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旅游资源的特征

网上有关“地质旅游资源的特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地质旅游资源的特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地质旅游资源是地球演化的产物,是巧夺天工的神来之笔,所以它既具有旅游资源的一些基本特性,同时还具有一些独到之处。我们在总结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地质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一、观赏性

在地质旅游资源中,除少数矿物资源被加工、制造成地质旅游产品外,其他所有地质旅游资源皆因其主要景观形态、色泽、组合以及所在周边的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而构成观赏性。所有的旅游者都喜欢具有观赏性的旅游资源。无论是名山大川、奇峰异洞,还是风土人情、文物古迹等,都是因为具有观赏性,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观赏性越强,吸引力越大,价值就越高,游人就越多。像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等,都因观赏性极强,每年都有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

二、多样性

地质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其复杂性,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地质景观。由于复杂的地质作用过程,生成了形态各异、内涵丰富、科学价值较高的地质景观。例如同为岩浆活动,既可以形成巨大的花岗岩体,围岩被剥蚀后形成花岗岩山峰,也可以形成典型的火山地貌,如五大连池。再如同为流水作用,由于地质地貌不同就有瀑布、河流、湖泊等景观。地层如同厚厚的日记本,记录着曾经的地表上发生的点点滴滴,如地层中留下的大量的古生物化石。从第四纪人类出现以来,在地层中出现了新的关注点,即古人类的活动遗迹以及化石遗骸。较为著名的地质景观有:云南澄江寒武纪动物群、山东山旺中新世古生物群、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等。总之,地质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是由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决定的,同时,也与游客的需求多元化有密切关系。

三、区域性

地质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如在总体地貌景观上,我国有“南秀北雄”这一区域性的概括。“南秀”在地域上,代表秦岭淮河以南的“杏花春雨江南”的秀美景色,再细分,有西南的灵秀,华南的丽秀,这主要是因为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广泛分布于南方所致;“北雄”代表黄河流域“骏马西风冀北”的雄浑。这种浑厚与黄土高原相映生辉。再如喀斯特地貌,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该地质景观只可能出现在具有大面积的可溶性岩地区。区域特征的形成主要原因就是地质作用。各种地质旅游资源既是整个空间环境的组成部分,同时,他们的形成和演化又受其时空下的地质作用的制约。随着地质作用的区域变化,旅游资源必然存在着相应的区域差异。

四、古老性

这一特性是地质旅游资源所独有的。这里所讲的古老性不同于一些历史人文景观的悠久性,历史人文景观的时间尺度不过是几十年至数千年,而这里所讲的地质旅游资源,其时间尺度是万年至亿年。据科学考证,地球的形成年龄为46亿年,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约为43亿年。这意味着地质作用在43亿年前就已开始。地质作用是迄今未能得到全面正确的解释和模拟的事件,是人类所未经历的漫长过程。探求地球的形成、发展、演化及其未来趋势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话题。地质旅游资源所展示的点点滴滴以及其所反映的地质历史画面,都可以满足人们的求知欲,并激发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敬仰与热爱。

五、独特性

对于整体地质旅游资源来讲,其具有多样性,而对于单一的地质旅游景观来讲,则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基本每一处地质旅游景观都代表一种或几种典型的地质现象,具有其独到的审美、科普和研究价值。如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就具有极强的独特性,能与张家界砂岩峰林进行比较的地貌区域在全世界仅约有四处。再如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内蒙古白云鄂博,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河北唐山地震遗迹等地质旅游景观,都具有极强的独特性和代表性,其价值对于整个人类是极其巨大的。

六、整体性

地质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是组合性、整体性的吸引功能。必须重点指出的是区域旅游资源整体性吸引功能在旅游资源自身主要体现为一种“美”,这是一种组合之美,整体和谐之美,代称为“区域美”。一定地域总会以一定的审美状态呈现出来,被外界所感知,形成各自的美感效应,如泰山的雄、峨眉的秀、黄山的奇、华山的险、青城的幽。正是这种“区域美”,体现了区域旅游资源在类型、数量、特征等方面的组合性,以及旅游资源单体、单类各自所呈现的审美状态的组合性与融合性,旅游资源整体吸引功能由此而产生,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也是由其地质作用决定的。

