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黑龙江哈尔滨市阿城区 位于哪个省哪个市”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黑龙江哈尔滨市阿城区 位于哪个省哪个市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属于:黑龙江哈尔滨市阿城区
阿城区位于黑龙江省南部。东北以蜚克图河、舍利河为界与宾县相邻,东南与尚志市接壤,西南与五常市毗连,西与双城市为邻,西北与哈尔滨市区连接,北至松花江南沿,与呼兰区隔江相望。
区人民0驻民权大街,邮编:150300。代码:230112。区号:0451。拼音:Acheng Qu。
行政区划
阿城区辖5个街道、9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和平街道、胜利街道、通城街道、河东街道、阿什河街道、玉泉镇、蜚克图镇、亚沟镇、交界镇、小岭镇、平山镇、松峰山镇、新华镇、双丰镇、杨树乡、舍利乡、料甸满族乡、红星乡、大岭乡。
历史沿革
2006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6]73号):同意将阿城市永源镇、巨源镇划归哈尔滨市道外区管辖。同意撤销阿城市,设立哈尔滨市阿城区。以原阿城市(不包括永源镇、巨源镇)的行政区域为阿城区的行政区域。阿城区人民0驻民权大街。
乡镇简介
地图
相关链接:当地0网站
阿城市(2006年撤市设区)
概况阿城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东经126°42′00"-127°39′00",北纬45°12 ′00"。东北以蜚克图河、舍利河为界与宾县相邻,东南与尚志市接壤,西南与五常市毗连,西与双城市为邻,西北与哈尔滨市区连接,北至松花江南沿,与呼兰县(今呼兰区)隔江相望。南北长的最大距离约为84千米;东西宽的最大距离约为75千米。总面积2770平方千米,其中其中市区面积56.54平方千米。总人口65万人(2004年),其中非农业人口24.6万。
市人民0驻民权大街,邮编:150300。代码:230181。区号:0451。拼音:Acheng Shi。
为半山区,地势东高西低。
行政区划阿城市辖5个街道、11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和平街道、胜利街道、通城街道、河东街道、阿什河街道、玉泉镇、永源镇、蜚克图镇、亚沟镇、交界镇、小岭镇、平山镇、松峰山镇、巨源镇、新华镇、双丰镇、杨树乡、舍利乡、料甸满族乡、红星乡、大岭乡。
历史沿革
阿城,为“阿勒楚喀城”的简称,以城东之阿勒楚喀河(今阿什河)得名。阿勒楚喀河,《金史》作“按出虎”,女真语“金子”之意。是金朝的发祥地,金朝早期(1115—1153 年)的都城建于今阿城市区(原阿城镇)南2公里的白城。清初属宁古塔将军辖区。1725年2 月(清雍正二年十二月),宁古塔将军奏准于金上京会宁府故址设置拉林阿勒楚喀协领1729 年(清雍正七年),协领衙门移驻新城(今阿城市市区),仍名阿勒楚喀城。1761年(清乾隆二十六年),将拉林阿勒楚喀副都统1员移驻阿勒楚喀城。1881年(清光绪七年),于阿勒楚喀副都统辖区东北境苇子沟设置宾州厅。1909年6月2日(清宣统元年四月十五日),裁撤阿勒楚喀副都统。同年9月(清宣统元年八月),奏准设置阿城县,驻阿勒楚喀城,隶属滨江关道(后改为西北路道)。设治委员谭鸿佑于1910年1月7日(清宣统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抵阿城县任所,启用关防,到任视事。中华民国成立后,1914年6月公布《各省所属道区域表》,阿城县隶属滨江道。1929年2月裁撤道区,阿城县由吉林省直辖。总人口24万,时为三等县。东北沦陷后,初隶吉林省,1934年12月划归滨江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哈东专区。1947年8月哈东专区撤销后,由松江省直辖。1951年全县总人口26.1万人,为丙等县。1953年6月29日,松江省0批准,将第六区的双恒等9个村和第五区的勤劳等两个村,共11个村划归哈尔滨市管辖。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后,由黑龙江省直辖。1 958年8月,划归哈尔滨市领导。1965年6月,划归松花江专区管辖。1983年9月,划归哈尔滨市领导。1987年2月2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阿城县,设立阿城市(县级),以原阿城县的行政区域为阿城市的行政区域。省人民0决定,阿城市由哈尔滨市代管。
