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春元有机生活俱乐部(关于春元有机生活俱乐部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春元有机生活俱乐部(关于春元有机生活俱乐部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墨梅》
元代 :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注释:
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池头:池边。头 :边上。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痕:痕迹。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元顺帝至正九年至十年(1349年—1350年)期间。王冕在长途漫游以后回到了绍兴,在会稽九里山有一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此诗就作于此。此时正值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前夕,作者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矛盾,借梅自喻,感慨之下作此诗。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墨梅》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有意见认为,该题画诗,点出创作意图,强调操守志趣,在艺术史上甚至比《墨梅图》本身还要出名。
作者简介: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兼书法家。 1287年七月二十二日(9月1日)生于一个贫穷农家,儿时的他就很喜欢写诗、作画。因不愿向统治者妥协、厌恶当时社会的腐败而隐居。自号有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煮石道者、老村、梅翁等。他的最大成就,是绘画,堪称圣手。 本节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绿色建筑景观生态化设计原理与案例(一)
个人经历
1893年2月28日,普多夫金生于奔萨,
1920年,普多夫金入苏联国立第一**学校学习。
1922年转入库里肖夫的"实验工作室"学习与工作,协助库里肖夫进行过**语言方面的探索与实验,并参加了《西方先生在布尔什维克国家里不平凡的冒险》(1924)和《死光》(1925)的拍摄工作。由于观点的分歧,普多夫金离开库里肖夫工作室到俄罗斯国际工人救济委员会影片公司任导演。
1925年,他与Н.Г.史比科夫斯基合作摄制了影片《棋迷》,不久又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拍了一部科普片《大脑的功能》。后一部影片的摄影师是А.Д.格洛夫尼亚,从此他们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
20世纪20年代,他在进行**创作曲同时,还和谢尔盖·爱森斯坦一道创立了蒙太奇**理论。普多夫金在这一时期发表了重要的**理论著作《**导演和**素材》,《论**编剧、导演和演员》以及《**剧本》等,对于当时的**美学发展做作出了显著贡献。
1926年,他参加《母亲》一片的拍摄工作,使普多夫金的现实主义美学观点得到充分发挥。他和编剧Н.А.札尔赫依一起深入领会了高尔基的原著的基本主题和革命的 *** ,并将它们转化为**的语言。这是继《战舰波将金号》之后对**语言又一次重大革新,其中"涅瓦河解冻"喻意段落成为联想蒙太奇的重要依据。在指导演员的工作中,他力求把戏剧的表演技巧转化为**的表演技巧,树立了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原则来培养**演员的范例。
1958年,这部影片在布鲁塞尔国际**节上被选为**问世以来12部最佳影片之一 。
1927年,此后的两部影片《圣彼得堡的末日》和《成吉思汗的后代》。
1929,在国外放映时片名为《亚洲风暴》),都继续发展了普多夫金在《母亲》一片中所找到的那些美学原则。特点是表现手段丰实、目的明确、风格严谨、手法简练、节奏抑扬顿挫、特别注重表演,从而确立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和银幕形象塑造的有机联系。这两部影片是苏联20年代**的杰出之作。这几部作品奠定了普多夫金的导演风格和在世界影坛上的地位。
1932年,他拍了有声片《普通事件》(又名《生活得很好》),并不成功,而他在《逃兵》(1933)这部影片中,却实现了声画对位。
1939年,他拍摄了一系列历史题材的影片,如《米宁和波札尔斯基》。
1941年,他拍摄了《苏沃洛夫大元帅》,1947年又拍摄了《海军上将纳希莫夫》等。在这些影片里,他调动一切手段来创造鲜明的人物性格。在1947年的威尼斯国际**节上,《海军上将纳希莫夫》一片中的演员吉基、克尼亚杰夫等都得了表演奖。该片还在1947年的洛迦诺国际**节上得了摄影奖。
1953年,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是根据长篇小说《收获》改编的《瓦西里·鲍尔特尼科夫的归来》。
个人生活费谢沃洛德·伊拉里昂诺维奇·普多夫金Всеволод Илларионович Пудовкин (1893-1953)苏联**导演、演员,**理论家,苏联人民艺术家。曾就读于莫斯科大学物理数学系,当过技师。普多夫金在从事**导演创作之前,曾当过演员、做过场记、搭过布景、写过剧本和进行过胶片剪辑的工作,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艺术家。
普多夫金除导演工作外,一生中从未中断过表演的工作。他在《母亲》中扮演的那个宪兵军官,窄肩驼背,冷酷无情。其后他在《活尸》(1929)、《俄罗斯人》(1943)以及最后在《伊凡雷帝》中扮演的傻子等角色,都不仅具有突出的外部特征,并具有深刻的内在力量。
普多夫金还是苏联最早的**理论家和批评家。他研究的问题很广泛,其中有**特性、**蒙太奇、**表演、**声音等等。其中有关**表演的理论占据着中心的地位 。
主要作品1926年:《母亲》(编剧:扎尔赫伊,根据高尔基小说原作改编,摄影:格洛夫尼亚,主要演员:巴拉诺夫斯卡娅、巴塔洛夫)。
1927年:《圣彼得堡的末日》(编剧:扎尔赫伊,摄影:格洛夫尼亚,主要演员:丘魏洛夫、巴拉诺夫斯卡娅)
1928年:《成吉思汗的后代》(编剧:布里克,摄影:格洛夫尼亚,主要演员:英基士诺夫)。
1929年:在柏林当演员,演出《活尸》一片(根据托尔斯泰原作改编,导演:奥齐普)。
1932年:《普通事件》。
1933年:《逃兵》。1938年:《胜利》(编剧:扎尔赫伊)。
1939年:《米宁与波扎尔斯基》(与多列尔合作)。
1940年:《苏维埃**二十年》(与舒伯合作摄制)。
1941年:《苏沃洛夫大元帅》(与多列尔合作摄制)。
1945年:《海军上将纳希莫夫》(摄影:格洛夫尼亚与洛瓦,编剧:布霍夫斯金,主要演员:吉基,普多夫金)
1950年:《俄罗斯航空之父茹阔夫斯基》。
1953年:《瓦西里·波尔特尼科夫的归来》(根据C..尼古拉耶娃的小说《收获》改编)。
创作特色1、普多夫金强调剧本创作的重要作用,他曾指出:"有人认为,编剧只要写出剧情的一般的简单的梗概就可以了,至于细致地赋予,**形式的全部工作则应当由导演来做。这种见解是十分错误的。不要忘记,没有一种艺术的创作过程能够分割为彼此无关的各个阶段"。这种观点与爱森斯坦有着明显的不同,正像萨杜尔进一步分析的那样:"《母亲》和《圣彼得堡的末日》的剧本是普多夫金和扎尔赫依合写的极其细致的作品;剧情发展曾经过详尽的思考,和爱森斯坦的无声片故事情节的松散缺乏连贯性(只有《战舰波将金号》是例外)恰成鲜明的对比"。普多夫金在《**剧本》一书中,为自己的影片确立了一种叙事模式,即:"整个**剧本分成若干部分,每个部分分成若干段落,每个段落又分成若干场面,最后,每个场面则由一系列从不同角度拍摄的镜头构成。这实际上同格里菲斯的叙事形式之间没有本质上的差别,都是属于再现美学的传统形式。所不同的是,普多夫金在构成主义思想的促使下更为迷恋于创造和表现,并在剧本的创作阶段就明确地规定了影片的"场面蒙太奇"、"段落蒙太奇"、"对列蒙太奇"等蒙太奇的结构形式。这一结构形式应该说是严格地按照故事情节加以思考和组织的。
