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修行之人,身体会有不适的感觉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修行之人,身体会有不适的感觉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怀疑与烦躁现象来源于口业,烦躁有四种:
第一种是烦中带着恨意,这是口业中的恶口造成的;
第二种是烦中带着怕意,这是口业中的两舌造成的;
第三种是烦中带着狂意,这是口业中的妄语造成的;
第四种烦是一种无明烦,这是口业中的绮语造成的。
全身疼痛现象来源于身业,疼痛有三种:
第一种疼痛是从颈椎痛到胸部,包括两臂,这是身业中的杀业造成的;
第二种疼痛是从胸部痛到臀部,这是身业中的*业造成的;
第三种疼痛是从大腿上部痛到脚趾,这是身业中的盗业造成的。
头痛现象来源于意业,头痛有三种:
第一种是头痛中带着欲望心,这是意业中的贪欲造成的;
第二种是头痛中带着怨恨心,这是意业中的嗔业造成的;
第三种是头痛中带着烦躁心,这是意业中的执着(痴)造成的。
幻化是由心魔造成的,心有五阴覆盖而不能证悟。若妄念灭尽,本有之根性即时显现!
一个人的正定修行,应当把所有的念头都销除。当念头除尽时,本有的根性就会显现出来,就能在一切时和一切处,心无杂念,明而不昧,不受外境所扰,起灭如一,忆忘不二。
在这种状态下,进入正定。就像一个正常人到一间暗室里一样,什么也不能见,一片黑暗。这就是心经中的色、受、想、行、识五阴中的色阴区。当定力渐深,内心明朗,不再有黑暗。就是冲破了色阴区进入受阴,但是在没有进入受阴区之前有几种幻化现象现前:
① 在以上基础上深入禅定,就会觉得自己的肉身虚融起来。象云、象影,没有障碍,瞬间色身离开肉身而独立存在。
② 或见自己的身体内部、五脏六腑一清二楚,或见自身内有蛔虫,用手拾出而无伤。
③ 进一步入定,这时魂魄意志、精神合而为一,互为宾主,忽于虚空有声说法念佛,演说佛法密意。
④ 或见十方为紫金色,所有一切众生都化为如来,并见毗卢遮那佛有千佛围绕,百亿佛土莲华一时出现。
⑤ 再进一步,突然发现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遍满整个虚空,互不妨碍。
⑥ 在深入定慧中,于半夜或暗室内能见所有的东西,和白天所见相同。
⑦ 此修定之心功课,忽觉自己的身体没有知觉。如同草木,用火烧刀斫也无所觉。
⑧ 净心到了极点,忽见山河大地皆成佛世界。光明遍照,或见诸佛如来遍满虚空。下见地狱,上观天宫,都没有障碍。
⑨ 再净心深究,忽于静中遥见远方的城市街道,亲属的身影及其语言都能见闻。
⑩ 此心净极色阴将破,忽于定中妄见高僧大德的形体无端变化迁移,或作佛身、菩萨身、天人身。男女老幼刹那间现种种相。
以上这些现象境况,都是自己的清净心与妄心互相交战才有这些现象显现。如果迷顽不悟,把这些当成圣解就进入魔道。如能对这些现象不予理睬,知道是短暂的现象,继续自净其意,就是善境界。