1992年,阿城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松嫩平原东缘。西与哈尔滨市和双城市为邻,南与五常县毗连,东与尚志市接壤,东北与宾县以蜚克图河分界,北与呼兰县隔江相望。全市总面积27 40平方公里。全市共辖4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11个乡。1992年末全市总人口62.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3万人,占32.5%;满、回、朝鲜、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8万余人,约占总人口的14 .5%。阿城市区(原阿城镇)建城始于1729年(清雍正七年),距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到 20世纪80年代末期,建成区面积为12.2平方公里,总人口14万人。市0驻地市区民权大街东段路北。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阿城地名,是“阿勒楚喀城”的简称。在本县沿革0。现的“安车骨”“安出虎”以及“阿勒楚喀”均为满语,即“黄金”的意思。清雍正三年(1725年)于此筑城后,便称之为阿勒楚喀城,后至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设县治时,遂取名为阿城,沿用至今。
此地汉代为挹娄的属地;隋代为安车骨部所据(即__七部之一);唐渤海时代是粟末__居住的地方,称之为海古勒地;辽末,女真族完颜部居住在海古勒水(阿什河支流海沟水),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了金帝国。金代阿什河称安出虎水。金代前期首都——上京会宁府遗址在本县境内,俗称白城遗址。放金代此地属上京会宁府地;元为水达达路;明置阿实卫,以河水为名(即阿勒楚喀,快读音为阿什河);清雍正三年(1725年)筑阿勒楚喀城,四年(1726年)设副都统衙门,统管左右两翼,并各设协领官一名,分别治理地方一切民刑兵马等事。光绪八年(1882年)经驻吉林将军铭安奏准开放荒地,并设宾州厅管理民事,逐之将阿勒楚喀衙门管辖的民籍事务划归宾州厅管理;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行省制,裁撤副部统衙门,三十四年(1908年)设县治,改为阿城县,民国三年(1914年)六月划属吉林省滨江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辖,阿城县直属吉林省,为三等县。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公布了省公署官制,确立东北为五省,阿城县隶属吉林省为乙类县;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东北划为十四省,阿城划属滨江省所辖,在此以后的历次地方行政机构改革中,阿城县均隶属滨江省。直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将伪省合并为九省,阿城县划属松江省所辖。全国解放后恢复东三省,本县又划归黑龙江省所辖。
雍正七年,协领衙门移驻新城即今阿城,新城名阿勒楚喀。宣统元年,裁撤副都统衙门,设阿城县,县名由阿勒楚喀城简化阿城。
1987年2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函[1987]85号),撤销阿城县,设立阿城市(县级)。以原阿城县的行政区域为阿城市的行政区域。
链接:《阿城县志·历史沿革》
1987年11月,阿城撤县建市,将原阿城镇撤消,成立四个街道办事处。
2000年,阿城市辖4个街道、11个镇、7个乡、1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63889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和平街道 74231 胜利街道 70051 通城街道 27601 河东街道 28616 玉泉镇 38143 永源镇 35444 蜚克图镇 22150 亚沟镇 19255 交界镇 19939 小岭镇 26120 平山镇 25132 松峰山镇 12456 巨源镇 25399 新华镇 19709 双丰镇 26339 阿什河乡 38026 杨树乡 28769 利新乡 11692 舍利乡 21271 料甸满族乡 24874 红星乡 15160 大岭乡 13866 新乡乡 14651
2002年,撤销阿什河乡改设街道办事处,利新乡并入新华镇、新乡乡并入料甸乡;全市212个行政村撤并为126个。
乡镇简介(资料截止时间不详)
胜利街道 位于市区南部,南北长1.5千米,东西宽2.5千米。人口31280户、82000人。辖15个社区:祥泰、南市、东关、文庙、庆云、四中、清真、礼中、源发、台安、长安、卫南、诚信、联合、七_三。
通城街道 位于阿城市区东部,阿什河西岸,北与阿什河乡城郊村接壤,南连胜利街,西临和平街,东与河东街隔河相望。南北长4千米,东西宽2_2千米。辖9个社区。
和平街道
河东街道
阿什河街道 11个村:南城村、白城村、新城村、双城村、城郊村、和平村、东环村、城乡村、平安村、城建村、民合村。
