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有几个孙子

网上有关“武则天有几个孙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武则天有几个孙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武则天有十三个孙子,分别是:

1/李隆基(唐玄宗):长寿初年(692年),因李弘无子,武则天命李旦第三子、楚王李隆基做其嗣子,承继香火。

2/李光顺:天授年间封安乐郡王,不久被诛杀,无子嗣。玄宗先天年间追封为莒王。李光顺是武则天的庶长孙(嫡长孙李重润亦死于冒犯武后),史书没有记载其被诛杀的原因,但从时间上看正是武后重用酷吏打击异己的非常时期,因此李光顺可能同许多李唐宗室一样死于酷吏构陷。

3/ 李守礼:本名李光仁,垂拱初年改名守礼,授太子冼马,封嗣雍王。早年随父流放,其父死后与睿宗诸子同被幽闭宫中,因父有罪而常年被杖责。至中宗、睿宗时期加恩进封亲王,薨于玄宗时期,陪葬乾陵。

4/李守义:文明年间封犍为郡王,垂拱四年徙封永安郡王,不久病死,无子嗣。 玄宗先天年间追封为毕王。

5/李重润:即“懿德太子”。生于683年,701年被武则天仗杀,年19岁。

6/李重福:生母后宫某氏,710年,李重福起兵造反,事败,投漕渠自杀,废为庶人。

7/李重俊:即“节愍太子”。707年7月,李重俊率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造反,史称景龙政变,攻击皇宫失败奔终南山为部下所杀。

8/李重茂,即唐殇帝。

9/李宪(李成器),历封永平郡王、皇太孙、寿春郡王、宋王、宁王,追谥让皇帝。

10/李捴(李成义),历封恒王、衡阳郡王、申王,追谥惠庄太子。

11/李范(李隆范),历封郑王、卫王、巴陵郡王、岐王,追谥惠文太子。

12/李业(李隆业),历封赵王、中山郡王、薛王,追谥惠宣太子。

13/李隆悌,封汝南郡王,早薨,追封隋王。

请采纳

李宪把太子的位置让给李隆基是出于什么考虑?

武则天一共有14个孙子,分别是李隆基,李光顺,李守礼,李守义,李光顺,李重润,李重福,李重俊,李重茂,李宪,李撝,李范,李业,李隆悌。

1、嫡孙李隆基,李旦的第三子。因武则天的长子李弘无后,李隆基始做其嗣子,承继其香火。后来他杀死了姑母天平公主,才坐稳了皇帝宝座,史称唐明皇,庙号玄宗。

明皇并不明皇,开元之后,再无开元。

天宝之末,马嵬坡兵变后,被儿子李亨遥尊为太上皇。权臣李辅国不可一世,玄宗晚景甚为凄惨,郁郁而死。

武则天次子李贤(一说韩国夫人之子)被废为庶人后,流放巴州。后来武则天又密令丘神勣至巴州拘禁李贤,逼令自尽,可怜李贤,终年二十九岁。

2、李贤的长子李光顺。天授年间封安乐郡王,不久被诛杀,无子嗣。

3、李贤次子李守礼。本名李光仁,垂拱初年授予太子冼马,封嗣雍王。睿宗时期晋封为邠王,玄宗时期被李隆基逼令自杀,陪葬于乾陵。

4、李贤的第三子李守义。徙封为永安郡王,不久莫名其妙病死,亦无子嗣。

5、李贤第四子光顺。“大授中封安乐郡王,寻被诛。”

唐中宗李显四个儿子的命运,比李贤的儿子们更加不幸:

6、中宗的嫡长子李重润。生于683年,原名李重照,为避武则天讳,改名李重润,生母韦皇后,立为皇太孙、684年1月立为皇太子,2月武则天废唐中宗李显为庐陵王,李重润一同被废。701年,李重润因与异母妹妹、妹夫武延基议论武则天私生活,被武则天仗杀,年19岁。李显为保全家人性命,又含泪逼女儿、女婿自杀。706年李显再次即位,追封为懿德太子,陪葬乾陵。

7、李显次子李重福。初封唐昌王,705年封谯王。其妻子是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兄弟的侄女,韦皇后怀疑他勾结张易之兄弟陷害李重润,故先后贬其为濮州员外刺史,徙合、均二州。

