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威灵仙的功效与作用

网上有关“中草药:威灵仙的功效与作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草药:威灵仙的功效与作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中文名威灵仙(侯宁极《药谱》)

类别根类

异名能消(《开宝本草》),葳灵仙(《苏沈良方》),葳苓仙(《珍珠囊》),铁脚威灵仙(《纲目》),灵仙(《药品化义》),黑脚威灵仙(《生草药性备要》),九草阶、风车(《现代实用中药》),鲜须苗(《南京民间药草》),黑骨头、黑木通(《贵州民间方药集》),铁杆威灵仙(《药材资料汇编》),铁搧帚(《浙江中药手册》),七寸风(《广西中兽医药植》),铁脚灵仙、牛闲草、牛杆草(《江苏植药志》),老虎须、辣椒藤(《陆川本草》),铁灵仙(《河北药材》),灵仙藤、黑灵仙(《四川中药志》),黑须公、芝查藤根(《广东中药》)。

来源为毛莨科植物威灵仙的根。

植物形态威灵仙

攀援性灌木,高4~10米。根多数丛生,细长,外皮黑褐。茎干后黑色,具明显条纹,幼时被白色细柔毛,老时脱落。叶对生,羽状复叶,小叶通常5片,罕为3片,小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7厘米,宽1.5~3.6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或广楔形,罕有浅心形者,全缘,上面沿叶脉有细毛,下面光滑,主脉3条。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长12~18厘米;苞片叶状;萼片4,有时5片,花瓣状,长圆状倒卵形,白色,顶端常有小尖头突出,外侧被白色柔毛,内侧光滑无毛;雄蕊多数,不等长,花丝扁平;雌蕊4~6,心皮分离,子房及花柱上密生白色毛。瘦果扁平状卵形,略生细短毛,花柱宿存,延长呈白色羽毛状。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于山野、田埂及路旁。分布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集秋季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晒干。

药材根茎呈不规则块状,黄褐色,上端残留木质茎基,下侧丛生多数细根。根细长圆柱形,长约8~16厘米,直径约1~4毫米,略弯曲,表面棕褐色或棕黑色,有细纵纹。质坚脆易折断,皮部与木部易脱离,断面平坦,类圆形,皮部灰**,木部黄白色。根茎质较坚韧,断面不平坦,纤维性。气微弱。味微苦。以条匀,皮黑、肉白、坚实者为佳。

主产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山东、四川、广东、福建等地亦产。

四川所用的威灵仙是地上部分,为干燥的茎叶,茎之表面黑色,有纵沟与节,中空,质脆,易断。气微、味淡。

同属植物作威灵仙使用的尚有:①山蓼又名:绵团铁线莲、黑薇。根茎呈短柱状,黄褐色,上端残留茎基,下侧丛生细根。根长4~10厘米,径0.8~1.5毫米,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有细纵纹,少数皮部脱落露出黄白色细条状木部;质坚脆,易折断;断面平坦,黄白色,木部与皮部间常有裂隙,木部类白色,略呈方形。根茎及茎基部质坚韧;折断面不平坦,纤维性。气微,味微苦。使用于东北、华北、山东、江苏。②小木通,使用于云南、湖南、广西、浙江,参见"川木通"条。③柱果铁线莲,又名:老虎师藤,使用于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福建、浙江、江西。④毛柱铁线莲,使用于广西、福建、湖南。⑤单叶铁线莲,使用于广西、江西、安徽、浙江,参见"雪里开"条。⑥山木通,使用于广西、江西、浙江、安徽,参见"山木通"条。⑦东北铁线莲,使用于东北。⑧黄药子,使用于江苏、浙江,参见"铁脚威灵仙叶"条。

此外,尚有以百合科植物短梗菝葜(使用于陕西,参见"金刚刺"条)、鞘柄菝葜(使用于甘肃,参见"鞘菝葜"条)及华东菝葜(使用于山东,参见"粘鱼须"条)的根茎及根作威灵仙使用。《开宝本草》、《本草图经》、《救荒本草》等所载的威灵仙,为玄参科植物轮叶婆婆纳,此种威灵仙目前未见使用。《滇南本草》所载的威灵仙,系菊科植物显脉旋复花,参见"草威灵"条。