巨源镇 位于阿城正北60千米处,距哈市30千米。全镇总面积210平方千米,辖七个行政村,54个自然屯,总人口28400人,其中农业人口27720人。
永源镇 位于阿城市北约45千米处,距哈尔滨市区约有20千米。南与蜚克镇交界,北与巨源镇相接,东隔蜚克图河与宾县永和乡西与哈市香坊区向阳乡和太平区民主乡相连。地理座标为东经127_08′,北纬45_47′。辖11个行政村,87个自然屯,人口约4.2万人。
新华镇 位于阿城市西部。南与阿城市杨树乡相接,东与舍利乡相连,北与料甸乡和哈尔滨市香坊区城高子镇毗邻。总面积147平方千米,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3.4万人。
双丰镇 位于阿城市南端,总面积127平方千米,辖9个行政村,127个村民小组,村民6994户,27341人。
蜚克图镇
玉泉镇 位于哈尔滨市东南50千米的玉泉河畔。总面积153.8平方千米,下辖4个行政村、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7万人,其中镇区人口3.7万人。原名二层甸子,1931年因其境内发现洁如晶、透而明、爽口微甜的泉水而易名玉泉。1956年2月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首批建制镇。
亚沟镇 位于阿城市东南9.5千米,东与玉泉镇接壤,南与交界镇相邻,西与双丰镇、阿什河相望,北靠大岭乡,地理座标为东经126度25分,北纬45度31分。镇内东西长9.5千米,南北宽8千米,总面积为76.03平方千米。金代,金上京会宁府曾在亚沟的大岳沟屯设岳希卫,宣统元年(1909年),设阿城县治,本地区隶属吉林省阿城县七甲五区,五区设在大岳沟屯。伪满洲国时期,本地区隶第五区二层甸子(玉泉)警察署,后归保甲事务所,玉泉村公所管辖。解放战争时期,本地区隶属玉泉区。1956年成立亚沟乡人民0。1958年撤乡归玉泉人民公社管辖,1964年3月从玉泉分出成立亚沟人民公社。1985年亚沟被批准为建制镇。现有7个行政村、52个村民组、34个自然屯、1个街道办事处、5个居民委。全镇总人口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5万人。
交界镇 位于阿城市东南,距市区31千米。东邻小岭镇,南面和西面分别与五常市隔河相望,北面与东北面与亚沟镇和玉泉镇接壤,镇域呈南北狭长形。全镇总面积136平方千米,辖6个行政村,54个自然屯,2个街道办事处,5个居民委,总人口20098人,其中农业人口13900人。
小岭镇 位于阿城市东南39千米处,与省城哈尔滨市相距69千米。总面积157平方千米,4个行政村,11个居民委,48个自然屯,总人口3万人。
平山镇 距哈市75千米,位于阿城市东南部,与宾县、五常、尚志接壤,辖6个行政村,28640人,46个自然屯。镇区有居民13980人。
松峰山镇 位于阿城市东南59千米处的阿什河上游,东与尚志市的帽儿山镇为邻,西与本市的红星乡相连;南与平山镇接壤;北与宾县松江镇毗邻。幅员面积365平方千米,其中森林面积332平方千米。辖5个行政村(李店村、松峰村、新明村、中和村、山河村)、18个自然屯、1个街道办事处。2000年底,全镇总人口11232人,其中农业人口9336人;总户数3500户,农业户2666户。
红星乡 位于阿城市东部,东邻宾县英杰乡,南邻阿城市大岭乡,西邻黑龙江省阿城市原种场,北邻阿城市料甸满族乡和蜚克图镇。乡人民0位于阿城市东北12千米处,全乡总辖面积150.48平方千米,总人口16003人。全乡共有5个行政村,38个自然屯,54个村民小组。
舍利乡 位于阿城市西北部近郊,距哈尔滨市24千米。全乡总辖面积102平方千米,辖6个行政村,46个自然屯,7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274人,其中农业人员19991人。
杨树乡 乡0大院搬迁
大岭乡 位于阿城市东,北纬45°31′东经127°07′处,北靠红星乡,南临玉泉镇和亚沟镇,西接阿城原种场,东连宾县和本市松峰山镇。南北宽10千米,东西长50千米,全乡总面积200平方千米。富兴村新立屯为乡0所在地,距阿城市10千米。总人口3911户、15152人。辖6个行政村,其中鲜丰村为少数民族村;全乡46个自然屯,53个村民组。境域在清朝晚期隶属宾州府宾庆区,民国时期隶属阿城县料甸子保,伪满时期隶属阿城县达子营村。1942年达子营村公所迁至现在的大岭乡于家店屯。1945年土改时改村为区,达子营区0设在岭西村高白毛子旧宅院,1950年达子营区改为阿城县第十区。1956年第十区划分为红星乡、海兴乡、大岭乡、隆兴乡。划乡时大岭乡包括大岭村、富兴村、永兴村和海兴村的大郭家店,大岭乡0设在富兴村新立屯。1958年人民公社化,大岭、隆兴两乡合并成立大岭人民公社。1960年红星、大岭两个公社合并为大岭人民公社。1962年以地理南北道为界线重新设立红星人民公社、大岭人民公社。1983年9月撤销大岭人民公社,建立阿城市大岭乡人民0。
料甸满族乡 位于阿城市东北10千米处,与哈尔滨相距34千米,东南和红星乡毗邻,东北与永源镇的三门王家相连,北与蜚克图镇、哈尔滨市郊向阳乡毗邻,面积190平方千米,辖15个行政村,人口46000
