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简介_3000字

网上有关“京杭大运河简介_3000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京杭大运河简介_3000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三线工程之一。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例如吴王夫差命人开凿邗沟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运送军队北伐齐国,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开凿的鸿沟,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

介绍

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其动机已超越了服务军事行动的目的,因为此时天下已统一。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中国古代很长时期内,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400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获得迅猛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隋统一全国后,格外重视这个地区,但隋定都长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移。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不论是中央朝廷还是官僚贵族或是北方边境。同时,长时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

隋开运河不仅仅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也有政治方面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门阀世族大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力量相当强大。隋统一后,他们仍依恃其强大的势力,企图与中央政权抗衡。这一尖锐矛盾在江南地区一直存在,使隋政权面临严重威胁,隋统治者要实施对南方的有效统治,贯通南北运河势在必行。同时,北部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对隋亦是大患,隋王朝派出大量军队驻扎边境,这些军队仅靠屯田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江淮和中原粮饷供应。路途遥远,开凿运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隋以后的历朝历代,至清朝后期,无论是大一统时期政权,还是分裂时期的政权,都注重运河的疏凿与完善,其动机无外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充分利用运河漕运。以运河为基础,建立庞大而复杂的漕运体系,将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输往都城所在地,成了中华大地统治者主要手段之一。运河的修复改道,其缘由亦是现实中运河常常的淤堵以及不同政权的都城位置变化。至元代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明、清两代京杭大运河成为南北水运干线。

运河是由统治者主导开凿整修而成,统治者们集合庞大的人力、物力开凿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漕运。运河是为了实实在在的漕运目的而生的,漕运是封建王朝的生命支持与动力供应系统,维持王朝的生命延续。由于海运的海盗、风浪等问题难以解决,在漕运史上运河水运是主要首选方案。开凿运河是一件名符其实的功在当代、利在万秋的伟举,对修造者而言,其功效时隔不久就能显现,给王朝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历朝历代有见识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运河的修造。

分段

“京杭大运河”全程可分为七段:

(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

通惠河

历史性通航河道。由于清末实行“停漕改折”政策和20世纪以来铁路、公路交通发展,货物转为陆运,加之水源不足,航道失修,至50年代初期,仅有少量船只作间歇性通航。当前该河主要用作北京市排水河道,已不能通航。

北运河

长约180公里,集水面积5.11万平方公里,由天津注入海河。除屈家店至天津段15公里可供小船作季节性通航外,其余河道均不能通航。

南运河

又名御河,长414公里。四女寺至临清段称卫运河,长94公里。天津至四女寺段航道窄狭弯曲,底宽15~30米,水深约 1米,建有杨柳青、独流、北陈屯、安陵4座船闸,可通航100吨级船舶。由于上游水库拦蓄,两岸农田灌溉,加之年久失修,现已处于断航状态。卫运河底宽30米,水深约10米,建有四女寺、祝宫屯船闸,可通航100吨级船舶。由于上游岳城水库蓄水,截走水源,尤当卫运河扩大治理后,航道情况骤然恶化。

鲁运河

鲁运河分为鲁北运河和鲁南运河。

鲁北运河也称位山、临清运河,原河段已淤塞。1958年另选新线,长104公里,但未开挖。1960~1968年,根据引黄输水要求,开挖了周店至尚店76公里渠道,两头河段尚未开挖。

鲁南运河,北起黄河,南至韩庄,长20公里,1968年虽经疏浚整治,但河道严重淤积,水深不足,尚不能通航。梁山至南旺段长33.8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0.5米,每年可通航6个月,为季节性航道。南旺至济宁段长27.1公里,底宽15米,枯水期水深0.5米,每年仅通航6个月,为季节性航道。济宁至二级坝段长78.1公里,航道顺直,枯水期水深1米以上,底宽50米,可通航100吨级船舶。