化学成分①威灵仙的根含白头翁素、白头翁内酯、甾醇、糖类、皂甙、内酯、酚类、氨基酸。叶含内酯、酚类、三萜、氨基酸、有机酸。

②山蓼的叶含香豆精类0.82%、山柰酚等黄酮类0.23%及生物碱、挥发油、树脂等,不含有皂甙、鞣质或强心甙类

③东北铁线莲的根含三萜皂甙:铁线莲甙A、铁线莲甙A"、铁线莲甙B、铁线莲甙C。

④黄药子及其变种的根含皂甙、常春藤皂甙元。

药理作用①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狭叶铁线莲(即山蓼)50%浸剂(1毫升/公斤)可使麻醉犬的血压下降,肾容积缩小,其煎剂药效仅及浸剂之半。对离体蟾蜍心脏有先抑制后兴奋的作用,其浸剂的药效似比煎剂约大3~5倍。其降压作用可能与对心脏的抑制有关。

②对平滑肌的影响

狭叶铁线莲煎剂对小鼠离体肠管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能是对平滑肌的直接作用,对大鼠及家兔的离体肠管亦有相似作用;对小鼠离体子宫作用不明显。

③抗利尿作用

狭叶铁线莲制剂对小鼠、大鼠、豚鼠有显著的抗利尿作用。这种作用,浸剂与煎剂大致相等;50%煎剂0.2毫升约相当于脑垂体后叶素0.1单位的抗利尿效果,且其作用时间似比脑垂体后叶素为长,此种作用也可能与血压下降、肾血管收缩有关。

④降血糖作用

威灵仙浸剂对正常大鼠有显著增强葡萄糖同化的作用(即给予大鼠以大量葡萄糖后,尿糖试验仍为阴性),故可能有降血糖作用。

⑤其他作用

威灵仙(品种未鉴定)煎剂0.025克/10克(1/8的最小致死量)腹腔注射能轻度提高小鼠痛阀(热板法),故可能有镇痛效能。1:3水浸剂在试管内对皮肤真菌有些抑制作用。华中威灵仙(白花藤,品种未鉴定)中提得的白花素(白头翁脑)有抑菌作用。另一种威灵仙的水提取物中也有原白头翁素,可能是抗菌成分。

炮制威灵仙:拣净杂质,除去残茎,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段,晒干。酒灵仙:取威灵仙段,用黄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干,取出放凉。(每威灵仙100斤,用黄酒12~15斤)

性味辛咸,温,有毒。

①《开宝本草》:"味苦,温,无毒。"

②《珍珠囊》:"甘。"

③《纲目》:"味微辛咸。"

④《本经逢原》:"苦辛,温,小毒。"

归经入膀胱经。

①《本草经疏》:"入足太阳经。"

②《本草求真》:"专入膀胱,兼入肠、胃等经。"

③《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功用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涎,散癖积。治痛风、顽痹、腰膝冷痛,脚气,疟疾,症瘕积聚,破伤风,扁桃体炎,诸骨鲠咽。

(1)祛风湿止痛:用于风湿痛。其性善行,能通行十二经络,故对全身游走性风湿痛尤为适宜。

(2)消鱼骨:用本品30克(加醋)煎汤缓咽,治鱼骨哽喉。用于诸骨鲠咽。可用本品煎汤,缓缓咽下,一般可使骨鲠消失。亦可和入米醋、砂糖服。此外本品能消痰水,可用于噎膈、痞积。

中药剂量:5~10克;治骨鲠可用30克。本品性走窜,久服易伤正气,体弱者宜慎用。

①《唐本草》:"腰、肾、脚膝、积聚、肠内诸冷病,积年不瘥,服之效。"

②《开宝本草》:"主诸风,宣通五藏,去腹内冷滞,心隔痰水久积,症瘕痃癣气块,膀胱宿脓恶水,腰膝冷疼及疗折伤。"

③《本草衍义》:"治肠风。"

④《本草衍义补遗》:"痛在上者("上者"一作"上下者")服之。"

⑤《本经逢原》:"痘疹毒壅于上不能下达,腰下胫膝起灌迟者,用为下引。"

⑥《南京民间药草》:"鲜根泡酒服治胃痛;和白糖打烂敷脑门处一昼夜,见皮肤生泡即除去,治牙龈肿胀。"

⑦《安徽药材》:"捣敷眉心治白喉。"

⑧《广西中草药》:"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利尿,止痛。治风湿骨痛,黄疸,浮肿,小便不利,偏头痛,跌打内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宜忌气虚血弱,无风寒湿邪者忌服。