2019年3月,水利部公布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阿城区 榜上有名。
2019年1月3日,农业农村部认定阿城区 为全国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8年2月22日,阿城区 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6年12月7日,阿城区 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5年3月10日,阿城区 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钦南区简介及详细资料
四塘镇位于百色市东南部15公里,东南与田阳县头塘镇、百锋乡接壤,西靠百色市那毕乡,北依永乐乡、百兰乡。辖7个村民委员会,46个自然屯,95个村民小组。有3650户,人口15161人。耕地面积35367亩,水果面积36362亩,主要生产甘蔗、芒果、荔枝、龙眼等水果。平百二级公路穿镇而过,右江河流经镇的腹地,水路达20公里,南昆铁路通过镇的背部,水陆交通极为便通道必径之地。
四塘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物产十分丰富,历来是百色农副产品重要产地和集散地,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潜力大。大力发展名特水果和商品菜生产,打出一批具有四塘特色的名牌产品。重点抓好荔枝、香蕉、芒果、龙眼、菠萝等亚热带名特优水果的生产。全镇水果面积发展到6万亩,人均水果面积超过4亩。完成10000亩香蕉种植,镇成为全市最大的香蕉生产基地。抓好中低产果圆改造,完成芒果改良2.5万亩。实施"名牌精品"战略,抓好"富联苦瓜"、"佳明荔枝"。"保安芒果"、"四塘菠萝"等名牌产品的生产。大力发展板栗、竹子、松树等产业,加大发展畜牧业水产业,加强生态镇建设,以沼气池建设为纽带,促进养殖业,带动种植业,全镇年出栏生猪达2.5万头。发展优质水产和家禽,使全镇种养业品种良种覆盖率达85%以上。
历史沿革钦南区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先秦时期,属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归属秦设象郡所辖。汉朝至晋朝时期,钦州属交州合浦郡,南朝末元嘉设末寿郡,这是钦州的最早建制。梁代设安州。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易名钦州,取"钦顺之义"。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宁越郡为钦州总管府,元改为钦州路,明初改为钦州府,民国年间改为钦县,属广东省钦廉专署所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东省设钦廉行政专员公署,1951年改隶广西省,1955年复隶广东省,曾一度合并到湛江专区。1965年7月再隶广西壮族自治区,改为钦州地区行政专员公署,下辖上思、防城、钦州、灵山、浦北、合浦、北海七个县市。1983年10月划出北海市。1985年,防城港从防城县分出,成立自治区辖防城港管理区。1987年7月划出合浦县归北海市管辖。1994年6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钦州地区,设立地级钦州市。
海滨1994年6月28日由钦州市析出成立钦南区。1997年1月,钦州港经济开发区成立并从钦南区析出。2001年,丽光华侨农场划入钦南区。2003年9月撤销钦城管理区,并归钦南区。
行政区划钦南区辖4个街道、12个镇,共有22个居委会、142个村委会,1976个村民小组。
钦南区行政区划
乡镇
面积(k㎡)
人口
下辖村庄
向阳街道
9.8
3.6万
沙坡、永福、新兴、城中南4个社区。
水东街道
17.8
2.5万
东南、五里桥、小江、山塘4个社区。
文峰街道
7.1
4.8万
东风、江滨、中山、三宣堂、文昌、新隆6个社区。
南珠街道
16
5.4万
城西、北营、白水塘、高岭4个社区。
沙埠镇
145.5
2.6万
高岭社区;大石古、下南山、大岭、沙寮、油路、桥坪、海棠、沙埠、田寮、分界、坭桥、望埠、平银、油埠、明天移民新村15个村委会。
康熙岭镇
89.2
3.6万
傍钦、高沙、西围、新平、诗家、白鸡、板坪、横山、长坡、团和、新营、新南12个村委会。
黄屋屯镇
226.7
3.8万
黄屋屯镇社区委会;一屯西、一屯安、一屯胜、一屯利、加其、一屯北、大冲、一屯光、一屯南、金竹、圩埠、田寮、塘营、一屯显、西显、料连16个村委会。
尖山镇
831.9万
尖山镇村委会;西沟、黄波豕、谷仓、九鸦、黎头咀、排榜6个村委会。
大番坡镇133.76
1.4万
沙坡、葵子、大番坡、青龙、板桥、大窝口、六村、深坪、茅坡、辣椒槌、亚路江、水井坑12个村委会。