2、普多夫金注重演员工作的基础作用,他的影片一般都依靠杰出的演员来扮演剧中人物。比如扮演母亲的尼洛芜娜和扮演巴维尔的巴塔洛夫等。这些著名的戏剧演员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理论为指导,注重人物的感情和心理分析。这在普多夫金看来是十分恰当的,他曾分析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派最接近于**演员,这个学派特别强调演员深刻掌握形象的最初过程,甚至不惜损害形象处理的剧场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表演力求亲切细腻,有时甚至使舞台演出充满了许多不易看清楚的细节,使这种表演失去了剧场性的光彩,但是这种细腻亲切的表演在**中却能够得到必要的显著的发展"。普多夫金还从蒙太奇理论立场出发提出了"**演员工作的非连续性"和"蒙太奇形象"的理论,他在**创作中依靠演员的表演,强调在**中保留演员表现的性质,这一点使普多夫金与库里肖夫的"**模特儿"的理论,与爱森斯坦启用"类型演员"的观念等,明显的区别开来。
3、普多夫金同爱森斯坦和维尔托夫等人一样,把蒙太奇视为**艺术创作的基础。他从一般意义上为蒙太奇所下的定义是:蒙太奇就是要揭示出现实生活中的内在联系、是一种辨证思维的过程。基于这种思考他还创立了"联想蒙太奇"等**语言的形式技巧,这使得他的影片具有诗意和抒情因素。"联想蒙太奇"把没有物质联系但却具有十分密切主题联系的视象并列起来这是一种与诗的隐喻相类似的方法,但它的效果要比诗的隐喻更强烈得多。在《母亲》中,母亲和巴维尔围绕着放在一块地板下的枪枝的那几次"联想蒙太奇"形式的运用,便有效地表现出人物瞬间的思维状态。
然而,这种手法一般只能在影片的局部使用,而不能用它来统一全部镜头。普多夫金经常将这样一些具有诗意的"联想蒙太奇"穿插到他的类似情节剧的影片中去,取得理想的效果。人们从这里可以看出普多夫金用构成主义的**表现手段和技巧,丰富并发展了传统**的形式。"联想蒙太奇"的方法是重要的具有表现力的,所以,后来用此方法的人比较多,直到现在也还有人在使用。
创作理念普多夫金的观念在**的发展中曾产生过极大影响,特别是他的理论突出地强调**的叙事性,这便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三、四十年代苏联和美国的情节剧模式。因此,他的观念在历史上也曾存在过很大争议,尤其是同爱森斯坦之间所存在的分歧,爱森斯坦指出:"普多夫金的主张是,蒙太奇只是镜头的组合,是为了阐明一个主题,把一个一个片断安排成序。我主张,蒙太奇是冲突,是两个元素的冲突迸发出的概念。我认为r组合仅仅是一种可能,是一种特殊情况"。
普多夫金的"分镜头"目的是为了突出细节的重要性,是通过对情节和事件的分解和组合,再现情节和事件,使蒙太奇成为剧情片断的连续;加强**的叙事力量。
在爱森斯坦看来普多夫金的观念是把蒙太奇这一新的**造型手段纳入到传统的再现美学范畴中,是现代主义美学道路上的倒退。
普多夫金的创作道路也被20年代的先锋主义艺术家们看作是格里菲斯**叙事结构的继续。
与爱森斯坦比较
爱森斯坦(1898~1948)和普多夫金在早期的不同--爱森斯坦讲究冲突,如"杂耍"、"理性蒙太奇"等手法;普多夫金强调连线作用。
爱森斯坦认为冲突是蒙太奇的特性,冲突后产生新的表象和概念。普多夫金强调连贯性,他认为蒙太奇意味着多个镜头组成一个场面,多个场面组成一个段落,多个段落组成一个部分,一个个片段间具有显而易见的联系。人们不觉得中断和跳跃,得到一种无意的 *** 。
爱森斯坦的理论建树:他从20年代初开始发表论文,后又在苏联国立**学校任教期间,对蒙太奇**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为形成较为完整的蒙太奇理论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关于"杂耍蒙太奇",正如在前面谈到的那样,"杂耍蒙太奇"是在爱森斯坦从事戏剧创作时首先提出来的,但是,作为这一理论的实践却是在他的**创作中具体地体现出来。他曾在《杂耍蒙太奇》的文章中谈到:"杂耍是戏剧中每一个特别 *** 人的瞬间、,即戏剧中能够促使观众足以影响其感官上或心理上的感受的那些因素,也就是能够保证和精确地预计到如果安排在整体'的恰当次序中就会引起某种感情上震动的每一因素,它们是能够用来使最终的思想结论显示出来的唯一手段。"他进一步指出"不是静止地'反映'一个事件,不是使活动的一切可能性处于这一事情曲合乎逻辑的表现的限度以内,而是跃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把任意选择的(在既定结构和把起作用的表演联结在一起的主题环节的范围内的)、那些独立的杂耍表演自由地组成蒙太奇,也就是说,一切都从某些最后的主题效果的立场出发来进行合成,这就是杂耍蒙太奇。"而在他的影片创作中,爱森斯坦认为,**可以通过富于感染力的镜头对列,直接把思想传达给观众,他认为不必先有完整的文学剧本作为基础,也否定专业演员的表演。他在创作中运用"杂耍蒙太奇"的理论,但实际上,只有《战舰波将金号》是成功的,其它作品都不同程度遭到失败。
敖德萨阶梯"屠杀的经典段落,充分显示出年轻的苏联**导演的精湛技艺。爱森斯坦将老百姓的奔跑、沙皇军队的逼近、婴儿车的滑动和那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迎沙皇军队而去等等,一系列动作镜头分解、错位进行节奏性的剪辑,形成了这个段落中几点突出的特征:其一,以视觉节奏的造型因素突出影片的主题,创造影片的情绪,形成影片视觉感官的冲击力。其二,以蒙太奇视觉结构的形式强化影片的视觉形象,扩大影片的空间效果。其三,以多角度反复重复的延续动作使得影片的时间抽象化,造成影片的延时表现。爱森斯坦在这一段落中,对于**叙事时空观念的独特思考和富有创造性的表现力,把客观存在的现象和主体意识状态结合起来,充分地表现出物象的生命力和深刻地反映出各种现象的内部进程。而作为这一段落的结束,由摄影师基赛拍摄的三个石狮子的镜头,被爱森斯坦所作出的富有诗意地剪辑处理,和富有想像力地运用,作为思想和感情的隐喻在这里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在这一段落的表现中,同时也体现出爱森斯坦的蒙太奇观念的片面性,由于他的蒙太奇理论的核心是强调"冲突"二宇,强调两个镜头相接不是两个数字的和,而是两个数字的积,因此,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不借忽视单镜头内部的空间表现力,而使得他的单镜头内部的画面处理成为一种平面的、信息单一的,以及两个镜头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强制性的。然而《战舰波将金号》无疑是默片的一部杰作,在世界**史的发展中留下了不朽的和光辉的业绩。
关于"理性蒙太奇"(也称"理性**"),是爱森斯坦在20年代末期提出来的。他主张在**中通过画面内部的造型安排,使观众将一定的视觉形象变成一种理性的认识。比如:,《战舰波将金号》的3个石狮子,和《十月》中亚历山大三世的雕像从基位上倒落下来。象征著沙皇专制的覆灭;而当临时 *** 走上沙皇制度的老路时,亚历山大三世的雕像又重新竖立回基位上(运用倒放的方法)以表现反动势力的反扑等,都是作为"理性蒙太奇"的运用的典型例子。镜头在这里成为某种符号或象形文字,而当它们组合起来时便产生某种概念,从而代替艺术形象。爱森斯坦主张,**艺术的目的不在于形象地表现现实,而在于表现概念。在理论上,爱森斯坦是在用于扩大**作为认识现实的手段的可能性的增强。但在创作上,他却脱离了真实的生活素材。爱森斯坦这种夸大了蒙太奇作用的理论,即使得他与自己趋向现实主义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也曾受到同时期的**理论家和同行们的否定。
