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安徽亳州有什么好玩的风景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安徽亳州有什么好玩的风景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主要旅游景点
1.花戏楼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亳州市花戏楼路,涡水南岸,原名大关帝庙,又称山陕会馆,是一座建于清康熙年间的专供演戏的建筑。它座北面南,建筑面积3163.1平方米,院内以大殿为主建筑,戏楼辅衬,坐楼建于两侧,供看戏饮筵用。花戏楼,本是大帝庙的一座舞台。因其上面雕刻彩绘绚丽夺目而得名。花戏楼的建筑秀丽玲珑,雕绘精湛,别具一格,为请盛世的代表作,对研究我国戏剧的发展、雕绘艺术的精华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2.曹操地下运兵道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亳州市人民路老城区地下,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伸,分别通达城外。整个地道纵横交错,布局奥妙,立体分布,结构复杂,工程浩大。运兵道长达四千余米,是迄今发现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军事战道。它远远超过地面上保留的一座完整古老城池的价值,您若身临其境,仿佛探寻一个千年奥秘,莫不为之惊叹。因此,被誉为 “地下长城”。它对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建筑、军事战术以曹操军事思想有重要意义。 3.曹操宗族墓群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曹操宗族墓群覆盖着亳州近12公里的地方,现已开出来的有董园二号墓和章园一号墓。据考证董园二号墓是曹操的祖父曹藤之墓,章园一号墓为曹操父亲曹嵩之墓,现在曹操宗祖墓群已被列为亳州十大建筑之一,现在正在此开发大型的曹四公园。董园村石墓,位于亳州市董园村东南,墓内很遗憾的是随葬品几乎被焚盗一空,从中清理出的文物有:铜缕玉衣、玉枕、金属猪、铜爪饰、陶瓷残片等,尤其金属猪,造型与今巴克夏品种猪十分近形,脊上凸,圆身,短腿,两耳前竖,唇外侈,对研究中国养猪的发展史有重要价值。 4.古井酒文化博览园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座落在曹操与华佗故里、药材之乡的安徽省亳州市,被誉为“华夏第一白酒博物馆”。为仿明清宫廷建筑,是安徽“十大”行业馆之一,也是海内最早的酒文化博物馆之一。博物馆建于一九九四年,占地三二00平方米,建筑面积二二00平方米,总投资近二000万元,由首都故宫博物院专家陈列布展,分为中国酒文化、古井酒文化、古井发展史、名酒荟萃、古井画廊五大展区,一大批诸如储秀宫慈禧太后专用酒器等国宝在馆内展出,充分展示了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5.华祖庵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亳州市永安街,相传曹操悔恨杀死同乡名医华佗所建。庵内广植蔓佗罗,使人一跨进山门即受到传统医学的熏陶。华祖庵始建于唐宋年间,由庙祠、故居、古东园三个院落组成,占地面积8600平方米。庙祠内外双狮雄踞,古木虬枝盘空,殿宇辉煌,肃穆庄严。神医塑像,热诚慈祥倔强飘逸,神采奕奕。这里陈列着大量的医史文献和文物展品。西偏殿内,数组彩塑蜡像,配以灯光布景,引人入胜。东院修竹门,华佗自怡亭翘首昂然。这里也是华佗纪念馆的所在地。自开放之日瞻仰胜迹、缅怀先哲的国内外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华祖庵已成为世界研究华佗药术的中心,历史文化名城亳州的一处闪耀无限风光的景点。 6.曹操公园 曹操公园位于亳州市中心,魏武大道与芍花路交口处,西与亳州博物馆相邻,是在曹氏宗族墓——曹四孤堆文化保护单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公园内建造了曹操纪念馆,是亳州市最大的公园。曹操公园风景优美,现已成为亳州著名旅游景点之一。 7.汤王陵公园 汤王陵,即商汤王墓,汤王是我国古代最有德行的圣君之一。它的功德受到人们的尊敬,成汤王在位13年,死后葬于亳州。桑林求雨的故事代代相传,成汤王的功德被世人所赞扬,为了纪念他特修建汤王陵公园。现已成为亳州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 8.道德中宫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今亳州市老子殿街,始建于唐,重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历代祭祀老子的宫观,又名“老祖殿”或“老子行宫”。内有老子道德经石刻,并陈列有关老子的文献资料。宫前有问礼巷,传说是当年孔子向老子问礼之地。宋时,涡河之滨有三个老子庙:河南省鹿邑县的上清官、亳州城内的道德中宫、涡阳城北的下清宫。 9.白鹭洲风景区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亳州市利辛县城东南18公里处。