①《海上集偏方》:"恶茶及面汤。"

②《本草衍义》:"性快,多服疏人五脏真气。"

③《本草经疏》:"凡病非风湿及阳盛火升,血虚有热,表虚有汗,痃疟口渴身热者,并忌用之。"

④《本草汇言》:"凡病血虚生风,或气虚生痰,脾虚不运,气留生湿、生痰、生饮者,咸宜禁之。"

选方①治手足麻痹,时发疼痛;或打扑伤损,痛不可忍,或瘫痪等症:威灵仙(炒)五两,生川乌头,五灵脂各四两。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七丸,用盐汤下。忌茶。(《普济方》)

②治中风手足不遂,口眼歪斜,筋骨关节诸风,腰膝疼痛,伤寒头痛,鼻流清涕,皮肤风痒,瘰疬,痔疮,大小肠秘,妇人经闭:威灵仙洗焙为末,以好酒和令微湿,入竹筒内,牢塞口,九蒸九曝,如干,添酒重洒之,以白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酒汤下。(《海上集偏方》)

③治肾脏风壅,腰膝沉重:威灵仙末。蜜丸,梧子大。温酒服八十丸。平明微利恶物如青脓胶,即是风毒积滞,如未利,再服一百丸,取下,后食粥补之一月,仍常服温补药。(孙兆·放杖丸)

④治腰脚疼痛久不瘥:威灵仙五两。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洒调下一钱,逐日以微利为度。(《圣惠方》威灵仙散)又方:用威灵仙一斤,洗干净,在好酒中泡七天,取出研为末,加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泡药的酒送下。

⑤治脚气入腹,胀闷喘急:威灵仙末,每服二钱,酒下。痛减一分则药亦减一分。(《简便单方》)

⑥治疟疾:威灵仙,以酒一钟,水一钟,煎至一钟,临发温服。(《本草原始》)

⑦治噎塞膈气:威灵仙一把,醋、蜜各半碗,煎五分服,吐出宿痰。(《唐瑶经偏方》)

⑧治停痰宿饮,喘咳呕逆,全不入食:威灵仙(焙)、半夏(姜汁浸焙)。为末,用皂角水熬膏,丸绿豆大。每服七丸至十丸,姜汤下,一日三服,一月为验。忌茶、面。(《纲目》)

⑨治痞积:威灵仙、楮桃儿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重,用温洒调下。(《普济方》化铁散)

⑩治癖积:威灵仙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红绢袋盛一丸,同精猪肉四两煮烂。去药吃肉,以知为度。(《幼科指掌》威灵仙丸)

⑾治大肠冷积:威灵仙末。蜜丸,梧子大。一更时,生姜汤下十丸至二十丸。(《经验良方》)

⑿治男妇气痛,不拘久近:威灵仙五两,生韭根二钱半,乌药五分,好酒一盏,鸡子一个。灰火煨一宿,五更视鸡子壳软为度。去渣温服,以干物压之,侧睡,向块边;渣再煎,次日服,觉刺痛,是其验也。(《摘元方》)

⒀治肠风病甚不瘥:咸灵仙(去土)、鸡冠花各二两。上二味,锉劈,以米醋二升煮干,更炒过,捣为末,以生鸡子清和作小饼子,炙干,再为细末。每服二钱匕,空心,陈米饮调下,午复更一服。(《圣济总录》灵仙散)

⒁治痔疮肿痛:威灵仙三两。水一斗,煎汤,先熏后洗,冷再温之。(《外科精义》)

⒂治便毒:威灵仙、贝母、知母各-两。为末。每服三钱,空心酒调下,如不散再服。(《痈疽神秘偏方》威灵仙散)

⒃治破伤风病:威灵仙半两,独头蒜一个,香油一钱。同捣烂,热酒冲服,汗出。(《卫生易简方》)

⒄治鸡鹅骨鲠:赤茎威灵仙五钱。井华水煎服。(《圣济总录》)

⒅治渚骨鲠咽。威灵仙一两二钱,砂仁一两,沙糖-盏。水二钟,煎一钟,温服。(《纲目》)

⒆治牙痛:威灵仙、毛茛各等量。制法:鲜药洗净,捣烂取汁,1000毫升药汁加75%酒精10毫升,用以防腐。用法:用棉签沾药水擦痛牙处。注意不可多擦,以免起泡。(《全展选编·五官科》)