普多夫金同样把蒙太奇视为**艺术创作的基础。普多夫金创立了"联想蒙太奇",具有很浓的诗意和抒情因素。"联想蒙太奇"把没有物质联系但却具有十分密切主题联系的视象并列起来。这种手法一般只能在影片的局部使用,而不能用它来统一全部镜头。普多夫金的理论强调了**的叙事性,即通过分镜头突出细节的重要性,通过对情节和事件的分解组合,再现情节和事件,使蒙太奇成为剧情片段的连续,从而加强**的叙事力量;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30、40年代的苏联和美国的情节剧模式,因此被20年代先锋主义艺术家们看作是格里菲斯**叙事结构的继续,甚至被爱森斯坦认为是把蒙太奇这一新的**造型手段纳入到传统的再现美学范畴,是现代主义美学道路上的倒退。
普多夫金比同时代的其他导演更借重自然景观的影像,如树木、河流、泥土、暴风等等。普多夫金的独特风格在他最重要的作品《母亲》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当革命者巴维尔在狱中构想出狱一刻的情景时,普多夫金把镜头从他微笑的脸庞切换到冰雪溶化的山间溪流,晶莹的水从严冬的禁锢中汩汩流出……普多夫金还用一系列类似的镜头来表现巴维尔的难友们的思乡之情--田地、马匹、耕作、双手抚摸泥土……这种偏离叙事本体的象征性蒙太奇,在这里用得恰到好处。为了避免单调、重复,普多夫金在影片中还十分注重表现性蒙太奇与叙事性元素的有机结合。在影片终场前,游行民众汇成浩浩荡荡的人流,沿着一条大河前进。此时,镜头切换成涅瓦河夹着浮冰奔腾向前的场面,象征革命力量势不可挡。影片中的季节正是春季,民众途经之处也正是涅瓦河沿岸。事件和喻体同处一个空间,构成同一客观现实,也产生了强烈的象征效果。在影片中,普多夫金交替使用这两种蒙太奇手法和其他**手段,充分体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美学观点。
人物评价普多夫金在世界上赢得声誉的主要影片是《母亲》(1926年)、《圣彼得堡的末日》(1927年)和《成吉思汗的后代》(1928年)。这三部影片与爱森斯坦影片创作的相同之处,在于偏重现代历史题材的表现。普多夫金曾谈到:"在年轻的苏维埃国家体制创立的初期,我们大家都特别激动地感受着这个国家的博大的、富于概括意义的思想"因此,他充满 *** 地投身到富有革命的内容与形式的**艺术创作中去;人曾评价他是:最具有思想性、人民性的现实主义的**工作者。在以上三部创作于20年代的**作品中,在创作思想、路线和方法上有许多共同点,比如:都是关于"思想觉悟"中心主题的表现、都是对于饱经磨难的政治意识觉醒式的普通人物的描写、都是同样的剧作线索的叙事方式等等。普多夫金自己也常把三部影片放在一起来谈,他曾在自传中写到:"因为它们在我对于自己的创作生活,对于自己那些在颇大程度上保持到今天的艺术趣味和意向的回忆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阶段"。
金鱼的生活习性
简介: 对应与绿色建筑,“绿色景观”是指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的景观。景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包括:地方性,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让自然做功,和显露自然等几条基本原理,具体措施包括雨洪利用、乡土植物和材料的应用、自然风、水和光的利用,避免使用化学和农药,材料的可循环性等等。景观的生态化设计不是一种奢侈,而是必须;生态化设计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产品;生态化设计更是一种伦理;生态设计应该是经济的,也必须是美的。
关键字:生态设计 景观设计 城市设计 生态城市 可持续景观
从上个世纪60-70年代开始,Rachel Carson的“寂静的春天”把人们从工业时代的富足梦想中唤醒;Lynn White揭示了环境危机的根源来自西方文化的根基,即“创世纪”本身,而Garrett Hardin 的“公有资源的悲剧”则揭示了资源枯竭来源于人类的本性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Donella Meadows则计算出地球资源的极限,警示了人类生存的危机。所有这些都把设计师们从对美与形式及优越文化的陶醉中引向对自然的关注,引向对其他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设计师开始懂得用植物而非人工大坝更能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微生物而非化学品能更持久地维持水体干净;太阳能比核裂变更安全;泥质护岸比水泥护岸更经济而持久;自然风比人工空调更健康。这是对自然和文化的一种全新的认识。在此背景下,产生了In McHarg的“设计尊重自然”(Design with Nature,1969),也产生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设计,包括建筑的生态设计,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工业及工艺大生态设计,等等。本文将着重讨论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
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它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清晰,从社会主义运动先驱欧文的新和谐工业村,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70-80年代兴起的生态城市 (eco-city,eco-community),以及可持续城市 (sustainable cities,sustainable communities)(Walter,Arkin,et al,1992;Aberley,1994;Register,1994;Roseland,1997;王如松,1988;黄肇义,杨东援,2001;宋永昌等,1999;黄光宇,陈勇,1997;沈清基,2000;李团胜石铁矛,1998;王军待等,1999;欧阳志云王如松,1995;宗跃光,1999)。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让公园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它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人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和自然的设计。
1、关于生态设计
“设计”是有意识地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来满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设计是通过物质能流及土地使用来联系自然与文化的纽带。参照Sim Van der Ryn 和Stuart Cown(1996 ,p18)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最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类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设计不是某个职业或学科所特有的,它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其范围非常之广,包括建筑师对其设计及材料选择的考虑;水利工程师对洪水控制途径的重新认识;工业产品设计师者对有害物的节制使用;工业流程设计者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考虑。生态设计为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对于每一个设计,我们需要问:它是有利于改善或恢复生命世界还是破坏生命世界,它是保护相关的生态结构和过程呢?还是有害于它们?