七、科学性

地质旅游资源是地质资源中能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部分。因此旅游地质资源包含有地质科学的所有内涵,如地球的形成、地球的物质及其结构、地球的发展、地球的现状和未来、地球及地球生命的演化发展、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及地质景观。旅游地质资源科学性和观赏性的识别、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都是以地质科学为基础、以地质科学为依据的。地质科学构成了地质旅游资源科学性的核心和地质旅游资源的品位。

八、永续性

地质旅游资源是地球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结果,是大自然的结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一旦破坏,便无法复原,所以地质旅游资源具有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地质旅游资源主要用于观赏、科考等。

江西庐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地理环境

喀纳斯湖国家地质公园属于寒温带地区,寒冷期长,无霜期短。由于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纬度较高,相对高差悬殊,地形复杂,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特征。气象资料表明,这里年平均气温-0.2℃,极端最高气温29.3℃,最低气温-37℃,全年有6 个月的气温月平均值低于0℃,冬季长达7个月之久。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16℃,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15.9℃,中午也不过20℃度,无霜期80-108天,植物生长期集中在5月一8月。

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左右,最大降水带为海拔2100米。冬季漫长,降雪丰富,一般8月初开始出现霜冻。海拔1400米以上,8月下旬开始降雪;海拔3000米以上, 8月初开始降雪,一直到翌年5月下旬或6月初,降雪期长达8个月左右,积雪深度可达1—2米,降雪日数一般在73天以上,稳定积雪期在200天左右。雪线分布在海拔2850米左右。年蒸发量约1000毫米,与降水量大体持平。

喀纳斯湖国家地质公园水分条件较好,空气湿度较大,相对湿度一般为59—90%,湿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森林内湿度一般可达90%以上。 喀纳斯湖国家地质公园系古生代褶皱断裂基础上受新构造影响而强烈隆起的断块状山地,由于运动的不均衡性,友谊峰上升到4300米以上。而喀纳斯湖一线则凹陷降到1300米以下,喀纳斯湖湖盆最低处海拔高度在1200米以下,在古冰川和现代冰川的强烈刨蚀下,河床急剧下切,形成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的现代地貌。

