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采摘期能浇水么

网上有关“枣树采摘期能浇水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枣树采摘期能浇水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冬枣栽培在种植业中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自冬枣树萌芽至果实成熟,需要许多管理技术。现以华北地区冬枣树的管理技术为基础,将冬枣采摘前后的管理技术简述如下。

1 冬枣成熟到采收前

9月下旬后,华北地区的冬枣就陆续进入白熟期,之后陆续发红成熟,10月中旬前后采摘完毕。

1.1划锄松土适时保墒

及时划锄松土,使枣园土壤保持适宜的墒情,是提高后期冬枣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一般枣园都要及时划锄松土,增强根系吸收水分中矿物质养分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冬枣品质。枣园土壤墒情特别差的地块,仍需要及时浇小水1次。

1.2防止风雨危害

冬枣进入成熟期至采前这段时间,如果遇到大风大雨,常常造成落枣,严重年份甚至造成绝产绝收,故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减少风雨危害;对结果较多的冬枣树,进一步做好架杆固定工作,对结果较多的骨干枝或大枝组,通过拉枝、撑枝等措施,加强树体固定,减少大风造成的落枣。

1.3采前病害防治

冬枣进入成熟期至采前这段时间发生的病害主要有轮纹病、软腐病、黑斑病、缩果病等。雨水大的年份,在白熟期还有裂果现象出现(南方枣区比较严重),这一时期一般不应用化学农药防治病害。发生病害的枣园,应及早摘除树上的病果,捡拾落地僵果,扫除地面的病叶、落叶,减少病菌相互侵染的机会。

病害特别重的枣园可考虑使用以生物制剂为主的无公害农药。有关无公害农药方面的内容,详见《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一文(2006《特种经济动植物》)。

对于后期冬枣裂果病的防治,根据多年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保持适宜的土壤墒情是预防裂果的关键。主要技术措施就是及时划锄保墒;若土壤墒情差,应该及时浇水。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降雨会引起程度不同的后期裂果,但是浇水不会出现上述现象。这一点,请枣农朋友们注意,浇水不要担心裂果问题。

雨水大的年份或南方枣区,也可根据自己枣园的情况,在冬枣白熟前25天选用“枣果防裂防烂剂”预防。方法:用“枣果防裂防烂剂”1支直接兑水25kg全树喷施,直到树叶滴水为限;1周后再重复喷1次。

1.4适时采摘确保冬枣品质

为保证冬枣的风味和商品价值,一定要做到适时采收,不要过早采摘。具体的采摘时间要根据采摘目的合理确定:直接在市场销售的冬枣,最好在半红期适时采收;准备进行贮藏保鲜的冬枣,可适当提前,在白熟后期至全枣有1/3左右发红时采摘。

为延长贮藏时间、提高贮藏质量,提倡带果柄采摘;分级采摘,减少采后分选环节,减轻冬枣磕碰,提高采摘质量;并尽量做到随采摘、随运输,及时上市或入库。

2 冬枣采收后至冬前

2.1病虫防治,减少越冬虫基数

冬枣落叶以后,拣拾桃小虫果和落地僵果,清扫枯枝落叶,剪除病虫害死枝,集中烧毁或深埋。在11月中旬左右,对全树喷1次50的石硫合剂,树下喷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灭部分越冬的红蜘蛛和病源菌。在土壤封冻前,对树干和主枝用涂白剂进行涂白,这样既可防冻,又可杀死部分越冬害虫。

2.2土壤的施肥管理

2.2.1 加强土肥管理 定植后覆盖地膜,留出足够的林带,合理间作,及时中耕除草,松土保墒。按照施足底肥、分期追肥、定期喷肥的原则实施,基肥宜在新梢停止生长、采果后,即在10月下旬施入为好。基肥施用量:一般幼龄树株施厩肥20kg左右或饼肥2kg,成龄结果树施厩肥50kg或饼肥3~4kg。

