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香苏散简介

网上有关“加味香苏散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加味香苏散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四方之加味香苏散 3.1 组成 3.2 加味香苏散的用法用量 3.3 功能主治 4 《医学心悟》卷二方之加味香苏散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加味香苏散的用法用量 4.5 方解 4.6 运用 4.7 歌诀 4.8 摘录 5 《丹台玉案》卷六方之加味香苏散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加味香苏散的用法用量 5.4 摘录 6 《普济方》卷七十四引《德生堂方》之加味香苏散 6.1 处方 6.2 功能主治 6.3 加味香苏散的用法用量 6.4 摘录 7 《证治准绳·伤寒》卷二引《拔粹》方之加味香苏散 7.1 组成 7.2 制备方法 7.3 功效主治 7.4 加味香苏散的用法用量 7.5 运用 8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方之加味香苏散 8.1 组成 8.2 制备方法 8.3 功能主治 8.4 加味香苏散的用法用量 8.5 运用 8.6 各家论述 9 《保命歌括》卷十六方之加味香苏散 9.1 组成 9.2 功能主治 9.3 加味香苏散的用法用量 10 《奇效良方》卷三十九方之加味香苏散 10.1 组成 10.2 功能主治 11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加味香苏散 1 拼音

jiā wèi xiāng sū sǎn

2 概述

加味香苏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八首。

3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四方之加味香苏散 3.1 组成

苍术、陈皮、川楝子、甘草、苏叶、香附(醋炒)[1]。

3.2 加味香苏散的用法用量

加连须葱白,水、酒煎服[1]。

3.3 功能主治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四方之加味香苏散主治小儿小肠气,少腹胀控睾丸,引腰而痛[1]。

4 《医学心悟》卷二方之加味香苏散 4.1 处方

紫苏叶4.5克 陈皮 香附各3.6克 甘草2.1克(炙)荆芥 秦艽 防风 蔓荆子各3克 川芎1.5克 生姜2片

苏叶5g、陈皮4g、香附4g、荆芥3g、秦艽3g、防风3g、蔓荆子3g、川芎2g、炙甘草3g、生姜3片[2]。

4.2 制法

上锉一剂。

4.3 功能主治

《医学心悟》卷二方之加味香苏散具有发汗解表、理气和中之功效[2]。主治四时感冒风寒之轻证[2]。症见头痛项强,鼻塞流涕,身体疼痛,恶寒发热,无汗,胸膈痞闷,舌苔薄白,脉浮[2]。

4.4 加味香苏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微覆似汗。

4.5 方解

四时感冒风寒之邪、兼有气机郁滞之证,治宜疏散风寒,兼以理气和中[3]。方中苏叶、荆芥开腠理以散风寒,理肺胃以疏郁滞,为君药[3]。防风、秦艽、蔓荆子助君药散风寒除湿邪之邪以治头身疼痛,为臣药[3]。香附理三焦之气,陈皮舒肺脾之气,川芎行血中之气,有调和气血之功,助君臣药解表散邪,共为佐药[3]。生姜散邪和胃;炙甘草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3]。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理气和中之功,使气血和而微汗出,风寒散而表自解[3]。

4.6 运用

1.本方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寒性感冒轻证,并伴有气滞者[3]。当感冒风寒表现为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头项强痛,身体酸楚疼痛,并伴有胸腹部胀满有堵塞感时,即可使用本方进行治疗[3]。

2.加减法:若伴有咳嗽者,可加桔梗、前胡以宣肺止咳;头身重痛者,可加羌活、白芷以祛湿散风止痛;胸脘痞满,不思饮食者,可加藿香、佩兰以芳香理气开胃;孕妇感冒风寒者,可加葱白、淡豆豉,名香苏葱豉汤(《通俗伤寒论》方)[2]。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胃肠型感冒、孕妇感冒属四时感冒风寒轻证者[2]。