临床应用①治疗腮腺炎

取鲜威灵仙根洗净、切细、捣烂,每用1斤加米醋半斤,浸于玻璃瓶内,盖紧勿令泄气。3日后取出醋浸液,用棉签蘸涂患处,每2~3小时涂抹1次。治疗32例,除4例效果不明外,均于1~3天内症状消失。

②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将威灵仙根烘干研成细粉,每次取3钱与鸡蛋1个搅匀,用菜油或麻油煎后服用。每天3次,连服3天。忌牛肉,猪肉及酸辣。曾治疗15例,14例治愈。

③治疗丝虫病

鲜威灵仙根1斤切碎,加水煎煮半小时后取汁,再和入红糖1斤,白酒2两煎熬片刻。总药量在5天内分10次服完,每日早晚各1次,小儿用量酌减。33例普查阳性病人,治疗后经1~2次复查,微丝蚴阴转者27例。据观察,疗效与药量,疗程有关。用药量不足1斤者,疗效较差;用二个疗程的有效率高于一个疗程。服药后未见严重反应,仅少数患者胃部有烧灼感,恶心,体温轻度升高等。

④治疗关节炎

取威灵仙1斤切碎,和入白酒3斤,放入锅内隔水炖半小时取出,过滤后备用。每次10~20毫升,日服3~4次。治疗15例,对改善症状有一定效果。

⑤治疗麦粒肿、结膜炎等

先取2.5x2.5厘米的胶布一块,中央剪一小孔(如黄豆大),贴于患眼对侧内关穴上(双眼患病则敷双侧),然后取威灵仙鲜叶捣烂,搓成小团,如黄豆大,置于小孔内,再覆盖一层胶布固定,并以拇指在敷药穴位上轻按半分钟,以加强药物对穴位的 *** 作用。一般约40分钟左右,局部有轻度辣感,即可将胶布和药去掉;经1天左右局部起一小水泡,须加以保护,以防感染。治疗麦粒肿12例,结膜炎6例,外伤性角膜溃疡1例,平均3天见效。

⑥治疗扁桃体炎

取鲜威灵仙全草(或单用茎、叶)2两(干品减半),洗净煎汤服或当茶饮,每日1剂。观察247例,有效率达90%。或用鲜威灵仙叶捣烂绞汁,以棉条浸透塞鼻,对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会厌炎及诸骨鲠喉,均有效果。用法:将消毒棉花捻成4~5厘米的长条,一端浸药汁塞入鼻孔(左痛塞左,右痛塞右),达上鼻道。约4~6分钟,患者即流泪、打喷嚏,至30分钟左右,症状即可显著减轻。如未愈,须隔4~6小时再重复治疗。

⑦治疗骨鲠

取威灵仙1两,加水2碗,煎成1碗,慢慢咽下,在半至1小时内服完,一日内可咽服1~2剂。如骨鲠于食道者,酌情补液及抗感染。治疗诸骨鲠104例,服药后90例顺利消失,14例无效后改在喉镜或食道镜下取出骨鲠,有效率为85%左右。其中喉咽部骨鲠32例(均为鱼骨),服药1~3剂即顺利消失者27例;食道骨鲠72例(35例合并不同程度感染),均加用抗菌素,同时补液并禁食等,服药1~8剂后除8例无效外,其余经X线透视复查钡餐通过顺利,无1例产生并发症。据观察,治疗效果与异物大小、梗阻部位和异物插入软组织的深浅有关。从动物实验与临床结果看,威灵仙对骨鲠的作用,可能是:一直接作用于平滑肌,使兴奋性增强,由节律收缩变成蠕动。二骨鲠后局部挛缩,应用威灵仙后,通过其抗组织胺作用,使局部松弛,蠕动改变,从而使骨易于松脱。食道上端为横纹肌,中下端为平滑肌,骨鲠于中下端者收效较好,可能与此有关。三威灵仙直接对骨无软化作用,但喉咽食道之分泌液带酸性,有助于其发挥疗效。但须指出,如服药四剂无效,应结合异物种类、梗阻部位,考虑采用手术取出,以免贻误病情。此外,有用威灵仙五钱,和入米醋适量,煎取药液缓缓咽服,治疗诸骨鲠亦有效果。