前面已讲,内心明了,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为色阴已破,受阴现前,见我心与佛心同。好像有所得,但就像镜中显现的影子一样,手足宛然,见闻不惑,不能起用,心虽出窍,身躯还在但还有身体的感受执着,这就是受阴区。当自己的心能够离开自己的肉体的时候,自己能看到自己身体,来去没有阻碍,就是受阴已破,受阴破进入想阴区,在受阴区内会出现以下几种现象。
① 在色阴已破,受阴已到,得大光明,能见十方洞开,没有黑暗,心中明白。心、佛、众生本来就无差别,只因众生迷妄,枉受轮回。内心产生自责,要早悟度众生。用心过份,忽然生出无穷悲心,一切有生命的众生皆成赤子,心生怜悯。此种现象是过于用心造成,要及时觉悟,提起正念,日久自消。如不觉悟,就造成见人则哭,不能自制。
② 因佛心与我心同,这样的胜况现前,过分感激而产生精进心,因精进而产生与佛等齐的志向。此种现象是成佛欲望过强造成的。及时觉悟日久自消,如不觉悟,很快就成大我慢。自高自大,自夸自吹已成佛。
③ 修正定的人,见色阴已破尽,不再有前面的境象,向前没有新的内容,此时正处在色阴与受阴中间,进退两难,心生烦恼。这时忽然生出枯燥乏味,带着大渴望的状态,就抓住这种枯渴不放,认为是精进。这种现象是过于追求入定而造成的。及时觉悟,就没有过失,不觉,就会心不由己,日夜心悬一处。
④ 在修定中,所有境相都已灭尽,当感觉这无相之相时,好像这无相之相大似虚空。好像这个虚空就是我的心,也是佛心。就此认为自己就是毗卢遮那佛,不假修成,得少为足。这种现象是被无相之相所转,正是造成妄失恒常审察之念。及时觉悟,就无过失。不然就会自认为已证到无上第一义谛。
⑤ 在修定中,已见到如如不动的佛心,但还不能起用。过去的原有的境界已过去,进入两难境地,失去修行的方向,无法用心。因此而产生恐怖,进而产生忧虑,便在此基础上生出求死,求解脱的想法。这种现象因定多慧少失去方便而造成的,如能觉悟就不会有过失,不然,就会时常忧愁,走进山林不想见人。
⑥ 一个修行人,自心处在极为清净状态,以觉其心不动,在此基础上,忽然生出无限的喜悦,喜不自止。这种现象是在定中突然起念产生的。念起有觉受,便感觉全身心的轻松,如能了悟就没有过失,不悟便见人则笑,自歌自舞,谓已得无碍解脱。
⑦ 修正定的人,色阴已破,受阴现前,在无念无欲的状态中只是一空相。便认为诸妄已尽,一真已圆,由此自满自足,无端生起大我慢来。若能了悟,我慢自消。不悟则生大我慢,并自谓已修成佛道,唯我独胜。
⑧ 在此定中因慧而生圆悟之理。圆满悟道,精深妙明,已无挂碍,一切皆能随心顺意,因此全身感到无限的轻安。自认为已成圣果,如能了悟,就无过失,不悟便自以为成圣得大自在,这是因慧多得轻安;清净境界,因此自满自足,不求进取。
⑨ 在正定中,十方洞开,明明了了,无阻无碍。空旷一尘不染。在这一尘不染的虚明中,心中忽然生起空净的想法,以为一死永灭。没有什么因和果,因无因无果进入断灭邪见。如能了悟,并无过失,不悟则堕入断灭空境,谤因果,谤佛、谤法。
⑩ 在正定中,因贪爱受阴中一尘不染的虚明,贪著不舍,其心于定中忽生无限爱,爱极生情,情动生欲,堕成贪欲,如能了悟,就不会有过失,爱欲自消。不悟,则因爱生欲,有欲则行*,因行邪*而触犯法律。……
这是由在泰山禅院闭关打坐的总结的经验.在打七闭关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也是普通修行人普遍都要经历的现象,这些现象并非每个人都要经历,无需紧张害怕.公布出来,以供大家作参考.