龙门港镇 11.9 0.8万 东村、南村、西村、北村、果子山5个村委会。 久隆镇 222.92 2.8万 久隆镇社区;久隆、黎屋、沙田、丁屋、高桥、水铺、新明、平新、那庆、白鹤、青草、大岭、高明、新圩、石安、细岭头、荷木17个村委会。 东场镇 178.1 1.4万 关塘、六加、高塘、东场、英窝、白木、上寮7个村委会。 那丽镇 220.08 3.7万 那丽镇社区;那丽、充包、殿艮、芦荻竹、嫦娥垌、马鞍岭、崩塘、那雾塘、土地田、三兜竹10个村委会。 那彭镇 291.38 3.2万 那彭镇社区;那彭、担坳、那蒟、白沙、六湖、彭新、清湖、那勉、凤凰岗、那里、后立、英学、屋背13个村委会。 那思镇 244.76 2.1万 合江、禄宦塘、米子、那京、那思、塘底、定蒙、茶蓝垌、牛寮水、扁陂10个村委会。(钦南区行政区划及人口参考来源)
人口民族到2006年底,钦南区总人口56万人,汉族和壮族是钦南区的世居民族。
钦南区钦南区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位置
钦南区位于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中心位置,广西南部沿海。是一个集临海工业园区、滨海文化旅游胜地、广西沿海交通枢纽、大西南接海点等众多功能与优势于一身的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中心区。
区位优势
钦南区钦南区是钦州市的主城区,它位于广西南部沿海、北部湾的顶端是中国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广西与东协联系的"桥头堡"和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水陆交通枢纽。钦南区交通便捷,地域优势明显,使钦南区成为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城市经济、海洋经济、物流经济和旅游经济之地。
气候钦南区地处亚热带,受海洋性季风气候调节,气候温和,四季如春,钦南区气候属南亚热带气候,具有亚热带向热带过渡性质的海洋季风特点,年日照时数为1800小时左右,年平均气温21℃-23℃,年平均降雨量在1600毫米左右。
海岸线钦南区有8个镇地处沿海,海岸线长达520.8公里。
地貌钦南区三面环陆,南濒海洋,地势北高南低,属丘陵地貌类型,丘陵交错在山地平原台地之间,境内有全市最大的冲积平原--钦江三角洲。钦南区属滨海丘陵地带,地形低矮,起伏较缓。
自然资源 水资源钦南区内河流皆为中小河流,流量丰富,主要河流有钦江、茅岭江、大风江、丹竹江、白鹤江、关塘河等,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流量随雨季变化而变化。
矿产资源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锰、钛、石英砂、花岗岩、陶土等30多种,其中优质陶土储量达30多亿吨。
海洋资源钦南区钦州湾沿海海域辽阔,海洋生物丰富,盛产名贵的经济鱼类600多种,贝类500多种,甲壳类30多种,藻类10多种;有"海洋生态调节器"之称的红树林面积达3894公顷。
经济 综合2009年钦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1.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18.2%、21.3%。
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9.3亿元,增长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1.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7亿元,分别增长5.5%、13.4%和2.3%。
2011年实现财政收入3.4亿元,增长10.8%,其中税收收入2.8亿元,占财政收入的82.9%,税收比重比上年提升了7.5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支出11.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9.5%,增长41.7%。