4.使用注意:本方药轻力薄,对于感冒风寒湿邪之重证者,当另择他方,不宜使用本方[2]。

5.前证若头脑痛甚者,加羌活2.4克、葱白2根,自汗恶风者,加桂枝、白芍各3克;若在春夏之交,唯恐夹杂温暑之邪,不便用桂,加白术4.5克;若兼停食,胸膈痞闷,加山楂、麦芽、萝卜子各4.5克。若太阳本证未罢,更兼口渴溺涩者,此为膀胱腑证,加茯苓、木通各4.5克;喘嗽,加桔梗、前胡各4.5克、杏仁7枚;鼻衄或吐血,本方去生姜,加生地、赤芍、丹参、丹皮各4.5克;咽喉肿痛,加桔梗、牛蒡子各4.5克、薄荷1.5克;便秘,加萝卜子、枳壳;若兼四肢厥冷,口鼻气冷,是兼中寒也,加干姜、肉桂之类,虽有表证,其散药只用一二味,不必尽方;若挟暑气,加入知母、黄芩之类;干呕发热而咳,为表有水气,加半夏、茯苓;时行疫疠,加苍术1.2克;梅核气证,喉中如有物,吞不入,吐不出者,加桔梗、苏梗各2.4克;妇人经水适来,加当归、丹参;产后受风寒,加黑姜,当归,其散剂减去大半;若禀质极虚,不任发散者,更用补中兼散之法。

4.7 歌诀

加味香苏陈草风,荆艽姜蔓与川芎;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2]。

4.8 摘录

《医学心悟》卷二

5 《丹台玉案》卷六方之加味香苏散 5.1 处方

川芎3钱,紫苏3钱,防风3钱,荆芥3钱,香附3钱,甘草3钱,羌活3钱,白芷3钱,葛根1钱,前胡1钱,苍术8分,天麻8分,黄芩8分。

5.2 功能主治

《丹台玉案》卷六方之加味香苏散治伤风,头疼身热,鼻塞气粗,喷嚏呵欠, *** 不绝,见风便怕,洒淅微寒。

5.3 加味香苏散的用法用量

加葱头10个,生姜3片,水煎服。以被覆取汗为度。

5.4 摘录

《丹台玉案》卷六

6 《普济方》卷七十四引《德生堂方》之加味香苏散 6.1 处方

紫苏2两,香附子2两,陈皮2两,甘草2两,桑白皮2两,生地黄2两,苏木2两,蝉蜕2两,黄芩2两。

6.2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七十四引《德生堂方》之加味香苏散治时行赤眼,暴发赤肿,怕日羞明,疼痛难忍。

6.3 加味香苏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钟半,灯草20茎,同煎8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6.4 摘录

《普济方》卷七十四引《德生堂方》

7 《证治准绳·伤寒》卷二引《拔粹》方之加味香苏散 7.1 组成

香附3两,紫苏梗2两,陈皮1两,甘草半两。

7.2 制备方法

上药锉散。

7.3 功效主治

《证治准绳·伤寒》卷二引《拔粹》方之加味香苏散具有解表的功效。

7.4 加味香苏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煎1盏,加生姜3片,连根葱白2茎,同煎热服。