名家论述①《海上集偏方》:"威灵仙,去众风,通十二经脉,疏宣五脏冷脓宿水变病,微利不渴。人服此,四肢轻健,手足温暖,并得清凉。"

②《纲目》:"威灵仙,气温,味微辛咸。辛泄气,咸泄水,故风湿痰饮之病,气壮者服之有捷效,其性大抵疏利,久服恐损真气,气弱者亦不可服之。"

③《本草经疏》:"威灵仙,主诸风,而为风药之宜导善走者也。腹内冷滞,多由于寒湿,心膈痰水,乃饮停于上、中二焦也,风能胜湿。湿病喜燥,故主之也。膀胱宿脓恶水,靡不由湿所成,腰膝冷疼,亦缘湿流下部侵筋致之,祛风除湿,病随去矣。其曰久积症瘕、痃癖、气块及折伤。则病于血分者多,气分者少,而又未必皆由于湿,施之恐亦无当,取节焉可也。"

④《药品化义》:"灵仙,性猛急,盖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主治风、湿、痰、壅滞经络中,致成痛风走注,骨节疼痛,或肿,或麻木。风胜者,患在上,湿胜者,患在下,二者郁遏之久,化为血热,血热为本,而痰则为标矣,以此疏通经络,则血滞痰阻,无不立豁。若中风手足不遂,以此佐他药宣行气道。酒拌,治两臀痛。因其力猛,亦能软骨,以此同芎、归、龟甲、血余,治临产交骨不开,验如影响。"

⑤《本草正义》:"威灵仙,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味有微辛,故亦谓祛风,然惟风寒湿三气之留凝隧络,关节不利诸病,尚为合宜,而性颇锐利,命名之义,可想而知,乃唐人著《威灵仙传》竟谓治中风不语,手足不遂,口眼歪斜云云,则人有误会矣。"

提醒您:威灵仙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木豆简介

在命理学中,每个人的生辰八字五行皆是不会均衡的,不可能完全平衡,有者会这个元素多,有者会那个元素多。

这皆是不一定的,那么八字木多的女人会是如何呢?

八字木多的女人

1、八字木多的女命性格

女命八字木多的人,才思敏捷,时柔时刚,不服输,不服管教与约束,易直言不讳,甚至顶撞领导。服软不服硬,情绪不稳,像雾像雨又像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做事雷厉风行,精力充沛,刚正不阿,脾气暴躁,聪明能干,胆大心粗,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易有暴力倾向。

2、八字木多的女命事业运

女命八字木多的女人在事业中,胆子大敢拼敢闯,善于创业变新,其人耿直讲义气,诚实可靠,做事讲原则与章程,有很强的自尊与上进心,自信有很棒理解能力与执行能力,有狭义恻隐之心,善于外交,故人缘好,故多得贵人帮助。

3、八字木多的女命财运

八字木多的女命可自己白手兴家,自创家业;及时有很棒的物质基础,也不会偷懒耍滑,故一辈子财禄不愁,衣禄富足。

4、八字木多的女命感情运

八字木多的女命异性缘多;八字木多的女命者有男子气概与风范,感情风波多;八字木多的女性独立自主,性格多变强势,故在感情中烦多爱少,夫妻口角多,大多易感情曲折。

5、八字木多的女命健康运

八字木多的女命性格豪爽,喜烟酒,木多情绪不稳,木主肝胆,故八字木多的女命者应多注意肝胆方面的疾病,易大喜大悲,多注意心血管内疾病,学会管理与控制自己的情绪,才是最好的健康平安运。

八字木火多的女人会怎样

八字中的五行是看一个人八字好坏的关键,故五行有缺或有多时我们才想要在生活中用别的方式来弥补,那么木火多者又要怎么做才好呢?

1、木火多的女人皮肤好

五行主看皮肤、骨骼、体形,有形的东西。而看五行部位,火为眼目、口唇、乳房,金为皮肤为颧骨,水为耳朵、性器官,土为鼻子、肌肉、臀部,木为身材、爪甲、毛发。八字金重与木多的人,皮肤白皙。

