭到族灭。以前宋国杀了楚国使者,于是有析骸易子之祸。小国还不可侮辱,何况是对万乘之主,以隗恂的生命为代价呢!”来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一致,他往来游说,都可以核实,西州的士大夫都信重他,多为他说话,所以来歙得免于祸而东归洛阳。
建武八年(32)春,来歙与征虏将军祭遵袭击略阳,祭遵在路上患病而还,分遣精兵随来歙,合计二千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径直到略阳,斩隗嚣守将金梁,于是保守略阳城。隗嚣大惊说:“为什么这样神速啊!”就将所有兵卒数万人围攻略阳,开山筑堤,拦水灌城。来歙与将士固死坚守,箭矢用完了,就从房屋上砍断木头以为兵器。隗嚣尽率精锐进攻,自春到秋,其士卒疲敝不堪。光武就大发关东兵,亲自率军到陇,隗嚣部众溃败逃走,就解了围。于是举行盛大庆功酒会,慰劳来歙,赐他独坐一席,在诸将之右,赐来歙妻缣千匹。诏令来歙留屯长安,以监护诸将领。来歙因而上书说:“公孙述以陇西、天水作为藩篱屏蔽,所以得以苟延假息。今二郡平定震荡,公孙述的智计就穷尽了。应当更选兵马,储积资粮。以前赵的将帅多是商人,高帝以重金悬赏。今西州新破,兵卒人民疲敝饥馑,如果以金钱粮谷相招,则其众可以招集起来。臣知国家开支很多,用度不足,然而这是不得已的。”光武帝同意。于是实行了大规模的粮食积集和转运,诏令来歙率领征西大将军冯异、建威大将军耿..、虎牙大将军盖延、扬武将军马成、武威将军刘尚入天水,击破公孙述将领田..、赵匡。第二年,攻拔落门,隗嚣友党周宗、赵恢及天水郡各属县都投降了。起初在王莽时,羌虏多背叛,而隗嚣招抚其酋长豪杰,于是为其所用。等到隗嚣败亡后,五奚谷、先零诸种几次进行侵掠,都建营掘壕自守,州郡讨伐不了。来歙就大修作战攻具,率盖延、刘尚及太中大夫马援等进攻羌于金城,大破羌虏,斩首数千人,获牛羊万余头,谷数十万斛。又击破襄武贼傅栗卿等。陇西虽平定了,但粮少人饥,百姓流离就食。来歙就把仓廪中的全部粮食,转运到各县,以赈济供养,于是陇西得以安定,而与凉州互为流通。
建武十一年(35),来歙与盖延、马成进攻公孙述将领王元、环安于河池、下辨,攻陷了。乘胜前进。蜀人大惧,派遣刺客刺杀来歙,未死,驰召盖延。盖延见到来歙,俯伏悲哀,不能仰视。来歙叱责盖延说“:虎牙大将军怎敢这样!现在我被刺客刺杀,不能再报效国家,所以叫你来,想嘱以军事,你反而仿效儿女子痛哭涕泣吗!我虽刺刃在身,难道不能举刀杀你吗?”盖延收泪强行起身,接受来歙告诫。来歙自书写表章说“:臣在夜深人静后,不知为何人所刺伤,刺中臣的要害。臣不敢自惜己身,只恨奉职没有完成,以为朝廷羞耻。治理国家以得贤人为根本,太中大夫段襄,正直可以任用,愿陛下裁定省察。又臣的兄弟不贤明,最终恐怕会犯罪,请陛下哀怜,多赐教示督察。”写完后丢下笔抽出扎在身上的刀就死了。光武闻讯大惊,看了表章揩干眼泪,就赐策书说“:中郎将来歙,攻战连年,平定羌、陇,忧国忘家,忠孝显著,遇刺身亡,呜呼哀哉!”派太中大夫赠来歙中郎将、征羌侯印绶,谥封为节侯,派谒者护理丧事。灵柩回到洛阳,帝身着白色丧服临吊送葬。以来歙有平羌、陇之功,所以改汝南郡的当乡县为征羌国。子来褒嗣位。
建武十三年(37),帝嘉奖来歙忠节,又封来歙弟来由为宜西侯。来褒子来眣,匹配显宗女武安公主。来眣早死,来褒死后,以来眣子来历嗣位。
史官评论:世间称来君叔为天下信士。他作为两国之间的专使,难道还厌诈谋吗?而他独能以诚信著称于世,是由于他的诚心在于使两边都得其所安,而他自己却不自私谋功哩!