7.5 运用

头痛,加川芎、白芷;头痛如斧劈,加石膏、连须葱头;偏正头风;加细辛、石膏、薄荷;太阳穴痛,加荆芥穗、石膏;伤风自汗,加桂枝;伤寒无汗,加麻黄(去节)、干姜;伤风恶寒,加苍术;伤风咳嗽不止,加半夏、杏仁(去皮尖);伤风胸膈痞塞,加制枳壳;伤风发热不退,加柴胡、黄芩;伤风鼻塞声重,咽膈不和,加苦梗、旋覆花;伤风痰涎壅盛,加白附子、天南星;伤风鼻内出血,加茅花;伤风气促不安,加大腹皮、桑白皮;伤风鼻塞不通、头昏,加羌活、荆芥;伤风不散,吐血不时,加生地黄;伤风不解,耳内出脓疼痛,加羌活、荆芥;伤风不解,咽喉肿痛,加苦梗;伤风中脘寒,不思饮食,加去白青皮、枳壳;伤风呕吐,恶心不止,加丁香、半夏;伤风头晕眼花颠倒,支持不住,加熟附子;伤风时作寒栗,加桂枝;伤风痰壅,呕恶不止。加白附子、旋覆花、半夏;伤风后,时时作虚热不退,加人参;伤风饮食不能消化,加缩砂仁、青皮;伤风1向不解,作潮热,白日至日中不退,日日如是,加地骨皮、柴胡、人参、庵(艸闾);初感风头痛作热,鼻塞声重,加羌活、川芎;感风腰疼,不能伸屈,加官桂、桃仁;感风浑身痛不止,加赤芍药、紫金皮;感风颈项强急,不能转头,加羌活、官桂;腹肚疼痛,加木香;腹肚疼刺不可忍,加姜黄。茱萸7粒;小腹疼痛无时,不可忍,加木香、姜、枣;妇人忽然大便痛肿。不能下地,加木香,木瓜、茱萸;妇人被气所苦,胸膈痞疼,胁肋刺痛,小便急疼,加木香、枳壳;妇女被气疼所苦,加木香、缩砂仁;脾胃不和,中脘不快,加谷芽、神曲;伤食吐呕,泄泻腹痛,加干姜、木香;心卒痛者,加延胡索酒1盏;饮酒太过,忽遍身发疸,或两目昏黄,加山茵陈、山栀子;中酒吐恶,加乌梅、丁香;妇人经水将行,先作寒热,加苏木、红花;妇人产后作虚热不退,烦渴,加人参、地黄;产后发热不退,加人参、黄耆,产后腰疼不已,加当归、官桂;冷嗽不已,加干姜、五味子、杏仁;脾寒,加良姜、青皮、草果;脚气,加木香、木瓜、牛膝、紫金皮、茱萸、川楝子;感风寒发热头疼,加不换金正气散;感寒头痛,壮热恶寒,身痛不能转动,加生料五积散;饮食不下,欲吐不吐,加丁香、萝卜子;感寒头痛,发热身疼,分阴阳,加败毒、石膏;妇人产后风,脚手疼痛,生料五积散、人参败毒散加木瓜、不换金正气散加生地黄、川芎。

8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方之加味香苏散 8.1 组成

香附1两半,苏叶1两半,藿香3两,陈皮半两,甘草6钱,砂仁1两(炒)。

8.2 制备方法

上药为散。

8.3 功能主治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方之加味香苏散治孕妇感冒,吐泻,脉浮者。

8.4 加味香苏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煎,去滓温服。

8.5 运用

转筋,加木瓜;胎动,加白术;挟热,加黄连、白术;挟寒,加白术、炮姜。

8.6 各家论述

妊娠先伤于暑,复感于风,风暑合邪,肝胃受病,故吐泻不已,胎因不安焉。香附调气解郁,苏叶理血疏风,藿香快胃祛暑,陈皮利气和中,砂仁醒脾安胎气,甘草缓中和胃气也。为散水煎,使风暑并解,则肝胃调和而吐泻无不止,胎孕无不安矣。

9 《保命歌括》卷十六方之加味香苏散 9.1 组成

苍术2钱,香附2钱,陈皮2钱,川楝肉2钱,甘草5分,苏叶1钱半。

9.2 功能主治

《保命歌括》卷十六方之加味香苏散治小肠气,肾核胀痛。

9.3 加味香苏散的用法用量

上作1服。酒、水各1盏,加连须葱白5根,煎服。

10 《奇效良方》卷三十九方之加味香苏散 10.1 组成

香苏散加鹭鸶藤、木香、芍药。

10.2 功能主治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温病条辨》卷一方之桑杏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桑杏汤的用法用量 4.4 方解 4.5 现代适应证 4.5.1 上呼吸道感染 4.5.2 急性支气管炎 4.5.3 百日咳 4.5.4 支气管扩张 4.6 桑杏汤的药理作用 4.6.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4.6.2 抗炎作用 4.6.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6.4 对呼吸系统功能的影响 4.6.5 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4.6.6 对消化系统功能及代谢功能的影响 4.7 出处 5 《疡医大全》卷二十七方之桑杏汤 5.1 方名 5.2 组成 5.3 功效 5.4 桑杏汤的用法用量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桑杏汤 1 拼音

sāng xìng tāng

2 英文参考

sangxing decoc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桑杏汤同名方剂约有两首,其中《温病条辨》卷一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桑叶3g、杏仁5g、沙参6g、象贝3g、香豉3g、栀皮3g、梨皮3g,具有清宣温燥之功效。主治外感温燥证。