丙火热情,丁火文明。乙木为花草、盆景,生来就为美丽悦人之物。故只要组合略好就为美女。

2、八字木火多的女人如何破解

八字木多与火多会对自己的八字过多的泄害,故要有水来克制火,生木,故在生活中可多用水性的饰品。

3、适合的行业有

航海、酒吧、豆浆、化装品、侦探、记者、经营豆腐、股票、广告、贸易、出口、消防员、养鱼、捕鱼、西餐厅、奔波性质、流动性质。

八字看木多的女人吉凶

1、健康方面

五行木又表示人体的肝胆部位,八字五行木多者肝火多盛。平时要注意此方面的身体疾病。

2、木多就需要五行火泄

八字里五行木多就需要五行火泄其力量,五行金克其多盛。正所谓:木多得金,方成栋梁。

3、要看其整个八字的组合

八字木多好差,还要看其整个八字,及五行木所表示的十神关系。如命主五行属金,我克者为财,金克木,五行木就是表示命主的财星。五行木越多表示命里的财里越多。同时要判断,命主八字身多还是身弱。

八字木多破解方法

1、五行制化

八字木多可用五行平衡符来调理五行过多过弱,以进行八字五行平衡,改变八字木多过多带来的不良运势。

2、取名字化解

八字木金可通过名字五行相生相克平衡,常用名等进行八字五行的相生相克的平衡化解,可起一个常用名进行化解也是一样的功效。

3、饮食习惯化解

(1)以湿热质者饮食上应以清淡为原则,适应该食用具有甘寒、苦寒功效的食物。

(2)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戒除烟酒,多喝绿茶、花茶、绿豆汤;

(3)多吃冬瓜、丝瓜、赤小豆、西瓜,苦瓜。

八字中五行缺啥就要补啥,缺木者可在名字里加上带木的字。木型人肝火多,易造成冲突升级,但由于木型人体力较好,从事一些对抗性较强的体育运动、学会压制自己的脾气,凡是不可冲动,易患肝脏的疾病,注意饮食,调整好心情。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木豆 2.1 拼音名 2.2 木豆的别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木豆的用法用量 2.7 备注 2.8 摘录 3 《中华本草》:木豆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木豆的别名 3.5 来源 3.6 原形态 3.7 生境分布 3.8 性状 3.9 化学成份 3.10 木豆的药理作用 3.11 炮制 3.12 性味 3.13 归经 3.14 功能主治 3.15 木豆的用法用量 3.16 各家论述 3.17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木豆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木豆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木豆 1 拼音

mù dòu

2 《全国中草药汇编》:木豆 2.1 拼音名

Mù Dòu

2.2 木豆的别名

豆蓉、山豆根、扭豆、三叶豆、野黄豆

2.3 来源

豆科木豆属植物木豆Cajanus cajan (L.)Millsp.[C. flavus DC.],以根入药。秋冬采,洗净切段晒干。

2.4 性味

辛、涩,平。

2.5 功能主治

利湿消肿,散瘀止痛。用于黄疸型肝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便血,衄血。

2.6 木豆的用法用量

3~5钱,水煎服。

2.7 备注

(1)福建地区误以种子作赤小豆用。

2.8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木豆 3.1 出处

出自《中药鉴定参考资料》

3.2 拼音名

Mù Dòu

3.3 英文名

Pigeonpea

3.4 木豆的别名

观音豆、大木豆、树豆、三叶豆、花螺树豆、扭豆、野黄豆

3.5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木豆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janus cajan(L.)Millisp.[Cytisus cajan L.]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取种子,晒干。

3.6 原形态

木豆 直立矮灌木,高13m,全体灰绿色。多分枝,小枝条弱,有纵沟纹,被灰色柔毛。三出复叶,互生;托叶小;叶柄长约2cm,向上渐短;叶片卵状披针形,长510cm,宽13.5cm,先端锐尖,全缘,两面均被毛,下面具有不明显腺点。总状花序腋生,具梗;花蝶形;萼钟形,萼齿5,内外生短柔毛并有腺点;花冠红**,长约1.8cm,旗瓣背面有紫褐色条纹,基部有丝状短爪,爪顶有一对弯钩状附属体;雄蕊10,二体;心皮1,花柱细长线形,基部有短柔毛,柱头渐尖,密被**短柔毛。荚果条形,长47cm,两侧扁压,有长喙,果瓣于种子间具凹入的斜槽纹。种子36粒,近圆形,种皮暗红色,有时有褐色斑点,种脐侧生。花期211月,果期34月及910月。

3.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600m的山坡、砂地、丛林中或林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3.8 性状

种子呈为扁球形,直径46cm,表面暗红色,种脐长圆形,白色,显著突起;质坚硬,内有两片肥厚子叶。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3.9 化学成份