追肥重点抓好3个环节。萌芽前:4月上旬,因树合理追施氮、磷、钾肥。花前追肥:6月上旬,以追施氮肥为主。枣果膨大肥:7月上旬,以追施磷、钾肥为主。另外,自6月上旬至10月中旬,每隔15天喷1次叶面肥,即叶面喷施0.3%的尿素或0.3%磷酸二氢钾、0.4%硼酸溶液等。总之,冬枣品种需肥较多,但春季养分太充足会促进枣头及枝叶生长过快影响花期坐果。控制土壤施肥是促进花期坐果的有效措施。

秋季多施有机肥和磷肥;春季尽量不施肥,特别是不宜施氮肥;幼果期重施肥;幼果期后根据需要可继续追肥。

秋季收获后及时施肥,结果树每株施有机肥50kg以上、普通磷肥25kg左右或10%以上的三元复合肥2~2.5kg。

2.2.2 普施基肥,增强枣园土壤的后劲,保证来年丰收冬枣采收后要尽早普施基肥,施基肥要以有机肥料为主,同时补充适量的速效化肥,特别是磷肥。

采前贮备好有机肥料,为采后及早施肥打好基础。有机肥料一般有圈粪和鸡粪等畜禽肥料。贮备鸡粪等家禽肥料时,最好先晾晒,然后发酵、腐熟。贮备圈粪时,可直接进行堆积或沤制,腐熟好。

结果大树每株可施有机肥50kg,左右或更多,将过磷酸钙25kg左右(或氮钾复合肥1.5~2kg)拌到有机肥料内施入。枣园比较贫瘠的,还要补充适量的速效氮肥。结合施肥,耕翻枣园土壤,同时拣出越冬虫蛹。

3 适时灌溉保持土壤墒情

有灌溉条件的冬枣园,施肥后可根据土壤墒情进行适时灌溉;灌溉后及时进行划锄保墒,确保安全越冬。若施肥时墒情较好,也可暂时不浇水,待大地封冻前浇1次封冻水即可。

初中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枣树坐果率较低,管理不善易发生开花多而结果少的现象。枣树萌芽较晚,开花、坐果都集中在夏季。因此,若想获得高产稳产,必须根据枣树的生物学特性在夏季对其科学管理。

一、土肥水管理

中耕除草:为使枣树生长良好,夏季应及时追肥、灌水,雨后进行中耕除草2~3次,以保持树下土壤疏松,不生杂草。

叶面喷肥:花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喷一次硼砂,浓度为0.3%,亦可喷赤霉素溶液,浓度为10~一15 ppm,均能提高坐果率。从7月上旬至8月下旬,每隔15天喷一次0.3%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溶液,能防止落果,增加果重,提高品质。

追肥:7月上旬,成龄大树株施硫酸铵(或碳酸氢铵)0.5~1公斤、过磷酸钙2~3公斤。施肥方法可采用穴状施肥、环状沟施或放射状沟施。穴状施肥一般根据树冠大小,每株挖8~10个深、长、宽各20厘米的坑,将化肥撒入坑中,用土填平,并做好树盘。环状沟施沿着树冠投影挖宽、深各30厘米环状沟,把肥料撒入沟内,与土充分混合,然后把沟填平,在沟外缘做一树盘,以备浇水。放射状沟施是以树干为中心,距树干约50厘米,向四周延伸开4~6条深、宽各20~40厘米的放射沟。近干处浅,越远越深。肥料撒入后与土充分混合,填平并做好树盘。此期追肥可减少落果,加速果实生长,提高品质,增加果实含糖量。

灌水:枣树在生长期内需要充足的水分,尤其是开花和果实发育期,一定要把水灌好。值得注意的是花期浇水不能太大,以使根系分布层含水量达到田间含水量的70%为宜。干旱年份可采用小水勤浇的方法,效果也很好。

二、夏季修剪

夏季修剪是枣树栽培中一项很重要的技术措施,可大幅度提高坐果率。夏季修剪主要有:

摘心:在6月上旬至中旬,对骨干枝和大型结果枝组以外的所有当年生枣头进行摘心,以控制其生长,促发二次枝,增加枣股数量。可依据枝条方向确定摘心程度,空间大的可留5~6个二次枝,空间小的可留3~4个二次枝,以增加内膛结果的枝组,当年结果,甚至创造二次结果条件。