中运河

二级坝至大王庙段原来是走韩庄、台儿庄一线。1958年在江苏省境内新辟南四湖湖西航道及不牢河河段,使河道经徐州市北郊通过,至大王庙与中运河汇合。大王庙至淮阴段仍循原来河道南下,长163公里。徐州以下河段,经 分段拓宽,航道一般底宽45~60米,水深3米以上,已可通航500~700吨级以上拖带船队。是为徐州煤炭南运主要线路。

里运河

京杭运河全长169公里,其入江口原在瓜洲,1958年改至六圩入江。屡经整治,航道底宽一般达70米,水深3米以上,可通航1000吨级拖带船队。年运货量1500万吨左右。

徐州蔺家坝—淮阴—扬州邗沟被称作苏北运河,全长404千米,纵跨徐州、邳州、宿迁、淮阴、扬州等11个县市,沟通了微山湖、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等水系,是京杭运河上运输最繁忙的河段。基本建成二级航道,成为京杭运河上等级最高的航道,常年可行驶2000吨级的船舶。当前有苏、鲁、沪、浙、湘、豫等十多个省市的船舶航行其中,年货运量可达3亿多吨。徐州段最大通过量已达5500万吨船舶吨位,其中货物通过量达3500万吨。

扬州六圩口—镇江谏壁—常州—南浔,全长224千米,贯穿江苏的扬州、常州、镇江、无锡、苏州等县市,沟通了长江、太湖水系,与上海、浙江等周边地区的省际河流相连。当前有苏、鲁、皖、沪、湘、鄂、川等13个省市的船舶在该段运河上航行。截至2010年,航道全部达到四级标准,可通航500吨级船队,年货运量已超过1亿吨,超过江苏境内长江航道的运量,相当于沪宁铁路单线货运量的3倍。航行船舶的密度超过了德国的莱茵河,是京杭运河上运量最大,密度最高的河段之一,刚建成的谏壁船闸日均船舶通过量已达10万吨以上。

江南运河

自长江南岸六圩—镇江谏壁口经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平望至杭州。其中,平望至杭州有3条航线,即东、中、西线,如以东线计算,全长323.8公里,大部分底宽20米,水深2米,一般可通航40~100吨级船舶,年货运量达1600余万吨。

浙江段(南浔—杭州),全长120多千米,沟通了太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分为东、中、西三条路线,一般以东线代表运河的位置,河道狭窄、弯曲,终年可通机动船舶。当前可通行300吨级的船舶。将京杭大运河拓伸至浙江省东部的宁波港,将为中国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乃至内河航运的繁荣带来契机。规划中的杭甬运河长240余千米。位于杭州湾南岸,纵贯钱塘江,曹娥江、甬江水系,全线按四至五级航道标准设计,年通过能力将达4000万吨。使其成为国家北煤南运的黄金水道,南水北调的大动脉,还极大改善和推动了沿河的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对确保农业的稳产高产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综合利用效益明显。

京杭大运河最南端位于杭州拱宸桥(即北三里桥),并在桥边立碑,该桥是一座三孔的拱桥,初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现存桥为清康熙时重建,全长138米,宽6.6米。石砌桥墩逐层收分,桥面两侧作石质霸王靠,气势雄伟,下面各有两个防撞墩,防止运输船只撞到桥墩。该桥位于杭州市的上塘路,它坐落在杭州市拱墅区桥弄街,横跨于古运河之上,是杭州古运河终点的标志。

京杭运河的由来 急急急急急 快点回答

杭州城区水系分为五片区:运河片、上塘河片、下沙片、上泗片和江南片。

目前,绕城以内长度1公里以上的河道共291条约901公里

其中比较重要的如三墩港,是运河水系骨干排水河道之一,是城西的一条东西走向的主干河道,西起蓬架桥港,东延至与西塘河交汇,涉及西湖区和拱墅区,全长约3720米。还有比如余杭塘河(五常港-运河)全长约6.8千米,大部分在西湖区内,部分与拱墅区交界,河道两侧大部分有不同年代建的挡墙,余杭塘河是V级主干内河航道,也是市区的排水主干河道之一。