如果我们把景观设计理解为对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的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Newton ,1971,而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生命的地球和谐处(西蒙兹,2000)。那么,景观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核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Design for human ecosystem,Lyle,1985)。是一种限度地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Minimum design),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Regenerative design,Lyle,1994,p10),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Sustainable landscape,Thayer,1989,1993).然而,就国内目前的景观设计现状来说,无论是五一、十一的花坛,还是景观大道或是城市广场,也无论是郊野“自然公园”还是整治一新的市区水系;从普通的住宅绿地设计,到号称“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的建设”,人们所看到的却是非生态的设计引导着不可持续的景观的创造(俞孔坚,吉庆萍,2000;俞孔坚,2001)。所以,有必要对生态设计的原理加以认识,以指导正确的景观设计。
2、生态设计原理
下面将以Sim Van der Ryn 和Stusrt Cowan(1996)提出的生态设计原理为框架,结合John Lyle等提出的人类生态系统设计和再生设计原理,Robert Thayer等提出的可持续景观和视觉生态原理,以及生态城市的原理,并进一步结合目前国际景观和城市设计的动态,系统阐述景观及城市生态设计的几条基本原理。
原理之一:地方性
也就是说,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对于任何一个设计问题,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我们常常惊叹桃花源般中国乡村布局及美不胜收的民居,实际上它们多半不是设计师的创造,而是居者在与场所的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当地人的创造性设计。这一原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当地人的经验,他们依赖于其生活的环境获得日常生活的一切需要,包括水、食物、庇护、能源、药物以及精神寄托。其生活空间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是有含意的,是被赋予神灵的。他们关于环境的知识和理解是场所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所以,一个适宜于场所的生态设计,必须首先应考虑当地人的或是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启示,是一个关于天地-人神关系的设计。例如,在云南的哀牢山中,时代居住这里的哈尼族人选择在海拔1500-2000米左右的山坡居住,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适宜于居住;村寨之上是神圣的龙山,丛林覆盖,云雾缭绕,村寨之下是层层梯田。丛林中涵养的水源细水长流,供寨民日常生活所用,水流穿过村寨又携带大连牲畜粪便,自流灌溉梯田。山林里丰富多样的动植物,都有奇特的医药功能。所以山林是整个居落生态系统的生命之源,因而被视为神圣。哈尼梯田文化之美,也正因为她是一种基于场所经验的生态设计之美。皖南的村落,如宏村,也可见同样的生态设计经验(俞孔坚,1992)。
其二,适应场所自然过程:现代人的需要可能与历本场所中的人的需要不尽相同。因此,为场所而设计决不意味着模仿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生态设计告诉我们,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能。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同时也是设计物本身的健康。
其三,当地材料:乡土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还因为乡土物种的消失以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乡土物种也是时代对景观设计师的伦理要求。
原理之二: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而不应该是杀鸡取卵的方式。因此,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流和能流,生态设计强调的解决之道有四条:
第一、保护。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作为自然遗产,不在万不得已,不予以使用。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有保护资源的优秀传统值得借鉴,它们往往以宗教戒律和图腾的形式来实现特殊资源的保护(俞孔坚1992)。在大规模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特殊自然景观元素或生态系统的保护尤显重要,如城区和城郊湿地的保护,自然水系和山林的保护。
第二、减量(Reduce)。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设计中如果合理地利用自然的过程如光、风水等,则可以大大减少能源的使用。新技术的采用往往可以数以倍计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即使基于已有的技术,有学者认为人类可以用比现在少一倍的能源和资源消耗而获得比现在高一倍的生活水平,既所谓的四倍数(Factor four,Von Weizsacker 等,1997).相似的观点认为,在全世界范围,只有将资源消耗量减少到50%,而发达国家较少到10%,地球的可持续目标才有可能实现,为此,一批有影响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于1994在国际上成立了“十倍数俱乐部”(The Factor Ten Club,见Von Weizsacker 等,1997)。城市绿化中即使是物种和植物配植方式的不同,如林地取代草坪,乡土树种取代外来园艺品种,也可大大节约能源和资源的耗费,包括减少灌溉用水、少用或不用化肥和除草剂,并能自身繁衍。不考虑维护问题的城市绿化,无论其有多么美丽动人,也可以是一项非生态的工程。
第三、再用(Reuse)。利用废弃的土地,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关闭和废弃的工厂可以在生态恢复后成为市民的休闲地,在发达国家的城市景观设计中,这已成为一个不小的潮流. 早在1971年,景观设计师Richard Hagg就提出利用西亚图的煤气工厂遗址建成市民休闲公园,并于1975年开放(见Frankel and Johnson,1991)。一个类似的例子是由德国景观设计师Peter Latz设计的Emscher Landscape Park景观公园(见Brown B. J.,2001),1991年开始设计,1994年开放,公园占地230公倾,位于德国钢铁重镇Ruhgebiet,设计充分利用原有工厂设施,进行生态恢复,生锈的告炉,斑驳断墙,在绿色的包围中讲述一个辉煌工业帝国的过去. 国内的广东省中山市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一个始建于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粤东造船厂,不是被彻底拆掉和推平用于地产开发,而是利用现有榕树,厂房和机器,设计成一个开放的市民休闲场所。在这里,古树讲述了这块场地的历史,厂房和机器深刻了城市的记忆。
第四、再生(Recycle)。在自然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是一个由“源—消费中心—汇”构成的、头未相接的闭合环循环流,因此,大自然没有废物。而在现代城市生态系统中,这一流是单向不闭合的。因此在人们消费和生产的同时,产生了垃圾和废物,因此有了水、大气和土壤的污染。
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但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属性是可以循环再生的.从原野,田园,高密度城市,再到花园郊区,边缘城市和高科技园区,随着城市景观的演替,大地上的没一寸土地的属性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俞孔坚,2000,2001). 昔日高密度中心城区的大面积铺装或迟或早会重新变为森林或高产的农田,已经填去的水系会被重新恢复。
工业的生态设计要求工业生产流程的闭合性,一个闭合的生产流程线可以实现两个方面的生态目标,一是,它将废物变成资源,取代对原始自然材料的需求;二是,避免将废物转化为污染物。
基于这一概念,Lyle等人(1994,p10)提出了再生设计理论(Regenerative Design).即用“源—消费中心—汇”循环系统取代目前的线性流,形成一个再生系统(Regenerative system),使前一流程中的汇变成下一流程中的源。根据Lyle的经验,实现再生系统,在设计上有以下十二大战略:
1. 让自然做功;
2. 向自然学习、以自然为背景;
3. 整合而非孤立;
4. 需求多功能的满意或较优而非单一功能的或最小;
5. 适当的已适用为目的的技术追求,而非过分追求高科技;
6. 用信息取代物质和能力消耗;
7. 提供多条解决途径;
8. 寻求用共同途径解决多个不同问题,而非就事论事;
9. 把管理储存(包括资源、能源和废弃物)作为关键因素来对;
10. 创造环境之形来引导功能流;
11. 创造环境之形来标识过程;
12. 可持续性优先。
正如没有一个通常意义上的可实施的设计不考虑经济预算一样,没有一个可实施的生态设计可以不考虑生态代价,包括资源的消耗,污染的产生以及栖息地的丧失。
生态算帐方式有主要有:
其一是生命周期分析方法
城市开放空间中的一件户外家俱可能是以东北长白山的红松为材,长途运到广东某地加工成品后,又运至北京置于场地之中,破旧后变成垃圾,进入处理场。这整个过程中都蕴含着物质、水、能量和土地的消耗,也就是说,这一家俱的生态费用都应该作为设计时的考虑因素。一张简单的园林座椅,实际上关联着河流的水质、森林的状态以及山体的水土流失程度。通过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的考察,我们可以评价设计和使用的产品的生态性。我们需要对理解产品生产过程以决定它们对物质和能量是节约的,或是浪费的,是有毒的,或是无害的。生态设计要求我们对所有我们使用的东西进行探究,生产它们意味着牺牲什么?它们的创造会给人、动物及自然带来什么危害?