钦南区2013年钦南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9.4亿元,同比增长14%,总量和增速排名第一;财政收入 5.4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税收收入4.3亿元,占财政收入的80%,税收比重排名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7.1亿元,同比增长41.3%,总量和增幅排名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2.4亿元,同比增长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3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排名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3.1亿美元,同比增长49%,增速排名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4444元,同比增长9.9%,总量和增速排名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8544元,同比增长12.6%,增速排名第一。
第一产业钦南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最佳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有力地增加了农民收入。2008年1-5月份,该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0526万元,同期增长2.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65元,同比增长15%。
农业生产2011年钦南区粮食总产量16.3万吨,圆满完成全年粮食种植任务。
2012年钦南区特色农业提升工程"有效推进,糖料蔗种植面积26.8万亩,2013年榨季进厂原料蔗90万吨,比上个榨季增加10万吨;全区无公害蔬菜基地达到10.6万亩。
2012年全区龟鳖养殖规模达1255吨,年产值15亿元,创造利润近7亿元;大蚝养殖15万亩,产量19.6万吨;无公害对虾养殖5.9万亩,产量3.5万吨;海鸭蛋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林业经济发展加快,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8万亩,占年度任务的116%;全区木材加工企业110家,年产值达到2.1亿元。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2.8亿元,增长5.7%。
第二产业钦南区已成为北部湾(广西)临海工业配套产业加工基地,已经形成了以制糖、制革、制药、制陶、食品加工、修造船、林浆纸为主的门类比较齐全的临港工业休系,产业格局已逐渐形成多元化,黎合江、大田、西郊等工业集中区已初具规模。
自动化生产2008年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给钦南区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2008年第一季度,该区4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9731万元,同期增长23.5%;
2012年钦南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达到103.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1亿元,增长41.2%。
2012年黎合江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五通",建成投产项目30个。广西明利化工产值突破10亿元,成为该区首个超10亿元企业。8家规模以下企业发展成为规模以上企业,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家,同比增加7家,亿元企业总数达到22家。
第三产业2008年1-6月,该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04%,增幅同比提高8.38个百分点。2008年6月份,该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51亿元,同比增长27.36%。
2012年钦南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9.4亿元,增长1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2.5亿元,增长17.6%。
2013年钦南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3亿元,同比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3.1亿美元,同比增长49%。
社会 城乡建设2012年钦南区城乡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完成那丽、黄屋屯、康熙岭等镇的总体规划,以及30个村庄规划的编制。