4 《温病条辨》卷一方之桑杏汤

该方剂有一定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但上呼吸道感染80%~90%为病毒感染所致,未见该方剂对病毒的有关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该方剂有祛痰、止咳、平喘作用,但未见止血作用,对支气管扩张出血的治疗机理有待探讨。该方剂从中医角度可用来治疗外感温燥证,但现代医学研究未见其对水盐代谢及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其中香豉中医认为其能解肌发表、宣郁除烦,治头痛、心烦、不眠,但现代医学尚未发现其对神经及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梨皮中医认为能润肺、生津、清热,现代医学尚需进一步研究。[1]

4.1 处方

桑叶一钱,杏仁一钱五分,沙参二钱,象贝一钱,香豉一钱,栀皮一钱,梨皮一钱[2]。

桑叶、象贝母、豆豉、栀子皮、梨皮各一钱,杏仁一钱五分,沙参二钱[3]。

桑枝3克 杏仁4.5克 沙参6克 象贝3克 香豉3克 栀皮3克 梨皮3克

桑叶3g、杏仁5g、沙参6g、象贝3g、香豉3g、栀皮3g、梨皮3g[4]

4.2 功能主治

桑杏汤功能清宣凉润[3]。治外感温燥,头痛身热,口渴,干咳无痰,舌红,苔薄白而燥,右脉数大者[3]。

桑杏汤具有清宣燥热,润肺止咳的功效。治秋感温燥,灼伤肺津,咽干口渴。

桑杏汤具有清宣温燥的功效。主治外感温燥证。头痛,身热不甚,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而右脉大者。[4]

4.3 桑杏汤的用法用量

上以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重者再作服[2]

水煎服[3]。

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顿服之。重者再作服。

每日1剂,水煎顿服之,重者再服。[4]

4.4 方解

桑杏汤方中桑叶、豆豉轻宣燥热;杏仁宣利肺气;贝母止咳化痰;栀皮清泄上焦肺热;沙参、梨皮润肺生津[3]。合用成为轻宣燥热、凉润肺金之剂[3]

桑杏汤方中桑叶轻宣燥热,杏仁宣降肺气,共为君药;豆豉宣透胸中郁热,栀子皮轻,清上焦肺热,同为臣药;沙参、梨皮、象贝生津润肺,止咳化痰,均为佐使药。对于秋感温燥初起,见证如上所述者,甚为适合。

桑杏汤所主系温燥外袭,肺津受灼之轻证。因秋感温燥之气,伤于肺卫,其病轻浅,故头痛而身热不甚;燥气伤肺,耗津灼液,肺失清肃,故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治宜轻宣燥热,凉润肺金。方中桑叶轻宣燥热,杏仁宣利肺气,润燥止咳,共为君药。豆豉辛凉解表,助桑叶轻宣透热;贝母清化痰热,助杏仁止咳化痰;沙参润肺止咳生津,共为臣药。栀子皮质轻而入上焦,清泄肺热;梨皮清热润燥,止咳化痰,均为佐药。诸药合用,外以轻宣燥热,内以凉润肺金,乃辛凉甘润之方,俾燥热除而津复,则诸症自愈。本方诸药用量较轻,吴鞠通指出“轻药不得重用,重用必过病所”。本方与杏苏散均可轻宣外燥,用治外燥咳嗽。但杏苏散所主系外感凉燥证,凉燥外束,津液不布,故以杏仁与苏叶为君,配以宣肺化痰之品,所谓苦温甘辛法;意在轻宣凉燥,宣肺化痰,必使肺气宣畅,则津液布散,肺燥自解。桑杏汤所主系外感温燥证,温燥外袭,肺津受灼,故以杏仁与桑叶为君,配伍清热润燥,止咳生津之品,所谓辛凉甘润法,意在轻宣温燥,凉润肺金,必使燥热清而津液复,其症方除。[5]

4.5 现代适应证

[6]