喀纳斯湖国家地质公园内既有构造地貌和湖成地貌,又有流水地貌和冰川地貌,其中冰川地貌发育特别成熟。东北部高山群集,冰川密布, 3200米以上终年冰雪覆盖,现代冰川、古冰川和现代冰川遗迹随处可见,冰川地貌齐全,是一个巨大的“固体水库”,是布尔津县重要的水源区。另外喀纳斯河从东北向西南流经,著名的“喀纳斯湖”和“白湖”呈串珠状分布于喀纳斯河流域,形成一狭长的低洼河谷地。 公园内主要的地质遗迹可分为水体景观、地貌景观、环境地质遗迹景观三大类,又可进一步分为湖沼景观、河流景观、泉水景观、冰川地貌、流水地貌、岩石地貌、构造地貌、灾变地质环境遗迹八小类,共105个景观。具体列表如下: 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地质景观资源表大类 类 亚类 型 主要景观(景点) 景点 数量 水体景观大类 湖沼景观 湖泊景观 冰川湖 喀纳斯湖、黑湖、千湖、小黑湖、双湖、希格勒库勒湖 6 沼泽湿地景观 草甸沼泽 鸭泽湖、阿克萨孜湖泊群 2 河流景观 风景河段 风景河段 喀纳斯大桥段、神仙湾、月亮湾、卧龙湾、盘龙湾、驼颈湾、山间小溪、喀禾两河口 8 漂流河段 一道湾、二道湾、三道湾、四道湾、五道湾、六道湾、喀纳斯湖口至神仙湾漂流河段 7 地下暗河沙木森布拉克暗河 1 泉水景观 冷泉景观 冷间歇泉 圣泉、喊泉 2 地貌景观大类 冰川地貌 冰川侵蚀蚀地貌 角峰、刃脊 东锡勒克、大拉、克尼托拜克、乌兰哈特等角峰、刃脊 4 冰斗 萨尔哈木尔冰斗、东锡勒克冰斗群、希格勒库勒冰斗 3 冰川U形谷 喀纳斯村、花楸谷、铁思汗、沙木森布拉克、铁列斯、哈拉孔贵特等冰川U形谷 6 冰川刻痕、冰溜面 喀纳斯湖头冰川擦痕及刻痕、吐鲁克冰溜面 2 羊背石 吐鲁克羊背石群、湖口羊背石 2 冰蚀凹槽 吐鲁克一号冰蚀凹槽、吐鲁克二号冰蚀凹槽 2 冰川堆积地貌 终碛垄 喀纳斯村、卧龙湾、白桦林等终碛垄 3 漂砾 子母石、东锡勒克冰漂砾、飞来奇石、动物园、蒙琼胡尔漂砾群、一道湾漂砾群 7 冰碛丘陵 湖口、沙木森布拉克、二道湾等冰碛丘陵 3 冰缘地貌 冰水阶地 喀纳斯村、布格勒库依等冰水阶地 2 石海 喀纳苏石河、“蒙家羊群” 1 流水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 V型谷 禾木峡谷、沙木森布拉克峡谷、库拉曼峡谷 3 流水堆积地貌 小型岛屿 喀纳斯湖心岛、越桔岛、母子滩、雁滩、五水争渡滩、白桦滩、潜龙滩 7 岩石地貌 碎屑岩

地貌 峰林 黑湖峰林、那仁路口石芽 2 山岳地貌 喀纳开特山、那仁达坂、禾木一号达坂、禾木二号达坂 4 象形山石 黑湖城堡、双湖城堡、双湖神鸟、大红鱼、坐地观天、五指山、六亿年前的地质史书、“熊猫与家”、情侣石、草原神犬 10 基岩露头 月亮湾变质砂岩、那仁路口砂岩、古冰川堆积物 3 构造地貌断层崖 喀纳开特断层崖 1 环境地质遗迹大类 灾变地质环境遗迹 山体崩塌遗迹勃他木衣倒石堆、沙木森布拉克倒石堆、阿达阿协格边坡 3 滑坡遗迹柯克白提滑坡 1 泥石流遗迹白桦林泥石流扇、卧龙湾古泥石流堆积扇、禾田纳斯泥石流沟 3 (资料来源: ) 神仙湾

神仙湾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喀纳斯景区,是喀纳斯湖在山涧低缓处形成的一处浅滩。神仙湾在月亮湾北大约3公里处,面积约为6平方公里,这里的河水将森林和草地切分成一块块似连似断的小岛。湖面背光看去在阳光照射下闪着细碎的光,仿佛无数珍珠任意洒落。由此也称它为“珍珠滩”。加上常有云雾缭绕,山景,湖水,树木相映,如临仙境,神仙湾由此得名。

喀纳斯湖

喀纳斯湖位于布尔津县境北部,距县城180公里,湖面海拔1374米,面积44.78平方公里,是一个座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比著名的博格达天池整整大10倍,湖水最深处达180米左右。喀纳斯湖旅游奇观主要有千米枯木长堤、喀纳斯湖怪、图瓦村、鸭泽湖、点将台等。

月亮湾

从卧龙湾沿喀纳斯河北上大约1公里,有一个蓝色月牙形的湖湾,面积17平方公里左右,那就是月亮湾 。湖水清澈碧绿仿佛象一颗新月形的玛瑙。湾中一对脚形淡绿色的花纹,传说是嫦娥奔月时留下的一对光脚印。