和谐塔2012年钦南区投入镇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900多万元,硬化城镇街道3230米,铺设下水道4975米,硬化村道99.1公里,名镇名村建设步伐加快,投入资金1068万元,完成兴犀大道改造、镇区街道铺设等项目建设。
民生2012年,钦南区投入各类民生保障资金11.5亿元,比上年增加4.2亿元。全年完成交通投资1亿元,建成村级水泥路94条,共237公里,全区147个行政村已有145个通水泥路,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
全年完成水利投资1.4亿元,除险加固小(二)型水库25座,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33个,解决了2万人饮水问题。
钦南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深入实施,累计竣工保障性住房230套,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如期完成。社会就业渠道不断拓宽,新增城镇就业5146人,帮助1150名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
科技2011年,钦南区科技进步成果显著,专利申报和授权取得突破,全年申报专利116项,获得专利授权86项。顺利通过全国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被列为"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区)"。
教育2011年,钦南区教育事业优先发展,13个校安工程项目全部竣工,累计完成投资2140万元。
2012年钦南区教育投入逐步加大,校舍安全和镇村幼稚园项目建设加快,"两基"成果得到巩固发展,义务教育教学质量位于全市前列。
交通钦南区形成了以钦州城区为中心,以海港、高等级公路、铁路、现代化电讯设施为骨架的海陆立体交通通信网路。
三娘湾旅游区钦南区内拥有南宁-钦州、钦州-防城、钦州-北海、黎塘-钦州、钦州-钦州港等五大铁路干线和桂海高速、钦防高速、钦陆一级、南北二级、钦港一级、沿海一级、钦犀二级等七条高等级公路,以及沙井港、龙门港、康熙港等一批海港码头。
政治钦南区人民 *** 领导(2012年)
黄光发 区长 胡治格 常务副区长 吴晓华 副区长 陈朝文 副区长 刘秀梅 副区长 黄济华 副区长 潘新峰 副区长 苏建华 副区长 许盛副 调研员 林恒副 调研员 旅游钦南区风景秀丽,拥有三娘湾、刘冯故居两个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另有平山岛、龙门群岛、麻蓝仙岛等。
平山岛坐落在钦州城的南面,四面环水,与市区一水相隔土地平坦,林丰草茂,临海的一面又突兀一座山峰,风光旖旎,景色秀丽。康熙岭标准海堤,全长三十多公里, 号称广西第一堤,俗称"海上长城"。
龙门群岛龙门群岛位于美丽茅尾海南端,距离钦州市区约25公里。主要景点有仙岛公园、七十二泾、茅尾海、龙门岛、亚公山、青菜头、绿岛、五马归槽等景点。是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胜地。
三娘湾三娘湾旅游区位于钦州市犀牛脚镇东南面,距钦州市区40公里,南临北部湾,背倚乌雷山。三娘湾自然风光优美、渔家风俗浓郁独特,海滩、海岛、海珍、海豚、海上森林、海洋文化等海洋旅游资源在这里富集,还有海上国宝(中华白海豚)。
龙门群岛该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先后获得"广西首届十佳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拥有"中华白海豚之乡"美称,是著名**《海霞》的外景拍摄地和中央电视台MTV《湾湾歌》和电视剧《海藤花》的拍摄基地。
冯宫保第冯宫保第又名冯子材故居,为晚清抗法名将冯子材退居时住所。座落于钦州城钦南区北白水塘村,建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占地面积64350平方米。居所坐南向北,砖木结构,包括三个小山丘,周围有墙坦。屋分三进,每进三栋,每栋三式,构成富有古风特色的"三排九"的建筑模式。建筑注重牢固实用,没有豪华的装饰,但质高艺精。还有宗庙、塔、宇、马厩、鱼塘、水井、花园、果园等附属建筑。院内东头立有碑林,字迹精湛清秀,笔势劲遒,自成一景。
冯子材故居 麻蓝岛钦州新八景之一的麻篮仙岛,包括钦南区犀水脚镇的麻篮岛和大环的范围。麻篮岛(又名麻篮头)是钦州湾上的一个海岛,发总面积29.5万平方米(含西北一片沙滩1.5万平方米),位于犀牛脚镇的西北面,所在地4.3公里,水从钦州港到该2海里,麻篮岛的外形酷似一个牛轭,呈现长弯形。该岛最宽处400米,最窄处200米,有一个面积8万平方米的小山,海拔21.8米。
名优特产钦南区著名的特产有坭兴陶、红边龟、海鸭蛋、瓜皮小吃、辣椒、火龙果等。
坭兴陶钦州坭兴陶
坭兴陶是钦南区最有特色、最富魅力的产品数千年古陶钦州坭兴陶。