求李煜的详细资料
朝鲜时代的灭亡是皇太子的去世,这位被人唾骂的皇太子便是李垠,政府破例子给李垠进行国葬,街头有十几万的人前来送他最后一程,大家都在说:?朝鲜时代终于结束了?,老百姓们并不是尊重他,而是觉得悲哀,因为在之前的几十年里,大家非常的憎恨他,其原因是李垠成为了日本皇室。
日本打败了朝鲜王朝,将其兼并,朝鲜王室并没有四处流离,因为日本人想了个办法,将朝鲜王室与日本皇室合并,将朝鲜王室降一级,将朝鲜皇帝改名为昌德宫李王,李王就是李垠,因为朝鲜王室在朝鲜人心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日本在兼并朝鲜以后给予了很多帮助。
李垠是朝鲜王朝最后一位合法的继承人,但是在此之前,他这个位子是别人的,因为那个人有反日心理,所以日本人选择李垠作为继承人,李垠从小就被送到日本接受教育,虽然从小被日化,但是李垠心里还是有数的,从他母亲去世后性情大变,沉默寡言。他的婚姻也不自由,被要求与日本皇族的公主结婚,婚礼不能在朝鲜举办。后来日本战败,朝鲜半岛终于解放了,李垠的皇族身份被取消,被贬为平民,朝鲜人民视他为汉奸,被禁止回国,他的日本籍也被取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只能靠典当旧物为生。李承晚下台后,韩国总统写致歉信给李垠,此时的李垠已身患重病,但是他终于能回国了,经过了这么久的时间,面对一位已经瘫痪的老人,百姓对他的憎恨已经消散的差不多了,都出来迎接朝鲜王室最后一位皇太子。李垠人生最后一段时光都是在医院里面度过的,他一直希望能对韩国人民赎罪。
1.概述
一个命运的捉弄,错生帝王家一次任性的出走,误结识敌友一段意外的邂逅,就此情深种一场宫廷的变革,踏上不归路你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又通音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无奈命运弄人,你玩物丧志、奢靡生活、崇尚神佛,也是刻于史卷宗上的亡国之君。功过事非,已成历史之轨迹……——李后主李煜
(937-978)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没有年号,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2.生平
李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由于李璟的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第二子。李弘冀为人“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害怕李弘冀猜忌他,不敢参与政事,每天只是读书为乐。
959年李弘冀在毒死李景遂后不久也死了。李璟打算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李璟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迁都南昌并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死后,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971年宋军灭南汉后,李煜为了表示他不对抗宋,对宋称臣,将自己的称呼改为江南国主。
973年,宋太祖命令李煜去开封时他托病不去。宋太祖就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
974年十二月,曹彬攻克金陵。
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南唐后主。
975年,李煜被俘后,在开封被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史书上说赵光义多次强留小周后于宫中。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骂,李煜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古代画家还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明人沈德符《野获编》中:“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元人冯海粟就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
据宋代王铚的《默记》记载,因其“故国不堪回首”“一江春水向东流”之词而在978年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牵机药有人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而《宋史》等正史均未说是毒死,记载为“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废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吴王。” 李煜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死。
3.艺术成就
李煜在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
书画
他能书善画,对其书法:陶谷《清异录》曾云:“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对其的画,宋代郭若虚的《图书见闻志》曰:“江南后主李煜,才识清赡,书画兼精。尝观所画林石、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惜无书画传世于后。
词
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
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
如《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朝好向郎边去。刬袜下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还有一类是在宋朝的压力下感受到无力摆脱的命运时所流露的沉重哀愁,
如《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如《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而且还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此最后一句乃是针对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道:“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王氏认为此评乃扬温、韦,抑后主。而学术界亦有观点认为,周济的本意是指李煜在词句的工整对仗等修饰方面不如温庭筠、韦庄,然而在词作的生动和流畅度方面,则前者显然更为生机勃发,浑然天成,“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李煜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他的词不假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超过晚唐五代的词,成为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后世尊称他为“词圣”。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主要成就表现在:
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所以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
②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等名句,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
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集》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见谭献《复堂词话》)《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马驹不受控捉”(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兼有刚柔之美,确是不同于一般婉约之作,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正如纳兰性德所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饶烟水迷离之致。”(《渌水亭杂说》)
李煜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四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他的旧臣说他有《文集》30卷及“杂说”百篇。《郡斋读书志》载《李煜集》10卷,《宋史·艺文志》也载《南唐李后主集》10卷,均佚。《直斋书录解题》中载《南唐二主词》1卷,现能见到的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墨华斋本,录李煜词34首,其中《望江南》一首可分为二首。后清代邵长光又录得 1首,近代王国维为《南唐二主词》补遗,增加了9首,不过其中有问题的似不少。据近代多数学者的意见,能确定为李煜词的不过32首。其词集注本有清刘继增的《南唐二主词笺》、近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词汇笺》、王仲闻的《南唐二主词校订》等。詹安泰的《 李璟李煜词》,注释颇详。事迹见《新五代史》、《宋史》及马令、陆游二家《南唐书》,今人夏承焘《南唐二主年谱》。
九月十日偶书
李煜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秋莺