白山布纪念碑

白山布纪念碑位于县城通往喀纳斯约5公里处,这是为了纪念哈萨克民间作曲家、冬不拉弹奏曲的创始人——白山布·杜南拜而专门修建的。碑高8米,占地面积150平方米。白山布出生于1803年,卒于1872年,一生当中共创作了400余首以冬不拉为主的民间音乐。其中由他创作的《孤胆英雄》、《矫健的褐马》等著名乐曲仍在哈萨克民间广为传诵。

双湖

双湖位于地质公园北部喀纳斯湖西侧约1.5千米处的山谷内,海拔1498米。由两个狭长的小湖通过河道串联而成,呈狭长的椭圆形,长1200米,平均宽度300米,面积约1.4平方千米。湖水源于恰其阿特山的冰川消融水和当地降水,汇聚后流入双湖。湖水清澈透明,远看湖水呈绿色,洁净无泥沙。湖面12月封冻,次年5月开始融化。湖泊成因系冰川作用和构造作用共同造成。

庐山地质公园及周边地区的地质地貌类型,包括:侵蚀构造地貌、构造侵蚀剥蚀地貌、岩溶侵蚀构造地貌、冰川地貌、流水侵蚀堆积地貌五种类型。

地质公园内,地貌形态组合特征,由上而下依次为:中山—低丘—岗地—平原,因是断块山,所以缺少低山-丘陵单元。地貌成因类型以冰蚀地貌为主体,而且最具特色,其次是构造地貌及流水地貌。其总体特征是冰蚀地貌、构造地貌、流水地貌互相叠加而成的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 观音桥景区

观音桥景区座落在庐山南麓的国家森林公园之中,东面有庐山第一奇峰五老峰,西面有庐山主峰汉阳峰,北面有神奇的太乙峰,南面有烟波浩渺的鄱阳湖。景区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国自然风景区于一体。整个景区隐藏在原始丛林之中。号称“江南第一古桥”的千年国宝--观音桥,桥长19.4米,桥宽4.8米建于公元1014年,它以雄伟的气势横跨在庐山的大峡谷----栖贤大峡谷之中,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著名茶圣陆羽品定的“天下第六泉”;明朝第一画家唐伯虎曾在这里画出了著名“三峡裥桥图”(今观音桥);1961年周恩来总理来到观音桥与放牛娃小周桂花,留下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国民党首脑蒋介石夫妇赞叹观音桥风水,并在此建立了行宫,现行宫内的展览馆,展示了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资料;行宫前有蒋宋夫妇亲手栽培的“夫妻树”;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巨幅石刻—“墨子篇”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地面石刻之一。别称“三峡涧”的栖贤大峡谷是产生于几百万年前由地质运动形成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大峡谷里的清泉激流冲成了二十四潭;如玉渊潭、浴仙潭、金井潭等。观音桥景区也是佛教圣地,桥的西面有专门供仰观音菩萨的慈航寺,桥的北面有千年古刹栖贤寺,是庐山佛教的五大丛林之一。

铁船峰

铁船峰俗称“桅杆石”,与龙首崖隔涧相望。一天在建康(今南京市)邀请许逊等人,席间让人释梦。言昨晚梦一木破,问是否吉祥。许逊等人知其用心,便释为“木上破天,乃“未”字,公欲用刀兵,未可轻举妄动“。王敦听后不悦,暗起杀心。许逊等人也已料到,遂乘船逃走。船行江中,王敦果然派兵追来,幸好许逊学有法术,呼来二龙挟船开飞,并告诫众人紧闭双目,不得窥视。当船飞临庐山紫霄峰上空时,云雾迷漫,船底擦着树梢沙沙作响,舟人奇而窃视,二龙突然离去,船随即坠于紫霄峰下的石门洞旁,而成为铁船峰。1992年在铁船峰顶建有静观亭及近人石刻等。