白鹭洲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是以茨淮新河水利工程为依托,以水利文化展示为主体,以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主要发展方向的一个综合性风景区。景区总占地面积1800亩,其中陆地面积1200亩,水面600亩。在景区的西三角洲建造了水杉林、杜仲林、柳林、竹林、枇杷林、桂花林6个专题园林区,修建贯通了园林观赏路径。在水岸修筑了河堤汉白玉护栏和水上码头,购置了游艇和各种水上娱乐设施。建造了生态停车场、音乐休闲广场、塑胶球场和三处拉膜景观造型,设置了部分健身器材。 10. 亳州博物馆 亳州博物馆为仿汉城堡式建筑,是在原三国揽胜宫基础上改建而成,并于6月18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该管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室内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文物库房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馆藏文物2071件套,填补了亳州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空白,完善了城市服务功能,提高了城市品位。亳州博物馆将成为亳州城市的名片、亳州历史的底片、亳州文化的芯片。该馆陈列的主题:《穿越五千年---亳州文化寻源》,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展示亳州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和多姿多彩的文物形态。展览由序厅、涡河文明、商汤都亳、道源圣地、汉魏风骨、天下望州、亳商市井、近代和当代亳州8个部分组成,共展出文物700余件套。 11.天静宫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镇郑店村,距县城中心五公里。是为了纪念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今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人)而修建。此宫南临涡河,三面环绕武家河,北枕龙山之峰,可谓抚山枕水之地,钟灵毓秀之乡。其中老子像高5.5米,重6000千克,目前为国内最大的老子铜像,堪称中华第一。不久的将来,天静宫将成为亳州市、安徽省乃至全国的著名旅游胜地。2007年首届中国涡阳老子文化节在天静宫景区盛大开幕。 12.兴华农业综合示范庄园 三星级农家乐,始建于1997年,地处亳州市涡阳县城西郊7.5公里处,省道307线南侧1.5公里处,陈大镇境内。该庄园总面积675亩,目前涡阳县兴华农业综合示范庄园道路畅通,水面和园区绿化交错有致,现有可利用水面200余亩,已种植各类花卉苗木园圃65亩,数量达2.5万棵,收集地方土树种达16类,近2万棵,引进各类绿化苗木近5万棵,花卉13类,21个品种,近万株。现已经对游客开放的项目有:垂钓、休闲、餐饮、娱乐、采摘果实、游船等。二〇〇六年十月二十四日省旅游局、省农委联合授予全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称号,这是亳州市首家获得省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的旅游景区。 13.新四军纪念馆 国家AA级旅游景区,坐落于亳州市涡阳县新兴集,距县城20公里,北与河南省永城市接壤,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国防教育基地、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新四军第四师纪念馆原为新四军四师司令部旧址,1994年5月2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原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张震来新兴集故地凭吊,命名并题写了“新四军第四师纪念馆”馆名。纪念馆占地12亩,馆房34间,专职人员3名。新建了高3.5米的彭雪枫将军骑马奔赴战场的臣幅铜质雕像、彭雪枫德政碑。 14.尉迟寺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亳州市蒙城许町镇境内,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以大汶口文化为主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从1998年至今先后进行了12次发掘,共出土各种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珍贵文物近万件。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北京晚报、新民晚报、文化周报及北京、河北、山东、安徽等其他几十家媒体都曾作过报道。2002年“尉迟寺遗址的保护与展示规划”已被国家文物局审核通过。 15.万佛塔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亳州市蒙城县城中心,因塔身内外嵌砌琉璃小佛近万躯而得名。