余杭塘河(运河-五常港段)6800米河道,沿山河(留下-府苑新村段)5500米河道,古荡湾河(余杭塘河-沿山河段)2800米河道。小珠港(余杭塘河-婴儿港段)2000米河道,登云桥河(运河-红建河段)1130米河道,姚家坝河(红建河-上塘河)900米河道,红西河(绍兴路-施右墩)3300米河道,六塘坟漾(东新河-上塘河)1600米河道。另外,还有备塘河、新开河、婴儿港、北塘河、七甲直河、解放河、十甲河、花园徐直河、太庙桥河、永久河、新浦河、高教园区河、解放河、西兴后河、新畈里孙河、新开河、贴沙河、三角道、沿山河、茶汤桥河、登云港、西塘河、杭钢河、红建河、婴儿港、红旗河、塘河、蔡家桥河、管家漾河、石桥港、沿山渠、益乐河、上城埭溪、西溪湿地内河、板桥横浦、二号港、赵家港、丁桥港、和睦港、笕桥港、浜河斗、苏家斗、南应加河、长滨河、蔡家河、南大河、月牙河、新建河、高教景观河、沿江护塘河、11号渠、武强溪、郭村溪、进贤溪、枫林港、云源港、大源溪、南渠、北渠、湖塘畈、清绪溪、童家溪、大同溪、灵溪、锦溪、南苕溪、天目溪、乔司港、青山溪、双林港、东塘港、前村港、陆水湾等

下沙地区有新建河、月牙河、幸福河、新华河、下沙公路渠、3号大堤护塘河等24条河道,总长108公里。

下城区今年计划完成区内七条河道的综合整治,这七条河分别是——上塘河、南黄港、蔡家河、褚家河、五会港、油车港、水车港.上塘河(石桥路至丁桥港)长度3.4公里,油车港(南黄港至上塘河)长度2.1公里,水车港(北起杭玻路,南至石大线,横穿康宁路和华丰路)长度为1.95公里,五会港(褚家河、上塘河之间)长度3.36公里,褚家河(南黄港到水车港,华丰路和康宁路以北)长度1.3公里,南黄港(位于石祥路石大线南侧30—200米范围内,西起石桥河,东至沈家港,东西走向,属上塘河水系)长度2.9公里,蔡家河(西起石桥河,东至备塘河,东西走向,属于上塘河水系)长度1.2公里.

江干区今年计划完成区内13条河道的综合整治,分别是横河港、勤丰港、东风港、2号港、丁桥1号港、和睦港、上塘河、南黄港、备塘河二期、机场港、十号河、五会港、蔡家河;横河港(运河至铁路桥段),十号河(杭海路至乔司镇)长度1.29公里,南黄港(湖北桥至下城区交界处)长度1.12公里,五会港(建塘村五组至上塘河)长度1.6公里,蔡家河(沈家港至下城区交界)0.3公里,机场港(笕桥机场以南)长度1.5公里,和睦港(七堡船闸至余杭交界)长度4.7公里

西湖区今年计划完成区内19条河道的综合整治,分别是:余杭塘河一期、三墩港一期、蒋村港一期、合建港河、蓬驾桥港一期、三墩镇东河、池华港河、北沙斗河、金家汇河、徐家门河、章家桥河、小紫金港、包建港、留下河、三号浦一期、二轻浦、河山路支路、一号河、簇滨洋港。合建港(文一西路至文二西路,南北走向)长度0.9公里,余杭塘河(文一路北,西起五常港,东至大关康家桥)长度8.7公里,簇滨洋港(三墩镇南部,浙大紫金港校区东北部,穿过石祥路、留祥路),三墩镇东河(起于三墩港,终于婴儿巷)长度1.2公里,一号河将是一条新挖河道(镇东河至簇滨洋港)全长1.1公里,小紫金港(南起沿山河,北与紫金港路相交)1.3公里。