桑杏汤可用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之咯血、百日咳等,属外感温燥,灼伤肺津者。

近代常用桑杏汤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肺炎、麻疹、百日咳等外感风热者[3]。

4.5.1 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感冒)是指喉结以上,包括咽、喉、扁桃体、鼻腔、中耳等皮肤黏膜受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发生的局部炎症。70%~80%由病毒引起,以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或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柯病毒、腺病毒为多。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依次以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为多。发病时,鼻腔、咽、扁桃体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临床表现发热、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

4.5.2 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大多由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渗出,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临床出现发热、咳嗽、呼吸音粗糙及少许干湿啰音。治疗不及时,病情蔓延,即可并发肺炎。并发肺炎时,肺充血、水肿,肺泡内含有纤维蛋白和渗出液。临床上除上述症状外,两肺出现较多的干啰音。

4.5.3 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侵入易感者呼吸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百日咳杆菌在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纤毛丛中生长繁殖并释放毒素,导致柱状纤毛上皮细胞变性,上皮细胞纤毛麻痹,上皮细胞的蛋白合成下降,亚细胞器破坏,使呼吸道炎症所产生的黏稠分泌物排出障碍,滞留的分泌物不断 *** 呼吸道末梢神经,通过咳嗽中枢引起痉挛性咳嗽,直至分泌物排出为止。长期咳嗽还可在中枢形成持久的兴奋灶,其他 *** 亦可反射性引起痉挛性咳嗽发作;分泌物排出不净时还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呼吸道阻塞,以致肺不张、肺气肿、支气管肺炎或支气管扩张,严重咳嗽缺氧时还可诱导百日咳脑病。

4.5.4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是指直径大于2mm的近端支气管由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引起的异常扩张。其主要病因是支气管-肺组织感染所致炎症,由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释放的弹性酶、胶原酶和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8和白三烯B4等介导,致使支气管壁层组织,特别是平滑肌和弹性纤维破坏,削弱了对管壁的支撑;同时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阻塞以及肿瘤、异物、感染引起的管腔阻塞导致支气管狭窄或肺不张等,由于失去肺泡弹性组织的缓冲,胸腔负压直接牵拉支气管壁即可导致支气管扩张;先天性软骨缺失症、结缔组织异常、管壁薄弱等先天和遗传因素也可导致支气管扩张;某些全身性免疫性疾病可伴有支气管扩张,提示该病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有关。主要病理改变是支气管呈囊状或柱状扩张,弹性组织、软骨、平滑肌有不同程度破坏;早期肺功能正常,晚期出现通气和弥散功能障碍,肺循环阻力增加,出现肺动脉高压,进一步发展出现肺源性心脏病和右心衰竭。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性痰和反复咯血。

4.6 桑杏汤的药理作用

[7]

4.6.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君药桑叶汁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阴性菌以及部分酵母菌的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具有热稳定性强,抑菌浓度低,抑菌pH范围广的特点;而桑叶水煎剂还有抗钩端螺旋体作用。杏仁所含杏仁油对蛔虫、钩虫、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臣药沙参水浸剂对奥杜盎小芽孢癣菌、羊毛样小芽孢癣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佐药栀子水提取物及醇提取物对金**葡萄球菌、淋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栀子水浸剂对许兰黄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等多种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栀子水煎剂具有杀死钩端螺旋体及血吸虫的作用。

4.6.2 抗炎作用

君药桑叶煎剂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明显抑制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消除水肿。杏仁及其所含宁球蛋白具有抗炎、消肿作用,苦杏仁的胃蛋白酶水解产物对棉球肉芽肿有抑制作用,其所含KRA、KRB有明显的抗炎消肿作用。臣药象贝母(浙贝母)能抗炎消肿,降低炎症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佐药栀子水提物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水肿及肉芽组织增生等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4.6.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桑叶可显著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能提高血清IgM水平。杏仁所含苦杏仁苷能明显促进有丝分裂原对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促进NK细胞活性,促进PHA *** 淋巴细胞的转化增殖。臣药100%沙参水煎剂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血清溶菌酶水平、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对B细胞增殖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T细胞增殖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20%多糖对巨噬细胞及血清抗体水平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对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4.6.4 对呼吸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杏仁所含苦杏仁苷分解后所产生的氢氰酸对呼吸中枢有镇静作用,从而发挥镇咳、止喘效应;同时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并使病变得到改善。臣药象贝母所含浙贝母堿和去氢浙贝母堿具有明显的镇咳作用,象贝母醇提取物对组胺所致支气管收缩有明显的松弛作用,从而具有平喘作用;浙贝母堿低浓度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扩张作用,高浓度则有收缩作用。沙参煎剂及其所β谷甾醇等具有明显的祛痰镇咳作用。佐药梨皮专治肺燥咳嗽。