此塔为宋代建筑风格,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42.2米,造型优美,并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16.南京巷钱庄 又称亳州钱庄,位于亳州市北关南京巷19号,是以货币为经营对象的民间金融机构旧址,199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亳州自古为一大商埠,明清以来,金融业更趋繁荣。随着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商贾云集,商会林立。到清末民初,全城大小钱庄有33家,南京巷钱庄建于清道光年间,清未平遥 “日升昌”票号的分号。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亳州城内原有的钱庄旧址,绝大多数被拆除改建,仅有南京巷钱庄,保存较为完整,作为钱庄博物馆,对外开放。 17.郑店子风景区 国家AAAA风景区,位于亳州市城市西北角郑店子 是涡河和洪河的交汇处,两河与西一环路一起围合的三角地带,号称“森林中的村落”。三角洲占地面积约50公顷,三角洲旅游区控制范围约210公顷(2.1平方公里) 。用地处于城市结构“一带六区”的涡河文化旅游带的端头上,又是城市北入口的景观节点
(傅文治 2007年)
三种说法,各有理由根据。曹植空间葬于何处,似乎谁也说不清楚,一般认为,东阿为其真正的墓冢。这是根据有“正史”地位的《三国志·曹植传》记载得出的结论。但笔者认为以此为据是不足为凭的。我们不防以曹操葬于何处为例作以简要分析。根据《三国志·魏武帝纪》及曹操的《遗令》,均明明白白地说是曹操死后葬于高陵(今河北省临漳县境内)。而实际情况则是河北临漳根据资料记述,却始终找不到曹操的墓,且当地也没有关于曹操墓的传说。恰恰相反,在曹操故居(今安微亳州)至今却盛传亳州城四门出殡,曹操被埋72疑冢的故事。因此有人研究推论,曹操死后葬于高陵其实是一假象,真正的墓冢当地亳州这72“疑冢”中,当在亳州“曹四孤堆”、“薛家孤堆”、“观音山孤堆”这些尚不知墓主者谁拴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中。防人盗挖,则是这一切的出发点。而曹植也毕竟是一代王候,墓冢防盗也应当是其首先考虑的问题。那么,“葬于鱼山”是否也是一种假象呢?让我们对这两处墓冢作进一步考察。 东阿鱼山曹植墓在《中国中胜词典》(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中,介绍山东东阿名胜的条目有两条,而两个条目介绍的是同一块牌,即曹植墓侧的“曹子建墓碑”(又称陈思王庙碑),而却不是曹植墓。其碑建于隋开皇13年。碑文22行,行43字。正书兼用篆隶,表现出中国书法由隶向楷过渡的特征,其价值、其被列为名胜的原因也正在这里。也就是说,东阿鱼山曹植墓,有保护价值的是这块建于隋朝的“碑”,而不是筑于三国时的“墓”。由此,东阿曹植墓的真实性不得不大打折扣。而据当地人传说,此墓过去曾被盗,里边仅有曹植的一柄宝剑,因此此冢是否曹植的兵器冢(疑冢多系衣冠冢、兵器器物冢),尚有待于考证。 至于淮阳的曹植墓,上世纪60年代“文革”暑期已“出土”,已确定此墓为曹植的衣冠冢。那么,曹植死后空间葬于何处呢?经过笔者深入考察,我们不得不把镜头聚焦到通许长智镇七步曹植墓。 首先,让我们从七步曹植墓的被发现说起。据七步曹植墓《重修观音寺碑记》(明数良撰文,原碑已毁,现存碑刻为后来的复制品,而碑文明嘉靖《通许县志》有记载)记载:“……成化庚寅夏,波涛鼓激。北之岗潴焉。涉冬,水复道,所向潴者,其穴幽然,石门扃不可发。而壁皆丹垩,当臬竖一石,主题曰:魏曹植之墓。……”这就明确告诉人们,七步曹植墓,是在曹植死了1240年之后才发现的。
而且这发现,又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是因为黄河决口。而成化庚寅夏的这场大水,《杞县志》和《通许县志》均有记载,说明这次黄河决口确实存在。设若没有这场洪水,也不知道这里还有一座曹植墓。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倘尚七步曹植墓是座“假墓”(有人说它是衣冠冢),它作为假墓的意义是什么呢?筑假墓(衣冠冢之类)何为?除了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外,多半为掩人耳目,为混淆视听,为以假乱真,一句话,为防盗挖。还有,如果是座假墓(或衣冠冢),又为何在“地下”埋一石呢?这一石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从这个角度讲,七步曹植墓如果是座“假墓”,当初修筑这座墓是毫无意义的。
正因为如此,七步曹植墓作为曹植的真正墓葬却显而易见了。再者,从当时的墓葬形制入手作进一步考察。东汉以来,上层社会盛行奢侈糜费,崇丧言孝厚葬之风甚盛。曹操倡导薄葬,并身体力行,特地颁布了一道《终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明确提出,墓葬应象古人那样选择瘠薄的土地(少占用良田),依据原有地势,而且不封土,不树碑。曹操还多次强调不要用金银等物陪葬,墓穴要深,陵寝不要堆土为坟,地面不留特别的标志。