710年,李重福被迫起兵造反,事败,投漕渠自杀,年仅31岁。

8、中宗第三子李重俊。初封义兴郡王,705年封卫王,706年立为太子。当时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多方凌辱、排挤李重俊。707年7月,气愤之极的李重俊率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造反,杀安乐公主的丈夫武崇训、公爹武三思于其府地,攻击皇宫时失败,逃奔终南山为部下所杀。唐中宗将李重俊的首级献于太庙,并祭武三思、武崇训的灵柩。唐睿宗即位,追封为节愍太子,陪葬定陵。

9、李显第四子李重茂。初为温王。710年5月韦皇后与安乐公主毒杀中宗,立李重茂为太子。3天后即位,改年号为“唐隆”,时年16岁,由韦太后临朝称制,相王李旦执掌政务。史称唐殇帝,又称唐少帝。

6月,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起兵杀韦太后、安乐公主,拥立唐睿宗李旦复位,废黜李重茂,恢复其温王爵位,先后幽禁于集州、房州。

714年,李重茂忧郁过度而死,年20岁。

10、让皇帝李宪。唐睿宗嫡长子,本名李成器,因皇位让于其弟玄宗,史称让皇帝,封宁王。善画马。开元兴庆池南华尊楼下壁上有六马滚麈图,内明皇最爱玉面花聪,谓无纤悉不备,风鬃雾鬣,信伟如也。

因常年被软禁于王府,与世无争,郁郁而已,竟卒年六十有三。

11、睿宗第二子李撝。又名李成义,史称惠庄太子,睿宗复位时做过一月太子。李隆基架空父亲皇权后,勒令其自杀,年仅27岁。

12、岐王李范,睿宗第四子。始名隆范,避帝讳去二名。初王郑,改封衞,降封巴陵,进岐王为太常卿,并州大都督,历州刺史,迁太子太傅。好学工书,爱儒士,聚书、画,皆世所珍。726年暴卒,时年34岁。

13、唐睿宗李旦第五子李业。原名李隆业,母王德妃,同母妹淮阳公主和凉国公主。后被诣为惠宣太子。李业始封赵王,后降封中山王,授都水使者。徙鼓城,兼陈州别驾,进封为薛王,为羽林大将军、 荆州大都督。因好学而授秘书监一职。开元初年,进太子少保,即拜太保,累任历州刺史,竟得善终。

14、隋王李隆悌、唐睿宗李旦第六子。始封汝南王,早薨。

在帝王家,很少有人不想登上至高无上的宝座,甚至勾心斗角,自相残杀。但是宋王李宪为什么会毅然决然的把太子的位置让给弟弟呢?

李隆基和龙政变

唐景隆四年,太平公主和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罢黜了当权的侯伟和安乐公主。唐朝终于结束了女性主宰的命运,唐睿宗正式登基。谁被任命为王子被提上了王室最重要的议事日程。其中,最受欢迎的候选人是宗瑞的长子,当时的宋王李宪,以及后来的宁王李习安。

当他在自己的豪宅里悠闲地吹着心爱的紫玉笛时,他不知道自己即将面临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就在这时,突然听到一个仆人报告,“振国太平公主到了。”李宪知道,自己的姑姑是武侯最宠爱的女儿,她的伟大,无论是在武侯时代的中国,还是在当下,都足以让皇亲国戚仰视。宋自然也不敢怠慢,连忙起身迎了出去。

太平公主走进来,虽然人到中年,但那种威严的气势还是让李宪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她和父亲被祖母的权势吓到的日子。不过,如今的太平公主似乎善良多了。她笑着对侄子说:“听说承奇又在学新歌了。真的是一个优雅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配得上我们李家子弟的名声。我经常对儿子崇建说,他应该多向王松学习,可惜他总是不把我的话放在心上!”李宪听她这样说,觉得她虽然夸自己,但分明是话里有话,暗地里拿自己和三哥李隆基比较,心里很不踏实。

她知道太平公主在这里一定有正经事要做,便客气地说:“我只知道这些风流事。如果崇健对音乐感兴趣,我们不妨互相学习。除了我,你们兄弟俩的音乐造诣都不一样。比如三哥顾杰,已经进入变身境界,没人能打得过你。”