4.6.5 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君药桑叶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桑叶提取物能明显延长全血凝固时间,显著延长血浆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且有明显的剂量效应依赖关系,对去抗凝血酶Ⅲ和纤溶酶原血浆同样有显著的延长凝血酶时间的作用。臣药象贝母所含贝母堿及去氢贝母堿可使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但能使血压下降;其所含贝母堿葡萄糖苷则不影响血压而增加冠脉血流量,象贝母中4种脂肪酸均有抑制血管紧张素转移酶的作用。臣药沙参水浸液具有显著强心作用,可使心肌振幅增大,并能降低全血、血浆、血清黏度,并加速红细胞电泳,从而改善血液流变性。佐药栀子有抑制心肌收缩力、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同时栀子水煎剂通过增强延脑副交感神经中枢紧张度,具有显著而持久的降压作用,能明显改善内脏血流量。

综上所述,该方剂各味中药降压、改善血液流变性功能是一致的,但对心功能有抑制、有增强,究竟以哪一种作用为主,有待进一步研究。

4.6.6 对消化系统功能及代谢功能的影响

君药桑叶对人体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排除体内胆固醇,降低血脂;桑叶总多糖能提高血中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血糖,增加肝糖元含量,降低肝葡萄糖。苦杏仁水溶部分能抑制肝结缔组织增生,抑制AST、ALT水平升高,抑制羟脯氨酸含量升高,抗肝硬化,明显促进肝细胞增生;苦杏仁分解形成的苯甲醛具有抑制胃蛋白酶活性,抗溃疡作用。杏仁中含微量元素铬,人体缺乏铬时会使肝脏调节胆固醇的作用失灵,造成胆固醇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同时杏仁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轻度升高的血脂,杏仁油有润肠通便作用。臣药象贝母醇提取物具有抗溃疡作用,且有强而持久的抗腹泻作用。淡豆豉可降低三酰甘油、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MDA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Ⅰ和SOD。沙参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佐药栀子及其所含都桷子苷可显著降低血清AST、ALT,对肝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栀子正丁醇提取物对Anit所致的肝组织灶性坏死、胆管周围炎、片状坏死等病理变化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水煎剂对暴发型肝炎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降低死亡率,可显著促进胆汁分泌,同时可显著降低胰淀粉酶作用,其酶解产物都桷子素有很强的增加胰、胆汁流量的作用,增强胰腺炎时胰腺细胞的抗病能力,促进胆囊收缩,抑制血中胆红素生成。都桷子素可抑制胃酸分泌,使胃液pH值上升;都桷子苷还有导泻作用,对胰腺细胞膜、线粒体膜、溶酶体膜均有稳定作用,使胰腺细胞膜结构及功能均趋于正常,并显著降低胰酶活性。

综上所述,该方剂降血脂、保肝、抗溃疡作用是一致的,对胃肠作用可以促,使之腹泻,也可以抑制,抗腹泻,究竟哪种作用占优势有待进一步研究。

4.7 出处

《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

5 《疡医大全》卷二十七方之桑杏汤 5.1 方名

桑杏汤

5.2 组成

桑白皮8钱,朴消1两,乳香2钱,杏仁2钱。

5.3 功效

《疡医大全》卷二十七方之桑杏汤主治小脚,使足大能小,其软如绵。

5.4 桑杏汤的用法用量

关于“加味香苏散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wzjinhao]投稿,不代表金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zjinhao.cn/cshi/202507-5683.html

(20)
wzjinhao的头像wzjinhao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wzjinhao的头像
    wzjinhao 2025年07月22日

    我是金豪号的签约作者“wzjinhao”

  • wzjinhao
    wzjinhao 2025年07月22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加味香苏散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加味香苏散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目录 1 拼音...

  • wzjinhao
    用户072205 2025年07月22日

    文章不错《加味香苏散简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