天桥冰溢口

天桥冰溢口位于西谷U形谷与锦秀谷冰川U形谷之间。西谷中的冰流从天桥冰溢口流入锦秀谷中。冰后期流水再将冰溢口侵蚀威一个天生石桥,天桥于630年前垮塌。

石门涧冰坎

石门涧,长约3000米,宽200余米,谷地呈槽状,亦是冰川谷。在其出口处,由基岩及其上覆的冰积物组成一横亘于谷中的门槛,形成冰坎地形。石门涧,水系发育丰沛,有急湍奔泻的石门涧瀑布。

鼻山尾(鞋山)

耸立在鄱阳湖中的孤岛,高约90米,由石灰岩构成,东高西低,四周悬崖绝壁。山如鞋行,仿佛是鄱阳仙子失落在湖中的一只青缎绣花鞋,又宛如仰卧湖面上人的鼻子。地质上把这种特殊的冰川地貌,称为鼻山尾。

芦林湖

芦林湖位于海拔1040米的东谷芦林盆地,故又称东湖。四周群山环抱,苍松翠柏,景致优美。此处原是芦草丛生、野兽出没的芦林谷地,介于玉屏、星洲两峰之间。1954年在二峰间筑坝蓄水,次年建成。大坝高32米,长120米,宽12米,全湖面积约9万平方米,蓄水120万立方米。内则分别用作汲水塔和溢洪道。芦林湖所蓄之水为庐山牯岭镇1.3万居民的主要水源。从黄龙寺沿石阶曲径上行约20分钟,便到芦林大桥。从芦林大桥北行不远,就到庐山中央小盆地,这里有宫殿式建筑庐山博物馆,有设备现代化的庐山大厦以及人民剧场等 。

五老峰

五老峰地处庐山东南,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它根连鄱湖,峰尖触天,海拔1358米。 五老峰陡峭挺拔,其东南面绝壁千仞,陡不可攀,而西北坡地势较缓,游人可循小道爬坡登山。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在这里留下一首千古绝唱: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仙人洞

仙人洞是震旦纪砂岩中的一个潜蚀洞。砂岩层面平缓,倾的劈理面,有一组陡且有一条小断层,流水沿断层及裂面潜蚀崩塌成洞。洞宽约4米、深12米,是道教活动圣地。 西谷冰川U形谷

庐山上保存较好的冰川U形谷主要有:王家坡U谷、大校场U谷、东谷U谷、西谷U谷、七里冲U谷、石门涧U谷、长垅涧U谷等。

王家坡U谷:位于庐山NE,大月山刃脊与小天池-大寨山刃脊之间。U谷长达4000米以上,宽约700米,谷底源头高程约为800~1000米,前缘高程约为200米。横断面呈U字形,纵断面略呈阶梯状,上段相对较窄,下段相对加宽。U形谷内偏NW侧的谷侧有小型V形谷叠加。谷底有一个中碛垅,其中有冰碛物残存。U形谷内,最近又发现有较为典型的冰川条痕石。冰川条痕石的漂砾直径大于5米,略成五角形,由坚硬致密的石英砂岩构成,其上共发现有5条冰川条痕。冰川条痕长约5~19厘米、宽约0.7~1.5厘米,深达0.5~3厘米,条痕窄而深,痕壁光滑,条痕长轴方向大体一致但又有所不同,总体方向与U形谷长轴方向一致。

大校场U谷:位于女儿城刃脊与长埂刃脊之间,谷底源头高程约为1350m,谷口高程约1100米,长约3000米,宽约170米,残存深度仅为30~50米。U谷末端接芦林冰窖,有冰川堆碛物,底部发现有冰川作用挤压和碾磨而成的岩粉。1986年国际第四纪联合会秘书长施鲁克特博士(苏黎士理工学院教授),在此也曾发现有炮弹状和熨斗状的砾石及冰川条痕石,他认为与阿尔卑斯地区的冰川沉积的特征是完全一致的。