种子含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和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γ谷氨酰5甲基半胱氨酸(γglutamyl5methylcysteine),胰蛋白酶抑制剂(trypsininhibitor),糜蛋白酶抑制剂(chymotrypsin inhibitor)。种芽含木豆异黄酮(cajanin),木豆异黄烷酮醇(cajand)。此外,叶中还含3羟基5甲氧基茋2羧酸(3hydroxy5methoxystibene2carboxylic acid)。

3.10 药理作用

其水浸剂对絮状表皮癣菌有抑制作用(体外试验)。

3.11 炮制

拣净杂质,加工备用。

3.12 性味

辛、涩;平;无毒

3.13 归经

肝;脾经

3.14 功能主治

利湿,消肿,散瘀,止血。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衄血,便血,疮疖肿毒,产后恶露不尽,水肿,黄疸型肝炎

3.15 木豆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3.16 各家论述

《泉州本草》:清热解毒,补中益气,利水消食,排痈肿,止血止痢。治心虚,水肿,血淋,痔血,痈疽仲毒,痢疾,脚气。

3.17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木豆的方剂 茱萸木瓜丸

吴茱萸填满,用竹签札定顶盖,入瓷瓯内,上甑蒸,候木瓜熟烂)。主治:脚气,腿膝疼痛,或肿或不肿,及脚...

家传木通散

ánmùtōngsǎn别名:木通散、木通汤处方:木通1两,牵牛子半两(炒),滑石1两。制法:上为粗...

杉木节散

《圣惠》卷六十七:组成:杉木节7片(锉细),苏枋木5两(锉细,以水1斗煎取1升,去滓),醋5合(入...

青木香一物汤

拼音:qīngmùxiāngyīwùtāng方出《外台》卷三,名见《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五:方名:青...

木防己汤

拼音:mùfángjǐtāng英文:概述:木防己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六首。《金匮要略方论》方...

更多用到中药木豆的方剂

用到中药木豆的中成药 木瓜丸

010年版)记载有此中成药的药典标准。主要成分为木瓜、当归、川芎、白芷、威灵仙、狗脊(制)、牛膝、...

肉蔻五味丸

粒重2g。肉蔻五味丸的主要成份:肉豆蔻、土木香、木香、广枣、荜茇。肉蔻五味丸的功能主治:用于心烦失...

祖卡木颗粒

主要成份:山柰、睡莲花、薄荷、大枣、洋甘菊、破布木果、甘草、蜀葵子、大黄、**壳。祖卡木颗粒的功能...

二十五味余甘子散

g翼首草40g红花65g降香100g藏茜草60g木香马兜铃30g紫草茸50g石斛50g藏紫草75g...

二十五味寒水石散

(制)200g天竺黄20g豆蔻10g诃子30g藏木香20g石榴子10g木瓜20g巴夏嘎20g绿绒蒿...

更多用到中药木豆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木豆 《医说》:[卷十小儿]疮疹有表里症

里症其疮皮不薄如赤根白头渐渐赤肿而有脓瘥迟者谓之木豆此里症发于脏也其疮皮薄如水泡破即易干者谓之水豆此...

《普济方》:[卷一百七十四积聚门]鱼瘕

)蓬术(醋浸)枳壳(去瓤麸炒)川楝子(香(二钱)木豆三棱枳壳蓬术一半为衣)上为细末。除朱砂外。生姜研...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生半夏各一两,甘草、生川乌、生南星、生白附子、木香各五钱,全蝎二两,每五钱,姜十片煎服。治中风痰...

《黄帝素问直解》:[卷之七]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三篇

以明六元正纪之义。岐伯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气,金木水火土营运之数,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

《黄帝素问直解》:[卷之七]五常政大论第七十二篇

关于“中草药:威灵仙的功效与作用”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wzjinhao]投稿,不代表金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zjinhao.cn/zlan/202507-5162.html

(19)
wzjinhao的头像wzjinhao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wzjinhao的头像
    wzjinhao 2025年07月20日

    我是金豪号的签约作者“wzjinhao”

  • wzjinhao
    wzjinhao 2025年07月2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中草药:威灵仙的功效与作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草药:威灵仙的功效与作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wzjinhao
    用户072002 2025年07月20日

    文章不错《中草药:威灵仙的功效与作用》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