其二:能流和物流跟踪
通过对维护我们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所必须的能流和物流,包括自然水、污水流、电流、食物流、垃圾处理及旧物如玻璃的再利用等流程,我们就会对维持我们生活的系统更加敏感和关注。
春季(阳历3-5月)气温逐渐回升,一般在10-20摄氏度之间,水温环境比较适宜于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大麦黄"。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复口吸虫、鱼虱等鱼病;春季成鱼易患微生物鱼病,如病毒性出血病、肠炎、烂鳃、打印病、鲢碘孢子虫病。
夏季(阳历6-8月)气温一般在26-28摄氏度之间,鱼类发病比春季略少,此时鱼种逐渐长大,抗病力有所增强。因此纤毛虫、鞭毛虫鱼病逐渐减少。另外据调查夏季还持续存在春季的微生物鱼病,有烂鳃、出血、赤皮、肠炎、打印病等。此时,寄生虫有锚头鳋病较为普遍。盛夏时,高产塘往往容易发生泛塘。
秋季(阳历9-10月)气温逐渐下降,气温一般在23-15摄氏度之间,水温环境基本和春季相似,尤其8-9月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百露心”,夏花鱼种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复品吸虫、鱼虱等鱼病,秋季大规格鱼易患微生物鱼病,如病毒性出血病、肠炎、烂鳃等病。
冬季(阳历12-2月)气温较低,一般在3-6摄氏度之间,一般很少发生鱼病。冬季是鱼种放养时期,往往因拉网或运输擦伤鱼体,亦可发生水霉病;当水温较高时,有可能产生斜管虫病和小瓜虫病等;越冬鱼类在水温低于10摄氏度时,由于越冬房气温和水温的温差过大,鱼缺氧浮头时引起头顶部冻疮。
春夏秋冬随着气温的变化常见鱼病目前初步归纳起来有12种,其中寄生虫病主要有7种:车轮虫病、小瓜虫、指环虫、锚头鳋病,鱼虱病、鲢碘孢子虫病,中华鳋病;微生物病主要有5种:出血病(赤皮病)、肠炎、烂鳃病,打印病、水霉病。俗话说:“养鱼不瘟,富得发昏”。在养鱼的生产中,一旦发生了鱼病,轻者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重者会造成一部分鱼死亡,因此必须要重视鱼病的防治工作,积极贯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方针
你可以根据鱼类:大小、体形、颜色、尾须、鳍条等等来辨别雌雄。
鱼的种类也多。当你剖开鱼腹的时候,看到满肚子鱼卵的,是雌鱼;没有鱼卵而有条乳白色“鱼白”的,就是雄鱼。可是,如果把一条活鱼交给你,又怎样来辨别鱼的性别呢?
还是从外形来识别。
看鱼的鳍条。泥鳅,雌鱼的胸鳍末端是圆钝形的,而雄鱼却是尖状的。雄鲤鱼的胸鳍要比雌鲤鱼的大。雄鳉[jiāng]的背鳍和臀鳍伸展得较长,腹鳍上有一些黄绿斑点,而雌鱼没有。
看鱼的大小和体形。鲤鱼和鲫鱼,同一产地的同龄雌鱼总是比雄鱼大些。罗非鱼(又叫非洲鲫鱼),雌鱼的生殖孔和泌尿孔是分开的,而雄鱼却合在一起,因此雌鱼比雄鱼多一个孔,个体却要小些。雌银鱼浑身透明,没有鳞片,雄银鱼在臀鳍基部的上方有一排鳞片。雌凤尾鱼体大腹满,雄鱼体小瘦细。
再看鱼的颜色。不少鱼会变色,雄鳑鱼原来背部灰黑色,腹部银白色,在繁殖季节,身上会变成天蓝色而略带红色和**,五彩缤纷,十分美丽;雄斗鱼在争斗的时候,全身颜色会突然变化,在生殖季节,也会披上一件美丽的外衣,金光闪闪,这是“婚装”;雌斗鱼就不那么艳丽了,褐色的身躯上,露出一些灰色条纹。雄金鱼在鳃盖上和鳍条上会出现一些细沙状的颗粒——“追星”,而雌鱼就没有。
养鱼先养水
对于养鱼的人来说,水分四种:一是新水,也就是刚刚晾好的自来水或新打的井水水。这种水尽管十分干净,但却与自然界中鱼生活的环境相差很大。由于水中没有硝化细菌群落, 鱼儿的排泄物、散落的食物残渣腐败变质后分解为氨,鱼儿极易中毒。二是老水,呈浅绿色或是淡琥珀色,富含腐殖质和有益的微生物及藻类,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经过氮循环,分解为对鱼无害的硝酸盐。这种水对鱼的生长极为有利。三是绿水,水中的有机质含量过多,于是蓝藻、绿藻及褐藻大量繁殖,细菌微生物的含量暴增,水的呈浓浓的绿色,有时会发出臭味,极易造成整缸的鱼死去。四是回清水,又叫咬清水,是绿水中藻类和微生物含量太多,将水族箱里的氧气消耗殆尽,造成藻类和嗜氧性细菌的死亡,使水变成清澈无比、没有氧气而且有大量的厌氧性有害细菌的死水。
由此我们可知并不是所有的水都适合金鱼的生活,最适合金鱼生长的水是老水,所谓养水就是让新水转变成老水的过程。
现在我们用来养鱼的水多半是自来水,因此养水第一步就是要去除自来水里的有毒物质——氯。除氯的方法比较简单,将水盛好后静置2-3天,或燥晒1天(如果急用可按每100公斤水加入0。63克大苏打,即硫代酸钠即可立刻使用)。
新水晒好后就应入缸打开过滤,让泵使静水变成流动的水,然后放入闯缸的鱼。“闯缸”即把几条既便宜又强壮、易养的鱼放养入新缸中,养上几天后鱼的粪便就会在水中分解出氨来,这与自来水带有氨是一样的,氨太多就会致鱼死,因此养水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水中的氨除掉。通常我们会利用硝化细菌来去除水中的氨。硝化细菌可以外加入水中,但它们在水中存活是需要附着物的,如果没有适合的附着物,加再多的硝化菌也起不到作用,它们会在水中死掉,硝化菌通常会附着在滤棉或者底砂上。其实水流动的水过了几天自然就会产生硝化菌,这也是我们培育硝化菌最常用的方法。硝化菌的培育就是养水的第二步。
以下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微妙的氮循环的化学变化,看看硝化菌是怎么工作的。
鱼入缸后,它们就会排出氨和其他废物到水里,水中的氨浓度会升高,活水中的硝化菌可以分解氨,(注意:硝化菌的形成需要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所以,在这段时间里,鱼受害比较严重),当硝化菌群落形成,氨的浓度就会降低,直到为零。
但是,事情并不这样简单,因为硝化菌只能把氨转化为亚硝酸盐,但对鱼还有毒害!所以大家要明白,当氨浓度下降的同时亚硝酸盐的浓度却在升高。所以不要以为生态建立好后就可高枕无忧了要想减少亚硝酸盐就要定时定量的换水降底其浓度这样才能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让水始终处于老水状态。