太平公主看出李宪是在照顾他,于是把自己的意图说清楚了:“现在,满清正在谈立太子的事。你作为陛下的长子,按照礼仪需要立一个首领,所以我全力支持你夺得皇位。”李宪听了这话,连忙承认道:“太子是国之根本。他怎么会是个游手好闲的人?阿姨,不要杀我。更何况这么大的事,应该由陛下决定,轮不到我和其他官员来揣测。”李宪绷得很紧,不肯说出自己的想法。太平公主无事可做,聊了几句就走了。她前脚刚走,另一位贵宾后脚就来了。那是李宪的三哥李隆基。他杀死了侯伟和安乐公主,为政局的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是太子位置的有力竞争者。

权衡太子李成的位置

李宪想到姨妈刚走,三哥一定知道姨妈来找他了,心里有些不安。但是李隆基看起来很高兴。他一进来就喊:“好久没和大哥玩了。我今天一定要玩得开心!”于是两兄弟默契地一起玩。我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李隆基的歌宫里,除了讨论乐理,我什么也没谈。

临走前,李隆基只对哥哥说了一句:“真希望我们兄弟俩能永远在一起玩!”李宪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我会的。”送走三哥后,李宪陷入了沉思。目前朝野最大的两派代表一天之内各自参拜。似乎不可能置身事外。俗话说“聪明人就是聪明人”,但是怎么做最合适呢?

事实上,李宪从来没有在太子的位置上。事实上,当他的父亲宗瑞是他祖母武则天的傀儡时,他在六岁时就已经成为王子了。无能为力的父亲总是担心自己会像哥哥们一样被奶奶杀死,所以李宪小时候经常会感到那种恐惧。我姑姑太平公主一直野心勃勃。她选择了自己而不是她的第三个哥哥,只是因为她

就算将来我能登上太子之位,我的遭遇恐怕也只能是我姑姑赢得最高权力的敲门砖,就像我父亲一样。也只有三哥李隆基能和我姑姑抗衡。他不仅拨乱反正,而且手里还有兵权。总之除了长子,他哪里都不如他。由于我的能力有限,我无法成为一个令人信服的王子。与其做姨妈的马前卒,还不如迁就三哥。

李成决心给李隆基让路。

想到这里,李宪下定了决心。第二天,他奏请宗瑞,并坚持在满清面前让他的第三个兄弟李隆基成为王子。宗瑞看了他的奏章,犹豫了很久才说:“先建立银行也是历代的规矩。”

李宪立即跪下,大声说:“国家安全了,国储带头;国家有难,就要立能人。太子是天下之本,太子的人选不要让天下人失望。第三,弟弟为唐朝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受欢迎的那一个。年轻的大臣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王子的职位。”说完,李宪开始用力地磕头,泣不成声,以示自己的决心和诚意。

事实上,唐睿宗觉得李隆基很有才华,掌握着兵权。他在朝鲜的威望远高于温和的长子。之所以迟迟不公布太子人选,是因为我不仅对办公室主任有其他顾虑,还担心如果设立保护区的事情处理不当,会酝酿出兄弟相残的悲剧。现在看到宋王李宪这么了解大局,我自然很高兴。他赶紧把李宪扶了起来,说道:“诸位兄弟情深,真是李家之福。我也很欣慰。”听说李隆基的哥哥自诩为太子,也是见多识广,所以很有礼貌。唐睿宗随后颁布法令,正式立李隆基为太子,太平公主的企图失败了。

不久,唐睿宗正式把皇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成了唐玄宗。李隆基一直很感激宋王朝的国王李承启,他曾经放弃王位让给自己。李宪此举大有收获。封地和赏赐就不用说了,让他余生过着平静富足的生活。他死后,唐玄宗封他为“帝珍”,造福子孙,这一切都应归功于他的英明决策。

关于“武则天有几个孙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wzjinhao]投稿,不代表金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zjinhao.cn/zsfx/202508-15545.html

(1)
wzjinhao的头像wzjinhao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wzjinhao的头像
    wzjinhao 2025年08月23日

    我是金豪号的签约作者“wzjinhao”

  • wzjinhao
    wzjinhao 2025年08月2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武则天有几个孙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武则天有几个孙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武则天有十三个孙子...

  • wzjinhao
    用户082303 2025年08月23日

    文章不错《武则天有几个孙子》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