以上这10种现象,是因定中出现的现象与妄想,相互影响而显现的。如果顽迷不悟,认为是高境界,是圣解,就会落入魔道。
如能及时觉悟,这是定中现象与妄想造成,继续自净其意,以上现象都
是善境界。
济群法师《出家人应当具备哪些素养》
一、六道轮回的由来
六道轮回是迷了自性变出来的幻相,这是自性流转六道。这个话在经典上有。
所谓六道,是指:一、天道;二、阿修罗道;三、人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六道之中,也有善恶等级之别:天、人、修罗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较优良故;畜生、饿鬼、地狱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众生由其未尽之业,故于六道中受无穷流转生死轮回之苦,称为六道轮回。所谓轮回,主要是描述其情状去来往复,有如车轮回旋,在六道中周而复始。佛教认为,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轮回途径不出六道。只有超凡入圣,如佛菩萨,才能超越六道、不入轮回。
二、跳出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就是生物量守恒定律,这个轮回的基础是生死,因果,有了*欲,自然会繁殖(生),增加生物数量,有了杀生(死),自然会减少生物数量,二者结合,再有因果连接,形成了六道轮回这个循环圈,所以想逃离轮回,必须深信因果,戒*欲(最好无漏),不杀生(最好素食)。所谓因果,并不是线性的,在法界之中,众生相互影响,就好比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分子之间相互碰撞,没有一定规律,此乃无常,但以能量守恒定律,一个分子做个多少功(能量),这些功(能量)会从不同的分子上在反弹到这个分子上,而佛是觉悟,把自己融入在虚空之中,无时间,无方位,如如不动,众生却是贪着世界观,有时间迁流,有方位移动,自然会有碰撞,因果从此连接起来。所以在做到不*不杀的同时,还需要明心见性,得大觉悟,方能跳出六道。
出家人应具备的素养
出家修行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需要具备相应的素养,才能在修行中有所成就。济群法师曾详细阐述了出家人应当具备的素养,这些素养涵盖了各个方面,既是对个人道德品行的要求,也是对修行方法的指引。
一、戒律严谨,行持端正
出家修行首要的一点,便是戒律严谨。佛门戒律是规范出家人的行为准则,目的是约束身、口、意三业,防止过失和恶行。戒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出家人的清净修持,避免因违犯戒律而堕落。
出家人应当严格遵守戒律,如实忏悔过失,力求止恶修善。只有戒律清净,才能保证修行的心地纯净,为进一步的修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慈悲为怀,利乐众生
出家人以慈悲为本,悲悯一切众生。慈悲不是简单的同情,而是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人,解除他们的痛苦和烦恼。
出家人应当以慈悲之心对待他人,不分贫富贵贱,不分善恶美丑,平等地关爱和帮助。通过利乐众生,不仅可以积聚福德,更能净化自己的心灵,发扬菩提心,增长无我之念。
三、精进修行,不懈怠惰
出家修行是一个不断精进的过程。修行的方法有很多,如念佛、诵经、禅修等。出家人应当选择适合自己的修行方法,持之以恒地精进修行,不懈怠惰。
精进修行的秘诀在于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只有不断精进,才能积累功德,破除烦恼习气,最终证悟涅槃。
四、明辨是非,正知正见
出家人应当明辨是非,坚持正知正见。所谓正知正见,即是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判断,不受歪理邪说和错误思想的迷惑。
明辨是非,需要学习佛法,通达佛理。在学习和修行的过程中,出家人应当以佛法为依归,辨别善恶、真伪、是非,逐渐建立起正确的知见,防止陷入歧途。
五、谦虚戒骄,虚怀若谷
出家人应当保持谦虚戒骄的态度,虚怀若谷,不执着于名利地位。谦虚戒骄,不是自卑懦弱,而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向他人学习。
出家人应当以虚怀若谷的心态对待他人,虚心听取批评和建议,包容不同的意见,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六、远离诱惑,保持清净
出家修行,就是要远离诱惑,保持清净的心灵。出家人的清净,不仅是身体上的远离尘俗,更是心灵上的远离烦恼和执着。
出家人应当远离名利、情欲、五欲六尘等外缘诱惑,保持清净的心性。只有远离诱惑,才能保持身心清净,安心修行。
七、与人为善,和谐僧团
出家人应当与人为善,和谐僧团。僧团是出家人的集体,是修行和弘法的场所。和谐的僧团,是出家人修行成道的保障。
出家人应当以慈悲包容的心态对待僧团中的每个人,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帮助。只有与人为善,才能营造和谐的僧团环境,为修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八、不求回报,奉献众生
出家人应当不求回报,奉献众生。修行不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是为了利益众生。出家人应当以奉献的精神为他人服务,不求索取,不图回报。
出家人应当利用自己的修行功德和智慧,帮助他人脱离苦海,获得解脱。只有不求回报地奉献,才能体现菩萨精神,成就圆满的菩提道果。
关于“修行之人,身体会有不适的感觉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wzjinhao]投稿,不代表金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zjinhao.cn/zsfx/202508-1532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金豪号的签约作者“wzjinhao”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修行之人,身体会有不适的感觉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修行之人,身体会有不适的感觉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
文章不错《修行之人,身体会有不适的感觉吗》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