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东晋和西晋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这么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东晋和西晋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这么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之所以叫东晋、西晋,其实就像当初的曹操被封为魏王,而他的儿子曹丕在曹操死后废黜汉献帝,以魏为国号称帝;与此相同——司马氏在掌握曹魏政权后,被曹魏皇帝封为晋王,所以废黜曹魏取而代之后自然以封号为国号。这是一个历史习惯。
1、西晋的灭亡,晋武帝司马炎病故,由次子惠帝司马衷继位。惠帝本是愚痴之人,并不能治理国家,于是便发生了晋朝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其中八王全部是晋皇室宗亲。“八王之乱”使晋朝原本就衰弱的统治进一步恶化。?
公元308年,匈奴大单于刘渊称帝,开始了灭晋的历程。登基后,刘渊立即谴其子刘聪与大将王弥进攻西晋都城洛阳。攻克洛阳,掠走晋怀帝司马炽。
怀帝被俘后,豫州刺史阎鼎与雍州刺史贾疋等人又拥立武帝之孙司马邺为帝,都于长安。至建安四年(公元316年)长安被围,晋愍帝司马邺出降,西晋王朝终结。?
西晋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外族攻灭的王朝。公元316年西晋亡,共历5个皇帝52年,其中,病死的一位,国亡被杀的二位,内争被毒死的二位。
2、东晋的开始与灭亡
公元316年,西晋的末代皇帝司马邺被俘,宣告了西晋的灭亡,但一些晋朝的旧臣并不甘心亡国的命运,仍在全国各地积极活动,准备恢复晋朝的统治。
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在南渡过江的中原氏族与江南氏族的拥护下,在建康称帝,国号仍为晋,司马睿是为晋元帝,因其继西晋之后偏安于江南,故史家称之为东晋。
公元383年,在北方建立的前秦政权,和东晋发生了著名的淝水之战,前秦军队被东晋军队打败。此后东晋乘胜北伐,收复一些失地,但东晋内部矛盾与权利之争使北伐成果无法巩固。到公元420年,大将刘裕废除了东晋皇帝,自己称帝,建立了南朝的宋国,从此东晋宣告灭亡。
东晋自公元316年司马睿称帝开始,到420年晋恭帝司马德文逊位止,共历11个皇帝,104年。纵观东晋的历史,可以用“皇帝垂拱,士族当权”来概括。
东晋末年,社会动荡加剧,时局瞬息万变,士族已无法照旧当权,司马氏也不能照旧而居帝位。此时,已经走到历史前台的庶族代表人物刘裕则毫不留情地抛弃了司马氏,改变了门阀政治的格局,重建起皇权政治的统治秩序。
扩展资料:
晋朝简介
晋朝(266年-420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
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五胡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两晋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础。而晋朝时期的农业、商业、手工业等相比较三国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及科技纷纷出现革新,有些成为独立的学问。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晋朝
西晋历史常识简介
一、原因:
1、西晋和东晋都是后人用来区分这两个朝代而做的称呼,它们自己本身在历史上,都是叫“晋代”。但是由于西晋灭亡后,其后裔才在南方又建立了新的“晋”政权,为了研究和称呼的方便,以致不会引起歧义和混淆,所以用“西”和“东”做了区分。历史上的西汉、东汉;北宋、南宋都是这种情况。
2、西晋和东晋是按它们都城所处的位置来划分的,而不是按俗语的“东西”来随便定义的。西晋的都城在洛阳,西晋灭亡后,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政权,都城在建康(今天的南京),因为洛阳相对于南京位置在西方,所以称为“西晋”,而后来建立的定都南京的晋朝则被史家称为“东晋”。西汉、东汉;北宋、南宋同样也是这样的情况。
二、西晋简介:
西晋(公元266年—316年)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封建王朝。西晋为时仅51年,如果从灭吴开始算起,则仅立朝37年。共5帝。
司马炎于266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国号晋,定都洛阳,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316年,西晋被前赵所灭,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晋帝位,改元建武,中原的西晋王朝宣告结束,东晋开始。
三、东晋简介: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政权,统治范围因为中原陆沉,少数民族内迁,建都洛阳的晋朝(西晋)覆亡,史称东晋。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东晋时代,也曾经内部四分五裂。420年,宋公刘裕废除晋安帝,建立刘宋,进入南北朝时期。东晋与之前的孙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司马睿挟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83年,前秦苻坚率兵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只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后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裕。
公元420年,刘裕篡夺帝位,取代东晋。公元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至此,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而东晋十六国则成为了旧时代的代名词。