拱墅区今年计划完成区内11条河道的综合整治,分别是:余杭塘河、上塘河、小河、三墩港、红旗河、姚家坝河、后横港河、管家漾河、姚潭洋、陈家桥河、三墩镇东河;余杭塘河(运河至西湖区界)长度3.5公里,上塘河(石桥路至江干区界)长度0.7公里,小河(运河至登云桥)长度1.0公里,三墩港(三墩镇东河至西塘河)长度1.35公里,红旗河(运河至西塘河)长度2.73公里,姚家坝河(运河至上塘坷)长度2.07公里,后横港(运河至十字港河)长度1.74公里,管家漾(运河至铁路货运北站金属市场)长度1.5公里,姚潭洋(运河至江家桥)长度1.05公里,陈家桥河(热水港至瓦窑头河,一半河道位置在浙大城市学院)长度0.95公里,三墩镇东河(三墩港至育英河)长度1.2公里,

目前杭州城区属于市政部门管理的主要有十条河道,分别为新开河、贴沙河、东河、中河、古新河、官河、南应家河、沿山河、西溪河、余杭塘河。新开河南起双羊闸,向东北流至定海西闸,长度4372米,河宽8至10米。在定海西闸,有条向东南流向的农灌渠,到江干翻水泵站与钱塘江沟通。贴沙河现南起中贴闸(有暗渠和中河连通),北至艮山门拦断,全长约6100米,水面宽15至70米不等,该河道为杭州自来水总公司清泰水厂的输水河道及蓄淡水库。东河、中河在80年代进行了综合整治,目前是城区最好的二道河流。古新河是西湖排水的主要河道,自西湖东北圣塘闸起,向北流至左家桥折向东,注入京杭运河,全长3800米。官河从铁路幼儿园至滩河闸,全长650米,宽度在4至8米之间。南应加河位于朝晖住宅区内,东起上塘河,西至运河,全长1300米。沿山河发源于余杭境内板照山北麓,沿留下镇、天目山路到市区松木场八字桥、西溪河下,连通京杭运河。目前城区沿山河指古荡湾至八字桥段,全长2500米左右。西溪河属沿山河的延伸,现在所指西溪河为八字桥到余杭塘河河段。余杭塘河属城区管理范围,从杭州市硫酸厂到观音桥至,全长1740米。河床宽度从22米至15米不等。历史上的龙山河,原是中河通钱塘江的水道,龙山河现南起闸口,北至风山门,连接中河,全长4400米,与钱塘江已不相通,水源来自闸口发电厂的冷却水。随着中河南段的改造,现正在闸口至白塔岭处建设双向水泵站,重新与钱塘江沟通。杭州市城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位,尚有许多河道,例如上塘河、备塘河、西塘河、新横河、胜利河、杭钢进水河等等,因这些河道极大多数起到农田灌溉和排涝作用,属林水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的农灌河,现未纳入城市市政河道管理范围。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简介

开通意义

1.加强南北交通和交流,巩固中央政府对全国的统治。 2.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 3.文化交融,中原文化南方文化相融合。 4.方便南粮北运。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嬴政)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大约2500年前,吴王夫差挖邗沟,开通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并修筑了邗城,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特别是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了两百余万人,开凿贯通了大运河,这为以后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尽管隋炀帝为亡国之君,但他的历史贡献是不容抹杀的。唐朝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二首·其一》中咏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2]----可见大运河对日后中国南北经济交通的巨大影响。 大运河从此在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的继续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长为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京杭运河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十九世纪海运兴起,以后随着津浦铁路通车,京杭运河的作用逐渐减小。黄河迁徙后,山东境内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淤成平地。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境内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京杭运河的荒废、萧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的写照。解放后部分河段已进行拓宽加深,裁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古老的京杭运河将来还要成为南水北调的输水通道。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京杭大运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京杭大运可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清朝末年,自京汉、津浦等铁路修建以后,清朝政府不关心运河的命运,任其荒废。运河河道越来越窄,最窄处不足10米,运输能力大减,不少河段不能通航。山东境内的部分河段已淤成平地;即使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内河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