坭兴陶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钦州坭兴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二十世纪初期,钦州坭兴陶两次荣获国际金奖。近百年来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家级展览会评比并获大奖40多项,其中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获万国博览会金牌奖,1930年在比利时获世界陶艺展览会金质奖。
海鸭蛋
海鸭蛋是钦州沿海滩涂养殖的"钦州麻鸭",麻鸭所产的"海蛋",比普通鸭蛋大,蛋黄颜色橙红,核黄素含量高,尤其是"绿壳蛋"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营养价值很高。
钦南青蟹
钦南青蟹,学名锯缘青蟹,是钦州市名贵的海产之一。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
钦南区石斑鱼
钦南区石斑鱼是钦州四大名贵海产之一。它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国内外市场上久负盛名,
钦南沿海常见的品种有宝石石斑鱼、六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青石斑鱼、纵带石斑鱼等。
历史名人冯子材
(1818-1903),字南乾,号萃亭。钦州沙尾街人。道光末年,子材曾在博白参加农民军反对清朝统治,不久投奔清军,参加镇压太平军,得到广西提督向荣赏识,从咸丰元年(1851年)起,由把总升千总、游击、参将、副将,咸丰七年(1857)任总兵,十年(1860年)督办镇江军务。
同治四年(1865年)调任广西提督,战转于粤、桂和中越边境。光绪十年(1884)8月26日,清 *** 对法国宣战。法军进入镇南关,冯子材指挥作战,英勇抵抗,杀得法军败溃,取得了镇南关大捷。
光绪二十九年两广总督岑春煊又命子材出办团防,会办广西军务。刚招募成军,子材便卧病军中。在临终前口授《遗折》,念念不忘巩固边防。同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日,于南宁逝世,终年86岁。
宁原悌(生卒年不详),钦江县(今久隆镇)人,唐武后永昌元年(689)中进士。廷试原悌名列第九,授任秘书省校书郎,累官至谏议大夫。唐玄宗朝,任用原悌兼修国史,原悌秉笔直书李建成、李元吉被太宗所杀之事,实写国史逆了圣意,辞官回家,死后葬在钦江东岸的大帽山(又称大墓山)。朝廷下诏在上蒙村建立祠堂,又在钦州北郊二里处建有祠庙称谏议庙。
刘永福刘永福(1837~1917),名义,字渊亭,钦州人。黑旗军首领、抗法名将。1865年(清同治四年),创立黑旗军。1867年,进入越南保胜建立根据地。1873年,法军进攻河内,越南阮氏王朝向驻扎越南高平、谅山的清军和保胜的黑旗军求援。清军不愿介入,而刘永福亲率所部精锐数百人,设伏阵斩法军主帅安邺,取得了与法国侵略者首次交锋的胜利。1882年,法军再次攻占河内,刘永福再次率军开赴抗法前线。5月19日,经过激烈战斗,击毙法军主帅、驻交趾支那舰队司令李威利,取得了中外闻名的纸桥大捷。次年,刘永福黑旗军在越南怀德和丹凤,大战法军,并取得了胜利。
冯兆金
(1845-1894),字丽生。城郊龙船冲(今康熙岭镇傍钦村)人。14岁跟冯子材学武艺,后当冯差役。清同治年间到光绪初年,3次随冯子材出镇南关作战,官至副将,赏戴花翎。光绪九年(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翌年,冯子材复出招兵抗法,委兆金为招兵委员。兆金仅15天,便招集士兵1200人编入萃军。中日战争期间,兆金率领威勇前营随统领冯相华抵浙江防卫,接统楚军寅字中营,光绪二十年(1894)秋,病殁营次。终年49岁。
关于“黑龙江哈尔滨市阿城区 位于哪个省哪个市”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wzjinhao]投稿,不代表金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zjinhao.cn/zlan/202508-1272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金豪号的签约作者“wzjinhao”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黑龙江哈尔滨市阿城区 位于哪个省哪个市”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黑龙江哈尔滨市阿城区 位于哪个省哪个市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
文章不错《黑龙江哈尔滨市阿城区 位于哪个省哪个市》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