石门涧U谷:位于黄龙寺冰窖的下端,尽管该U谷受后期流水破坏较为严重,但仍能辨认出冰川U谷的基本特征。谷底介于800~400米之间,U谷长约1200米,纵断面呈较为典型的阶梯状,冰阶、冰盆相间排列。在石门涧瀑布的百丈梯处是一个冰阶,之下是一个冰盆遗迹,钓鱼台石门衔日处曾是一个冰阶及冰坎遗迹,之下的文竹精舍又是一个冰盆遗迹,冰盆中心尚有冰碛泥砾堆碛成的底碛小丘,再向下就是著名的石门涧冰坎。冰坎长约320米,宽约80米。冰坎中部的马鞍形凹地应是冰坎的风口,冰坎的SW端现代河谷处应是冰坎的水口遗迹。冰坎外是一个冰阶,再向下就是学洼盘谷。

冰窖

庐山上的第四纪冰窖遗迹保存较好的有:芦林冰窖、黄龙寺冰窖、三逸乡冰窖、窑洼冰窖。构成冰窖的岩石均为南华纪含砾砂岩。

芦林冰窖:即芦林湖盆所在地,恰位于大校场U谷的下方。冰窖长约1300米、宽约750米,底部高程约1000米,略向NW倾斜。在改造成人工湖之前的公元初期,还尚是一个高山天然湖泊,并发现有冰碛纹泥,在芦林大桥处,尚有冰坎遗迹残存。

三逸乡冰窖:即现今的庐山植物园所在地。冰窖长约720米,宽约410米,深约150米,冰窖底的高程约为1000米。出口处向NE微倾,在望鄱亭之下尚有冰坎残留遗迹。

西谷冰桌

冰桌又称为冰台,是指在U形谷中或山麓地带聚集的巨大冰川漂砾横置于其它冰川漂砾之上的现象。西谷冰川U形谷中的冰桌,下部的巨大漂砾长8.9米、宽6.1米、高4.5米;上部的巨大漂砾长5.6米、宽4.5米、高2.9米。

岩溶洞穴

区域内已发现的主要岩溶洞穴有6处。彭泽的龙宫洞与庐山的猴洞为一类,系由5.6亿年前的寒武纪泥质条带石灰岩被溶蚀而成。已开发的龙宫洞规模巨大,钟乳石内涵丰富多彩,洞长2.7公里,是一条别具特色的地下艺术长廊。猴洞正在开发,洞长近千米,其旅游价值远不如龙宫洞。九江县已开发的狮子洞与龙洞及瑞昌新发现的横港洞为一类,系由2.5亿年前的早二叠纪厚层石灰岩被后期地下水溶蚀而成。狮子洞分三层,钟乳石较发育,构成了40多个主要景点。龙洞位于湖口大桥西端,尚未开发。横港洞规模巨大,有一定的开发远景。九江县已开发的涌泉洞,由中下三叠纪白云质石灰岩被地下水溶解而成,洞体有三层,石笋、石柱、石幔、石帘样样齐全,构成了32个主要景点。

砂岩潜蚀洞府

此类洞府几乎都位于庐山地区的震旦纪砂岩之中。厚层砂岩的层面常构成洞顶与底。洞壁大多由两组X形剪切节理面构成。由于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在几组剪切面的交汇处或小断裂带上使这种长石石英凝灰质砂岩遭到潜蚀而形成规模较小的洞体。例如仙人洞、鬼洞、木瓜洞,均属此类。鬼洞的洞壁及洞顶还有许多水晶晶簇及单晶。

岩块堆叠型洞府

此类洞府大多分布在庐山的悬崖陡壁之下,由崩塌的巨大岩块堆叠而成。例如:凌霄洞、神仙洞、观音洞、羲之洞、紫烟洞、五老洞、暗龙洞、龙云洞等。此类洞府大多处于海拔400-800m的峭崖之下,自然环境十分优美,且常有古庙遗址及古树名木藏于竹林之中,旅游品位也较高。