南朝宋人沈约也著文说:“东汉以来,丧事极其奢糜,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曹操于建安十年以天下凋弊故,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曹丕、曹睿、曹芳、曹髦等人一直奉行,王公大臣死后坟前不得立碑铭文”。而考察七步曹植墓的墓葬形制,与此是基本相符的。作为王公的曹植,其七步之墓“……当臬竖一石,主题回:魏曹植之墓……”,显而易见,因穴中墓门前有此石,墓前(或称墓外)不会再有碑。而此也仅为一“石”,且只有简单的墓主名字,而无铭文。而墓建在岗峦之中,因水潴现穴,墓显在隐于地下(岗内),因此不用封土,符合“不封不树”、墓穴要深,陵寝不要堆土为坟,地面不留特别的标志等规制要求。如前所说,倘若不是“因水而发之”,其墓碑不但不能现于世,七步曹植墓也将永不被人知道,这也符合墓葬隐蔽保秘的基本要求。而真正引起笔者兴趣的还在后面。 据明娄良《重修观音寺碑记》记载:“……门之南,深远不敢入,其隧达于长智……”。即是说,在大水冲涮出来的洞穴中,人们发现了曹植墓的石门(石门扃不可发),在墓门的南侧(其实是对面),有一条很深很长的隧道,这条隧道一直通到四公里之外的长智。 这条隧道,从大水冲现出来的1470年,到碑记作者撰写此碑记时的1479年,“今冢隧犹存”(《重修观音寺碑记》)。可见,这墓冢、这隧道,不仅是碑记作者询之所说,而又是亲眼所见。碑记作者娄良,本邑人,幼家贫而孤,明正统七年(1442年)进士,官至副都御使,巡抚甘肃等地,后因年迈从甘肃凉州告老还乡。他为官清廉,甘凉远近军民遮道泣送,追送数百里。返乡后居住在乡下草屋,死后就葬在通许县城东三里岗(今通许县烈士陵园北边,原址已无存)这些《河南通志》、《通许县志》均有记载。娄良节操高尚,所撰碑记是真实可信的(《重修观音寺碑记》全文见第五章曹植墓碑存) 另据有关资料,又从另一方面印证了这条隧道的存在。首先,清朝诗人刘懿春在其《吊七步子建墓》诗中写道:“冥冥荒隧暮云边,岁月推移几度年”,清楚地提到这条隧道。
再者,上世纪八十年代,通许县政府地名办公室在编修《河南省通许县地名资料汇编、地名录》时调查得知:“解放前(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甚或更早一些。笔者)长智学校东北角有一洞穴,极为深邃,据传是曹植生前避难藏身的地方……”。所谓“避难藏身的地方”,或是市井传言,或是掩入耳目。因为,雍丘王曹植,其王府距离此二十多公里,曹植怎能选择此处作避难藏身之地呢?倘有紧急情况如何又能跑到四、五十里外的地方躲藏呢?据此,笔者又深又长智对这一说法进行了调查。长智学校北边一东一西原有两座岗丘,而前所述洞穴在东边的岗丘上。经调查村上几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大都说小时候听大人讲,学校东北角的那个“岗冢通到七步曹植墓”。进一步追问,却说不出更多的东西,只说是传说。 令人奇怪的是,据退休老干部王世杰(当地人、74岁)和其它老人讲,两个岗丘相距虽不太远,而土层结构却不一样。西边的岗丘的土层呈竖立状,这是地壳变动的原生状态。而东边的岗丘(即有洞穴的岗丘)的土层则是横向堆积状,显然是后来堆积而成的。分析此岗丘的堆积过程、土方来源,认为堆积这岗丘的土应来之这通到七步曹植墓的洞穴,这又恰好为这条长达四千余米的洞穴的土方问题找到了答案。因此,笔者认为,此洞穴于前面提到的“其隧达于长智”的那条隧道遥相呼应,长智之洞穴,应是七步曹植墓隧道的彼端出口。这隧道(或叫洞穴)实际是通向曹植墓的地下暗道。它的作用应是用于修筑曹植墓,以及供曹植的后人祭奠曹植时行走的暗道。正因为此,曹植墓的隐蔽性才得以保证。
七步曹植墓距长智有四公里还要多,按照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构筑此地下暗道,并非一项小的工程。笔者曾参观过安徽亳州曹操构筑的地下运兵道。作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曹操地下运兵道,被誉为“地下长城”,“它远远超过了地面上保留一座完整古城池的价值”,而这条地下运兵道除了其结构更为复杂之外,其东西南北的长度规模也仅近6000米,比曹植墓直达长智之隧道长不出多少。因此,如果说七步曹植墓仅仅是一座衣冠冢,曹植及其后人能为一处假墓如此大兴土木吗?还在于,如果曹植的墓不在这里,修筑这条地下暗道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凡此种种疑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对此种种疑问,只有一个接近真实的解释,那就是:真正的曹植墓,不在它处,而在通许七步。
关于“安徽亳州有什么好玩的风景区”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wzjinhao]投稿,不代表金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zjinhao.cn/kpjh/202508-1521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金豪号的签约作者“wzjinhao”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安徽亳州有什么好玩的风景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安徽亳州有什么好玩的风景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安徽亳州有什么好玩的风景区》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