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矽卡岩物质的来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矽卡岩物质的来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矽卡岩的产状
矽卡岩通常是指岩浆岩与碳酸盐地层的接触带由交代作用生成的一种蚀变岩。这种产状的矽卡岩在本区多数矿床内均有分布,而且规模较大,是主要的矿化类型。在瑶岗仙矿床内,花岗岩体并不与碳酸盐地层直接接触,而与砂岩接触,故在岩体与砂岩接触带上无矽卡岩。但在碳酸盐层与砂岩层之间形成了矽卡岩体。还有一些“矽卡岩”呈脉状产出,具有明显的充填特征。此外,在碳酸盐层和岩体内均可见到不同程度的矽卡岩化,特别是在碳酸盐层中。
(二)矽卡岩的成分
矽卡岩的主要矿物为石榴子石、辉石,常见矿物为角闪石、符山石、硅灰石、绿帘石、磁铁矿、萤石、方解石和石英等。由于矽卡岩类型较多,化学成分有较大的变化,主要组分SiO2、Al2O3和CaO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0%~50%、2%~10%和15%~35%。这些组分的含量介于花岗岩、灰岩之间;所以,人们很易接受接触带上的矽卡岩为双交代成因的观点。但Fe、Mn、Mg等元素含量并非如此,特别是Fe2O3+FeO在矽卡岩中约为9%,而花岗岩和灰岩中分别为2%和0.9%,即矽卡岩中的氧化铁含量比花岗岩和灰岩高4.5~10倍(表5-1)。这用双交代理论来解释就困难了,用岩浆热液观点来解释同样有困难。因为,本区的花岗岩都是相对贫铁的,氧化铁的总量变化范围为1.16%~2.11%,平均约1.8%,仅为中国花岗岩Fe2O3+FeO(2.86%)的63%。这种贫Fe岩浆是难于演化形成富Fe的残余溶液的。因此,本区的矽卡岩是交代灰岩而成。由表可见热液除携带大量SiO2外,还含大量的Al2O3、Fe2O3、FeO和相当大量的MnO和MgO。这与传统认为的富Si、K、Na的残余岩浆是明显不同的。
表5-1 柿竹园矽卡岩化化学成分的变化
(据季克俭等,1989)
此外,矽卡岩和矽卡岩矿物中成矿元素W、Sn、Mo、Bi已有明显的富集。根据陈骏资料,石榴子石和辉石中W为(23-257)×10-6,平均72.71×10-6,Sn为(89~3199)×10-6,平均1425×10-6,Mо为(1.3~45.4)×10-6,平均为13.15×10-6,Bi为(5~20.8)×10-6,平均为11.97×10-6,而花岗岩中长石和石英中的W、Sn、Mo和Bi的含量,分别为(2~9.7)×10-6,平均6.3×10-6,(1.2~4.9)×10-6,平均2.56×10-6,(0.2~1.4)×10-6,平均0.6×10-6,(0.1~1.5)×10-6,平均0.38×10-6。由此可见,主要矽卡岩矿物中的成矿元素含量比花岗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中的含量高1至3个数量级。
(三)矽卡岩的形成条件
郭吉保(1986)等做了矽卡岩形成条件的实验,他们采集了柿竹园矿区的花岗岩和灰岩等样,将它们的粉末放在蒸馏水或NaCl等的水溶液中,在温度为400~750℃和压力为500~1000 bar的条件下,生成了与天然矽卡岩基本一致的矿物组合。
根据矽卡岩的产状、成分和形成条件等特征,可以得出如下认识:
1)本区的矽卡岩主要产于灰岩与岩浆岩的接触带上,个别的产于岩体附近的砂岩与灰岩层间,其为高温热液的交代产物。矽卡岩的形成在成因上与岩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在时间上不仅晚于灰岩,而且也晚于岩浆岩;在成分上与围岩有关,主要组分来自围岩(灰岩、砂岩和花岗岩等)。
2)矽卡岩中成矿元素的含量较高,表明形成矽卡岩的热液具有成矿特征或为早期的成矿热液。
3)本区矽卡岩主要是交代灰岩而成,由表5-1可见,热液中带来的元素,数量最多的是Si、Al和Fe,其次是Mn、Mg等,再次为成矿元素。从热液中携带元素的含量、元素的活动性等来看,热液中含量高和活动性小的元素,如Si、Al、Ca等,可直接来自矽卡岩两侧的围岩,一般迁移的距离为几百米。含量较高和活动性较大的元素(如Fe)及含量较低活动性较大的成矿元素主要不是来自矽卡岩两侧的灰岩和花岗岩,可能来自距离较远的碎屑岩,它们迁移的距离可达数千米。
4)本区与岩体有关的矽卡岩,产于接触带或其附近,即受热较强的地区。根据实验资料,矽卡岩形成温度高于500℃,且赋存于富含矽卡岩化学组分的岩石间。这表明形成矽卡岩的热液属高温热液,其溶解的元素主要来自围岩。形成矽卡岩并不需要特殊的热液,只要有水或含NaCl类的水进入高温的花岗岩和灰岩等的接触带即可。
(二)矽卡岩的矿物和结构构造
常见的四种变质岩:糜棱岩、大理岩、矽卡岩、蛇纹岩。
1、糜棱岩:糜棱岩是动力变质岩,动力变质岩根据变形方式分为碎裂岩和糜棱岩,也就暗示着碎裂岩往往形成于低温低压的地表环境,糜棱岩往往形成于高温高压的地下环境。