还应告诉大家的是,老水是我们所追求的,绿水对金鱼也有许多好处。比如绿水可以让金鱼的体色较深,但这种水中藻类太多,看不见鱼,不适合观赏。而且当藻类过多时鱼会缺氧,所以用绿水养金鱼要注意控制水中藻类的含量。
一、勤观察,早治疗
一般鱼被病原体感染或侵袭后,都有一段过程,有一些征兆,如病鱼活动迟钝,常缓慢游于水的表面,不聚群,若有惊动,略下沉后,即浮出水面。也有一些鱼刚发病时,狂游急窜,或体色灰暗,鳞片脱落等。再如,白鲫出血病发生后,早期鱼塘中的野小杂鱼死亡等。当发现鱼池中出现鱼病征兆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可避免病情扩展。
二、正确诊断,对症下药
首先根据气候特征,水源情况,鱼种来源,混养比例和密度饲养管理,历年鱼病流行规律,鱼群食欲、行动、体色等的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然后将濒于死亡的病鱼或死亡而未腐变的鱼尸,对其体表、鳃丝、肌肉、内脏等部位进行肉眼检查或镜检。看其体表有无出现大型的寄生虫中华鳋、锚头鳋等,或出血点块、鳞片脱落、烂鳍、肛门红肿等现象。鳃部,鳃盖充血腐蚀,鳃丝的颜色、粘液多少,寄生虫寄生,鳃丝腐烂带泥。剖开鱼腹后,是否有腹水、肠道发炎、充血,肝脏和脾脏等器官的充血。剥开鱼皮,肌肉是否出血等。根据检查的具体症状,首先诊断出寄生虫、细菌性、病毒性疾病或并发症,再根据病鱼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正确诊断,对症下药。
三、准确测算,用准药量
准确测算,用准药量是治疗鱼病效果好坏的另一关键。对外用药,全池泼洒,要准确计算池水体积,并应考虑到水质特点及当时水温等的影响,如有机质多,水质较肥、水温较低时,用量应多些。池水体积的测算要以实有水面和平均水深计算。平均水深的测算,以池塘几个深浅不一的深度的平均数为准。内服药物的剂量以每千克鱼体摄食到多少药物来表示的,具体常有两种计算方法:按重量计算和按摄食率计算,应灵活运用。当池塘中大多数鱼摄食旺盛时,按塘鱼的总重量计算较为准确;当池鱼病情严重或气候不好,导致食欲减退,应根据估算的摄食率,以较高比例将药物拌入饵料中,以保证尚能吃食的病鱼吃到足够的药量。配制药饵时,还应考虑到药物在水中丢失的情况。注意估算塘鱼的总数重量,要考虑到各阶段生长增重的比例,不能以投放鱼种计算药饵的投喂量。
四、掌握药物特性,科学用药
鱼病常用药物都各有其理化特性,在保存使用时应注意合理化,避免药物因保存使用不当而造成失效。如哪些药物只能外用,哪些药物内服效果好、哪些药物不能合用。哪些药物合用效果会更好,哪些药物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等。药饵应考虑到鱼的生活习性,制作浮性、沉性、微粒等不同的药饵。一般如青、鲤、鲫鱼发病应投喂沉性药饵;草鱼发病以投喂浮性的药饵或拌药在水草上较好;白鲢发病应投喂微粒药饵,制作时要拌入一定量的粘合剂,以防药物在水中散失。药物泼洒要将药物充分溶解后均匀泼洒全池,泼洒时间以下午进行比较好,因下午水温高,药效高。泼洒药物时从上风处逐步向下风处泼洒,泼洒后的剩渣残粒未溶解的药物,不能泼入池中。否则鱼吞食会引起中毒死亡。
五、根据病类,用足疗程
疗程是治愈鱼病的根本保证,没有足够疗程,就不能彻底消灭病原体,起不到用药的效果。因此,用足疗程是彻底消灭病原体,巩固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实践中疗程的长短,应根据鱼所患疾病的具体类别。如侵袭性疾病,是寄生虫寄生所引起的,一般使用杀虫药物1~2天为一个疗程,就可以起到治疗的目的;如细菌性、病毒性疾病一般3~5天为一个疗程。至于使用的疗程多少,则应视病情的轻重和病程的缓急而定。对于病情重、持续时间长的疾病就必需使用两个至三个疗程,否则疗效不彻底,有重发感染的可能。
六、几点注意事项
1.使用药饵投喂前应停食1天,让鱼处于饥饿状态,药饵投喂后,能迅速吃完。
2.在治疗期间及刚治好后,不宜大量换水和捕捞,以免给鱼带来刺激,引起应激反应,加重病情或引起复发。
3.治疗鱼病应采用内服外消相结合的办法,单纯依*内服药不能起到内外夹攻的作用。
4.治疗鱼病时,不能单独多次使用同一种药物,以免使病原体对该药产生抗药性,应交替使用药物。
5.一旦发病后,无论治疗效果好坏,都避免不了损失的发生。因此,平时需坚持"以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治方针。
要将玻璃缸放置在近窗户通风又有阳光的地方。要注意放养密度,根据容器的大小,合理安排,宁可少养,不可多养。因为室内空气不大流通,养多了水易浑浊,容易造成金鱼缺氧而死亡。如有空气泵则可多养一些,发现金鱼有浮头现象则需开空气泵充氧,尤其是在夜间,更需要充氧。
养鱼所用的饵料以活鱼虫最为理想,水质不容易坏,喂干鱼虫、人工合成颗粒饲料也可以。现在市场上有活鱼虫出售,不过要天天购买也很麻烦。对市场上卖的干鱼虫,要选比较新鲜的颗粒松散的喂鱼,不要买陈旧发霉的干鱼虫来喂养。人工颗粒饲料以用营养成分齐全的全价饲料为好,市场上有卖。
为了保持水质清纯,投饵量要严格定时定量,通常每日投饵1次至2次为宜,每次投饵量以在半小时内吃完为宜,饵料不要喂得太多。喂多了其害处有二:一是鱼吃饱了,代谢水平提高,耗氧量增加,容易引起金鱼缺氧窒息而死亡;二是饵料剩下,容易腐败发酵,使水质变坏,也会造成缺氧。其实金鱼是比较耐饿的,一两周不喂,也不会发生问题。
养金鱼保持水质清纯至关重要,要经常用乳胶管吸除积渣,把玻璃缸底部的粪便、残饵连同混浊水吸干净,然后徐徐地补进已放置一天的新水。倘若操作过程中出现水草浮起或假山被碰倒等情况,要及时恢复原状。
养鱼越久,沉渣积累越多。虽然每天清除,也不能全部清除干净。如果沉渣增多,影响玻璃缸的清晰度,就要彻底换水洗刷玻璃缸,才能保持水质清纯,便于观赏,也为金鱼保持优良的生活环境。
一般所用的长方形玻璃缸因体积较小,不可多养,宜少不宜多。如在长40厘米、宽25厘米、高30厘米的容器内,可饲养5厘米至7厘米长的金鱼6尾至8尾。鱼体身长超过8厘米的成鱼,不宜在小型的玻璃缸中饲养,而需在豪华型的大玻璃缸或陶瓷缸中饲养,并配以小型充氧机备用,以防缺氧。以上放养密度只是参考,还要看水温的高低、鱼体的大小和水质的好坏来决定,不能机械行事。一般说来,鱼体大,要少养;冬季可多养,夏季要少养;水温低时可多养,水温高时要少养。
选养金鱼
选体形健壮、颜色鲜艳的鱼
选任何品种的金鱼,都要选鱼体阔壮,胸、腹、尾鳍齐全,尾巴开畅大者。无背鳍的鱼,背脊要选光滑、无残缺背鳍或结节的。而鱼的色彩要选红者娇红,白者纯白,蓝者湛蓝,黑者墨黑,花者色彩调和,花纹细致,一定要有蓝色者才可称为五花。有的鱼体是半红半黑或是身红而鳍的边缘黑者,眼下很美,其实不久就会变成全红的,要有预见。
在选鱼中,对其在特征、体形或颜色方面都别具一格的佼佼者,应予以破格录选,加以观察培养。