李煜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病起题山舍壁
李煜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
李煜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
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
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李煜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挽辞
李煜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悼诗
李煜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雨深秋寂寞,愁引病增加。
咽绝风前思,昏蒙眼上花。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感怀
李煜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梅花
李煜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书灵筵手巾
李煜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书琵琶背
李煜
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
病中感怀
李煜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病中书事
李煜
病身坚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
月照静居唯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
庸医懒听词何取,小婢将行力未禁。
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
赐宫人庆奴
李煜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消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
题金楼子后
李煜
牙签万轴里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句
李煜
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粲粲黄姑女,耿耿遥相望。
莺狂应有恨,蝶舞已无多。(《落花》)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咏扇》)
病态如衰弱,厌厌向五年。(以下《律髓注》)
衰颜一病难牵复,晓殿君临颇自羞。
冷笑秦皇经远略,静怜姬满苦时巡。
鬓从今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以下《翰府名谈》)
万古到头归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
人生不满百,刚作千年画。(《野客丛谈》)
日映仙云薄,秋高天碧深。(《海录碎事》)
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以下《孔帖》)
凝珠满露枝。
游飏日已西,肃穆寒初至。
九重开扇鹄,四牖炳灯鱼。
忌觞无算酌。
倾碗更为寿,深卮递酬宾。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又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又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留人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又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斛珠
李煜
晚妆初过,
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
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蚟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
笑向檀郎唾。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
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浣溪沙
李煜
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又
转烛飘蓬一梦归,
欲寻陈迹怅人非,
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
荫花楼阁谩斜晖,
登临不惜更沾衣。
菩萨蛮
李煜
花明月黯笼轻雾,
今霄好向郎边去!
衩袜步香阶,
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
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
教君恣意怜。
临江仙
李煜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
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子夜歌
李煜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滚轻尘,
忙杀看花人!
又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又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
肠断更无疑!
三台令
李煜
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采桑子
李煜
辘轳金井梧桐晚,
几树惊秋。昼雨新愁。
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皴,
回首边头,欲寄鳞游,
九曲寒波不溯流。
柳枝
李煜
风情渐老见春羞,
到处芳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
强垂烟穗拂人头。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
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阮郎归
呈郑王十二弟
李煜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
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采桑子
李煜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
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
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捣练子令
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
捣练子
李煜
云鬓乱,晚妆残,
带恨眉儿远岫攒。
斜托香腮春笋嫩,
为谁和泪倚阑干?
渔父
李煜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又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蝶恋花
李煜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子夜歌
李煜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
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
菩萨蛮
李煜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
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又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又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
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
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喜迁莺
李煜
晓月坠,宿云微,
无语枕边倚。
梦回芳草思依依,
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
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扫尽从伊,
留待舞人归。
还有一部分在下面
关于“《后汉书 李王列传》的翻译”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wzjinhao]投稿,不代表金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zjinhao.cn/kpjh/202508-1484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金豪号的签约作者“wzjinhao”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后汉书 李王列传》的翻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后汉书 李王列传》的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后汉书 李王列传》的翻译》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