温泉

在庐山、云山、九宫山、九岭山脚下均发现有断层型温泉,唯以地质公园内黄龙山下的“星子温泉”医疗价值最高。

星子温泉早在宋代就已开发,曾称为黄龙灵汤院。经考察研究,该温泉中含有30多种微量元素,是一个典型的硫化氢氡泉,有着较高的医疗价值,与法国的“凡儿德百”温泉、英国的“拜斯”温泉属同一类型,水质可与西安的华清池媲美。平均水温62℃,每天可开采水量1063吨。星子温泉疗养院四周环境优美,早已是一个风景点。

上升泉

地质公园内有不少上升泉,大多是沿断层带分布的上升泉,例如:报春泉、甘露泉、养颜泉、桃花泉、清心泉,水质均较好,即有欣赏价值又有饮用价值。有些上升泉日流量达2200吨以上,且水质较好,例如海会的金竹泉,牧马场的云会泉及赛阳的冷泉。有些泉水虽流量不大,但水质甚好,例如观音桥头的招隐泉(天下第六泉)、五老峰下的白龙泉、齐圣泉、仙人洞中的一滴泉。东林寺及秀峰的聪明泉,名望较高,但水质不好。

古井

九江市内的浪井深14.7米,井水与长江水相沟通,长江涨水,井中起浪,系公元前201年灌婴开凿。

人工湖

永修与武宁县间巨大的柘林湖水库,面积约308公里,与浙江安徽间的千岛湖十分相似,湖内的大小岛屿900多个,已初步开发成为水上旅游区。此外,庐山顶上的芦林湖、如琴湖,也是两个重要的风景点。庐山下的石牛山水库、南城水库、观音堂水库、荆林水库,规模也较大,对庐山的风景也起到了一定的衬托点缀作用。

连河湖

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是赣江的连河湖,湖底有赣江主河道,是一个典型的过水型湖泊。约在2050年前,由于梅家洲的出水对赣江入长江产生了顶托作用,再加上地壳的下沉,使赣江下段积水成湖,湖中尚有两个西汉的古县城遗迹。星子县之北的鄱阳湖曾是古“彭蠡泽”的一个组成部分。星子县之南的鄱阳湖旧称为落星湖,传说湖区曾是一个陨石坑,老爷庙水下“魔鬼三角区”,有人认为与湖底高磁性的陨石有关。

这个面积达5500公里的连河湖,在冬季湖水面积仅500公里左右,形成了全国最大的湿地,每年冬季有236种38万多只候鸟到湿地过冬,全世界最为珍稀的白鹤98%来此地过冬。所以,鄱阳湖在夏季是理想的水上游乐园,冬季是观赏候鸟的旅游胜地。

瀑泉碧潭

区域内有旅游价值的大瀑布几乎集中于庐山四周的悬崖地带,尤以庐山东侧更为发育。“匡庐瀑布,山川绝胜”名符其实,仅著名的瀑布就有20多条,集“形体美、空灵美、幻象美、动态美、声韵美”为一体。庐山瀑布与雁荡龙湫、黄山石笋并称“天下三奇”。庐山的瀑泉碧潭在空间形态结构上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上端有一个石门状裂点,中间是瀑布主体,瀑下有一碧潭。

庐山多悬崖,植被发育,雨量充沛,溪流成群,瀑布也就特别发育。例如红山洼一沟之中在800米溪流内竟有7条瀑布。规模最大的是三叠泉大瀑布,落差达150米。秀峰的黄岩瀑布,也早因李白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而名扬天下。康王谷的谷帘泉瀑布水质最好,唐代的茶博士陆羽命名为天下第一泉。剪刀峡瀑布旁的岩石也呈剪刀状褶曲(尖棱褶曲),乌龙瀑布旁的岩石构成一条天然的石龙状扭曲,旅游品位均甚高。