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改造大运河的计划,对运河很多区段进行了疏浚、扩展,沿河建设了不少航闸,两岸改建和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目前,大运河全程虽不能通航,但季节性通航里程已达1100公里,对分担津浦铁路的货流,特别是承担煤炭、建材、盐、日用工业品、粮、油和其他农副产品的中短途运输任务,对发展地区经济,加强南北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今天,大运河将作为南水北调的主要路径,古老的大运河必将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对于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可能会很轻松地说出很多历史事件和相关人物,但大家可能并不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其实,掌握越多历史常识,对于我们的 历史学 习越有帮助,我们更容易理解历史书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下面, 高三 网我为大家分享《京杭大运河的历史简介》,我们一起来了解这部分历史知识。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将这五大水系联结起来。流经北京、河北、天建、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目前通航里程只剩883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工程最大、航线最长的人工河。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为发展南北交通,沟通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比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开凿于1859年,1869年通航, 全长170公里)长十倍,比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开凿于1881年,1920年通航,全长81.3公里)长二十多倍。

京杭运河又叫京杭大运河,简称大运河或运河。它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命运从繁华到衰落。它曾是国家的生命线,维系着封建王朝的兴盛;它更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展现着古人的聪明才智;它又是一条血泪之河,浸透着无数黎民百姓的苦难。今天,著名的水利专家郑连第先生将带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从多个角度对京杭大运河进行客观的解读。

京杭运河,是一项华夏儿女都为之自豪的伟大工程。京杭运河的生命之路曲折漫长,它多次扩建和改建,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它像时代的记录者,见证了过去的绚烂与平淡。

今天的大运河,基本是清乾隆年间最后一次疏浚的河道。自隋代开始到清末民初,大运河始终是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不过到了民国时期,纵贯南北的津浦(从天津到南京的浦口)铁路通车之后,大运河就渐渐失去了南北交通的重要性,下降成为区域性的交通网。不少河段出现淤塞,一到枯水季节即告断航,在某些时期,甚至造成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用煤告急。近年来,大运河又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中,大运河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对大运河重新整治的工程正在展开,清淤疏浚已初见成效。

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第一次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末期。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争夺中原霸主地位,调集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即今里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全长170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

第二次是在公元七世纪初隋朝统一全国后,建都洛阳,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隋炀帝于公元603年下令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又于公元605年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淮阴)约1000公里长的“通洛渠”;再于公元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当时的对外贸易港)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对邗沟进行了改造。这样,洛阳与杭州之间全长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

第三次是在十三世纪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了使南北相连,不再绕道洛阳,元朝花了10年时间,先后开挖了“洛州河”和“会通河”,把天津至江苏清江之间的天然河道和湖泊连接起来,清江以南接邗沟和江南运河,直达杭州。而北京与天津之间,原有运河已废,又新修“通惠河”。这样,新的京杭大运河比绕道洛阳的大运河缩短了九百多公里。

京杭大运河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

(1)通惠河:北京市区至通县,连接温榆河、昆明湖、白河,并加以疏通而成;

(2)北运河:通县至天津市,通县至天津市,利用潮白河的下游挖成;

(3)南运河:天津至临清,利用卫河的下游挖成;

(4)鲁运河:临清至台儿庄,利用汶水、泗水的水源,沿途经东平湖、南阳湖、昭阳湖、微山湖等天然湖泊;

(5)中运河:台儿庄至清江;

(6)里运河:清江至扬州,入长江;

(7)江南运河:镇江至杭州。

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的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以上内容就是我为大家分享的《京杭大运河的历史简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了解相关资料,为以后深入学习历史打下基础。

关于“京杭大运河简介_3000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wzjinhao]投稿,不代表金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zjinhao.cn/zsfx/202508-10411.html

(18)
wzjinhao的头像wzjinhao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wzjinhao的头像
    wzjinhao 2025年08月02日

    我是金豪号的签约作者“wzjinhao”

  • wzjinhao
    wzjinhao 2025年08月02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京杭大运河简介_3000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京杭大运河简介_3000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wzjinhao
    用户080201 2025年08月02日

    文章不错《京杭大运河简介_3000字》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