> 称帝> > 魏帝曹髦被杀以后,司马昭将自己封为晋王,为自己称帝做好了准备。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他的儿子司马炎继位为晋王,命令魏的文武大臣都改任晋官。同年12月,司马炎迫使魏帝让位。正式称帝,建国号为晋,将洛阳定为都城,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 西晋分封制> > 西晋统治者为了防止政权被外姓攫取,实行分封制。泰始元年(265年),分封宗室27个王。几年以后,又陆续增封。前后受封的一共有57个王。诸王以郡为国,规定大国有民户2万,置上中下三军,共5000人;次国民户1万,置上下二军,共3000人;小国民户5000以下,置一军,1500人。同时大封功臣和异姓世家大族为公侯,一次就封500多人。这些人在西晋形成一个庞大的贵族地主阶层。> > 八王之乱> > “八王之乱”是西晋建国后不久发生在统治阶级内部的一场大祸乱,它自公元290年宫廷政变起,至公元306年东海王司马越立晋武帝第25子司马炽为晋怀帝止,前后持续了16年。“八王”指的是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同、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颐、长沙王司马义、东海王司马越。> > 永嘉之战> > 八王之乱中,北方少数民族贵族乘机反晋。建武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称大单,于永嘉二年(308年)称帝,迁都平阳(今山西临汾)。王弥和石勒都来归附。永嘉四年(310年)刘渊卒,其子刘聪杀兄夺位,命刘曜、王弥和石勒向洛阳进兵。东海王司马越率晋军主力弃洛阳而奔许昌。永嘉五年(311年)三月司马越在军中病死,太尉王衍率军行至苦县宁平城(今河南郸城东北)被石勒追及。石勒纵骑围射,全歼晋军10余万人。东海王司马越的儿子和晋宗室48王自洛阳出逃,也尽被石勒杀害。同年六月,洛阳被攻陷,晋百官士庶死者3万余人,城市沦为一片废墟。晋怀帝被俘,后被杀害。> > 西晋灭亡> > 晋愍帝司马邺14岁继皇帝位,匈奴汉国中山王刘曜驱军大进,向长安发动攻击。建兴四年(316年),晋愍帝向刘曜递交降表。第二天,愍帝乘羊车,光着上身,口衔玉璧,带着棺木,出长安东门,去刘曜军营投降。晋愍帝受到了刘曜的礼遇,刘曜焚烧了棺木,接受了玉璧,为他解开绑绳,表示接受他的投降。至此,西晋宣告灭亡。从司马炎称帝到司马邺投降,西晋共经历了52年。> > 西晋流民> > 西晋中期以来,世族官僚凭借官吏占田荫客制的特权,广置田产,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不可遏止的土地兼并狂潮。同时,统治阶级贪婪、奢侈、荒*,巨大的开支,更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而元康以来,又是无年不旱。元康四年(294年)发生大饥荒。元康七年(297年),秦、雍二州旱情严重,粮价昂贵、米斛万钱。元康以后至永嘉年间,持续发生旱蝗灾害。永嘉元年至六年(公元307~312年),幽、并、司、冀、秦、雍六州大蝗,“草木牛马毛皆尽”,天灾人祸,终于导致了西晋末年的流民大迁徙和流民大起义。当时陕区有10余万人流徙汉川,四五万人流徙鄂北、豫南,并州地区居民更是流迁四散,居民十不存二,或徙居河北,或流亡豫中。河北地区亦有四五万人流迁山东、兖州一带。四川地区有四五万人南奔湘、鄂,有一部分进入云南境内。全国流亡总数达30万户,约占西晋全国总户数(377万户)的1/12多。> > 《志》> >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作者是西晋初的陈寿。> > 陈寿(公元233~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他少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任观阁令史。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人晋以后,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等职。公元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 > 陈寿是晋臣,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所以,《三国志》便尊魏为正统。在《魏书》中为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只有传,没有纪。记则为《先主传》,记则称《吴主传》。这是编史书为政治服务的一个例子,也是《三国志》的一个特点。
关于“东晋和西晋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这么叫?”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wzjinhao]投稿,不代表金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zjinhao.cn/cshi/202508-1075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金豪号的签约作者“wzjinhao”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东晋和西晋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这么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东晋和西晋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这么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
文章不错《东晋和西晋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这么叫-》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