抹芽:抹除主干、骨干枝上萌发的没用萌芽。

疏枝:春夏季节从枣股上发出的新枝或从枣头基部萌发的徒长枝,以及其它交叉枝、密生枝等如无利用价值,要在枝条尚未木质化时疏掉,以减少营养消耗,改善光照条件,促进坐果。

开甲:开甲一般在6月中旬进行。

三、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6月上旬喷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防治枣粉蚧、桃天蛾、枣黏虫、枣步曲。6月下旬50%辛硫磷乳剂200倍液,防治枣黏虫、日本龟蜡蚧、桃小食心虫。7月下旬和8月中、下旬各喷一次1∶2∶200波尔多液+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防治枣锈病、刺蛾类、桃小食心虫、炭疽病

综合实践:春节民俗

一、活动背景

节日是一种文化现象,春节更是如此。春节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语境下,是最隆重的节日。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与宗教、祭祀、庆典、聚会等相联。传统的春节,有关于“年”兽、万年创建历法、熬年守岁、贴春联、赏冰灯等各种传说;有扫尘、春联、门画、倒贴“福”字、守岁、爆竹、拜年、看大戏、闹元宵等习俗;有腊八粥、年糕、饺子、元宵、春饼等食俗;还有大年初一不扫地、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万事如意等风俗……

春节文化历经几千年,质是不变的,这个质就是源于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春节文化的魅力,使春节成为最有凝聚力的节日。每当春节来临,背井离乡的游子都纷纷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每年一度上亿人次的“春运”高潮,说明了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与春节相关的年俗,早已由一种礼仪渐变为一种打在每个中国人身上的烙印、一种融入每个中国人血脉的习惯、一种浸入每个中国人骨髓的文化因子。

二、活动目的:

了解春节的习俗

了解春节的由来

了解春节的各地民族习惯

三、活动形式

1、了解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每一个华夏儿女最期盼的日子。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与新年有关的知识,从形式上的过新年到走近新年、研究新年,进而了解春节的由来、礼节及相关习俗。

2、到超市、饰品屋、节日礼品屋等进行参观、调查、访问,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并根据资料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有关各地民族春节的信息。培养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汇总和应用的能力。

4、能清晰的说出自己的研究所得和感受,能以一定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四、活动过程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联系有关人员讲授春节的神话起源、习俗等相关知识;

2、准备一些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春节的知识(来源包括图书、网上)。

3、学生准备各种资料(包括小故事、等)

4、准备好外出活动所需的一些设备,如相机等

第一阶段:确定活动主题 ,分组制定计划

1、通过开题课,学生讨论得出研究的总课题《春节民俗》以及研究的3个主题:“春节的由来”、“春节的习俗”、“春节的各地文化”。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主题自由组合,分配好人员,选好各个小组长。然后由组长带领,明确活动目标、任务和要求,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

1、按小组开展调查、访问、收集、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分析调查结果并对活动所获得的资料认真做好记录。由各组组长负责分工完成(访问方式有:实地访问、电话访问等形式,对象适度含盖老、中、青三个年龄阶段,组员根据访问的情况做好记录)

2、集中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组讨论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和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等。根据活动的体验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吸取教训,调整方法。

3、整理信息,形成观点。

春节由来:

春节的传说

据介绍,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各地民族文化

藏族

藏族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举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彝族

彝族根据彝历选定年节。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足。

壮族

壮族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布依族

布依族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满族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侗族

侗族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白族

云南白族人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都在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愿允爱情了。

土家族

春节期间,土家族人民要举行隆重的摆手舞会。摆手舞会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70多个舞蹈动作,节奏鲜明,动作优美,舞姿朴实,情调健康,不用道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傣族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谷雨开始那天定为“泼水节”。在三四天的节日里,人们相互泼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陈年旧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

黎族

居住在海南岛上的黎族人,每逢春节到来,家家户户都要宰猪杀鸡,摆上丰盛的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年饭”;席间全家还要欢唱“贺年歌”。初一、初二、全村青壮年男子,还要举行一次“春节围猎”。这一天的猎物全村共享。有趣的是在分猎物时,先将全部猎物的一半发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平分。孕妇可分得两分,过路人恰巧相遇,也可分得一份。