选健康无病的鱼
一般说,在池(盆)中游动活跃、合群、体形丰腴,胸、腹鳍畅开常划动,身上无白点、无白绒毛样黏液,尾、鳞无血丝、溃烂、不常浮于水面,也不侧卧、倒立、沉底的,大便发黑而粗大的为健康鱼,有觅食的鱼儿,以上情况均可以大胆选购。
选特征明显的鱼
各种鱼儿均有本品种的特征:如选寿星头、狮子头、鹤顶红、鹅头红等品种,它们都以头部长有肉瘤而扬名,所以,我们要选头部鳃盖上的肉瘤最发达、宽大的。此外,鹤顶红、鹅头红等有红色肉瘤的鱼以红顶方正(幼鱼时头顶色较深)者为上品,选珍珠鳞鱼要注意有大、小尾两种,大尾为佳。但不管大尾或小尾,都要选头部尖小,珠鳞粗大无缺,排列整齐直至背脊,但鳞不可竖立,否则多数为鳞立病。腹膨粗圆,尾畅,这种特征才是纯种。水泡或龙睛,都是以眼部的特征命名的,所以,要选水泡圆大而匀称,泡质软而透明者。选龙睛时,要选眼盘大而突出状如棋子者。
养鱼先养水,已经成为不争的经验。如何在家庭中“养”好一缸清澈、无毒害的水显得至关重要。家庭养鱼不同于鱼场养鱼。水体空间狭小,而且要求水质清澈透明,便于观赏金鱼。鱼场养鱼则是为了使金鱼快速生长,有专业鱼工时时监看水质,水体宽大,适于金鱼长大。家庭养金鱼有自己的优势。比如水温,由于家庭养鱼普遍在室内,因此不受刮风下雨等影响。再有在家庭养鱼由于水量较小,便于水质观察和药物控制。家养金鱼养水主要与以下五个因素有关。
1过滤系统:由于家庭养鱼的密度普遍较大,单纯依靠水体自身分解很难去除水中杂质、废物。建立一个良好的过滤系统可以有效的保持水质。好的过滤系统可以综合化学、生物、物理等过滤方式。化学过滤是依靠专用药品将水中微小悬浮杂质凝聚在一起,使其沉淀或者被物理过滤掉。生物过滤是由水中有益生物菌群将水中的废物分解,将有害物质分解为无害。物理过滤是通过过滤物质的微小孔隙吸附、滤除杂质颗粒。针对金鱼特点和家庭养鱼条件,可以使用以下方式建立过滤系统。根据水族箱大小,配置外置过滤器,可以是顶置或者是过滤桶。水的流量可以在水泵的说明中查到。一般而言每小时可以将水体循环7次左右为宜,例如:长80,宽40,高40的水族箱的容积是128升,过滤水泵流量选在900升/小时为宜。对于更大型水族箱,为防止水流速度过强,建议在入水口加装内置过滤器,在出水口增加弯管,以减小水流对于金鱼的冲击。在过滤盒(桶)中放置生化海棉、活性炭,并根据水体污染程度进行更换。但过于频繁更换,不宜于有益生物菌群的建立,一般1月更换一次即可。
2生物分解:在自然环境中,河流的流经过的地方附生大量有益菌群,他们可以将水中生物所产生的代谢物及外来污染物分解。以保持水质清洁、无害。在水族箱中建立有益菌群,可以长时间保持水质,不用经常换水。在水族箱中添加硝化细菌是建立生物分解系统的捷径。市面上销售的硝化细菌主要分为两类,活性硝化细菌和人造硝化细菌。活性硝化细菌是以活体菌群作为主要物质。人造硝化细菌则是以促进水中已有硝化细菌生长的物质。活性硝化细菌起效时间短,根据水温通常在2-5天内即可,水温在25-30度作用最为明显。但是保存时间短,通常不超过12个月。人造硝化细菌由于不含活性菌株,保存时间长,通常在2年左右。但是起效时间较长。在建立生物系统前,可以结合使用水质澄清剂使用。
3养鱼密度:再大的水族箱,其养殖的金鱼的数量也是有限的,金鱼活泼好动,能吃能拉。水质较小型热带鱼难与保持。合理的养殖密度对于初学者而言很重要。通常每尾金鱼1龄鱼要占用10升水体。即长80,宽40,高40的水族箱的容积是128升,可以养1龄鱼12尾。再高的密度就很难长时间保持水质了。另外不同金鱼品种对于养殖密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珍珠、蝶尾、水泡等名贵品种的饲养密度要小一些。
4饲料选择:给金鱼喂的饲料对于保持水质也有很大关系。金鱼是杂食性动物。食物范围很广。主要包括:水蚤、线虫、血红虫、颗粒饲料、粉状饲料、薄片饲料等等。活水蚤是最佳选择。不仅在喂食中,水蚤可以吸食水中有机悬浮物。并且金鱼产生的代谢物也不易分散。线虫、血红虫、粉状饲料或由于会寄附在沙床中,或悬浮在水中,不利于水质的清洁。优质人工合成饲料中会包含酵母菌,可以使金鱼的代谢物迅速分解,有益于保持水质。而劣质合成饲料不仅没有营养,且包含人工色素,会使水体变色。另外最好不要使用食用鱼饲料,如鲫鱼饲料喂金鱼,也会败坏水质。在饲喂过程中要关闭过滤系统,以免被吸入过滤盒中,不仅造成浪费,也会在过滤盒中发霉产生毒害物质。
5养鱼环境:光照、布景等对于保持水族箱中水质也有一定关系。过强的光照会使得水中大量滋生水藻。适当用窗帘遮蔽,以及定期清理会有效治理。在水族箱底部适当放置沙床也会有利于水体清洁。不仅可以吸附杂质,还可以给硝化细菌提供温床,一般厚度在4厘米左右,颗粒在4毫米左右,沙床太薄起不到吸附作用;沙床太厚会使底层沙床缺氧造成生物体腐败。颗粒太大会使饲料沉入到缝隙中,不利于金鱼采食;太小不利于颗粒间水流及氧气传送,不利于硝化细菌生长。
注意以上几点,您一定会拥有一缸清澈的水,为您心爱的鱼儿创造出理想的生存空间。
养水小贴示:
快速建立良性水质:在自来水中加水质安定剂,放置等待水温与旧水相同时倒入水族箱中。放活性硝化细菌,1-2天后放水质澄清剂滤清。之后每周添加人造硝化细菌即可。
金鱼具有“水中花”的美称,拥有一缸赏心悦目的金鱼,是广大鱼友梦寐以求的。中国是金鱼的故乡,在大中城市的观赏鱼市场之中都能看到金鱼的踪影。金鱼的祖先是鲫鱼,经过千百年来的人工选育逐步产生变异,目前主要分类包括:龙种鱼,以龙睛、蝶尾为代表。文种鱼,以狮头、珍珠、帽子为代表。蛋种鱼,以水泡、虎头、望天为代表。近20年来,在广大养殖户和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金鱼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品种,如:福州兰寿、红头虎头、皇冠珍珠等等,作为金鱼爱好者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金鱼的选择。
1选择时机。金鱼不同于热带鱼,在鱼场中普遍养殖在室外,经过千百年的繁育,已经建立自身的生物钟,根据地域不同,每年春季2-6月产卵。一般在9-11月为当年金鱼上市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的金鱼已有3-6月龄,已经可以突现部分品种特征,且退色已经完成,具有初步的观赏特征。在7-8月间可以在市场上看到鱼场淘汰下来的2-4年的种鱼,和隔年的金鱼,在其中也不乏精品。不过由于气温较高,不利于金鱼的长距离运输,因此供应量较少。