复合地貌

庐山的地貌景观较为特殊,是一种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依次由断块山构造地貌景观、冰蚀地貌景观、流水地貌景观叠加而成。

晚白垩纪在古鄱阳湖形成的同时,形成了庐山断块山的雏形,至古近纪、新近纪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才形成了雄伟峻峭的庐山断块山。

300万年之后的第四纪大冰期来临之时,庐山曾产生过4次冰期,此种海洋性山麓冰川的刨蚀作用特别强烈,在高大的断块山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冰蚀地貌景观,刃脊、冰斗、冰窖、U谷、角峰等。

1万年以来的冰后期,由于庐山雨量充沛,水系发育,在流水强烈侵蚀作用下,对断块山构造地貌及冰蚀地貌进行着强烈改造,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流水地貌景观,断层崖,冰川刃脊变成了险峻的奇峰巉岩,U谷形成新的峰谷与峡谷,悬崖峭壁林立,异常雄伟壮观,为大量瀑布形成奠定了基础。

构造剥蚀与堆积地貌

庐山西部外缘的株岭一带的地貌,几乎都是背斜处形成洼地、向斜处却成为高山峻岭。坚硬的泥盆纪砂砾岩构成山岭主峰,与湘西的张家界较为相似,但远没有张家界奇峭陡峻,所以其旅游价值也远不如张家界。

沿鄱阳湖滨及长江南岸有一系列晚更新世的沙山,例如:松门山、沙岭山、老爷庙、梅家洲等地的沙山,是古赣江晚更新世的河床沉积物,后又经干旱期的狂风吹扬到江岸的低丘山坡上堆积而成沙山,沙层厚达20米以上,形成了湖滨地带特有的沙漠旅游景观,以沙岭山、老爷庙两地最为典型。

地质博物馆

在芦林湖畔,有一栋中西合璧的别墅式建筑。那是毛泽东在庐山期间曾住过的地方,人称芦林别墅。因房号是1号,故亦称“芦林一号”。别墅系1961年兴建,单层平顶,中有内院,总面积2700平方米。1984年改成博物馆馆址。在庐山博物馆内专门布设了第四纪冰川陈列室,收集陈列了大量的有关实物标本和、文献资料。1988年和1996年先后两次改版,充实新内容。多年来,为来山地质科学家、大中专院校师生和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科研、教学与了解地学知识的场所。庐山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开园后,为向中外游客全面介绍地质公园的地质景观、地质科学史和其他景观,进行地质科学和环保知识的教育,传播地球科学知识,庐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在原“第四纪冰川陈列室”基础上建立庐山地质博物馆,进一步充实展览内容,增加了“庐山地区地质历史展”、“庐山复合地貌景观陈列室”和“庐山国家(世界)地质公园多媒体光盘演示”等。庐山地质博物馆现陈列有4个展室,其中《庐山地质演化史》展室52.7平方米,展线18.6米,《变质核杂岩与断块山的形成》和《复合地貌景观》两间展室,面积都是30.36平方米,展线前者是15.7米,后者为12.8米,《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展室50.49平方米,展线24.56米。“庐山地质博物馆”展标、“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展标及中英文前言都在《庐山地质演化史》展室外走廊墙壁上。

关于“地质旅游资源的特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wzjinhao]投稿,不代表金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zjinhao.cn/zsfx/202507-5703.html

(139)
wzjinhao的头像wzjinhao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wzjinhao的头像
    wzjinhao 2025年07月22日

    我是金豪号的签约作者“wzjinhao”

  • wzjinhao
    wzjinhao 2025年07月22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地质旅游资源的特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地质旅游资源的特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地质旅游资源是...

  • wzjinhao
    用户072206 2025年07月22日

    文章不错《地质旅游资源的特征》内容很有帮助