傈僳族

傈僳族称年节为“盍什”,他们大都做籼米粑、糯米粑和酿水酒,把第一臼舂出的粑粑放少许在桃、李等果树上,祝愿来年硕果累累。云南怒江地区的傈僳族人民,先要给耕牛喂食盐,以表示尊敬耕牛的劳动。青年男女喜欢举行春节打靶比赛。姑娘们把绣好的荷包吊在竹竿上,荷包左右摇动,请小伙子们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美酒作为奖品送到谁的嘴边。

拉祜族

除夕晚上,拉祜族同胞全家人都要沐浴清身,做好翌日的食物。在食物中,特别重视糯米粑粑,除食用外,总要给牛吃一点,关在犁、锄、砍刀等农具上摆上一点,以酬其一年来与主人合作,祝愿新的一年里创造更多的财富。

达斡尔族

居住在东北嫩江两岸的达斡尔族人,农历正月初一早上,男女青年梳妆打扮,先向长辈请安、敬酒、行礼,然后逐户拜年,每家都准备有蒸糕,拜年的人一进门就抢吃蒸糕,据说吃了之后,生产和生活都能“年年高”。

仫佬族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仫佬族的村村寨寨,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几十人、几百人,乃至几千人聚会在山坡上或赛场里唱山歌,尽情歌唱劳动、生活和爱情。

独龙族

独龙族唯一的节日就是先在冬腊月的“卡雀哇”节。最隆重的仪式是牛祭天。这天,族长把牛拴在广场中央的木桩上。由青年妇女将链珠挂在牛角上,接着,一位勇猛强壮的小伙子,手持锋利的竹矛,向牛腋部刺去,直到将牛刺倒死去。此刻,人们就跳起“牛锅庄”舞,然后分吃牛肉。

鄂伦春族

在东北的鄂伦春族人,春节早晨,先在家族中依辈份大小斟酒,幼者给长者叩头,平辈则互相请安,初二、初三进行赛马。正月十五美味佳肴。正月十六的早上,要进行相互抹黑脸的活动。青年人给老年人抹黑时要先叩头。

赫哲族

赫哲族的赫哲语“春节”音译为“佛额什克斯”,即大年除夕之意。人们穿上在帽耳、衣领、袖口、裤腿、围裙、鞋面上绣着美丽的花纹、几何图案和花鸟等花边的兽皮等服装。在年节里,一般人家要做“吐火宴”,或用一种野生果“稠李子”制作成饼子,同时摆满鱼、兽类肉等食品。对待贵客,则用杀活鱼,或把鱼条烤熟,用这种“塔拉哈”招待。

基诺族

春节到来,聚居于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口嚼槟榔的老翁扬头打钹,戴大尖帽的老妪低首鸣锣,由周巴(寨父)最先把鼓敲响,男女青年围成一圈徒手跳舞。

高山族

高山族的人们在春节里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欢聚在村边寨头畅饮美酒,并在乐器伴奏下尽情歌舞。有的村寨还举行叉鱼比赛,开展背篓球竿球等体育活动

春节习俗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展示成果,交流分享,组织评价。在老师指导下,各个小组的成员根据活动中获得的信息作进一步的筛选和整理,形成共识,以书面形式上交调查报告,并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各个小组成员以不同的方式向同学分享展示自己的成果。最后老师和同学共同评价这次的活动。

4、活动成果展示:

1、学生说活动感受

2、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如:

春节的来历

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各地文化

五、活动结果

通过本次活动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春节文化,领略中国文化魅力,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节日,春节。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学会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的互动能力,增进同学间的感情。

关于“枣树采摘期能浇水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wzjinhao]投稿,不代表金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zjinhao.cn/zlan/202507-8365.html

(20)
wzjinhao的头像wzjinhao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wzjinhao的头像
    wzjinhao 2025年07月28日

    我是金豪号的签约作者“wzjinhao”

  • wzjinhao
    wzjinhao 2025年07月28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枣树采摘期能浇水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枣树采摘期能浇水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冬枣栽培在种植...

  • wzjinhao
    用户072804 2025年07月28日

    文章不错《枣树采摘期能浇水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