2选择品种。根据个人喜好不同,可以在现有数十个品种中任意挑选。但最好能够在选择前了解各个品种的差异,这样有益于养好金鱼。例如:皮球珍珠由于变异太大、肠道短、游动笨拙,对环境要求严格的多,需要在水清、浅水中饲养,饲料要求精良且便于入口。水泡金鱼不适合与其他金鱼混养,在没有任何饰物的裸缸中饲养,以免造成水泡破损。对于初学养金鱼的朋友可以先从饲养容易、价格便宜的金鱼养起。如:文金(琉金)、龙睛等。
3选择良品。尽管中国金鱼已经过千百年的选育,但对于一个物种而言还是太短。因此许多金鱼品种还不是很稳定,个别新型品种的良品率在万分之几。一条金鱼在家中养数月乃至数年之久,选择一条良品金鱼,可以得到更多美的享受。总的原则要选品种特征明显,游动自如,体形匀称,没有残疾的金鱼。
下表中是对各品种金鱼良品所应具备品种特征:
分类品种特征缺点
龙种龙睛眼睛为棋盘子,对称,体色艳丽。四叶尾型飘逸品种不名贵
蝶尾体态丰满,身长短小,尾型宽大,如同开屏之孔雀成鱼尾易下垂
文种狮头头瘤丰满不松散,能将眼睛部分包住,游动自如,尾型长头瘤容易溃烂
帽子头瘤丰满紧密,不外扩至腮盖和鱼身,高身,游动自如头瘤容易溃烂
珍珠鳞片突起明显,不缺鳞,游动自如,身如圆球,嘴尖,尾柄细鳞片容易脱落
文金头小,背部隆起,身体肥壮,尾型飘逸。色彩艳丽无明显缺陷
蛋种水泡水泡硕大、对称、通透。鱼身短小,尾型长水泡容易破损
望天眼睛向上,身体肥壮,背型光滑不宜水族箱观赏
虎头头瘤丰硕,体态丰满,尾型短小,游动自如成鱼容易栽头
兰寿头瘤丰满紧密,体态丰满,背型成圆弧,尾鳍与脊柱成90度夹角成鱼容易栽头
不仅如此,良品金鱼还要各鳍完整,蛋种鱼背部光滑,觅食踊跃,游动自如。选择良品如同石中选玉,这也是选鱼的乐趣所在。
4、选择鱼龄。家养金鱼的寿命大多在4-6年,2-3年是最佳观赏鱼龄,此阶段金鱼品种特征明显、身体强健、游动自如。4-6年就属于老龄金鱼,体色退去,懒于游动,食欲减弱,极易生病。而6个月以内的金鱼由于身体发育刚开始,品种特征不明显,颜色没有定型。不良品比率很高,而且限于家庭养殖条件,不易养大。因此选择6-18月龄的金鱼最为合适。这一阶段金鱼,食欲旺盛,游动自如,品种特征初步显现,而且价格合理,可以在家中连续饲养2年左右。
5选择色彩。金鱼的色彩十分丰富,红色、黑色、蓝色、紫色、青铜、白色、五花等等,以及2种或多种颜色之间还可以搭配产生出更多组合和奇趣图案。如:三色、喜鹊花、玉印头、鹤顶红等等。家庭中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饲养环境进行选择。金鱼在幼鱼期颜色都为灰色,也是一种生物保护色。通常会在6月龄内脱色。在2龄以前比较容易产生一些过度色及图案。白色和红色是最为稳定的颜色。其它颜色根据鱼龄和饲养环境会产生变化,特别是老龄金鱼。
颜色良品特征老龄色彩变化
红色色彩为鲜红色为上品。与其它色彩搭配时色块边缘清晰。黄红色
蓝色色彩为青中泛蓝,类似蓝黑墨水,俗称墨水蓝为上品灰白色
黑色漆黑如墨,肚皮也为黑色为上灰白色
紫色色彩为棕红色,体色均匀黄红色
五花以浅蓝底为主,分布黑、红、黄、白,色彩颗粒均匀红白
如希望长时间保持色彩,就需要从饲料、水质、光照等多方面进行完善才行。这将另文表述。
选鱼小贴示:
每年9-11月是最佳选金鱼时机,初学者可向朋友请教,或者到有规模的鱼店选购。金鱼的品种也很重要。
金鱼-饲料篇
金鱼属于杂食性鱼类,食物范围很广。这对于金鱼的饲养带来很大方便。但是要想取得很好的喂养效果,就要仔细了解金鱼的习性和各种饲料的特点,以使得您养的颜色鲜艳、体格健壮。好的金鱼饲料成分中应该包括:蛋白质、纤维、脂肪、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金鱼的饲料主要分为两类:水生生物饲料和人工合成饲料。
水生生物饲料包括金鱼可以摄食的水生动植物的活体或干品。包括:水蚤(俗称“红蹦” ),剑水蚤(俗称“青蹦” )、血虫(俗称“红虫” )、水蚯蚓(俗称“线虫” )、浮萍等等。
在所有水生生物饲料中,经过实践验证,水蚤的营养是最全面的,也是全部饲料中最适合饲喂的金鱼的。用水蚤饲喂,金鱼不仅特别爱吃,并且消化很好,产生的代谢物不易浑水。并且水蚤活体还可以吞噬水中悬浮的细小污物,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俗称“拿水” )的作用。但是水蚤一般要依靠自然界的产出,受到季节和天气的影响。因此每年只在4月-11月左右才能买到,不能满足家养金鱼全年生长的需要。另外水蚤活体不易保存,一天就会变质,因此对于工作繁忙的现代人而言,完全依靠水蚤喂养金鱼不易实现。可采用冷冻或者晒干的办法延长保存时间,但其营养成分也会大量流失。
其他水生生物饲料的营养成分不如水蚤全面,并且往往携带病菌,引起金鱼生病,因此要采取消毒和交替饲料喂养的办法避免以上缺点。
近十年来,市场上逐步出现了人工合成饲料,并且配比成分趋于合理,使用人工合成饲料替代传统的水生生物饲料喂养金鱼,不仅卫生、方便,而且只要掌握好饲喂方法,同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人工合成饲料根据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颗粒饲料、粉状饲料、片状饲料、贴片饲料四种。
颗粒饲料:是最常见的金鱼饲料。一般以浮上型的居多。投入饲料后,颗粒饲料漂浮在水面上,金鱼需要游到水面,张口吞食。特别适合喂养望天类金鱼,可以保持望天类金鱼眼睛向上觅食的形态,从而保持品种特征。由于颗粒饲料不下沉,不易漏入水族箱底砂的缝隙中,发生腐败。但对于由于体形、品种影响,只能在水底觅食的金鱼就会因为找不到食物而挨饿。
粉状饲料:颗粒细小,可以用来喂养幼鱼,常见于食用鱼的饲料品种。投入饲料后,粉状饲料徐徐下沉,金鱼可以在
关于“春元有机生活俱乐部(关于春元有机生活俱乐部的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wzjinhao]投稿,不代表金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zjinhao.cn/zlan/202508-1277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金豪号的签约作者“wzjinhao”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春元有机生活俱乐部(关于春元有机生活俱乐部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春元有机生活俱乐部(关于春元有机生活俱乐部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文章不错《春元有机生活俱乐部(关于春元有机生活俱乐部的简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