2、大理岩:地质学里,大理岩是石灰岩或白云岩等受接触、区域变质作用重结晶形成的。也可以说是由碳酸盐岩经区域变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形成。
3、矽卡岩:主要由富钙或富镁的硅酸盐矿物组成的变质岩,一般经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矿物成分主要为石榴子石类、辉石类和其他硅酸盐矿物。细粒至中、粗粒不等粒结构,条带状、斑杂状和块状构造。
4、蛇纹岩:蛇纹岩主要是由超基性岩受低-中温热液交代作用,使原岩中的橄榄石和辉石发生蛇纹石化所形成。
变质岩是如何形成的
变质岩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是由地壳中先形成的岩浆岩或沉积岩,在环境条件改变的影响下,矿物成分、化学成分以及结构构造发生变化而形成的。
变质岩的岩性特征,既受原岩的控制,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又因经受了不同的变质作用,在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上又具有新生性。通常,由岩浆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称为“正变质岩”,由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称为“副变质岩”。
变质岩根据变质形成条件,可分为热接触变质岩、区域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变质岩在中国和世界各地分布很广。前寒武纪的地层绝大部分由变质岩组成;古生代以后,在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壳活动带(如地槽区),在一些侵入体的周围以及断裂带内,均有变质岩的分布。
1.矽卡岩的矿物
矽卡岩矿物十分复杂,有矽卡岩化早期不含水的矿物;晚期含有水和挥发分的矿物;及与矽卡岩矿床有关的金属矿物;还有原岩残余的矿物等。
早期矽卡岩矿物:钙铁-钙铝榴石、透辉石-钙铁辉石、硅灰石、符山石、镁橄榄石、硅镁石、尖晶石、方柱石、斜长石和钾长石。
晚期矽卡岩矿物:阳起石、绿帘石、绿泥石、黝帘石、葡萄石、蛇纹石、水镁石、云母类和碳酸盐矿物等。
含有挥发分的矿物:萤石、磷灰石、黄玉、电气石、斧石和赛黄晶等。
含有金属的矿物主要有:磁铁矿、锡石、白钨矿、辉钼矿、毒砂、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有时含有自然金等。
我国湖南的含铍矽卡岩中,含有日光榴石、香花石、铍榴石、硅铍石和铍镁晶石等含铍的矿物。
原岩残余的矿物:主要是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也有石英和长石等。
2.矽卡岩的结构构造
矽卡岩中矿物粒径相差很大,多数呈中粗粒变晶结构,也有呈细粒及显微晶质的变晶结构,个别矿物呈巨晶产出(>5mm),有的岩石中的矿物粒径呈连续变化,形成不等粒变晶结构。以石榴子石、辉石、橄榄石等粒状矿物组成的矽卡岩,呈粒状变晶结构;以硅灰石、符山石、方柱石及闪石类等柱状矿物组成的矽卡岩,呈柱状变晶结构,但大多是粒状柱状(或柱状粒状)变晶结构。此外,也常有自形和半自形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和包含变晶结构等。岩石中各种交代结构发育,既有气水热液交代原岩、也有晚期矽卡岩矿物交代早期矽卡岩矿物形成的交代残余、交代假象、交代脉状、交代网状等交代结构。
矽卡岩的构造也很复杂。主要有块状构造、也常有矿物和结构不均匀的斑杂状、斑块状、条带状、条纹状、浸染状、角砾状、脉状和网脉状构造,有时也能观察到原岩的层理构造,条带状构造经常与原岩的层理构造一致,显示矽卡岩化的交代作用沿原岩层理发育的特征。
关于“矽卡岩物质的来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wzjinhao]投稿,不代表金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zjinhao.cn/zsfx/202507-556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金豪号的签约作者“wzjinhao”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矽卡岩物质的来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矽卡岩物质的来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矽卡岩的产状...
文章不错《矽卡岩物质的来源》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